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武术伤科秘方集释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上海科技  作者:韦以宗  页数:374  
Tag标签:无  

前言

  《少林寺武术伤科秘方集释》是在《跌损妙方·救伤秘旨·救伤秘旨续刻校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基础上,收集相关的伤科方书编纂的。其中包括中医骨科的经典著作即少林寺武术伤科的理法方药基础的《理伤续断方》和中国武术伤科代表性著作《江氏伤科方书》、《捏骨秘方》、《黄氏青囊全集秘旨》、少林寺武术伤科的专著《少林寺秘方铜人簿》、《少林寺毛公秘传五论图》、《龙源洪氏家传跌打秘方》、《沈元善先生伤科》、《少林寺跌打内外伤秘方》、《少林寺存下班中跌打妇科万应良方》、《少林寺张大周秘传良方》、《少林寺秘传十二时辰二十四方》、《论跌打损伤症》、《少林寺真传跌打刀伤药本》和作者家传的《韦氏家传跌打验方》等,共十八册相关的正骨、伤科方书,予以点校出版,利于古为今用,继承发扬。  对于社会上流传、冠以“少林寺伤科秘方”名的抄本、版本,尚有十余册之多,由于内容基本相似,只是书名有别而已,且已有印刷本传世,故无再次收录之必要。  由于少林寺武术伤科源于《跌损妙方》、《救伤秘旨》和《救伤秘旨续刻》。有关的治疗技术、穴位等在《跌损妙方》三书已作了校释。因此,自《江氏伤科方书》之后,不再校释,读者可前后参考。对《江氏伤科方书》之后各书,主要是点校,即加以标点符号,并按原著编排。对一些不是通用的中药名、草药名、地方药名,加以注释,共400多种(见附编)。书中夹杂一些地方方言,也予以注释。书中一些明显错别字,在不悖医理、文理的基础上,直接改正,不再校释。此外,书中有用“孩儿骨”、“童骨”等有障人道也不科学处,直接删除,也不出注。古代方剂有应用涉及保护动物如虎骨、猴骨、象皮等,现代是不能使用的,但为保留历史原状,未予删除,请读者理解。  由于是“秘方”,传抄者为了“秘”,很多不必要的文字、药名也故弄玄虚,导致读者一时难以明了。这次点校,尽编委会之力,予以注解,但仍有不明之处,或有错漏,请读者谅解,批评指正。  《理伤续断方》虽不属于武术伤科的专著,但却是武术伤科和少林寺武术伤科的基础,为了使读者了解到少林寺武术伤科的学术渊源,因此也收录在本书内。  关于少林寺武术伤科,随着近几年来少林武术的复兴,已广泛引起人们的关注。作者在此书编纂过程中,也从各方书的作者背景,抄写或刊印的年代,方书学术倾向的研究过程中,也逐渐看清了少林寺武术伤科的“庐山真面目”;对其学术价值也作出初步的评估,在下略表肤浅之见,首先从武术伤科说起。

内容概要

  本书是首次从武术伤科角度收集整理传统医学战伤外科文献资料的专著。  书中首先将武术伤科的基础、也是中医骨科的经典著作《理伤续断方》进行点校,并对书名、作者生平作科学论证。后将武术伤科的代表作《跌损妙方》、《救伤秘旨》进行校释,并运用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阐释书中主要的理论技术;一些方法还参考道教、佛教的观点进行注解。对书中受时代局限的技术,结合现代临床作说明,并注释现代通用的药名,以利古为今用。在此基础上,收集与少林寺武术伤科相关的秘本、抄本和作者家传抄本共15册,进行点校。对这些秘本的作者及成书年代进行初步考证。书末附上主要药名校释索引。  此书供从事中医骨科、战伤外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者和武术爱好者参考。

作者简介

  韦以宗,男,汉族,1946年10月生,原籍广西平南县人;现任北京传统医药研究所所长,北京以宗整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光明骨伤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受聘任天津市中西医结合骨科研究所研究员,长春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奖评审专家,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和美国《世界中医骨科杂志》(中英文版)主编等职。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2篇,编著、主编、点校出版著作10本,共830万余字,发行量24万余册,计有《中国骨科技术史》(1983年),《跌损妙方·救伤秘旨校释》(1986年),《理伤续断方点校》(1988年),《中国骨伤科学》(十卷本)(1988年),《韦以宗整骨术》(1989年),《外科集验方·秘传外科方点校》(1989年),《回回药方·折伤门》、《永类钤方·风损伤折》等合编本《秘传伤科方书》(1995年),《中国骨伤科学辞典》(2001年),《现代中医骨科学>(2004年)和《中国整脊学》(2006年);参加编著《中国医学通史》和《中医骨伤科学》等。其中《中国骨科技术史》日本学者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1986年)。  曾荣获广西玉林地区科技成果一等奖(1978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1983年),广西突出贡献知识分子重奖(1984年),广西科技成果二等奖(1985年),全国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乙级奖(部级)(1986年),中南六省(区)和西北十省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988年),湖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99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学术著作)三等奖(200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三等奖(2004年)等政府奖励;l999年荣获吴阶平副委员长颁发的20世纪中国接骨学最高成就奖;2004年6月30日、7月1日,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以“韦以宗仁心铁骨”,介绍韦以宗发掘整理中医骨科使之现代化,促进中医国际交流作出的业绩。2007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全国首批中医骨伤名师和全国中医医院优秀院长”的荣誉称号。

