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4月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英) 彼得·亨特 主编 页数:372 译者:郭建玲,周惠玲,代冬梅
Tag标签:无
前言
从近现代学科建设的意义上来考察,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学科已经走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学术跋涉和知识积累历程。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外来学术文化资源,尤其是西方学术文化资源的输入和传播,构成了近百年来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学科建设的基本知识背景和主要学术源头之一,影响着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作为一种知识活动的现实走向。清末民初,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学术建设最早的参与者们,在西方哲学、人类学、教育学、心理学、文艺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知识的熏陶和装备之下,以“儿童本位”为核心观念,以令人惊诧的学科跨度,完成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知识体系最初的言说和构建。20世纪50年代,苏联儿童文学理论体系的移植和影响,在满足了一个时代的儿童文学理论渴望和需求的同时,也把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改造成了相对单一的意识形态话语,并且随着历史的演进日益显露出其学理上的贫弱与尴尬来。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期以来的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进程中,人们继续延续着这种集体学习的激情和渴望。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理论批评和建设,就其基本的学术依托而言,是人们不断借鉴外来学术资源、不断集体学习的结果。
内容概要
《理解儿童文学》一书是编者彼得·亨特从《儿童文学国际指南百科》中精心选摘的14篇论文,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代西方儿童文学研究的基本面貌。这些论文主要涉及儿童文学传统概念(如儿童文学、童年等)的理解以及新历史主义批评、意识形态批评、语言学与文体学批评、读者反应批评、女性主义批评、互文性批评、精神分析批评、文献学批评、元小说理论等在儿童文学领域的应用等等。这一组从该《儿童文学国际指南百科》第一部分“理论与批评方法”中摘取的学术论文,其作者都是英语儿童文学研究相关领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学者,它们从一个多维的研究角度展示了当代儿童文学研究在理论上的拓展可能,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代西方儿童文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作者简介
译者:郭建玲 周惠玲 代冬梅 编者:(英国)彼得·亨特彼得·亨特,1945年生,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儿童文学专业名誉教授,目前已经退休。他的著作涉及理论批评、小说和为小孩子写的儿童故事等,其论著和编选都非常有影响力。他在卡迪夫大学主持的儿童文学课程是英国第一个把儿童文学作为学术门类来研究的课程。为奖励他对国际儿童文学的贡献,1995年国际奇幻艺术协会授予他杰出学者奖,2003年他赢得了大坂儿童文学研究中心颁发的格林兄弟儿童文学奖章。译者简介:郭建玲,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现供职浙江师范大学国际学院。周惠玲,儿童文学博士生,台湾远流出版公司文学馆/故事馆副总编辑。代冬梅,儿童文学硕士,现供职童趣出版有限公司图书出版部。
书籍目录
1 导读:儿童文学研究领域的拓展 彼得·亨特2 理论的建立与理论:儿童文学该如何生存 戴维·拉德3 评论的传承与意识形态立场 查尔斯·萨兰德4 空间、历史与文化:儿童文学的生存环境 托尼·瓦特金斯5 文本分析:语言和文体 约翰·史蒂芬斯6 读者,文本,环境:读者反应批评 米歇尔·本顿7 阅读无意识:精神分析批评 哈米达·博斯马吉安8 重访女性主义 丽莎·保罗9 解码图像:图画书如何运作 佩里·诺德曼10 目录学:儿童文学的资源 马修·格林拜11 理解阅读活动和语文素养 莎莉·叶茨12 互文性与少儿读者 克里斯蒂娜·威尔基·斯蒂布斯13 文本治疗:读书疗法与心理学 休·克拉格14 作者告诉我们什么 彼得·亨特
章节摘录
对于儿童文学来说,最根本的是“什么叫做好”,这也是童书工作者最想知道的问题(他们有比细微的理论差异更迫切关心的东西)——“必须”评断好坏的阴影笼罩着他们,而且,一旦评出“好的”,就相对地会有“其他的”,而有些人是很难接受他们所认定的伟大作品竟然不在“好的”里面。在学术殿堂之外,关于“什么叫做好”的争论最后总是归于一个无关痛痒的说法:“好吧!这其实是品位的不同。”可如果有人比他们更懂得“什么叫做好”,人们又会有些不悦(亨特,1997)。这会导致一个很普遍的情况,人们私底下喜好某种类型的书,但公开场合又会力挺另一种类型的书。举世畅销的书常被贬低(通常是商业价值很高的书,譬如说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且不会被认真看待(亨特,2001:122-124;齐普斯【Zipes】,2001:170-189)。而另外一种类型,譬如所谓的“经典”却会在课堂上被传诵、指定阅读,还要写读后感。在中小学教育里,这其实反而会导致学生对阅读的反感:如果孩童在学校读的是某一类书,课后读的又是另一种书,那么他们必然把某种类型的书视为“他者”(参见第十一章)。这种二分法会导致不恰当的批评取向。儿童书与成人读物不同:儿童书是写给儿童读者的,他们的技能、需求、阅读的方式与成人不同;同样的,我们通常并无法得知儿童是如何在体验文本的,但很多人却强烈主张儿童的阅读经验是复杂而且丰富的。
编辑推荐
《理解儿童文学》: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红楼书系(第2辑),风信子儿童文学理论译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