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黄定九 页数:2143
Tag标签:无
前言
“健康是民生之本”。做好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是党和政府的殷切希望,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需求也越来越高。“求健康,建小康”,已成为社会民众的普遍追求。“求健康”靠什么?要靠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靠社会和民众的积极参与,更要靠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全国数百万医护人员承担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重任,需要具有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有鞠躬尽瘁、先忧后乐的高尚情怀,有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也要有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高超技能。作为一名战士,要有不怕牺牲的气概和过硬的杀敌本领;作为一名医生,要有乐善好施的品德和战胜病魔的技能。医德高尚、医术高超,是作为一名优秀医生必备的条件。中医讲“天人合一”,就是讲诊治疾病必须从人和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讲辨证施治,就是要做到由表及里,系统循环,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在诊治疾病中都应该有整体观念,也要有个性化处理,注重疾病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只有掌握充实的基础理论并做到各分支学科间知识的融会贯通,才能及时准确地诊断病情,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既要避免漏诊误诊,又要防止医疗过度;既要科学用药、科学检查,又要防止医源性疾病。做到这一切,对于医者和患者,无疑都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内科是临床医学的基础。虽然医学分科越来越细,但临床处理各种疑难病症,都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辨证的临床思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组织编写的《内科理论与实践》一书,全方位地介绍内科各分支学科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具有“广、深、新”的特点,既体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紧密结合,又探讨了未来内科学的发展。我相信,这本书的出版,一定能够为从事内科临床医学的同志们提供一部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卫生部高 强2008年6月25日序二当前我们面临的21世纪,是生命科学发展的新纪元。科学家们对生命的研究已突破了传统领域,进入到分子生物学时代,在人类基因、蛋白质、胚胎干细胞、生物信息及组织工程学等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人类疾病发生的病因、进程、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众多难题被攻克,医学诊断学方法与治疗技术都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与发展。这些都为广大医学工作者在临床医学中施展才华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历史悠久,发展迅速。1982年以我院黄铭新教授为主编、江绍基院士为副主编、由张孝骞教授评阅的《内科理论与实践》这部大型参考书,由国内许多内科医学名家共同编撰。这部书内容详实全面,综合了当时国内外最新动态,尤为重视国内资料的总结,深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同行的赞赏。如今黄铭新、江绍基等老一辈医学家已离我们而去,然而他们渊博的学识、精湛的医术、博大的胸怀,以及对病人满怀深情的崇高医德,却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成为我们行动的座右铭。为了缅怀和继承老一辈专家的优良传统,将丰富的学识和经验传授给年轻的学者,以黄定九教授为主编的数位专家,满怀热情,海纳百川,汇集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在较短时间内编撰了新一版的《内科理论与实践》一书,这部著作既秉承了原有的风格,又有新的发展,理论知识深入浅出,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展示了当今国际国内临床实践的最新进展,实为广大内科医生颇有价值的临床参考书。在本书出版之际,我谨向所有为本书付出辛勤劳动的专家、工作人员致以诚挚的感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院长 范关荣2008年12月18日前言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内容博、大、精、深。