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李成文 编 页数:160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医教材是培养中医人才和传授医学知识的重要工具,高质量的教材是提高中医药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的精神,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医教材的质量,更好地把握新世纪中医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方向,让高等中医药院校有足够的、高质量的教材可供选用,以促进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继承创新、发扬光大中国传统医学,让学生在规定的课时内,牢固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国高等中医药教学管理研究会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共同组织,全国各中医药院校积极参与,共同编写了本套供中医药院校本科生使用的“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精编教材”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教材编写、出版的经验,是对中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规律探索的体会,是对中医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本套教材是以国家教育部新版的教学大纲和国家中医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为依据,以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以突出中医传统和特色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五版)及反映学科发展新成果的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九五”规划教材(六版)为蓝本,充分吸收现有国内外各种版本中、西医教材的合理创新之处。从教材规划到编写的各个环节,层层把关,步步强化,重在提高内在质量和精编意识。既体现在精心组织,高度重视,以符合教学规律;又体现在精心编写,在“三基”、“五性”和“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下,确保内容精练、完整,概念准确,理论体系完整,知识点结合完备,并有创新性和实用性,以切合教学实际,结合临床实践,力求“精、新、实”的特点。同时,教材编排新颖,版式紧凑,形式多样,主体层次清晰,类目与章节安排合理、有序,充分体现了清晰性、易读性及和谐性。在本套教材策划、主编遴选、编写、审定过程中,得到了专家指导委员会各位专家的精心指导,得到了全国各中医药院校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一纲多本、形式多样是高等教育教材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殷切希望各中医药院校师生和广大读者在使用中进行检验,并提出宝贵意见,使本套精编教材更臻完善,成为科学性更强、教学效果更好、更符合现代巾医药院校教学的教材。
内容概要
本教材的特点一是突出著名医家学术特色与临证思维方法,增强其理论与实践的系统性,以点带面,纵横结合,注意历史传承,兼顾与相关教材的衔接和横向联系;侧重其治学方法、创新思想、学术特色、临证用药思路与经验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减少空泛理论,以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开阔学术视野,拓宽用药思路,掌握继承整理挖掘中医学宝库的方法和门径,提高辨治疾病的能力与水平。二是突出好讲、好学、好用,易理解,易掌握,易复习的“三好三易”原则,改变老师难讲,学生难学,临床难用的“三难”尴尬局面。三是文字精练,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化繁为简,深入浅出,通俗坊懂,少引原文,尽量减少与其他课程的交叉与重复。四是减少学术流派内容,以便于和硕士研究生教材(重点讲述学术流派与学说)相衔接,避免重复。五是随书配发复习指要,以便于学生课后复习与考试。
书籍目录
绪论1.孙思邈2.钱乙3.陈自明4.刘完素5.张元素6.张从正7.李杲8.朱震亨9.薛己10.万全11.龚廷贤12.杨继洲13.缪希雍14.陈实功15.张介宾16.吴有性17.李中梓18.绮石19.喻昌20.傅山21.张璐22.叶桂23.徐大椿24.王清任25.王泰林26.吴师机27.王士雄28.唐宗海29.张锡纯30.施今墨
章节摘录
1 孙思邈一、 概说 孙思邈(581-682年,一说541-682年),隋唐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人。孙氏幼时聪慧敦敏,勤奋好学,因幼患风冷痼疾,深受病痛折磨,且憾于庸医学术不精,又目睹当时读书之人皆向往仕途,鄙视方技,“多教子弟诵短文,构小策,以求出身之道,医治之术,阙而弗论”。乃矢志从医,终成一代名医。但孙氏淡于名利,不事仕途。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均想召他为官,皆予婉言辞谢,隐居于太白山、终南山、峨嵋山、五台山等并以医为业,被后人奉为孙真人。后人在五台山建立药王庙,敬其为“药王”,经宋、元、明、清数度整修扩建,颇具规模,拜谒者至今络绎不绝。 孙氏治学主张勤求古训,博采众长。认为医学是“至精至微之事”,关系到人的生死存亡,应上通天文,下穷地理,中悉人事,对儒教、道教、佛教、历史、天文、地理以及人情世事,无所不通,方为苍生大医。虚心求教,不耻下问,“自首之年,未曾释卷”,“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树立良好的医德,其《大医精诚》成为后世行医规范。孙思邈的著作有《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编辑推荐
《中医各家学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