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臾医案

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严世芸,郑平东,何立人整理  页数:216  

前言

  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内科教授张伯臾,承业于已故江南名医丁甘仁氏,行医六十余载。他博览医书,精通医理,博采众长,又善于在临床中详体细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对中医学的理、法、方、药造诣颇深,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张伯臾教授擅长于治疗内科急重病和杂病,其特点在于注重人体正气,立法用药贯彻“扶正达邪,祛邪安正”、“扶正而不碍邪,祛邪而不伤正”的学术思想,辨证分析精确,处方用药严谨,常力挽危逆,疗效良好。  本书收载张伯臾教授临证医案一百余例,由严世芸、郑平东、何立人等整理。由于过去的医案大多散失,本书所载仅系近年临证所得,虽经删选,未必能全面反映张伯臾教授的丰富经验和学术特点,加之整理者跟随张伯臾教授学习时间不长,对其学术思想理解不深,错误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尚祈读者批评指正。  整理者  二00三年一月

内容概要

  《张伯臾医案(第2版)》收载张伯臾教授临证医案一百余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张伯臾教授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学术特点。张伯臾教授承业于江南名医丁甘仁,行医六十余载。张伯臾教授精通医理,博采众长,注重人体正气,擅长于治疗内科急重症及杂病,临床辨证精确,处方用药严谨,疗效显著,常能力挽危逆。《张伯臾医案(第2版)》努力总结了张伯臾教授的这些宝贵经验。

作者简介

  严世芸(1940- ),浙江宁海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副组长、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中医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名中医、全国名中医继承班指导老师、《辞海》中医学科主编、上海市中医学术发展专家组组长、香港大学中医学院名誉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名誉客座教授。  何立人,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1965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行医45年,长期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理事、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主任委员,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曾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育才奖。擅长医治中医内科疾病,以辨证论治为专长,对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高脂血症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消化、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和对心身疾患、慢性虚损性疾病、肿瘤调理等颇有心得。曾完成部、局级课题九项,发表论文著作30余篇(部)。已培养研究生(硕、博士)30余名。  郑平东,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顾问。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肾病医疗协作中心主任。2004年获第二批上海市名中医称号,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肾病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1964年7月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1986年7月毕业于日本国立富山医科药科大学,获博士学位。擅长治疗急慢性肾炎、尿路感染、慢性肾功能衰竭、尿路结石和泌尿系统疑难杂症,推崇古训用“开鬼门、洁净腑、去宛陈莝”和“活血化淤”方法治疗水肿,用“塞流、澄源、复旧”方法治疗蛋白尿、血尿等,重视整体观念和五脏相关理论,提倡标本兼顾、扶正泻浊方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曾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成果奖1项;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科研进步奖多项。其研制的肾衰冲剂、固本通络冲剂、化瘀排石汤、降尿酸方均获极好的临床效果。在国内和国际核心期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0余名。

书籍目录

虚人外感案(上呼吸道感染)暑天感冒案(上呼吸道感染)暑温案(病毒感染)时邪挟湿案(上呼吸道感染)喉蛾案(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咳喘案(热带性嗜酸细胞增多症)风温案一(右下肺炎)风湿案二(左下肺炎)肺痈案(肺脓疡)哮喘案(支气管哮喘)痰饮案(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肺原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厥证案一(肺部感染,中毒性休克)厥证案二(右下肺炎,中毒性休克,中毒性肠麻痹)悬饮案(结核性胸膜炎)痢疾案(细菌性痢疾)心悸案一(早搏)心悸案二(窦房结功能低下)心悸案三(病毒性心肌炎)心痹案(冠心病,心绞痛)真心痛案(急性心肌梗死)脘腹痛案(慢性胃炎)胃脘痛案(慢性胃炎)胁痛案(迁延性肝炎)胁痛案一(慢性肝炎)胁痛案二(早期肝硬化)胁痛案三(胆道蛔虫症,胆道感染)胃心痛案一(急性胰腺炎)胃心痛案二(慢性反复发作性胰腺炎)呕吐、便血案(上消化道出血)痰饮呕吐案(贲门手术后呕吐)反胃案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发不完全性幽门梗阻)反胃案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发不完全性幽门梗阻)腹痛案(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腹胀案(肠功能紊乱)肠鸣案(肠功能紊乱)腹痛案(肠功能紊乱)泄泻案一(慢性结肠炎)泄泻案二(慢性结肠炎)泄泻案三(慢性结肠炎)脏毒案(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便秘案(肠系膜淋巴结结核,不完全性肠梗阻)……

章节摘录

  虚人外感案(上呼吸道感染)  白×× 女55岁住院号:72/2672  一诊l972年7月19日T39.3℃  消化道出血后,体虚未复,又感风邪,营卫不和,发热四日不退,恶寒,有汗不解,口不渴饮,苔薄白,脉浮小数。虽在夏令炎热,仍应桂枝汤加味。  川桂枝4.5克 炒白芍9克 生甘草4.5克  鲜藿佩各3克 茯苓9境 白蔻壳3克  鲜荷梗一支 二剂  二诊1972年7月21日T36.8℃  恶寒身热,一剂即退,但仍汗多,疲倦,脉细弱,舌淡红。风邪已解,营卫未和,正气未复,再拟桂枝加人参汤,扶正以止汗。  川桂枝4.5克 炒白芍9克 生甘草4.5克  孩儿参12克 浮小麦30克 炒防风6克  陈皮4.5克 一剂  三诊 1972年7月22日  汗出已止,已思饮食,但面色萎黄,难眠,脉细弱,舌淡红。客邪退后,气血两亏,心脾同病,神不守舍,姑再调养心脾而补气血。  党参9克 黄芪12克 炒白术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6克 炒当归9克、  炒枣仁9克 炙远志4.5 克鸡血藤15克  制首乌15克 陈皮4.5克 四剂  【按】患者由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出血丽住院,服黄土汤血止后,继发寒热,经四环素、青霉素等治疗热不退。患者失血之后,可知营血已伤,表气亦弱。今又复感风邪,故症见发热恶寒有汗不解等表虚营卫不和之象,虽为血家,又值夏令炎热,而仍予桂枝汤加芳宣之品,祛风辟秽,一剂而热退,风邪得解;继以桂枝加入参汤续调营卫而补其虚;最后用理心脾、补气血之剂而收功。由此可见,伤寒论方不拘之于治疗伤寒,桂枝汤虽为温药,亦不忌血家,不限四季,只需脉证符合,便可对证用方。

编辑推荐

  江南名医案精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张伯臾医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