根据人体不同系统和脏器将内科学分成许多小的分支专业,有利于集中力量,进行医、教、研和管理。但是,人体永远是一个整体,疾病的发生往往牵涉多系统多脏器。虽然同患一种疾病,不同患者的生理、病理过程各自有异。因此,疾病的诊断、治疗除针对有关的主要系统和脏器外,医生还要有整体观念和个别化处理的方法,要注意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更要有应付疑难杂症的能力。一个好的内科医生,虽对某个内科分支专业造诣很深,但对整个内科领域还要有较全面的了解和不断更新知识,这样就能对疾病迅速作出正确诊断和有效处理,省却许多会诊和转诊,节约不少医疗费用,对于国家和人民都有很大好处。《内科理论与实践》是20世纪80年代中央卫生部钱信忠部长委托我校(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黄铭新教授主编的高级内科参考书,在当时医学界有很好的影响。现在,20多年已经过去,内科领域内又增加了不少新理论和新技术,将这些新内容充实到内科医生的知识结构中,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正是本书全新重版之目的。 本书从讨论医德和从医之道出发,对内科范围内的各分支专业,在广、深、新三个方面详述其重要内容与最新理论和技术,以期帮助读者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树立整体观念,优化处理方法。为使读者的临床思维与时共进,在大多数篇章中增加“讨论和近瞻”,帮助读者看到学术发展的前景,对教学和科研工作均有所启迪。本书重视内科学与基础学科之关系,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营养学、药理学等方面为读者充实基础理论与知识,指导临床实践。对于内科与其他临床学科或内科范围各分支专业间的相互关系,本书专辟篇章论述,汇集各科专家经验,使读者在诊治患者时思路开阔,对其所患疾病作出全方位的考虑。本书中的某些相关学科改变了常规写法,例如“神经系统疾病”篇,另撰新的编写结构,以有利于内科医生掌握。全书24篇,354章500余万字,邀请近400位专家共同执笔。老一辈的医学家王振义(院士)、任引津、孙曾一、陈仁彪、陆正伟、蔡琰等教授,中国工程院的阮长耿、李兰娟、张运等院士均参加编写,前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亲自作序,给本书以极大的鼓励与支持。在此一并致谢。主编 黄定九2008年12月 18 日
内容概要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是一门重要的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学科。本书编写即秉着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这一原则,初始几篇概要性地介绍与内科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如循证医学、预防医学、遗传与疾病、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基础、营养与疾病、临床药理学、肿瘤学基础、诊断技术、老年病学等,以充实读者的基础理论与知识,指导临床实践。而后以内科各个学科、专业的疾病为纲目,在广、深、新三个方面详述其重要内容与最新理论和技术,并结合作者自身的经验体会,详细阐述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防治原理,及其与形态、生理、生化、病原学等各学科有关的重要环节,以期帮助读者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树立整体观念,优化处理方法。为使读者的临床思维与时共进,在大多数篇章中增加“讨论和近瞻”,帮助读者看到学术发展的前景,对教学和科研工作均有所启迪。对于内科与其他临床学科或内科范围各分支专业间的相互关系,本书专辟篇章论述,汇集各科专家经验,使读者在诊治患者时思路开阔,对其所患疾病作出全方位的考虑。全书内容完整充实、繁简适宜、条分缕析、层次分明,俾读者对常见病得窥全豹,罕见病亦略知梗概。 本书对广大内科医生,特别是主治医生与住院医生,可帮助其提高和扩大在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思考范围、分析方法、处理水平及其内涵之理论基础。也可供内科主任医生与临床其他学科的医生参考,对优化其处理各种内科综合情况可有帮助。 赠书内容提要 本书为内科常见疾病之影像学与内镜图谱,包括呼吸、心血管、胃肠道、肝胆、泌尿、神经、风湿、内分泌、骨骼肌肉等系统的X线、CT、MRI、超声、造影、放射性核素以及内镜图像,这些图像为上述各系统疾病诊断时的主要依据。本书可为内科以及其他临床各科的临床医师的日常工作提供指导。
作者简介
黄定九(中国心脏病介入性治疗研究会副主任委员,美国心脏学会科学理事会会员)副主编:萧树东教授(原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卫生部消化病研究所名誉所长)、陈顺乐(原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临床风湿病学中心主任,上海医学会副会长)、欧阳仁荣(中华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邓伟吾(原中华医学会副主任委员)等担任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附属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南京大学附属医院、浙江大学附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华西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大学附属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等近400余人参加编写,包括王振义、李兰娟、张运、阮长耿四位院士,以及孙曾一、陈诗书、任引津、陈仁彪、陆正伟、蔡琰、陈家伟、钱家麒、邱德凯、胡大一、郭继鸿、黄从新、华伟、王辰、王鸿利、陈红专、董怡、栗占国、孟迅吾等
