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裸舞

出版时间:2006-04-01  出版社:上海科技出版社  作者:[美] 凯利·穆利斯  页数:155  字数:125500  译者:徐加勇,汤清秀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凯利·穆利斯的自传。作者以亲身经历介绍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诞生的传奇故事和发展、传播的内幕,以及他的获奖经过。同时,穆利斯还谈到了辛普森案、毒蜘蛛、毒品、他的童年趣事、对温室效应和艾滋病的独到见解。本书展示的是一位非传统的科学家形象,一个在科学研究上颇有创造性但有时又会走弯路,工作上严肃认真,生活上不拘自任的凯利•穆利斯。

作者简介

凯利·穆利斯(Kary Mullis)1944年出生于北卡罗来纳州。他在南卡罗来纳州的哥伦比亚长大,在佐治亚理工学院上大学。1973年,他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生化博士学位。穆利斯博士发明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并因此于1993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及日本奖。现在,他和妻

书籍目录

序言 第一章 PCR的发明第二章 人奖第三章 实验室是另一个玩的地方第四章 洛杉矶的恐惧和律师第五章 感觉领域第六章 在玩电中思考第七章 和哈里一起的夜晚第八章 笑气历险第九章 阿伏伽德罗常量第十章 谁主沉浮? 第十一章 科学方法怎么了? 第十二章 来自斜蛛属隐士的攻击第十三章 异形禁入 第十四章 第10000天生日 第十五章 营养困惑时代第十六章 化学与美好生活第十七章 结论有待商榷第十八章 若有幻灯片,不如呆在家第十九章 我是机器吗?第二十章 专业生物化学第二十一章 懦夫时代本书得到的赞誉

章节摘录

书摘那一天,门多西诺县的太阳可真厉害。那是在5月份,干燥的风从东面吹来,天气非常炎热。一直到日落时分,风才停。我开着车从伯克利出发,穿过科弗代尔驶往安德森峡谷。加利福尼亚七叶树盛开的花枝伸展到128号高速公路的上空。那些垂悬至我车前灯的粉白相间的花枝看上去冷冷的;花香弥漫在空气中,嗅起来又暖暖的。看起来,这是一个七叶树的夜晚,但是还有一些东西在隐隐地躁动着。    我的银色小本田载着我们穿山越岭。我的双手感觉着路面及每一个转弯,我的思绪却飞回了实验室。DNA链卷曲着、漂浮着。带电分子的蓝色、粉红色的图像注入我的眼帘。    我看着树上的灯光,脑子里却在关注其他事情。我正忙于自己最喜欢的消遣。    今天晚上,我好像在烹饪。我在西特斯公司拥有的酶和化学品    P1是我的配料。我好像是一个拥有一辆加满油的新车的大男孩,穿着合适的鞋子,身边躺着一个女人,脑子里思索着一个激动人心的问题,一个大问题。    “今天晚上,我要有怎样的智慧才能读出分子之王的序列呢?”    DNA就是我在思索的那个大问题。    有很多迫切的理由需要解读DNA这个分子。孩子们天生就有遗传缺陷,有时结局悲惨,如因肌肉萎缩而死亡。如果我们能够解读DNA的蓝图,那么这些悲剧就可以被预测和避免。    还有一些要了解DNA的理由,那些超乎想像却远未实现的理由,虽然还不那么迫切,但已隐现。弄清楚人类基因错综复杂的结构,不仪会给医学带来影响,还将找出我们的未来——地球文明发展的漫长、纷乱的线索之一。详细了解孩子像父母的原因,将使那些愿意改变严格遗传复制的人能够进行遗传操作。遗传工程将不是一个新开辟的领域。进化是而且一直是一项遗传工程。只是现在,有远见、有头脑、有幻想的人类预见到了未来,并且失去了耐心。他们渴望控制,渴望迅速地拥有。人类细胞里的DNA分子就是人类的历史,还是人类的未来。地球上所有的动物、植物、不见天日的生物都将是我们探索的对象,都将为我们所用,适应我们的需求。我们在地球上要做的就像驾船驶向宇宙中的其他星球。    是的,DNA就是我在思索的那个大问题。今晚我好像在玩火,而这火就如数小时前降在这芬芳的群山之后的天蝎座最亮的星星一样在熊熊燃烧。    问题的关键在于寡聚核苷酸。我在西特斯的实验室现在能很容易地得到它。就像计算机里的“查找”程序,一小段合成的核苷酸链可以在一个很长的天然DNA分子上找到其精确的位置。寻找一个起始位点是至关重要的。天然DNA是无标记的螺旋卷曲,就如同一团黑暗中被扔在车厢地板上的没有卷起来的乱糟糟的录音带。    P2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令人耳目一新……傲视群雄般的自信……百分之百的引人人胜。”    ——《圣迭戈联合论坛》    “我们这个时代最与众不同的科学家。深入了解他后,你将得到很多的惊喜。”    ——《芝加哥太阳时报》    “从所探索的各色各样领域里面,掬撷出迷人的情节。我们能从中窥测到穆利斯的直率、怪异、才华横溢等多彩多姿的个性。他讲述的故事引人入胜、知识丰富、趣味无穷。”    ——安德鲁·韦尔(Andrew Weik,M.D.)    “凯利·穆利斯可能是诺贝尔奖得主中最神秘的人物,他的心灵奇境录风趣、舒缓,并打破厂传统。”    ——《华盛顿邮报》    “对于这本书,我们既喜欢又轻视。你只能从中找到  点科学,而更多的是对科学家形象的破坏。不过,总的来说,它很有趣,会给你带来一些别样的阅读风味。”    ——《书业新闻》    “这本书确定了这样一个事实:穆利斯已经成为已故的理查德·费曼的疯癫科学天才之桂冠的继承人。”    ——《图书馆杂志》    “无论读者是否同意穆利斯,或相信他在书中描绘的某些经历,他的古怪而又经常富有洞察力的关于科学和生活的见解将令人重新审视自己的信仰。”    ——《出版人周刊》    “穆利斯的风格是精练而尖锐的。也许正是这让我们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科库斯评论》    “我已有很久没有读到这么能延伸思维、激荡灵感的好书了。”    ——阿瑟·克拉克(Arthur C.Chrke)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心灵裸舞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0条)

