出版时间:2004-10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翁敏华 页数:189
Tag标签:无
作者简介
翁敏华女,浙江宁波人。1982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研究生部“元明清戏曲”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女子文化学院副院长。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民俗学会会员、上海中国戏曲学会理事。著有《龚自珍》、《中国戏曲》、《中国戏剧与民俗》、《中日韩戏剧文化因缘研究》等。 【购买本书】购书指南?商城名称 价格 配送信息 优惠活动 去看看 购买
书籍目录
编者的话前言一、先声夺人二、听稗传歌三、哄丁侦戏四、访翠眠香五、却奁明志六、闹榭交友七、左帅抚兵八、修札投辕九、被迫辞院十、哭主宣誓十一、迎驾设朝十二、拒媒明志十三、争位合战十四、孤吟独唱十五、守楼守志十六、入宫骂筵十七、选优排戏十八、逢舟题画十九、逮社归山二十、草檄截矶二十一、拜坛会狱二十二、泣血誓师二十三、逃难劫宝二十四、沉江捐躯二十五、栖真人道二十六、余韵袅袅
章节摘录
这是一段表演起来很有戏剧性、很有动作性的剧情。即便是我们今天阅读,也仿佛能看到柳、左两人表情的变化,情绪的跌宕,仿佛能听到舞台上的唇枪舌剑撞击声。柳敬亭先礼后兵,开始时十分恭敬,耐心听左叹起了苦经,却立刻抓住漏洞紧迫不放,先讲道理,“言之不足则歌之”,歌声尚未落地,一只茶盅已“啪”地一声摔碎在地,敬亭狡辩道是说得高兴了顺手摔去的,左良玉批驳说“难道你的心做不得主”,敬亭要的就是他这句话,他就在这里等着呢。“心若做得主呵,也不叫手下乱动了”,柳敬亭语意双关在说这话时,一定还夸张地双手舞动一番的。 第一回合敬亭已掌握了主动权,便酝酿起第二回合,表演起饿极的戏来。等不及左右摆上饭来,他自己便要走进里面的厨房里去,弄得左良玉大怒。敬亭就要他怒。怒了,他才好“抖包袱”;怒了,他的话才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不可磨灭的印象。“饿的急了,也不许进内里,元帅竞也晓得哩”,这句话敬亭是笑着说的。以笑对怒,以笑制怒,这是勇者的行为。 事情的结果大快人心。专横跋扈的左良玉会意后,竟也笑出声来,且大笑。左将军毕竟也是个从善如流的人,“句句讥诮俺的错处”,柳敬亭的话自然会刺痛他,但不但没有让他恼羞成怒,反而使他对柳“兜的便亲”,于是,柳就留在了他的帐下,左要他做一个“舌辩之士”,如同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一样。 左良玉宠信柳敬亭;在历史上确有其事,但跟戏剧中稍有不同。左良玉一直想招募一位“异客”在身边,有人向他推荐柳敬亭。左想试试柳的胆量,便在宴会的军幕中密排执着长刀的兵士。与柳敬亭同来者都吓得矮了半截,柳敬亭却毫无惧色,谈笑风生,一味地开怀畅饮、滑稽调笑。左良玉见此,非常高兴,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此便是“长刀遮客”故事,文人为柳作传者,都不会忘记写上一笔。龚鼎孳[沁园春]《赠说书柳叟》词有“片语回春,千金逃赏,遮客长刀玩弄来”句,说的就是此事。这些事迹,为敬亭赢得了“侠士”的名声。 这是一出极有戏的戏。柳敬亭的豪爽、机智、见义勇为、疾恶如仇的性格栩栩如生,一言一行,光彩照人。如果说《听稗》一出主要表现他高超的说书技巧,那么这两出戏更展示了他强烈的正义感和灵活机变。他不辞“死多活少”,凭三寸不烂之舌打入跋扈将军之府,制止了一场严重的分裂事件。柳敬亭的身上,寄托着剧作者的厚爱。 柳敬亭的出色表现,堪称中国近世的“优孟衣冠”。在中国优伶史上,他与先于他两千年的楚国优孟,前后辉映。柳劝谏左良玉的这些话在中国“优语录”中熠熠放光。明亡后,有杨公道《钱牧斋逸事》一书,记载钱谦益在明清交替之际的言行交往,中有“柳敬亭之玩世”一则,说明亡后钱谦益、吴梅村“交重其人”,很是敬重柳,而敬亭却“时加嘲谑”:“一日柳为梅村讲三国故事,描写阿瞒状态,惟妙惟肖,牧斋戏之日:‘君真一世奸雄。’柳遽答:‘否,我不过两朝百姓耳。.’梅村、牧斋为之色变。”以“两朝百姓”对“一世奸雄”,不仅对得工整巧妙,且让对方面红耳赤又难以发作!柳的聪明机变,柳的故国之痛,柳对“贰臣”的轻视,历历在目,栩栩如生。“两朝百姓”之语,为中国“优语录”史又增添了光彩的一页。一原评指出:“此《投辕》一折,与后《草檄》一折对看者,《投辕》是柳见宁南,《草檄》是苏见宁南,俱被捉获,而谒见不同,是对待法又是变换法。”这是对其写作方法的总结。读了本出,再等着读《草檄》吧! 九、被迫辞院 给左良玉的信刚传出去,侯方域就因此受到了阮大铖的陷害。在清议堂的会议上,阮说左良玉闹事,是侯方域私书勾引的,侯欲作其内应,“只怕有萧墙人引”,“明取金陵,有人私启门”,说得像真的一样。风阳督抚马士英以此为借口,派人要捉拿侯方域,还说:“这样的人该杀!”