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科学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蔡定芳、 沈自尹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01出版)  作者:蔡定芳 编  页数:683  
Tag标签:无  

前言

今年是姜春华教授一百岁诞辰,我受姜春华老师的教育和培养近40年,对他怀有无限的崇敬与思念!1954年姜春华教授进入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任中医科主任。1955年,我毕业后分派在华山医院工作已有三年,组织上根据刚宣布的中医政策,安排姜春华教授为我的老师,采取了传统的师从方式。老师知道我是一向接受系统而严格的英美式正规教育,头脑中已是西医学先入为主,于是让我从《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神农本草经》学起,尤其是学《伤寒论》花了较多的时间,不死背条文,而是理解其精髓,即辨证论治的规律,从这些繁复的条文比较中得以升华;以后让我自学《外台秘要》、《千金方》,对每一门病证的用药加以归纳,从出现频率最高的主药中求实效,以此让我科学地从中了解中医理论与治病真谛。老师是尽心地教,他体胖怕热,每逢炎夏酷暑的下午,那木板式的中医办公室蒸人,老师有时用冷水浇一下头,再坐下教读,倾注了培养新苗的热忱。在我半天学中医理论的同时,跟老师临诊,看到治疗同一个哮喘患者,由于发病的季节、体质的改变,诱发因素的不同,而先后采取了四种完全不同的处方,又看到对西医看来是完全不同的病,如疟疾、痢疾、哮喘、乳糜尿,在某个阶段有“气虚”表现的时候,用补气的同一处方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这种“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辨证论治原则的应用,说明老师学识的渊博,造诣的高深,在治病用方时不拘一格,这种学术具有洞察力的见解,以及治疗上具有魄力的风格,唯有从师学习,朝夕相处,才能深深地体验到,不但使我树立了学习中医的信心,而且对我以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而深远的影响。老师教得认真,学生刻苦学习,。1959年2月我们师生两人同获卫生部颁发的金质奖章。老师之精通医道是与他一生博学勤奋分不开的。老师年轻时就阅读了十三经疏、周秦诸子、二十四史,以及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以及明清各大家文集,宋元理学、释道回耶、稗官野史等也读,同时还看了西方的诸多哲学、心理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一生无甚财富积累,收入多半用来买书,几十年如一日手不释卷。他说:“厚积方可薄发,读书也要思考,思路的形成要有多方面的学问,否则思路就狭窄,专业就不能有大成就。”更可贵的是他对学术有是非之见,无门户之分。

内容概要

  姜春华是我国现代著名中医、中西医结合学家。他从医数十年,勤耕不辍,学贯中西,讲究科学,屡有创新。  《中医与科学:姜春华医学全集》系统地反映了姜春华一生在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和学术方面的思路、方法和理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姜春华对于中医古籍经典的重视,以及其在毕生学习经典过程中所迸发的思想火花和十分切合临床、实事求是的中肯评述,这些内容在本书中均有翔实的叙述和充分的体现。今天我们提倡学习中医要重视经典、阐发经典、活用经典,本书无疑是一本难得的必备参考读物。  中医学是一门有非常实用价值的科学,学习本书,定能体会到姜春华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中医科学研究、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的创新思维和辩证观点,领略到姜春华一生中对中医、中西医结合诸多论述中最精彩的篇章。  本书可供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生、科研工作者参考阅览。

作者简介

蔡定芳,男,19515年生于上海市。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获博士学位,先后留学于日本德岛大学医学部与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药学部。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副所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副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博士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神经内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承担中日合作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及卫生部、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上海市等多项研究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2部。获部级科研成果奖4项。1993年获首届“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称号,1997年首批人选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2004年人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005年入选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2007年人选上海市领军人才。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经典著作论述第一节 《内经》、《难经》《黄帝内经》与古代哲学道家与医家怎样学习《内经》怎样学习《难经》论亢害承制乃体内大药第二节 《伤寒》、《金匮》张仲景及其著作考略《伤寒论》六经若干问题伤寒论识义伤寒本义温病识要略论晋唐时期的温病学论温病学的四次突变温疫学派研究《伤寒论》研究范围探讨怎样学习《伤寒论》怎样学习《金匮要略》第三节 本草、方剂著作《神农本草经》主治释义怎样学习本草方剂概述怎样学习方剂第二章 基础理论阐释中医理论研究的思路及方法阴阳原始相火考略从医儒阴阳观探求阴阳学说的现代化阴阳常阈调节论八纲概论脏腑辨证源流略论五脏相关脉学心得病因探讨治则专论论《内经》治则学说的三大基点第三章 历代医家评析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王焘钱仲阳朱肱庞安时许叔微陈言成无己第四章 临床经验举隅第五章 现代科学研究附录

