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杜立阳 页数:372
前言
社区医生和乡村医生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承担着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疫情报告、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任务,在防病治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维护人民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广大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基层医生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仍不能满足我国广大群众对卫生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针对目前基层医生队伍现状,制定新时期教育规划,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生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是适应新形势下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基层医生教育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 2001-2010年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指出:到2010年底,在经济或教育发达地区,30%以上的乡村医生接受专科以上的高等医学教育;在经济或教育欠发达地区,1 5%以上的乡村医生接受专科以上的高等医学教育;其余的乡村医生应具有中专学历。90%以上的省、区、市建立、健全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制度,90%以上的乡村医生接受定期的在岗培训。 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10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市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具体目标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
内容概要
中医学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与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中医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取得了卓越的临床疗效。 中医学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医学、中医预防医学三部分。根据我国现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际情况和基层医生高等教育的实际需要,结合中医教学自身的特点,本书将中医学的三部分内容融为一体。力争做到条理清晰,结构合理,便于学习和掌握;遵循中医教学规律,重视相关内容衔接,便于讲解和传授;更新教育理念,注重能力培养,便于操作和应用。该书在保持了中医理论体系科学性和完整性的同时,更贴近了具有一定医学知识的医务工作者,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中医学发展简史第二节 中医学的学科性质第三节 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结构第四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第五节 中医学学科优势第六节 中医学展望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第一节 阴阳学说第二节 五行学说第三章 中医学的生理观第一节 脏腑第二节 气、血、津液第三节 经络第四节 生命活动的整体联系第四章 病因病机第一节 病因第二节 病机第五章 诊法第一节 诊法的基本原理与运用原则第二节 望诊第三节 闻诊第四节 问诊第五节 切诊第六章 辨证第一节 辨证概述第二节 八纲辨证第三节 脏腑辨证第七章 治则与治法第一节 防治原则第二节 治疗方法第八章 中药第一节 中药导论第二节 解表药第三节 清热药第四节 祛湿药第五节 泻下药第六节 止咳平喘化痰药第七节 行气药第八节 活血化瘀约第九节 止血药第十节 消导药第十一节 收敛药第十二节 平肝熄风药第十三节 安神药第十四节 温里药第十五节 补益药第九章 方剂第一节 方剂的基本知识第二节 解表剂第三节 泻下剂第四节 和解剂第五节 清热剂第六节 温里剂第七节 补益剂第八节 固涩剂第九节 安神剂第十节 理气剂第十一节 理血剂第十二节 治风剂第十三节 祛湿剂第十四节 祛痰剂第十五节 消导剂第十章 推拿第一节 推拿的作用原理第二节 推拿的基本治法第三节 推拿手法第四节 常见疾病的推拿治疗第十一章 针灸第一节 腧穴第二节 常用腧穴第三节 针灸方法
章节摘录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哲学是人们通过对各种自然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而升华成为关于一般运动规律的理性认识。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部分,也是对中医学影响最为深刻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之一。学习中医学首先要理解和掌握这些哲学思想的基本内涵。 阴阳五行学说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合称。就其产生的年代而言,阴阳在前,五行在后。至春秋战国时期,两种理论日趋成熟并被逐渐相提并论,统称为阴阳五行学说。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将阴阳五行学说运用于医学领域,借以阐述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用以指导临床的诊断、治疗,养生和健体,使其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滋生、发展和变化着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的阴和阳两个方面,而宇宙问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都是阴与阳对立统一、矛盾运动的结果。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认识世界的关键在于分析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相反相成的两种势力,即阴与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编辑推荐
《中国基层医生培训系列教材·中医诊疗技术》在保持了中医理论体系科学性和完整性的同时,更贴近了具有一定医学知识的医务工作者,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