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起源

出版时间:1995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理查德·利基  译者:吴汝康,吴新智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人类学家的目标在于了解像猿那样的动物是怎样转变成我们这样的人的。我们是如何成为今天这样的?我们的未来又如何?化石把我们与过去联系起来,这要求我们去理解这些线索,其中蕴涵着对进化史的性质和过程的理解。
每一个人类学家都梦想能发掘出人类远古祖先的一副完整的骨架,以重建人类史前时代的故事。令人兴奋的是,理查德·利基于1984年在东非的发掘工作中得到了一具掩埋近160万年的几乎完整的男孩骨骼。这使人类对史前时代这一关键阶段有了非常深入的认识。
本书正是基于这一古人类学的重要发现,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人类是如何起源的、人类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以及尚未弄清楚的悬而未决的问题。
这是一本非常精彩的科普读物。

作者简介

作者理查德·利基,肯尼亚国家博物馆馆长,世界著名的古人类学家。长期以来,他一直在东非从事研究工作。1984年,利基在东非发现了一具掩埋了近160 万年的男孩的骨骼,这是20世纪古人类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利基主要作品有:People of the Lake,The Making of Mankind,One Life(与罗杰·卢因合著)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人类的起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这本书的作者很专业,本身就是研究人类学的科学家。书的内容非常可信,有很内容都是他对同行发现的总结。
      
      我们每一个人都至少曾经问过自己“我是从哪里来的?”或者类似的问题。这本书从达尔文进化论角度给出了些许的答案。上溯到约700多万年,有了直立行走的猿;大约250万年前,有了可以使用工具的、更接近我们现在人类的祖先,或许这个时期的“人”才是真正意义的人。中国的文明5000年在漫长的人类进化过程中真的仅仅是沧海一粟啊。
      
      几百万年前,即便是双足行走的猿,体现出的特性仍然是顺应自然,适应自然。生活在北部寒冷地区的猿鼻子变得很大,因为大的鼻腔可以过滤吸入的冷空气。
      
      现代人的特质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说到这里,不得不谈到我们现在科研的误区:太多关注了自然,而忽视了自己。我们在物理学、自然科学、化学领域花费了很多精力去研究如何让我们生活得更好,更有效率。甚至在绿色环保理念上面追求的是绿色无污染的材料,可降解的材料等等。但我们忽视了人的作用。是人的出现才造成了世界环境的急剧恶化,我们需要研究的恰恰是人的行为对自然的影响和改变。
      
      人是伴随着脑量的不断扩充而进化的。这里涉及到很多问题,如为什么要增加脑量?脑量的增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吗?是什么原因让人类增加了脑量?先不急于回答这些问题。先说说直立行走和使用工具的关系,了解了以下问题,上面的疑问就迎刃而解了。先有了直立行走,虽然降低了奔跑的速度,却减少了行走的消耗。直立行走让猿的腰变细了,脑子变圆滑而不前凸,更加适应于行走和奔跑。男性成年留下,女性成年离开使群体内部组织有了尊卑,加强了劳动力之间的配合。直立解放了双手,而后就会使用和制造工具。配合的增加产生了语言(人比大猩猩能发出更多的音素,让人有了足够的资源来使用语言。但这种改变的代价是喉结下移,而导致喝水时候不能呼吸,容易噎食)。有了语言后丰富了交流,就有了意识的表达,比如洞穴的壁画。整个变革过程都需要人增加脑量,所以脑量的增加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在人的进化过程中,有很多很多谜团我们仅仅从考古挖掘人类化石仍解释不清楚,如意识和表达能力的迅速激增,语言的产生等等。
      
      当读到书中最后一章-人的意识时,看到一句非常深邃的话,以此作结:“也许当人脑对世界的模拟变得如此完美以至于它必须包括一个它自身的模式时,意识就出现了”。
  •   正在读,很喜欢。
      
    作者的爸爸好像就是曾经帮助珍·古德尔研究大猩猩的那个人吧,记得名字也是什么利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