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郭黛姮 编 页数:342
Tag标签:无
前言
每当提起“圆明园”,便会牵动国人的心。它是造园史上中国造园精华之集大成者,后又毁于外国侵略者之手,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留下了悲壮的记忆。2008年3月,新浪网举行的“我说圆明园三百年”博客征文大赛中,有近200人投稿,大多稿件都有“勿忘国耻”的内容;此外,从文稿中反映出人们对圆明园的认识有几点:1.圆明园是帝王骄奢淫逸的场所。2.圆明园是雍、乾、嘉、道、咸五朝帝王常年居住、理政的场所。3.圆明园的景点不过是模仿中国江浙园林和欧洲园林,是一些舶来品。这些认识正确吗?圆明园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园林呢?1860年发生的大劫难,使这座最为辉煌的皇家园林沦为一片废墟,致使后来者难知其貌。对圆明园原貌的探求,始终是国人孜孜以求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不少先哲就开展过研究工作,80年代以后,圆明园更成为备受学术界关注的课题。本书是一部以真实档案和圆明园现状遗存为依据,探讨圆明园造园理论和实践的学术专著。书的内容突破以往单纯从历史、技术或艺术单一角度进行研究的局限,运用“总体史”的史学研究方法,对圆明园进行全面的综合研究。本课题所依据的史料有:清代圆明园建筑图样、即清代“样式房”(俗称“样式雷”)遗留的存世图纸,清代上谕档,旨谕档,奏折,做法清册,销算黄册,工程备要,内工则例等文献。其中样式房图样是唯一保存下来的有关圆明园的图样性档案,总数达两千多件。本课题进行过程中,适逢圆明园的部分景区进行考古发掘,有机会看到文献上所没有的实物例证,为圆明园的建筑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本书以新的视角探讨了历史园林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从清代的大历史出发,分析了圆明园建设的背景,清代可以说是中国数千年封建文化的集大成者,康雍乾盛世更是其中的鼎盛阶段,国家和平安定,文化水平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峰。圆明园正是在这样的时期,前后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帝王长达一百五十余年的建设,由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的特殊园主建造的一座园林。关于始建时间。
内容概要
本书内容源自中国建筑史领域知名学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郭黛妲教授带领的课题组所做的关于圆明园建筑、山形、水系特色及变迁史的研究,并结合圆明园的保护问题,探讨了历史园林保护的理念,是圆明园研究领域既有理论价值、又具实践意义的学术专著。 本书内容突破以往对圆明园的研究单纯从历史、技术或艺术角度的局限,运用“总体史”的史学研究方法,以新的视角探讨了历史园林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有所创见地、更全面地揭示了圆明园的辉煌成就,对于深入认识中国古典建筑园林成就和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价值。作者通过查阅、分析圆明园现存建筑图样(中国古代唯一保存下来的图样性档案,俗称“样式雷”)、清代旨谕档、奏折、做法清册、销算黄册、工程备要等文献档案,考察了圆明园考古遗迹,对圆明园建筑进行了广泛、全面、深入的研究,对圆明园的山水环境演变进行了科学细致的分析对比,对圆明园建设的历史背景、各类建筑的个性以及圆明园所反映的清代中后期中国建筑的发展状况等有诸多新的发现。 本书不仅披露了原始图档,且在对相关文献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档案和考古实迹复原了部分被毁建筑的形象,绘出了平、立、剖面图,以使读者不但能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而且能够更方便地解读古代工匠的建筑语言,真切地了解这座历史园林的原貌。 本书适合建筑园林、文物保护、文史研究等专业人员,亦可供中国古典建筑园林爱好者和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主编郭黛姮,196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师从我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教授,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现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兼任中国建筑史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中国圆明园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紫禁城学会理事,《古建园林技术》杂志编委等。
