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4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肯尼思·格雷厄姆 页数:209 字数:136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多少年前,在山东烟台的一次全国性的会议上.我提出了一个观点: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前几年,我将这个观念修正了一下,作了一个新的定义:儿童文学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我现在更喜欢这一说法,因为它更广阔,也更能切合儿童文学的精神世界。 换一种说法:儿童文学的目的是为人打“精神的底子”。 这套“双桅船经典童书”,选择的是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它们无疑是精神的大餐。这些书就是我所说的那种可以为人类提供良好人性基础的书。这些书,是书中之书。我曾称这样的书为王书。 我们现在先来说一说这所谓的良好的人性基础都到底有哪些基本面—— 道义感。 文学之所以被人类选择,作为一种精神形式,当初就是因为人们发现它能有利于人性的改造和净化。文学从开始到现在,对人性的改造和净化,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在现今人类的精神世界里,有许多美丽光彩的东西来自于文学。在今天的人的美妙品性之中,我们只要稍加分辨.就能看到文学留下的痕迹。没有文学,就没有今日之世界,就没有今日之人类。没有文学,人类依旧还在苍茫与灰暗之中,还在愚昧的纷扰之?,还在一种毫无情调与趣味的纯动物性的生存之中。 文学要有道义感,儿童文学更要有道义感。 必须承认固有的人性远非那么可爱与美好。事实倒可能相反。人性之中有大量恶劣成分。这些成分妨碍了人类走向程度越来越高的文明。为了维持人类的存在与发展.人类中的精英分子发现,在人类之中,必须讲道义。这个概念的生成,使人类走向文明成为可能。若干世纪过去了.道义所含的意义,也随之不断变化与演进.但它却也慢慢地沉淀下一些基本的、恒定的东西:无私、正直、同情弱小、扶危济困、反对强权、抵制霸道、追求平等、向往自由?尊重个性、呵护仁爱之心……这些道义的旗帜性内涵.与其他精神形式(如哲学、伦理学等)一道。行之有效地抑制着人性之恶,并不断使人性得到改善。 情调。 文学似乎比其他任何精神形式都更有力量帮助人类养成情调。“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文学能用最简练的文字,在一刹那间,把情调的因素输入人的血液与灵魂。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泰戈尔、海明威、屠格涅夫、鲁迅、沈从文、川端康成……一代一代优秀的文学家,用他们格调高贵的文字,将我们?人生变成了情调人生。从而使苍白的生活、平庸的物象一跃成为可供我们审美的东西。 情调改变了人性.使人性在质上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而情调的培养,应始于儿童。 情调应该属于审美范畴。 我的看法是一贯的,在我的意识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我认为美感的力量、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变为常识,但只有一个东西是不会衰老的,那就是美。然而,在现在中国的语境里面却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美”成了一个非常矫情的字眼。这是非常非常奇怪的。 我横竖想不通:人们到底是怎么了?