 
 

  •   用中国人的传统标准看,凯利·穆利斯绝对是是个非主流的科学家,喜欢冲浪、喜欢美女,把前女友的裸体照片(不止一个)贴在家里的冰箱门上、把前妻、女友和母亲一起带到诺贝尔颁奖礼,听着就这么不靠谱。凯利·穆利斯的文笔不好,拉拉杂杂的写法也没有重点,阅读体验不够好。说了这么多坏话,说说我为什么还是喜欢这本书吧:在我的眼里,凯利·穆利斯绝对算善良的人、一个用自己的全部身体和精神生活的人、一个没有心灵限制的人。因为有一颗自由的心,他才能在学术的天空中摆脱限制,做出突破的成就。PCR技术提出前,需要的技术几乎是人所共知;凯利·穆利斯提出后,很长的时间也没有人响应(包括感兴趣)。价值百亿没有的技术啊,他天天到处宣讲,很少有人感兴趣,faint!搞研究的人太容易钻到自己的小圈子里出不来了!有一颗自由的心灵都重要啊。重点推荐他对全球变暖观点的抨击还有对艾滋病的评论,绝对的非主流,我本人不懂、也不打算同意或反对他的看法,但是确实是一个新视角。你能相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严谨的科学证据证明艾滋病是HIV病毒引起的吗?真是怪诞的世界啊,据说艾滋病疫苗都投产了,汗一个!结论:继续解放思想,一切和谐快乐从改变自己和帮助他人开始,做一个心灵的解放者!
  •   作者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丰富的童年经历,很早就开始接触实验科学,中学大学时已经具备了丰富的化学合成经验。也许是长时间的实践中的历练,造就了作者非同一般的洞察力和想象力。PCR的发明也正是因为他对一个大家都已知的现象进行了富有灵感的延伸和扩展,最终得以发明出对于分子生物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他有着类似沃森一般聪明的大脑,激情,当然,也不例外,是个多情种。
  •   这本书的内容还可以,翻译比较差
  •   凯利·穆利斯是一个很伟大的的科学家,他的pcr发明可以说可以和DNA双螺旋结构的发明相媲美,是一个伟大的简单的发明,和凯利·穆利斯同时代的科学家都知道pcr的原理,但是都没当回事,只有凯利·穆利斯利用发明了pcr,有料pcr生物学才能进入基因组时代
  •   绝对不错 !!!!!!!!!!!一口气看了一大半 !!!!!!!绝对记起你科学的兴趣 或是其他什么 反正很好
  •   喜欢特立独行不拘一格的研究者,费曼如此,穆斯利也是如此!
  •   喜欢这本书,作者对科学方法及思维的严谨思考,以及开放的思想,佩服。
  •   一本好书。看了,可以丰富人的思维
  •   这个版中缺少一个关于LSD的独立章节,原版和台湾的翻译版中能看到,但是书是好书,印刷装订质量也很好。
  •     穆利斯在书中说,无论科学家,还是政客,都不应该对自己不熟悉的问题妄下结论。那么,他关于艾滋病的论断,是否违背了自己的这个信条呢?
      至少在这一点上,穆利斯就绝对不是另一位费曼。
      
