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卫莹芳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09出版)  作者:卫莹芳 编  

前言

中医教材是培养中医人才和传授医学知识的重要工具,高质量的教材是提高中医药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的精神,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医教材的质量,更好地把握新世纪中医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方向,让高等中医药院校有足够的、高质量的教材可供选用,以促进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继承创新、发扬光大中国传统医学,让学生在规定的课时内,牢固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国高等中医药教学管理研究会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共同组织,全国各中医药院校积极参与,共同编写了本套供中医药院校本科生使用的“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精编教材”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在组织教材编写、出版的经验,是对中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规律探索的体会,是对中医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本套教材是以国家教育部新版的教学大纲和国家中医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为依据,以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以突出中医传统和特色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五版)及反映学科发展新成果的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九五”规划教材(六版)为蓝本,充分吸收现有国內外各种版本中、西医教材的合理创新之处。从教材规划到编写的各个环节,层层把关,步步强化,重在提高内在质量和精编意识。既体现在精心组织,高度重视,以符合教学规律;又体现在精心编写,在“三基”、“五性”和“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下,确保内容精练、完整,概念准确,理论体系完整,知识点结合完备,并有创新性和实用性,以切合教学实际,结合临床实践,力求“精、新、实、廉”的特点。同时,教材编排新颖,版式紧凑,形式多样,主体层次清晰,类目与章节安排合理、有序,充分体现了清晰性、易读性及和谐性。

内容概要

  《中药鉴定学(精编教材)》在总论中注意反映有关中药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影响药材质量和安全的主要因素以及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各论中,对中药编写项目与内容设置上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扬,重点药与一般药、简介药内容繁简的关系,并及时反映《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对中药品种、质量控制和安全性检测的要求。力求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注重实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第一节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第二节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发展简史第一节 古代中药鉴定知识与本草著作第二节 近、现代中药鉴定学发展简况第三章 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第一节 药材的品种和种质第二节 药材的产地第三节 药材的栽培第四节 药材的采收第五节 药材的产地加工第六节 中药的贮藏第四章 中药的鉴定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依据第二节 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第三节 中药鉴定的方法一、来源(原植物、动物和矿物)鉴定法二、性状鉴定法三、显微鉴定法四、理化鉴定法五、其他鉴定方法简介第四节 中药的鉴定内容一、中药的真实性鉴定二、中药的安全性检测三、中药的质量评价第五章 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各论第一篇植物药类第六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第一节 根类中药的鉴定一、性状鉴别二、显微鉴别第二节 根茎类中药的鉴定一、性状鉴别二、显微鉴别第三节 根及根茎类常用中药狗脊绵马贯众(附:紫萁贯众)骨碎补细辛大黄(附:大黄流浸膏、大黄浸膏)虎杖何首乌(附:首乌藤)金荞麦牛膝川牛膝商陆银柴胡太子参威灵仙川乌草鸟附子白头翁白芍赤芍黄连升麻防己北豆根延胡索(元胡)板蓝根(附:南板蓝根)地榆苦参山豆根葛根(附:粉葛)甘草(附:甘草流浸膏、甘草浸膏)黄芪(附:红芪)远志白蔹人参(附:红参、人参叶、人参茎叶总皂苷、人参总皂苷)西洋参三七(附:三七三醇皂苷、三七总皂苷)白芷当归(附:当归流浸膏)独活羌活前胡(附:紫花前胡)川芎藁本防风柴胡明党参北沙参龙胆秦艽白前白薇徐长卿紫草丹参黃芩(附:黄芩提取物)玄参地黄(附:熟地黄)胡黄连巴戟天茜草续断天花粉桔梗党参南沙参木香(附:土木香)川木香白术苍术紫菀三棱泽泻香附天南星半夏石菖蒲百部川贝(附:湖北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浙贝母黄精玉竹……第七章 茎木类中药第八章 皮类中药第九章 叶类中药第十章 花类中药第十一章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第十二章 全草类中药第十三章 藻、菌、地衣类中药第十四章 树脂类中药……

章节摘录

插图:2.茎、木类一般在秋、冬植物落叶后或春初萌芽前采收,如大血藤。此时通常有效物质积累较多。木类药材全年均可采收,如降香、沉香、苏木等。3.皮类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此时树皮养分及液汁增多,形成层细胞分裂较快,皮部和木部容易剥离,伤口较易愈合。少数皮类药材在秋冬两季采收,如苦棟皮此时有效成分含量较高。肉桂则在春季和秋季各采一次。杜仲、黄柏等可采用“立木环剥技术”,与传统的砍树剥皮相比,既可缩短药材的生长周期,又保护了生态环境。4.叶类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叶片繁茂,颜色青绿,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此时往往药效成分含量高,产量亦高。但桑叶需经初霜后采收。5.花类一般不宜在花完全盛开后采收,开放过久几近衰败的花朵,不仅能影响药材的颜色、气味,而且有效成分的含量也会显著减少。花类中药,在含苞待放时采收的如金银花、辛夷、丁香、槐米等;在花初开时采收的如红花、洋金花等;在花盛开时采收的如菊花、番红花等。对花期较长、花朵陆续开放的植物,应分批采摘,以保证质量。6.果实种子类一般果实多在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采收。少数采收幼果,如枳实、青皮等。种子类药材需在果实成熟时采收,如决明子,牵牛子等。

编辑推荐

《中药鉴定学》供中药类专业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药鉴定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正版新书,非常的不错
  •   没的话说,一个字好,就是好
  •   很好很不错!非常值得买!印刷什么的都很好!很喜欢!
  •   帮同学买的 说狠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