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译注

出版时间:2004-07-01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杨天宇 撰  页数:50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仪礼》是儒家礼学最早也是最重要的著作。然而,它素称难读,研究与阅读者望而生畏。鉴于此,本书将它译成易读的现代汉语,并加以注释。全书破疑释难,译文清通,不仅于经学,且于文化史之了解研究,大有助益。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前言士冠礼第一士昏礼第二士相见礼第三乡饮酒礼第四乡射礼第五燕礼第六大射第七聘礼第八公食大夫礼第九觐礼第十丧服第十一士丧礼第十二既夕礼第十三士虞礼第十四特性馈食礼第十五少牢馈食礼第十六有司第十七附录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孔子既然幻想建立一个礼制的社会,所以他就以维护和恢复周礼为己任。他对各种违反礼和破坏礼的行为都加以批评和斥责。如他指责鲁国的季氏用“八佾舞于庭”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对于鲁国的仲孙、叔孙、季孙三家祭祀时“以《雍》彻”,他批评说:“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对于季氏行祭泰山之礼,他批评说:“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对于鲁国的国君行稀祭之礼,他说:“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对于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他说:“尔爱其羊,我爱其礼。”(皆见《论语·八佾》)与此同时,他积极地宣传礼、实践礼,并把礼作为他教育学生的科目之一。在《论语》一书中,记载孔子关于礼的言论,占了很大比重,仅“礼”字就用了七十二次之多,此外还有许多虽未用“礼”字而实际是讲礼的言论,如上举《八佾》诸条,除批评子贡一条外,就都没有用“礼”字。  孔子关于周礼的知识,其来源盖有二途。一是勤问。如《论语·八佾》篇曰:“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日:‘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二是阅读有关周礼的文献记载。尽管春秋时期诸侯因“恶其害己”而“去其籍”’但各国的情况不一样。例如鲁国在当时就是保存有关周礼文献较多的一个诸侯国,因此晋国的韩宣子在鲁国“观书”之后,有“周礼尽在鲁矣”之赞叹(《左传》昭公二年)。孔子是鲁国人,又曾仕鲁,做过“能自通于国君”的官(崔述《洙泗考信录》卷一);大约在他五十二岁时,还做过鲁国的司寇(同上卷二),因此他完全有条件、有可能读到鲁国的文献,从中学习和研究周礼。他还曾周游列国,因此也可能接触到其他一些诸侯国中所保存的文献。勤问加上勤学,就使他成为当时最知名的有关周礼的专家,并且要拿周礼来拯就当时的社会。  孔子既然如此热衷于周礼,那么他对周礼作一些加工修订的工作,按照他的理想使之更加严密和完善,并把他认为重要的礼用文字记载下来,作为教育弟子的教材,就是很自然的事。《孔子世家》载晏婴批评孔子说:“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可见周礼到了孔子手里,是被加工得更加细密繁琐了。这里说“殚其学”,“究其礼”,可见孔子已经有了一套自成体系的礼学。《史记·儒林列传》曰:“孔子闵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诗》《书》,修起《礼》《乐》。”有学者认为,这里上文用的是“论”,下文用的是“修”,措辞不同,说明所做的工作也不一样。其实,这里的“论”和“修”,是用的“参互见义”的书例(参见江藩《经解入门·古书疑例》),都说的是修订编次的意思。《孔子世家》说:“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司马迁在这里只用了一个“修”字,就是明证。我们再看《礼记·杂记下》中的一条材料:  恤由之丧,哀公使孺悲之孔子学士丧礼,《士丧礼》于是乎书。  孺悲所“书”的《士丧礼》,其内容不只限于今本《仪礼》的《士丧礼》,而是包括全部有关士的丧礼。据沈文倬先生说,它应该包括《仪礼》中《士丧礼》、《既夕礼》、《士虞礼》和《丧服》四篇的内容(《略论礼典的实行和(仪礼)书本的撰作》下,载《文史》第十六辑),这是说得很正确的。可见孺悲所书的这四篇丧礼是直接来自孔子。《杂记下》的这条材料可以说明以下几点。一、孔子确曾用他关于礼的学问来教育学生,不过孺悲奉鲁哀公之命只跟孔子学了士丧礼。二、礼是很容易被忘记的,所以孺悲要乘学习的同时,或刚学之后印象深刻的时候,赶快把所学的内容“书”下来,以备遗忘。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仪礼译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3条)

 
 