她多年从事中国古典建筑的教学、科研工作,在《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及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项目中,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88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曾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学术专著有:《中国古代建筑史》宋辽金西夏卷,《华堂溢采——中国古典建筑内檐装修艺术》,《东来第一山保国寺》,《20世纪东方建筑研究》,中、英文版《中国古代建筑》(2003年在中国和美国分别出版,合作)等。
主持完成的古典建筑设计和重要文物建筑保护设计及规划多项,如杭州雷峰新塔设计、珠海圆明新园设计、嵩山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恭王府保护规划及修复设计、圆明园部分遗存保护及修复设计等,其中的“杭州雷峰塔设计”获2003年中国教育部评选“优秀设计一等奖”、2004年获全国第十一届“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银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圆明园建设的历史背景 一、特殊的园主 二、雄厚的经济基础 三、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外部环境的影响 五、盛世孕育的成果第二章 圆明园的历史沿革 一、皇子赐园时期 二、雍正御园时期 三、乾隆御园时期 四、嘉庆御园时期 五、道光咸丰以后的御园第三章 圆明园盛期的建筑特征 一、朝寝建筑 二、礼制建筑 三、宗教建筑 四、文化建筑第四章 圆明园的建筑技术与匠作 一、《圆明园内工则例》 二、样式房 三、清代木构建筑的发展第五章 圆明园的室内空间与装修艺术 一、朝政空间的内檐装修 二、燕寝空间的内檐装修 三、室内戏院空间的内檐装修 四、内檐装修的时代特征第六章 圆明园景物的历史文化渊源 一、一也三山 二、曲水流觞 三、田圃村舍第七章 圆明园盛期山水环境特征 一、圆明园盛期山水空间结构 二、山水空间尺度与构成要素 三、植物景观建筑第八章 圆明园四十景图的价值 一、圆明园四十景图的版本与流传 二、圆明园四十景图的真实性 三、圆明园四十景图的价值第九章 历史园林的保护理念与圆明园的保护实践 一、圆明园山水的变迁 二、科学保护圆明园附录 插图目录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圆明园建设的历史背景四、外部环境的影响17~18世纪曾经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高潮,有不少外国传教士、使节、商人来华,其中多人供职于宫廷。他们一方面把中国的文化介绍到欧洲,使得欧洲甚至一度兴起“中国热”;另一方面也把欧洲的文化带到了中国。早在雍正时期,圆明园的建筑中已经出现了西洋建筑的细部。乾隆帝颇爱好西方的“奇技淫巧”,尤其对“水法”(即喷泉)感兴趣,圆明园西洋楼之设与当时西方文化的影响有直接关系。法国王致诚、意大利郎世宁等人直接参与了西洋楼的设计,使得圆明园中出现了具有西方园林风格的独特区域,以意大利和法国巴洛克、洛可可风格为基调,一反中国园林师法自然的传统,表现出轴线控制和均齐对称的特点。江南和岭南等对外交流比较活跃的地区,受西方影响很明显,建筑和园林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洋风渲染。如《扬州画舫录》中记载了当时的扬州园林中一些西洋造景手法的应用,主要是仿意大利巴洛克花园的一些西洋布景,并有在房间里采用“透视法”和悬挂西洋画的例子。《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刘姥姥在宝玉的卧房中曾见到一大面镜子,这其实也是典型西洋建筑的室内装饰手法,可见在当时的富贵之家,这类东西并不罕见。在广州、扬州、澳门等地,西洋建筑成为商行等民间建筑的追逐式样。五、盛世孕育的成果清代之所以大兴御苑,得益于当时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清代宫苑建设的高潮主要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包括畅春园、圆明园、避暑山庄三大离宫在内的绝大多数御苑,均为“康乾盛世”的产物。这段时间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历史中罕见的繁荣时期,几可直追汉唐,几位皇帝均为才智卓绝的英明君主,勤政务实,任用贤能,使得当时的政治相对清明;清廷先后削平叛乱,团结蒙、藏,奠定了多民族的宏伟版图;在全国范围内减免赋税,兴修水利,使得当时的农业得到极大发展,从而也带动了手工业的兴盛,同时政府的收入也较为充盈,使得朝廷具有充足的经济力量进行宫苑的建设;清廷入关后注意尊孔重儒,发展教育和科举制度,使得清代的文化空前繁盛。此外,康雍乾三帝均能努力学习汉族的传统文化,个人也具有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和鉴赏力。正是在这一政治、经济、文化均达到顶峰的历史时期,清代的离宫御苑和行宫御苑才能够达到空前的鼎盛,圆明园则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编辑推荐
《远逝的辉煌:圆明园建筑园林研究与保护》:* 圆明园研究领域最具理论高度和实践价值的权威性学术专著* 作者权威,清华大学圆明园研究课题组多年研究成果* 全新视角,以真实档案和圆明园现状遗存为依据* 文献、图档资料翔实,有诸多新发现* 图文并茂,原始图档弥足珍贵,复原图真切直观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