      翻译总体不错。但詹姆斯布坎南是“公共选择”理论,不是“公开选择”。
      
  •      好几天前看的这两本书,把椅子搬到图书馆考古类的书架边盘腿坐着一天都没人打扰,迅速看完了这本和古多尔的精神之旅。看完之后才发现选了这两本书真的是太巧了,因为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人。
       看穆利斯是因为老师在介绍PCR的时候对他的专利权颇有微词,古德尔是因为以前热衷于环保的外教常常给我发一些根与芽的邮件。所以看书之前的印象是:穆利斯——坏;古德尔——好。
       心灵裸舞在“致谢”的部分就给了我惊喜:“因为除非你过于不修边幅,或者根本没有自己的服饰品味,否则任何人都不能替你买衣服。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一本有关灵魂深处的书。”所以看传记一定要看自传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前提是你能从作者不自觉的矫饰中看到真实,而二手传记又增加了一层主观障碍使得真实更加难以看清了)。穆利斯在科学家里可以算是另类,因为他的生活太不“科学家”了,简直就是老友记里的普通人了。但是他作为一个科学家所具有的怀疑精神却是很多人所不具有的。
       穆利斯是一个个性很强烈的人,他在书中写了对辛普森案(我和爸爸讨论过这个案子,但是我没有看法,因为知道自己了解的事实是有限的)、艾滋病毒还有温室效应的看法,并且他的离经叛道并不是出于叛逆,只是对事实的执着与自己的判断,这些没有盖棺定论的事情我们却总是理所当然地接受了流行观点并且作为真理。其实像我们这样的人要对这些观点表示反对大多是一种姿态,因为不像穆利斯那样见多识广而且有获得事实的渠道,但是保持一种基于对事实的忠诚的怀疑总是好的,即使先不作取舍也不盲从。
       穆利斯就像生物学界的费曼一样可爱,而他的冲浪以及LSD又让人想起福尔摩斯,总之魅力很大的一个人。
       古德尔在我印象中一直是温和有爱心的代表,事实也是如此。只是不知道宗教在她身上的影响。她对那种对实验对象保持情感距离的行为表示了蔑视,而更赞同她自己采取的把实验对象当做一个有感情的个体的做法。我不觉得两种做法谁对谁错,只是这让我觉得古德尔与其说是科学工作者更是一个社会活动家。特别是她后期做的工作完全就是社会工作了。另外古德尔是非常感性的人,与穆利斯的理性客观怀疑相比,她则是非常接受地球以及动物处于水深火热的情形(这种接受被她可以通过自己的作为改善的想法加强了),并且用一种母性的慈悲身体力行地make a difference. 她在用自己的想法影响人,不要说她受宗教影响,如果说她将来建立自己的宗教我都不会有一丝惊奇。
       结果就是我爱上了穆利斯而觉得古德尔真的不怎么样。
  •     作者对艾滋病病毒引起艾滋病以及对全球变暖这两个至少对我而言是常识的说法提出了质疑,并提供了详细分析。
      
      他还反复说明一些政府和某些机构或公司为了自身利益而恐吓公众的伎俩,强调利益博弈,以至于我开始质疑我生活的世界、我所接受的教育等等是否真实,是否安全。
      
      至于他自己的故事,尝试毒品、从小就开始做化学实验、与管理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员的矛盾和斗争、他的多次爱情故事等等,这些都显示了这个人的真性情,追求自我的表达。
      
      另外,这本书英文为:dancing naked,我感觉翻译成心灵裸舞实在有点牵强了。通读下来,感觉作者他就想表达一种坦白自由的生活态度,以及内心的快乐(他本人很喜欢跳舞),与心灵无关。
  •     說到他的PCR有人幾乎是從鼻子里哼唧出來“真好運”。
      
      學者出櫃很正常——像Mlodinow正經研習活兒不做,總拉老費聊天,要不就是和清潔工大牛兼室友電影及葉子,最後乾脆飛了CIT去洛杉磯寫腳本。但是,但是像穆裡斯老頭半調子還能回頭,回頭還能拿諾獎的,再找個出來試試?
      