  •   《仪礼译注》讲述了《仪礼》是儒家礼学最早也是最重要的著作。然而,它素称难读,研究与阅读者望而生畏。鉴于此,《仪礼译注》将它译成易读的现代汉语,并加以注释。全书破疑释难,译文清通,不仅于经学,且于文化史之了解研究,大有助益。
  •   三礼经典,译文注释都全,准备及其全套。
  •   治三礼的大家,杨天宇的手笔,确实比较精到!读起来,感觉对诘屈聱牙的礼经有了更深的理解!
  •   作为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中国传统古代礼仪,这本是系统相识地介绍了各种古代礼仪。可惜的是里面的绝大多数今天的中国人已经不坚持了,而在当今日本保留了下来。比如乡射礼,日本有很多弓道馆,严格遵守了乡射礼的射箭习惯和规程,西方人已经开始认为弓道是日本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人不得不为这种想象触动和警醒,承担传承民族传统礼仪和文化的历史责任。
  •   三礼都买了,好书,但比较难懂
  •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   与同一作者的《礼记译注》一起读,效果会更好。
  •   注释和译文很有参考价值
  •   原文據中華书局1980年阮校《十三经注疏本》,并正其讹误/简體横排,含白话小字通译,篇幅较94繁體版减省三分之一/不附图
  •   主要注重其资料性。传统文化值得研究。
  •   书的内容非常好,质量也出色,值得一读
  •   了解中国经典文化的范本。受益匪浅。
  •   上海古籍的东西,不用说。就是没有图,房屋、器具、路线全靠想象,当然服装如果有图更好了。作为一个司仪,学起来真的很需要旁引。
  •   这本礼记是属于小戴礼记,非常不错的书籍。小戴礼记讲礼仪为主。
  •   内容简略了些,总体看看还可以。
  •   封皮不太結實,像是要開膠的樣子,內容挺好,詳細
  •   也可以算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经典丛书了。出版好几年,重印很多次。
  •   经典之作,慢慢品读,印刷排版什么的还是很不错的。
  •   老师指定的参考书之一,多读读,对日后会有帮助。
  •   如前一书所评。
  •   要好好学习,书不错
  •   书的质量和印刷都较为经典!发货也十分迅速!
  •   在丛书中的质量还是很高的。
  •   还没看,书印刷不错
  •   很适合研读。
  •   实惠 实用
  •   学习学习做事的规矩。
  •   帮朋友买的,说是非常好是正版的
  •   很详细的注解。
  •   老师说挺好的
  •   注解十分详细,值得一阅。
  •   翻译流畅,接近愿意,极其适合入门和一般性阅读。
  •   须知——摘录《前言》:1.《仪礼》这个书名是打后起的。先秦时期,《仪礼》只单称《礼》。……汉代无《仪礼》之名,对此,古今学者皆无疑义。……孔子所编定的用作教材的《礼》,就是《仪礼》的初本。2.《仪礼》则是儒家礼学最早、也是最基本的文献。要研究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仪礼》是必读的文献。……《仪礼》一书还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3.本书1994年曾出过繁体字版,凡六十余万字,并附有图。这次改为简体字再版,篇幅亦压缩了约三分之一以上。4.本书系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郑州大学中原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中心科研项目。
  •   “书应该来讲是一般的,注释方面根本不透,似言非言又欲言又止。看三礼,如果对古代名物没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看此书根本就看不懂。建筑的布局、礼器的形制、摆放和人物行动路线等等,如果没有图辅助,新手看三遍也看不明白。而此书没有起码的任何一副图。”
    看了本书的前言,我似乎感觉**了。著者说这是郑州大学的某某项目,我就有些心凉了。不说大家都知道什么叫项目,也知道国内大学的什么项目质量。
    每当我看到这类书,这类没有悲天悯人精神的学者之书,我就会想起顾颉刚先生的《中国史学入门》,想像那些粗浅的文字后面那个清瘦的老人。书是要留存后世的,是要给人看的,所以还是等到吃透了,通达了,超越了再来写。如果不能造福于人,不如不写。
  •   礼学必备
  •   不错 有不错译文 注释也很详细
  •   读此书对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有很大帮助
  •   这个商品的确不错,就是快递太慢太慢了
  •   我国第一部礼仪制度书。
  •   作为资料性资料阅读!
  •   这次购书体验还算满意的,之前换购也太多了,好吧好好看看。。。。
  •   书应该来讲是一般的,注释方面根本不透,似言非言又欲言又止看三礼,如果对古代名物没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看此书根本就看不懂。建筑的布局、礼器的形制、摆放和人物行动路线等等,如果没有图辅助,新手看三遍也看不明白。而此书没有起码的任何一副图。
  •   纸张一般,排版比较清晰,是一段原文、一段注解、一段翻译。字体也合适,然后注释不是很详细,整体还是可以。
  •   一篇之中二十多个错误,失败
  •   全文解释都非常不错,正看着呢,还会购买这一套书的其他系列
  •   三礼学的课本,真的只是做研究可能才用得到
  •   了解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书,值得好好静心研读
  •   非常不错,我会继续在贵商场买书。建议能再补一些国学方面的书
  •   梦寐以求,终天到手。
  •   简体字本
  •   绝对好,就是查不到物流,不过挺快
  •   不错,送货快!!
  •   展開書卷,內容翔實,論述精當,值得一買。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