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王长工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01出版) 作者:王长工 页数:528
前言
要编写一部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内容比较全面的钓鱼书,我有些基础和有利条件,但也有顾虑。我自小喜欢钓鱼,50多年来从未间断。1962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在《无锡日报》工作,长期跑农村,编副刊,这给我钓鱼和写作钓鱼文章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1980年,我国第一家城市钓鱼协会在无锡成立,我被选为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同时决定由我主编一张《垂钓报》,面向全国,定期出版,先后出版了13期。1983年9月,中国钓鱼协会在无锡成立,会议期间,我对金黎、江一真、肖鹏、朱德录和张千等进行了采访。1984年夏,张千副主席给我来信,说北京要办《中国钓鱼》杂志,他任主编,叫我供给稿件。1988年至2000年,我到《华东旅游报》和《江南晚报》参加创办和领导工作,尽管工作繁忙,但钓鱼不停,写书不停。除常参加外地的钓鱼比赛外,还多次组织无锡市和江苏省新闻界的钓鱼比赛。这期间,我多次陪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钓鱼专家到无锡、杭州和南京旅游钓鱼。两次参加中国新闻代表团,到10多个国家参观访问,搜求了解不少国外钓鱼运动发展情况及钓技知识。2000年一退休,立即赴家乡南京参与编辑《钓鱼》杂志(当时名为《体育时报·钓鱼专刊》),由业余爱好变成了专业编辑,所接触到的钓鱼人、钓鱼地点更多了,学到的钓鱼知识更加全面系统,这一千就是5年。20多年来,我参与写作、与人合写,担任主编、副主编,个人自写的钓鱼图书有20多部,这些,可以说是有利条件。然而,要写这样一部全方位、多层次的钓鱼全书,我的顾虑也很多。首先,要做到这个“全”字困难不小。我的理解,所谓“全”是时间和空间上相对的“全”,关键在于“新”。在中国钓鱼协会成立后的20多年时间里,国内出版了近百部钓鱼图书,其中,百分之九十是几万字、十几万字的。
内容概要
《新编垂钓全书》是一部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内容全面而实用的钓鱼读物。内容包括钓具的准备和使用、钓鱼饵料准备、钓鱼的钓点选择、钓鱼的对象鱼种及其钓法、家庭钓鱼的时间选择、气象水文与垂钓、钓鱼的技术与方法、鱼拓和鱼标本的制作与欣赏、钓鱼比赛、钓鱼的安全和应急措施等。
书籍目录
一、垂钓已成时尚潮流(一)各级钓鱼协会组织比赛(二)基层工会开展活动(三)周末回乡垂钓娱乐(四)民间组织钓鱼班车(五)小车成群集体出钓(六)夫妇驾车旅游钓鱼二、钓具的准备和使用(一)钓具的“六物”(二)渔竿性能及材质变化(三)手竿品种及其调性(四)适用手竿的选择(五)几种特制手竿的使用1.特制手竿的种类2.手竿的使用要领(六)抛竿品种及其使用(七)矶钓竿的运用(八)卷线器是抛竿的“心脏”1.纺车式卷线器2.密封式卷线器3.大鼓式卷线器(九)选择称手合用的卷线器1.根据抛竿的大小、轻重选择与之匹配的卷线器2.对具体的卷线器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实验(十)渔线的材质与作用(十一)尼龙类渔线1.单丝尼龙线2.高强度尼龙线3.陶瓷线4.防静电线5.彩色尼龙线6.高灵敏浮水线7.沉水碳素线(十二)编织类渔线1.合成纤维编织线2.金属丝编织线(十三)线号、线径与拉力强度1.拉力与结结拉力2.母线与子线3.风线与水线(十四)选择高质量的渔线(十五)渔钩的品种及其使用1.渔钩产生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2.现代渔钩的型号、品种及其作用3.有倒刺钩与无倒刺钩4.特制渔钩三、钓鱼的饵料准备四、钓鱼的钓点选择五、钓鱼的对象鱼种及其钓法六、家庭钓鱼的时间选择七、气象水文与垂钓八、钓鱼的技术与方法九、鱼拓和鱼标本的制作与欣赏十、钓鱼比赛十一、钓鱼的安全和应急措施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一、垂钓已成时尚潮流垂钓,对于千百万钓鱼爱好者来说,是一种悄然兴起、且发展很快的时尚潮流。钓鱼,是世界各国人民皆喜爱的体育娱乐活动。家庭钓鱼,古已有之,中外概莫能外。《战国策》中,曾记载一则魏王与龙阳君一起钓鱼的故事:“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余鱼而涕下……”早在24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魏王与其妃子一起船钓,而且其妃子还钓了十多条鱼,令人惊叹。1200多年前的唐代诗人李郢,写过一首《南池》诗:“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日出两竿鱼正食,一家欢笑在南池。”南池,是唐朝都城长安南郊的一座池塘。诗人看到的是上午八九点钟一家三1:3在南池欢乐钓鱼的情景:池塘边,幼小的儿子忙着给父亲拿鱼饵,母亲坐在旁边正在将丝搓成渔线。由于吃钩率高,钓鱼的父亲只顾装饵、垂钓,旁边的酒漫出了杯子,自己的头巾戴倒了也顾不上整理,这一家人钓鱼多么快乐啊。近代家庭钓鱼的故事更多,贺龙元帅和叶剑英元帅携妻带孙一起钓鱼的故事屡见报端。同样,外国古代家庭钓鱼的轶事也一样众多,这里不赘述了。下面简介近代名人列宁和丘吉尔家庭及美国总统钓鱼的故事,颇令人感动。
编辑推荐
《新编垂钓全书》内容丰富、翔实,叙述详尽、精当,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是钓鱼爱好者必备的工具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