对美居然回避与诋毁.出于何种心态?难道文学在提携一个民族的趣味、格调方面,真是无所作为、没有一点义务与责任吗? 成人文学那里,我们就别去管它了,由它去吧。儿重文学这一块,我们还是要讲一讲的。不打这个底子不行。没有这个底子,人性是会很糟的。 美育的空缺,这是中国教育的一大失误。这一失误后患无穷。蔡元培担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时.在全国第一次教育讨论会上,提出五育(德育、智育、体育、世界观教育、美育)并举的思想,其中就有美育。但美育的问题引起激烈的争论,几乎被否定掉了。后来仅?是作为中小学的方针而不是作为全国的教育方针被肯定下来。再后来,对美育的理解日趋狭窄,到了最后.仅仅将它与美术、音乐等同了起来。在蔡元培看来,五育为一个优质人性培养的完美系统,德育、智育、体育为下半截,世界观、美育为上半截。然而,这上半截被腰斩了。中国的教育系统成了一个残缺的系统。 情感教育。 古典形态的文学,始终将自己交给了一个核心单词:感动。古典形态的文学做了多少世纪的文章,做的就是感动的文章。而这个文章,在现代形态的文学崛起之后,却不再做了。古典形态的文学之所以让我们感动,就正是?于它的悲悯精神与悲悯情怀。 人类社会滚动发展至今日,获得了许多.但也损失或者说损伤了许多。损失、损伤得最多的是各种情感——激情、热情、同情…… 甚至是在这种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中长大的儿童(所谓的“新新人类”) 都已受到人类学家们的普遍担忧。而担忧的理由之一就是同情心的淡漠(他们还谈不上有什么悲悯情怀)。我们已看到,今天的孩子,似乎已没有多少实施这种高尚行为的冲动了。 种种迹象显示,现代化进程并非是一个尽善尽美的进程。人类今天拥有的由现代化进程带来的种种好处,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情感的弱化就?突出的一例。 我们如此断言过:文学在于为人类社会的存在提供和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性基础。而这一“基础”中理所当然地应包含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悲悯情怀。 若从上面所说到的这三个基本面来考量,这些选在“双桅船经典童书” 中的作品是最理想的范本。它们在三者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这种平衡也是人的平衡,人类的平衡。 本书文笔典雅,描写细致,还含有哲理。书中那个挥霍成性的癞蛤蟆大少爷不断追求时髦,一见新发明的东西就没命地要弄到手来玩:玩游艇,玩马车,玩汽车。他这么挥霍,要不是几个好朋友苦心劝阻,连家产都要给骗掉了。 这部童话对住在水上的河鼠,住在陆地上的獾,住在地下的鼹鼠都刻画得十分细腻,他们是动物,又是有各自性格的人物。 在这部童话里也有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只爱看热闹的小朋友可能还不能领会,但随着年龄增大,就渐渐懂得了其中的奥妙,会感到亲切。不同年龄的读者能从这本书中得到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乐趣。 这个译本曾经取名《蛤蟆传奇》,根据这个童话拍摄的迪斯尼动画片在我国上映时就用这个译名。
作者简介
肯尼思·格雷厄姆(Kenneth Grahame,1859—1932)出生在苏格兰的爱丁堡,5岁丧母,父亲不久也去世了,他们几个兄弟由亲戚抚养。中学毕业后,肯尼思无钱进大学,后来进英格伦银行工作。他喜爱文学,用晚上和假日的时间写作。业余时间,肯尼思还喜欢研究自然,这正好为他后来写
书籍目录