书籍目录
第一篇 绪论第二篇 遗传与疾病第三篇 分子生物学基础及其与医学的关系第四篇 免疫学基础第五篇 营养与疾病第六篇 临床药理学第七篇 肿瘤学基础第八篇 老年病学第九篇 医技检测在临床的应用第十篇 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第十一篇 理化学因子所致疾病第十二篇 传染性疾病第十三篇 寄生虫病第十四篇 呼吸系统疾病第十五篇 心血管疾病第十六篇 危重疾病状态的处理和监护第十七篇 消化系统疾病第十八篇 血液系统疾病第十九篇 肾脏与泌尿生殖器疾病 第二十篇 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第二十一篇 免疫缺陷病和变应性疾病第二十二篇 风湿性疾病第二十三篇 神经系统疾病第二十四篇 内科与其他各科之关系附录 检验医学参考值索引 赠书目录 第一篇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章 呼吸系统影像学与内镜诊断评述 第二章 呼吸系统正常影像学与内镜表现 一、正常胸部X线 二、正常胸部CT 三、正常胸腔超声图 四、正常支气管镜 第三章 肺炎 一、大叶性肺炎 二、小叶性肺炎 三、间质性肺炎 第四章 肺脓肿 第五章 肺结核 一、原发综合征 二、血行播散型 三、继发型 四、结核性胸膜炎 第六章 弥漫性间质性肺病 第七章 慢性阻塞性肺病 第八章 肺栓塞 第九章 支气管扩张症 第十章 肺损伤 第十一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十二章 肺部肿瘤 一、周围型肺癌 二、中央型肺癌 三、继发性肺部肿瘤 四、肺良性肿瘤 五、纵隔肿瘤 第十三章 矽肺 第十四章 胸膜疾病 一、胸腔积液 二、自发性气胸 三、胸腔肿瘤 第十五章 其他 一、异物 二、咯血 三、肺不张 第二篇 心脏疾病 第一章 正常心脏及心房心室增大的X线影像 一、正常心脏的X线影像 二、心房心室增大的X线 影像 第二章 正常超声心动图 一、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 二、常规M型超声心动图 三、常规心脏多普勒(Doppler)检查 第三章 正常心脏的磁共振(MRI)影像 第四章 心瓣膜疾病 一、二尖瓣狭窄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三、主动脉瓣狭窄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五、联合瓣膜病变 六、二尖瓣脱垂 第五章 心脏占位性病变 一、心肌肿块 二、左房黏液瘤 三、左房血栓 四、心内附壁血栓 第六章 先天性心脏病 一、心房间隔缺损 二、心室间隔缺损 三、动脉导管未闭 四、法洛四联征 五、肺动脉瓣狭窄 六、三尖瓣下移畸形 七、主动脉缩窄 第七章 心肌疾病 一、扩张型心肌病 二、肥厚型心肌病 三、心脏淀粉样变 四、Anderson Fabry 病 五、心肌炎 第八章 心包疾病 一、心包积液 二、缩窄性心包炎 第九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十章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一、正常的左右冠状动脉 二、心室壁节段性活动异常 三、超声观察下心脏各切面冠状动脉血供示意图 第十一章 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 一、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右心衰竭 第十二章 高血压性心脏病 第十三章 心力衰竭 第十四章 心瓣膜置换术后 第十五章 人工心脏起搏器 第三篇 冠状动脉与大血管疾病 第一章 正常冠状动脉造影 第二章 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之造影 一、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二、冠状动脉瘘 三、心肌桥 第三章 冠状动脉狭窄及其它异常之造影 一、冠状动脉狭窄形态特征和分类 二、特殊类型的冠状动脉狭窄 三、冠状动脉的其他异常 第四章 多排CT心脏扫描仪对冠状动脉的扫描 第五章 心脏CT扫描下的冠状动脉的病变 一、非阻塞性和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 二、冠状动脉起源异常与心肌桥 三、冠状动脉支架与冠脉旁路的桥血管 第六章 心脏CT扫描下的冠状动脉病变伪影 一、运动伪影 二、钙化的硬化伪影 三、心律不齐所产生的伪影 第四篇 消化系统 第一章 正常影像学表现 第二章食管疾病 一、反流性食管炎 二、贲门失迟缓症 三、食管癌 四、食管静脉曲张 第三章胃和十二指肠常见疾病 一、胃炎 二、消化性溃疡 三、胃癌 第四章 肠道疾病 一、大肠憩室 二、大肠息肉 三、克罗恩病 四、溃疡性结肠炎 五、肠结核 六、小肠肿瘤 七、结肠癌 第五章 肝脏疾病 一、肝囊肿 二、肝脓肿 三、肝血管瘤 四、脂肪肝 五、血吸虫性肝病 