书籍目录

《理伤续断方》点校《跌损妙方》校释《救伤秘旨》校释《救伤秘旨续刻》校释《江氏伤科方书》点校《捏骨秘法》点校《黄氏青囊全集秘旨》点校《少林寺秘方铜人簿》点校《少林寺毛公秘传五论图》点校《龙源洪氏家传跌打秘方》点校《沈元善先生伤科秘本》点校《少林寺跌打内外伤秘方》点校《少林寺存下班中跌打妇科万应良方》点校《少林寺张大周秘传良方》点校《少林寺秘传十二时辰二十四方》点校《论跌打损伤症》点校《少林寺真传跌打刀伤药本》点校《韦氏家传跌打验方》点校附编

章节摘录

  中国历史上历代皇朝的兴衰,都离不开战争。因此,战伤救护的需要,成为中医骨科发展的社会基础。笔者在研究《中国骨科技术史》时,对历代创伤骨科技术发展中已作介绍。宋代后,朝廷在医学九大分科中,折疡科是其中之一。到元代,更进一步明确将“折疡科”名为“正骨兼金镞科”。所谓“金镞”,即指金属武器致伤和箭镞致伤,也即战伤外科。可见,武术伤科在宋元时期已经形成。当时的学术代表著作有李仲南的《永类钤方》(1331年)和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1337年)。《永类钤方》在“风损伤折卷”中首次收录唐代《理伤续断方》,名“彭氏口教”,使《理伤续断方》开始公开传世。《世医得效方》又进一步发展《理伤续断方》的正骨技术和战伤外科的经验方药,特别是《理伤续断方》的44首治伤方剂以及危亦林治伤“二十五味药”,成为后来少林武术伤科主要经验方药。可见,在元代之前,武术伤科不仅是朝廷的医学专科,在学术上也具备临床经验。  另一方面,由于唐代在创伤外科的发展,到宋代后,外科学形成。宋元时期,是一个战乱频发的时期。战伤救护的需要,进一步促进战伤外科的兴盛。由于连年征战,战地外科医生需求量激增,一些未经系统医学训练的靠一技一方治伤,形成了一派以外治法为主的外科医生。他们主要运用当时盛行的针刀扩创除异物切割排脓、角法、烙法、对骨折复位固定和丹药外敷、外洗等疗法,治疗痈疮、跌损、创伤和骨折。陈自明在《外科精要》(1263年)的序言中称:“凡痈疮之疾,比他病更酷,圣人推为杂病之先。自古虽有疡医一科,及鬼遗等论,后人不能深究,于是此方沦没,转乖迷途。今乡井多是下甲人,专攻此科……况能疗痈疽,持补割,理折伤,攻牙疗痔;多是庸俗不通文理之人,一见文繁,即便厌弃。”据《宋史》记载,下甲人是社会最低层的人物,是指那些流浪江湖的匠人或无职业者。这些人,文化不高,无社会地位。这些下甲人,似乎“庸俗不通文理”,但其外科技术,就连陈自明也不得不承认“况能疗痈疽、持补割、理折伤,攻牙疗痔”。可见,这些“不通文理”的外科医生,却为人民解除了病痛,其技术虽然难以见之于书籍,然而通过师授家传,一代一代地继承下来,并在社会上产生了影响。就连当时的画家李唐(1066-1150年)也绘出形象生动的“村医治脊图”,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张择端,1085-1145年)也有专门接骨的诊所。  沈括在《苏沈良方》和张杲《医说》中记载的所谓异人、仙者所传授的接骨、治伤、治痈疽秘方的人,即是陈自明所述及者。离陈自明七十年后的齐德之,也感觉到这一派“专攻治外”的影响。他在《外科精义》中说:“夫大方脉科(内科)……必先诊脉,后对症处药。独疮科之流,多有不诊其脉候,专攻治外,或有症候疑难,别召方脉诊察,于疮科之辈,甘当浅陋之名,意其小哉。”固然“不通文理”、“专攻治外”的外科医生不辨证用药,有其不到之处;所谓“甘当浅陋”,也反映了当时外科医生的地位低微。在此同时,陈自明、齐德之等人的外科观点,是强调脉症合参,按八纲辨证,以方药疗法为主,外治为辅。因此,可以说外科骨科上的两派,在宋元时期业已出现;随着学派的流变,伤科于宋元时期出现的“各承家技”,发展到明代,武术伤科独树一帜。

编辑推荐

  《少林寺武术伤科秘方集释》供从事中医骨科、战伤外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者和武术爱好者参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少林寺武术伤科秘方集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