这消息又是杨龙友前来报告的: (末)今日清议堂议事,阮圆海对着大众,说你与宁南有旧,常通私书,将为内应。那些当事诸公,俱有拿你之意。(生惊介)我与阮圆海素无深仇,为何下这毒手?(末)想因却奁一事,太激烈了,故此老羞变怒耳。(小旦)事不宜迟,趁早高飞远遁,不要连累别人。(生)说的有理。(愁介)只是燕尔新婚,如何舍得。几个人对话至此,侯方域刚一叹息,随之便有了一声严厉的责问。发出此声的不是别人,正是侯方域舍不得的李香君。只听她“正色”日:“官人素以豪杰自命,为何学儿女之态?”此一语点醒方域,他对香君连连称“是”。但他却忧愁一时没个去处: 【滴溜子】双亲在,双亲在,信音未准;烽烟起,烽烟起,梓桑半损①。欲归,归途难问。天涯到处迷,将身怎隐?歧路穷途,天暗地昏。 ①梓桑:即故乡,亦作桑梓。 双亲虽在,但准确的消息难通;家乡河南在动乱中遍地烽烟,早已毁坏过半。即使自己打算回去,也不知归途何在,也不知如何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想到这一切,侯方域的眼前似乎一片漆黑。不过,杨龙友向方域指出,可以去投奔淮安漕抚史可法,再寻机会回河南老家。方域觉得有理。事情紧迫,侯、李二人离别在即。等到为侯郎收拾行装,香君这才流露出女儿本色: 【前腔】欢娱事,欢娱事,两心自忖;生离苦,生离苦,且将恨忍,结成眉峰一寸。香沾翠被池,重重束紧。药裹巾箱①,都带泪痕。 (生别旦介)暂此分别,后会不远。(旦弹泪介)满地烟尘,重来亦未可必也。 【哭相思】离合悲欢分一瞬,后会期无凭 准。(小旦)怕有巡兵踪迹,快行一步罢。(生)吹散俺西风太紧,停一刻无人肯。 ①药裹:药袋。巾箱:放置头巾的箱笼。 侯、李二人,相识相知、相亲相爱才几天,这就要离别了!尚未离别,已然在盼望再见、在“哭相思”了。生离苦,相思苦,苦海无边。敏感的香君已经预感到此一别后会难期。侯还是乐观的,说什么“后会不远”,李却宿命地悲啼“后会期无凭准”,因为“满地烟尘”,身处乱世,国将不国了,哪里还能指望个人的团圆和幸福?事实证明,李香君的感觉是对的。这一对恋人后来再没有团聚过,最后的匆匆一面,成了永别。 原评说:“左右奇偶,男女贤奸者皆会此折。离合之情于此折尽矣,而未尽也。兴亡之感于此折动矣,而未动也。承上启下又一关纽。”道出此出剧情在表现“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这一主题思想上的关键作用。 十、哭主宣誓 甲申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的军队攻入北京,崇祯皇帝缢死煤山。’ 那一天,左良玉军帐下倒是一片欢腾:巡按御使黄澍到府宣旨,为左加官荫子,九江督抚袁继咸又解来了军粮,左良玉高兴地在黄鹤楼设宴请客,庆功欢会。他先请柳敬亭说了一段书,然后,主客正要举杯: (净扮塘报人急上①)忙将覆地翻天事,报与勤王救主人。禀元帅爷,不好了,不好了!(众惊起介)有甚么紧急‘军情,这等喊叫?(净急白介)禀元帅爷:大伙流贼北犯②,层层围住神京③;三天不见救援兵,暗把城门开禁。放火焚烧官阙,持刀杀害生灵。(拍地介)可怜圣主好崇祯,(哭说介)缢死煤山树顶。(众惊问介)有这等事,是那一日来?(净喘介)就是这、这、这三月十九日。(众望北叩头,大哭介。小生起,搓手跳哭介)我的圣上呀!我的崇祯主子呀!我的大行皇帝呀④!孤臣左良玉,远在边方,不能一旅勤王,罪该万死了。 【胜如花】高皇帝在九京⑤,不管亡家破鼎⑥,那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伤心煞煤山私幸⑦,独殉了社稷苍生,独殉了社稷苍生! ①塘报人:明代将紧急军事情报叫“塘报”,递送这种情报的人为塘报人。 ②流贼:对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将领的蔑称。③神京:即京师,此指明代首都北京。 ④大行皇帝:古代对刚去世尚未获得谥号的皇帝的称谓。 ⑤九京:指九泉。 ⑥破鼎:指国家破裂。鼎,古代为国家政权的象征。 ⑦私幸:指皇帝私自巡幸。 高祖皇帝,你还有在天之灵么?你如何对此国破家亡不管不问?如何不保佑你的皇子皇孙们代代平安,皇权永盛?飘浮之莲蓬、折断之梗茎,尚有存身之地,如何我们皇上反倒不如它们?“十七年”三句,三个七字句,但不是一般“四、三”式的诗的句型,而是“三、四”式的曲的句型,一路排比,一气呵成,有一种步步紧逼的感觉,正是人之哭诉得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中间隔了两个短句,便又是如此的三、四式七字句三句,与前三句呼应。而这里,“独殉了社稷苍生”反复一遍,很有哭而带诉的味道,表明了左良玉的痛心疾首。可见,左良玉对崇祯皇帝是尊崇的,对他的死是悲伤的;这很能代表当时文武士子的感情。这段“哭主”放给左良玉承担,而给史可法留下更痛苦的“沉江”殉国,作者显然是有用心的。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