      P64,哈里玩了啥有人看懂咩?不是全是葉子不是郵票,單單視覺處理通路的問題?
      
  •     這本是僅次於神經外科的科學家書
      我本來不看這類書的
      但這兩本都不錯, 改變了我的想法
      可以增加許多科學知識
      也可以窺見科學家不同的理念想法
      很不錯
      許多也改變了我原有的想法
      例如作者認為, 做化聊不如不做,
      以及他不認為地球近年的溫度變化是反常的現象,
      而是一個週期性的活動
      都讓我覺得滿有道理的
      當然我的專業知識不夠, 難免人云亦云
      但再深入了解, 我也沒多大興趣
      本書作者更為狂放,
      鮮明的個性我很欣賞
  •     最近的新欢是Kary Mullies。
      恰好上周天气回暖,晴空万里,
      好几个下午用来读他的书。
      Kary Mullies,1993年凭PCR得到诺贝尔化学奖,
      PCR是一种用于研究基因的发明,诞生于1983年,
      具体的我说不清楚,
      好像通过这个便能通过父母的基因准确的检测出下一代遗传病的情况,
      或者根据恐龙的骨骸测出恐龙年代之类的,
      非常了得。
      我向来偏爱智商超于常人很多的天才,
      比如爱因斯坦和卡尔维诺。
      若上帝爱他给了他别人无法企及的智慧,那么我为何不爱他?
      天才=智商+想象力。
      Kary Mullies当年PCR的灵感源于高速公路,科学成果仿佛艺术品一般的诞生。
      这非常有趣。
      对于我来说,更有趣的是Kary Mullies写得这本书——Dancing Naked in the Mind Field,
      台湾大块文化版本译为《迷幻药,外星人,还有一个化学家》。
      并非自传,作者将他生活中的好奇心和奇妙的事情写出:
      他遇见拥有用灵魂旅行的奇妙女子,
      还有那只和他打招呼说“你好,教授”的浣熊,之后他便失去了三个小时的记忆,
      当然,他对DAMA和LSD也保持浓厚的兴趣,因为它们对人的大脑有着极为神奇的作用。
      对于这些我们不为所知的事情,这位生化领域的权威始终保持了敬畏和好奇心,
      所知越多,越知自己无知。
      由于是翻译版本,所以无法去评价他对语言的运用,
      但是“摊开的书本”掩藏不住他的睿智,
      在第十章《是谁在管事》和第十一章《科学出了啥问题》里,
      Professor. Mullies劝我们更为理性的去看待这个世界,
      因为“并没有那位年纪大的智者会照料这个星球和我们”,
      也许,所谓“权威”就是在用你不懂的专业术语在蒙骗大众,
      也许,很多诸如臭氧层的危机论只是商品经济的策略之一,
      也许,有一天揭开DAMA和LSD的秘密,我们对灵魂的了解会更多些
      ……
      对于这个星球和宇宙,我们所知甚少。
      当有时候,我们开始怀疑一些似乎不该怀疑的既定事实时,
      或者,无法清晰的表达出一些异于常态的态度时,
      总会有一些“先觉”三言二语将它们归纳,
      并且,在几十年前,他们已经做到。
      在第九章《哈利与大麻》的结尾,Professor Mulllies这么说,
      “关于我的生命的‘彼岸’,我注意到一件事:你一向以来的生命,不会因‘彼岸’而改变太多;
      它或许会增加你所谓的深度,但不会改变方向。”
      不管是DAMA让你达到的灵魂彼岸,还是常常在同一时候经历同一个感觉的两生花。
      我很感谢Kary Mullies这么说。
      
      http://mybmm.blogbus.com/logs/5055179.html
  •   借去
  •   去借
  •   朋友 请问你在哪里弄到这本书的?
  •   台湾版本的,书不在手边,下次看下是哪个出版社的
  •   我怎么才能买到一本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