六、肝硬化 七、原发性肝癌 八、转移性肝癌 第六章 胆囊疾病 一、急性胆囊炎 二、慢性胆囊炎 三、胆囊息肉 四、胆石症 第七章 胰腺疾病 一、急性胰腺炎 二、慢性胰腺炎 三、胰腺癌 第五篇 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十六章 内分泌系统的影像学评述 第十七章 甲状腺疾病 五、正常影像学表现 六、结节性甲状腺肿 七、桥本甲状腺炎 八、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五、甲状腺功能减退 六、甲状腺腺瘤 七、甲状腺癌 八、胸内甲状腺肿 第十八章 甲状旁腺疾病 一、甲状旁腺增生 二、甲状旁腺腺瘤 三、甲状旁腺腺癌 第十九章 肾上腺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二、肾上腺增生 三、肾上腺Cushing腺瘤 四、肾上腺腺瘤(原醛) 五、肾上腺皮质癌 六、肾上腺结核 七、肾上腺血肿 八、肾上腺嗜酸性腺瘤 九、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十、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 十一、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 十二、肾上腺转移瘤 十三、肾上腺髓样脂肪瘤 十四、肾上腺囊肿 十五、肾上腺淋巴瘤 十六、肾上腺血管瘤 第二十章 垂体 一、正常垂体 二、垂体微腺瘤 三、垂体巨腺瘤 第二十一章 胰腺 一、正常胰腺影像学表现 二、胰岛素瘤 三、无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的CT影像 第六 篇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章 泌尿系统的影像学与内镜诊断评述 第二章 泌尿系统正常影像学 第三章 泌尿系结石 第四章 肾积水 第五章 肾癌 第六章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第七章 肾囊肿 第八章 多囊肾 第九章 膀胱癌 第十章 前列腺癌 第十一章 肾上腺肿瘤 第十二章 急、慢性肾炎 第十三章 肾功能不全 第七篇风湿性疾病 第一章 类风湿关节炎 一、手部病变 二、腕关节病变 三、膝关节病变 四、呼吸系统病变 第二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一、软组织病变 二、骨、关节病变 三、呼吸系统病变 四、消化系统病变 五、神经系统病变 六、心脏病变 第三章 强直性脊柱炎 一、骶骼关节病变 二、颈、胸、腰椎病变 第四章 系统性血管炎 一、巨细胞动脉炎 二、大动脉炎 三、结节性多动脉炎 四、贝赫切特综合征 第五章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第六章 干燥综合征 第七章 系统性硬化症 第八章 痛风 第八篇核医学影像 第一章 核医学影像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章 核医学影像的图谱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 二、亚急性甲状腺炎 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四、缺血性心脏病的核医学诊断 五、心肌梗死的核医学诊断 六、正常肾上腺超声声像图 七、Alzheimer病 八、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九、小肠出血 十、肝血管瘤 十一、恶性淋巴瘤 十二、黑色素瘤 十三、胃癌伴肝转移 十四、结肠癌伴肝转移 十五、胰腺癌伴肝转移 十六、鼻咽癌 十七、鼻咽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 十八、肺癌伴骨转移 十九、肺癌伴脑转移(一) 肺癌伴脑转移(二) 二十、转移性癌的全身骨显像 第九篇 浅表脏器超声诊断 第一章 浅表器官超声诊断评述 第二章 眼球疾病 一、正常眼球 二、视网膜剥离 第三章 腮腺疾病超声诊断 一、正常腮腺 二、腮腺炎 三、干燥综合征 四、腮腺混合瘤 第四章 甲状旁腺疾病的超声诊断 一、甲状旁腺增生 二、甲状旁腺癌 第五章 浅表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诊断 一、正常淋巴结 二、乳腺增生症 三、乳腺纤维腺瘤 四、乳腺癌 第六章 乳腺疾病的超声诊断 一、正常乳腺 二、恶性淋巴瘤 第七章 膝关节疾病的超声诊断 一、正常膝关节 二、膝骨关节炎 第十篇 血管外科疾病 第一章 周围动脉的解剖及正常影像 一、周围动脉的解剖 二、正常动脉血管超声图像 第二章 动脉疾病影像学 一、动脉瘤 二、动脉缺血性疾病 第三章 周围静脉的解剖及正常影像 一、周围静脉的解剖 二、正常静脉超声图像 第四章 静脉疾病影像学 一、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二、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三、Budd-Chiari综合征
编辑推荐
《内科理论与实践(全2册)》对广大内科医生,特别是主治医生与住院医生,可帮助其提高和扩大在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思考范围、分析方法、处理水平及其内涵之理论基础。也可供内科主任医生与临床其他学科的医生参考,对优化其处理各种内科综合情况可有帮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