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8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蒋力生 主编 页数:335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医教材是培养中医人才和传授医学知识的重要工具,高质量的教材是提高中医药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的精神,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医教材的质量,更好地把握新世纪中医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方向,让高等中医药院校有足够的、高质量的教材可供选用,以促进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继承创新、发扬光大中国传统医学,让学生在规定的课时内,牢固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国高等中医药教学管理研究会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共同组织,全国各中医药院校积极参与,共同编写了本套供中医药院校本科生使用的“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精编教材”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教材编写、出版的经验,是对中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规律探索的体会,是对中医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本套教材是以国家教育部新版的教学大纲和国家中医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为依据,以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以突出中医传统和特色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五版)及反映学科发展新成果的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九五”规划教材(六版)为蓝本,充分吸收现有国内外各种版本中、西医教材的合理创新之处。从教材规划到编写的各个环节,层层把关,步步强化,重在提高内在质量和精编意识。既体现在精心组织,高度重视,以符合教学规律;又体现在精心编写,在“三基”、“五性”和“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下,确保内容精练、完整,概念准确,理论体系完整,知识点结合完备,并有创新性和实用性,以切合教学实际,结合临床实践,力求“精、新、实”的特点。同时,教材编排新颖,版式紧凑,形式多样,主体层次清晰,类目与章节安排合理、有序,充分体现丁清晰性、易读性及和谐性。在本套教材策划、主编遴选、编写、审定过程中,得到了专家指导委员会各位专家的精心指导,得到了全国各中医药院校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一纲多本、形式多样是高等教育教材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殷切希望各中医药院校师生和广大读者在使用中进行检验,并提出宝贵意见,使本套精编教材更臻完善,成为科学性更强、教学效果更好、更符合现代中医药院校教学的教材。
内容概要
医古文是一门基础工具课,它不仅是学习中医药学的基础课程,也是研读中医古籍、开启中医药宝库大门的工具。本书内容分为上编、下编和附录三部分。上编为文选部分,旨在通过讲授和阅读一定数量的古文,熟悉、掌握古代语言的常用词汇、语言规律和修辞表达方式,从而积累古代语言材料,增强感性认识。下编为基础知识部分,包括工具书、汉字、词汇、语法、注释、标点、语译及古代文化常识。本编旨在系统介绍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及古代文化的有关常识,使学生在通过文选学习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高对古代汉语的理性认识,掌握古代汉语的规律和文化常识,并学会运用这个规律来指导阅读古典医籍,提高阅读能力。附录部分设有简繁字和异体字表,旨在帮助学生阅读时查检繁简字、异体字使用。
书籍目录
上编 文选 一 秦医缓和 二 扁鹊传 三 华佗传 四 皇甫谧传 五 孙思邈传 六 东垣老人传 七 丹溪翁传 八 徐灵胎先生传 练习一 九 医师章 十 本生与尽数 (一)本生 (二)尽数 十一 宝命全形论 十二 精神训 十三 养生论 练习二 十四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十五 《伤寒论》序 十六 《新修本草》序 十七 《外台秘要》序 十八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十九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序 练习三 二十 《良方》自序 二十一 《本草纲目》原序 二十二 《类经》序 二十三 《医方集解》序 二十四 《串雅》序 二十五 《温病条辨》叙 练习四 二十六 大医精诚 二十七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二十八 病家两要说 二十九 不失人情论 三十 秋燥论 三十一 与薛寿鱼书 练习五 三十二 鉴药 三十三 鼻对 三十四 医治整理补接次第口诀 三十五 按摩 三十六 标幽赋 练习六 三十七 医案四则 (一)朱丹溪治滞下案 (二)沈明生治吐红案 (三)张志聪治水肿案 (四)豁痰流气通经案 三十八 医话四则 (一)书方宜人共识说 (二)治痰嗽 (三)三折肱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辨 (四)脉理不可臆断 三十九 药论四则 (一)采药 (二)黄耆 (三)菊 (四)制药论 四十 《素问》校记四则 (一)隐曲 (二)奇病 (三)痿易 (四)木敷叶发 练习七下编 基础知识 第一章 工具书 第一节 工具书的种类 第二节 常用工具书介绍 第二章 汉字 第一节 汉字形体的演变 第二节 汉字结构的分析 第三节 古今字与通假字 第四节 异体字与繁简字 第三章 词汇 第一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第二节 词义的演变 第三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第四章 语法 第一节 词类的活用 第二节 古汉语的特殊语序 第三节 古汉语的常用虚词 练习八 第五章 注释 第一节 注释的内容 第二节 注释方法 第三节 古书注释的体例与术语 第六章 标点 第一节 标点的方法 第二节 错误标点的原因 第七章 语译 第一节 语译的标准 第二节 语译的方法 第八章 古代文化常识 第一节 天文 第二节 历法 第三节 乐律 第四节 地理 第五节 职官 第六节 科举 第七节 姓氏 第八节 避讳 练习九附录 一 简繁字对照表 二 异体字整理表
章节摘录
插图:例如“轻”,《说文•车部》:“轻,轻车也。”段玉裁注:“引申为凡轻重之轻。”《周礼•车仆》:“轻车之萃。”郑玄注:“轻车,所用驰敌致师之车也。”这是“轻”的本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这是“轻”的直接引申义,即轻重之轻,亦即分量小。由分量小引申为价值低。《时病论。医家嫉妒害人论》:“夫医以苏人之困,拯人之危,性命为重,功利为轻。”由分量小引申为用力少。《针经指南•标幽赋》:“右手轻而徐人。”由分量小引申为程度浅。《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夫邪之中人,轻则传久而自尽。”由分量小引申为轻捷。《灵枢。海论》:“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由分量小引申为轻浮。《温病条辨•治病法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由分量小引申为轻率。《不失人情论》:“若辈贪功,妄轻投剂。”由分量小引申为轻视。《伤寒论•序》:“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由“轻车——分量小——价值低”、“轻车——分量小——用力少”等组成的引申属于链条式;由“分量小”分别与“价值低”、“用力少”、“程度浅”等组成的引申属于放射式。这样,有关“轻”的综合式引申便如图3-4所示。(二)引申的规律从本义和引申义所表示的内容范围或概念特点来看,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是由特定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部分到全体。这是由汉字的表意性特点,社会的逐步发展,交际的日益密切,以及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化等原因造成的。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由特定到一般本义是具有某一特征的特定事物,演变为具有该事物特征的一般事物,特定义与一般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种由特定义向一般义变化的现象,是词义引申的一条基本规律,也是词义扩大的一条最重要的途径。例如“褊”,《说文•衣部》:“褊,衣小也。”段玉裁注:“引申为凡小之称。”《丹溪翁传》:“罗名知悌……得金刘完素之再传,而旁通张从正、李杲二家之说。然性褊甚,恃能厌事,难得意。”这里的“褊”即由“衣小”之本义所引申的“心胸狭小”义。又如“绪”,《说文•系部》:“绪,丝端也。”段玉裁注:“端者,草木初生之题也,因为凡首之称。抽丝者,得绪而可引,引申之,凡事皆有绪可缵。”《类经•序》:“由是徧索两经,先求难易,反复更秋,稍得其绪。”这里的“绪”即由“丝端”之本义所引申的“端绪”义。他如:“硕”,由“头大”的本义引申为凡大之称;“药”,由“治病草”的本义扩大为能治病的各种药物;“皮”,本指鸟兽之皮,扩大用于人与物的表面等等。
编辑推荐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医古文(供中医药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用)》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