章节摘录

插图:一、学习本章应该在学习一般基础理论之后懂得了中医名词术语之后就比较容易理解,如《神农本草经》里许多病名症名,后世概括性的“功能”。最好再具备现代药理学知识,以此知识理解古代所治病证及其功能,不但能推知古代的治疗作用,而且也能在治疗上有所发展。又比如已经学过阴阳,即知道补阴、温阳是怎么回事,学过藏象和病因,即知泻肝、泻心、祛风散寒的意义。《神农本草经》中如风眩、湿痹、温证、中恶、肠澼这些病证名要弄懂。到底是什么病?是什么病中所见到的症?哪些病可以见到此症?弄清这些后再结合现代认识来理解。又如《本草备要》说羚羊角功能“泻心肝火”,苦、咸,微寒,人足厥阴(肝)、手太阴、少阴经(肺、心),目为肝窍,此能清肝,故明目去障,肝主风,其合在筋,故能祛风舒筋,故治惊痫搐搦,骨痛筋挛;肝藏魂,心主神明,此能泻心肝邪热,故治狂越僻谬梦魇惊骇,肝主血,此能散血,故治瘀滞恶血,血痢肿毒,相火寄于肝胆,在志为怒,此能下气降火,故治烦懑气逆,食噎不通。如果我们没有学习藏象,就不理解肝心火的症状,《药性赋》说:“羚羊清平肺肝。”与此略有出入,因为药性赋选择更主要的,前面谈过药物的作用有些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单方面的,但单方面也可包括许多症,多方面有的是一个药理作用而产生的连锁作用,如附子、万年青有强心作用,在强心作用之下可以达到脉搏有力、四肢温暖、浮肿消失、呼吸增长、肝胀胃胀消减而苦闷除,因此而举动轻捷,胃纳增加,总由一个作用而达到诸方改善。因为羚羊角味苦咸,性寒凉,凡苦咸寒凉皆有抑制镇静消炎解热的共性,但又有其个性,羚羊似乎有镇静降逆作用,而非消炎解热,羚羊角泻心肝火,即是清心肝,也即是镇静心肝作用,在心肝过亢之下抑制之,使之归于平静,因为对呼吸系也有抑制作用,所以也能清肺火。又肝开窍于目,这里用作击障翳明目,或肝火上升之目糊,肝火平则目明,而急性炎症目病,则不用之。又“肝主风”、“合在筋”、“风主动”、筋主痉挛,故所治惊痫搐搦、筋挛等都是镇静药的镇痉作用,适用于高热引起的痉挛或一般急性期的搐搦,而不用于慢性关节炎关节变形之拘挛,心主神明,邪热人心致“神明”狂越僻谬,《别录》“除邪气惊梦”,则狂越僻谬应是邪气所致,此作为镇定作用。肝主怒,肝胆相合,相火寓中,故对于肝阳上亢之性躁易怒有安定作用,“散恶血”见《本草经》;“伤寒伏热”《别录》作“伤寒时气寒热热在骨间”;“食噎不通”见《别录》;“热毒痢血热闷”见《唐本草》,说明羚羊角亦有解热、治热痢作用,但临床则不必用于治疗这些病症,因为货少价昂,完全可以用其他解热治痢药物代替。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羚羊能“平肝舒筋,定安安魂,散血下气,辟恶解毒”,可谓独得其要。

编辑推荐

《中医与科学:姜春华医学全集》经典著作论述,基础理论阐释,历代医家评析,临床经验举隅,现代科学研究。若用中医日有学说当然头头是道,若用科学之理条件尚嫌不足。其实后人应有所发展,有所发明,不拘守《内经》之说才是。拘守则永无发展,永无发明,永远停滞不前。我在没有看注解之前是先看经文白文,互相参证,不让注家束缚我的思想。说老实话,我对各家都有些不同程度的看法。如果“为病寻药”,丢掉辨证论治将会失去中医的精神,但“为病寻药”亦有其必要,两者不可偏废。这是我学习《金匮要略》的体会,到现在我还没有改变我的看法。他(喻嘉言)批评这种不求理论但求随症检方的风气,当时如此,迄今仍多如此,因为人情好简易,畏艰难,检方易,达理难。 ——姜春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医与科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本书最大的问题是排版。文字排列细密,格式单调,基本上是文字的堆砌,读来十分费劲。作为一本定价148的大部头,只能说是粗制滥造的作品。本书不适合阅读,只是资料的汇集而已。
  •   其中有不少姜春华的原著,现在好像单本的找不到,如《伤寒论识义》《历代医家评析》等,看目录,好像都收进去了。一本经验集汇编而已。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