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传染病及其免疫预防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胡方远  页数:216  

前言

  人类的健康,就是我们的事业。  国家卫生部陈竺部长最近指出:大力改善群众健康状况是实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免疫预防事业与群众的健康状况乃至社会稳定休戚相关。各类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用品等的研发、生产和上市,在控制和消灭各类传染病、防御自然灾害、医疗抢救甚或反恐斗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传染病与一般疾病不同,因具有传染性,可蔓延传播,对人群的危害较大。传染病的发生及嗣后能否被及时控制和扑灭,与卫生科技水平密切相关。因此,普及、宣传、教育我国法定传染病预防知识,传授免疫预防的内涵与效果判断等方面的知识,对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方针具有重要意义。预防控制传染病需要生物制品。生物制品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疾病防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保障人民健康功不可没。  《法定传染病及其免疫预防》一书的作者胡方远同志在退休后仍积极关注生物制品事业的发展,并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搜集整理了近百年免疫预防史实予以介绍,还对今后如何结合国情实施免疫防治措施提出了看法。我相信,本书的出版发行,对免疫预防和生物制品工作者。

内容概要

  《法定传染病及其免疫预防》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所规定的传染病被称为法定传染病,《法定传染病及其免疫预防》以剖析我国法定传染病为主要内容。其按病原体的性质和生存方式分类,逐个阐述所致疾病的临床表现、传播方式、感染途径与流行的危害性,病原体的基本结构、生物学特性和免疫原性,以及免疫预防的发展史实,包括有关菌毒种建株过程、疫苗制备、免疫程序与免疫效果的评价,并结合国情对其今后的防治措施提出了一些独到的期望性看法。它能为各级医护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基层保健人员和生物医学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也可供有关单位领导阅读。

作者简介

  胡方远,男,浙江镇海人。曾任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副所长,医学生物工程高级工程师、经济师;原上海市总经济师协会理事;卫生部第六、第七届药典委员会成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从事生物制品检定、生产、研究和管理工作达46年。l998年退休后曾被聘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法定传染病与免疫预防 一、法定传染病二、免疫预防(一) 免疫预防的对象(二) 免疫预防的方法(三) 疫苗的免疫程序(四) 疫苗的接种与一般反应(五)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六) 疫苗接种的禁忌证(七) 免疫接种的偶合症与事故(八) 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价三、疫苗研究与生产(一) 法规(二) 人员(三) 原料(四) 基础工艺(五) 质量控制(六) 验证第二章 病毒类法定传染病一、DNA病毒类(一) 双链天花肠道腺病毒胃肠炎(二) 单负链TT型肝炎二、RNA病毒类(一) 单正链,无包膜脊髓灰质炎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嵌杯状病毒胃肠炎星状病毒胃肠炎(二) 单正链,有包膜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风疹黄热病乙型脑炎森林脑炎……第三章 细菌类法定传染病第四章 寄生虫类法定传染病第五章 免疫预防前景与方向主要参考文献附录 近代史上免疫预防有成效的法定传染病年发病率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法定传染病与免疫预防  要总结我国预防传染病的历史经验,因为这是我们很长一段历史时期自己实践的历程,它们深深扎根于我国基础的预防医学之中,是广大生物制品和疾病预防控制战线上基层科技人员和防疫保健人员所熟悉和了解的;对广大民众来说,“打预防针”是亲身感受和体验的。  在我国近代史上,由于l910年东北肺鼠疫严重大流行,从1911年成立哈尔滨鼠疫研究所开始,我国传染病的防治走上了科学之路。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党和政府倡导、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使我国疾病防治领域建立了科学院、高等院校、生物制品研究生产单位、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基层防疫保健组织的免疫预防体系,至2000年我国基本建成小康社会后,又继续推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这是我国自己的创新性实践,正在彻底改变着我国的面貌。

编辑推荐

  《法定传染病及其免疫预防》讲述了在现行全国范围内使用的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等6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出血热疫苗接种;在发生炭疽、钩端旋体病疫情或发生洪涝灾害,可以有导致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时,对重点人群进行炭疽疫苗和钩体疫苗应急接种。通过接种上述疫苗,可预防乙型肝炎、结结核病是、脊髓灰质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病等15种传染病。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法定传染病及其免疫预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