l 河岸 2 公路 3 原始森林 4 獾先生 5 温暖的家 6 癞蛤蟆先生 7 ?明时的吹笛人 8 癞蛤蟆的冒险 9 流浪者 10 癞蛤蟆继续历险 11 “他的眼泪像夏天的骤雨” 12 尤利西斯的归来附录关于作者关于这本书清新美丽的自然画卷(阅读指导)
章节摘录
河 岸 一整个上午,鼹鼠忙得不亦乐乎,在他家那间小屋子里拼命地大扫除。先是用扫帚,接下来用掸子,然后拿着一把刷子、一桶石灰水爬上梯子,爬上椅子,一直弄到喉咙眼睛都是灰,全身的黑毛上溅满石灰水,背脊疼,胳膊酸。春天的气息飘在天上地下和他周围,甚至钻进他这又黑又低矮的小屋子,带来春天那种神圣的、使人感到不满足和渴望追求什么的精神。这就难怪鼹鼠忽然把他那把刷子扔在地上,说着“讨厌”、“噢,去它的吧”以及“该死的大扫除”,连穿上衣也等不及,就冲出了屋子。在他的头顶上,地面上有什么东西在紧急地呼唤他,他钻进陡斜的狭小地道,向上面小石子车行道爬去,这车行道是属于住得离太阳和空气更近的动物们的。就这样,他用他的小爪子忙着又是扒,又是挖,又是掘,又是抓,接着又是抓,又是掘,又是挖又是扒,嘴里一个劲儿地叽里咕噜说着:“我要上去!我要上去!”直到最后,噗!他的鼻子伸到了太阳光里,在一片大草地上,他在热烘烘的青草中打起滚来了。 “真好真好!”他自言自语地说,“这比刷石灰水好多了!”太阳光晒热他的毛皮,微风吹拂他晒热了的脑门。在地下蛰居得太久,听觉迟钝了,快活小鸟的欢歌声进入他的耳朵,就像是大轰大叫。在生活的喜悦中,在不用大扫除的春天欢乐中。他同时用四条腿蹦跳起来,一路跑过大草原,一直来到远远那头的灌木树篱那里。 “停止!”一只老兔子从树篱的缺口处说,“通过私人道路付六便士④!”可是他一下子就被不耐烦和看不起他的鼹鼠吓了一大跳。鼹鼠根本不理他,顺着树篱边快步走过,还戏弄其他从洞里急忙钻出头来看看外面吵闹些什么的兔子。“洋葱酱②!洋葱酱!”鼹鼠嘲笑他们说,而那些兔子还没想出一句十分满意的话来回敬他,他已经跑得不见了。于是这些兔子开始互相埋怨:“瞧你多笨!你为什么不告诉他………‘那你自己为什么不说……”“你本可以提醒他……”如此等等,都是老一套;可是不用说,埋怨也没用,已经太晚了,事情也总是这个样子的。 一切看上去好得叫人不相信。鼹鼠急急忙忙地走到东走到西,穿过一块块草地,走过一道道灌木树篱,钻过一个个矮树丛,到处看到小鸟在造巢,花在含苞,树叶在发芽——所有的东西都快快活活,生机勃勃,全不闲着。他倒没有感到良心的责备,没有感到良心在悄悄地叫他“回去粉刷吧”,却只觉得在所有这些忙人当中做一个惟一的懒汉太快活了。再说,一个假日的最好时刻也许不是躺下休息,而是去看看其他人忙着干活。 他毫无目的地到处闲逛,一下子站在涨水的河边,这时候,他觉得他已经快活得无以复加了。他一生中从未见过河——这又光又滑、弯曲蜿蜒、鼓鼓胀胀的动物,又是追,又是咯咯笑,咯略笑着抓起一样东西,又哈哈笑着把它放下,向另一个游戏伙骅扑去,新伙伴刚要挣脱身子,又被它抓住了。一切都在摇动和颤抖一闪闪烁烁。粼粼发光,奔泻涡旋,潺潺细语。鼹鼠真个是看人了迷,神魂颠倒。他在河边狂奔,就像一个人很小很小的耐候,在一个用迷人的故事把人迷住的人身边狂奔一样。他奔来奔去,最后累了,在岸边坐下,河依旧在不停地对他潺潺细语,悄悄地讲述世界上最好听的故事,它们来自大地的心底,最后要去讲给永远听不够的大海听。 当他坐在草地上遥望着河对面时,忽然看到对岸有一个黑洞,就在水边上面一点,于是梦想起来:一只动物如果没有什么要求,却喜欢住在位于最高洪水线以上的小巧河边住宅里,离喧闹声和灰尘远一点,那么,这个洞该是个多么舒适的住所啊。他正这么盯住它看,似乎有一样发亮的小东西在洞的深处一闪,不见了,接着又是一闪,像颗小星星。但地方不对,这不可能是颗小星星。说它是萤火虫吧,又太亮太小了。他正这么看着,它对他眨了眨,这就说明那是一只眼睛;一张小脸开始在它周围渐渐扩大,就像一个镜框围着一幅画。 这是一张棕色的小脸,上面长着小胡子。 这是一张严肃的圆脸,上面那只最先吸引他注意的眼睛依旧在闪亮着。两只好看的耳朵和一层浓密光滑的毛。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