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86-1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 作者:殷凤礼主编 页数:45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西医内科学基础》为了提高教材质量,促进高等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卫生部于1983年8月在上海召开了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普通课、西医课教材编审会议,成立首届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普通课、西医课教材编审委员会,组成十七个学科编审小组,根据卫生部1982年10月颁发的中医、针灸、中药各专业教学计划对各科教学大纲作了修订,并组织编写本套教材。
中医学院的普通课和西医课教材主要是为培养中医药高级专门人才服务的。本套教材是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对本门学科的要求,按照新的教学大纲,各编审小组制定了编写提纲,在总结二十多年来中医学院普通课、西医课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在编写过程中,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力求从高等中医教育的实际出发,既保证教材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又贯彻“少而精”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更新教材内容的同时,注意充实近年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医药学的新成果,从而使本套教材为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编写出新的风格和特点。
本套教材包括《英语》、《日语》、《高等数学》、《数理统计方法》、《医用物理学》、《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寄生虫学》、《病理学》、《药理学》、《西医内科学基础》和《西医外科学总论》等十九门学科,共二十二种教材。其中部分教材是在原有基础上更新、充实、修改而成。
教材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要使中医学院的普通课、西医课教材适应高等中医教育的需要,还要进行长期的努力。要通过大量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加以提高,才能逐步完善。
书籍目录
绪论
上编 诊断学基础
1 症状学
1.1 发热
1.2 意识障碍
1.3 抽搐
1.4 胸痛
1.5 呼吸困难
1.6 咳嗽
1.7 咯血
1.8 黄疸
1.9 腹痛
1.10 呕吐
1.11 呕血与黑便
2 问诊
2.1 问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2 问诊内容
2.3 各系统疾病主要症状的问诊要点
3 检体诊断
3.1 体格检查法
3.2 一般检查
3.3 头部检查
3.4 颈部检查
3.5 胸部检查
3.6 腹部检查
8.7 肛门、直肠及外生殖器检查
3.8 脊柱与四肢检查
3.9 神经系统检查
4 实验诊断
4.1 血液检查
4.2 骨髓细胞学检查
4.3 尿液检查
4.4 粪便检查
4.5 分泌液检查
4.6 痰液检查
4.7 浆膜腔液检查
4.8 脑脊液检查
4.9 免疫学检查
4.10酶学检查
4.11肝功能检查
4.12肾功能检查
4.13血液气体分析
4.14内分泌功能检查
5 X线诊断
5.1 总论
5.2 呼吸系统
5.3 循环系统
5.4 消化系统
5.5 骨、关节
5.6 泌尿系统
5.7 女性生殖系统
5.8 鼻窦
5.9 乳突
6 心电图、超声波及放射性核素诊断
6.1 心电图诊断
6.2 超声波诊断
6.3 放射性核素诊断
7诊断步骤与病历书写
下编 内科学基础
8 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地方病
8.1 伤寒与副伤寒
8.2 细菌性痢疾
8.3 霍乱与副霍乱
8.4 病毒性肝炎
8.5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8.6 流行性乙型脑炎
8.7 疟疾
8.8 流行性腮腺炎
8.9 钩端螺旋体病
8.10 血吸虫病
8.11 克山病
9 呼吸系统疾病
9.1 肺结核
9.2 支气管炎
9.3 支气管哮喘
9.4 肺炎球菌肺炎
9.5 气胸
9.6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10 心血管疾病
10.1 慢性心功能不全
10.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0.3 风湿热
10.4 风湿性心瓣膜病
10.5 高血压病
10.6 缺血性心脏病
10.7 病毒性心肌炎
11 消化系统疾病
11.1 慢性胃炎
11.2 消化性溃疡
11.3 胃癌
11.4 肝硬变
11.5 原发性肝癌
11.6 急性胰腺炎
11.7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12 泌尿系统疾病
12.1 慢性肾小球肾炎
12.2 尿路感染
12.3 慢性肾功能衰竭
13 造血系统疾病
13.1 再生障碍性贫血
13.2 白血病
13.3 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
13.4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4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14.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4.2 糖尿病
15 神经系统疾病
15.1 三叉神经痛
15.2 面神经炎
15.3 坐骨神经痛
15.4 梅尼埃尔病
15.5 特发性多发性神经根病
15.6 癫痫
15.7 急性脑血管疾病
15.8 神经官能症
16 急性中毒
16.1 急性中毒的急救
16.2 有机磷农药中毒
附录I常用诊疗技术
一、胸腔穿刺术
二、腹腔穿刺术
三、腰椎穿刺术
四、骨髓穿刺术
五、肝活体组织穿刺术
六、洗胃术
七、三腔管的应用
八、十二指肠引流术
九、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检查术
十、乙状结肠镜检查术
十一、直肠镜检查术
十二、中心静脉压测定法
附录II临床检验正常参考值
1.血液一般检查
2.骨髓细胞检查
3.血液化学检查
4.血清酶学检查
5.肝功能检查
6.血清学及免疫学检查
7.尿液检查
8.肾功能检查
9.粪便检查
10.胃液检查
11.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12.脑脊液检查
13.内分泌功能检查
附录III临床心电图常用表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祖国医药学是中国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的丰富经验总结,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公元前五世纪,我国已经运用问病情、望形色、听声音及切脉等方法来了解和诊断疾病。秦汉以来已形成和发展成为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独特医学体系,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西方在公元前五世纪已有描述某些疾病的记载,但直到十七世纪才有了较大的进展。十九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西方医学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成就,从而对认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很大发展。中医诊断学与西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与西医内科学,虽然它们之间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因理论不同,各有特点而自成体系。因此,为避免中西医混合讲述所造成的相互干扰和理论混乱,本教材仅阐述现代医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简要介绍某些应用现代医学研究中医的成果,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为将来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和创造我国新医药学的工作中有所裨益。西医内科学基础内容根据全国中医院校中医专业与针灸专业教学计划安排,西医内科学基础包括诊断学(上编)与内科学(下编)两部分。上编诊断学、诊断学是了解和诊断疾病时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其内容包括症状诊断、检体诊断、实验诊断、X线诊断及其他诊断方法。症状诊断包括症状学与问诊。症状是病人觉察到的某些感觉或形态的异常现象,这些现象常出现在疾病的早期,并反映了生理功能或病理形态的变化。症状学的任务是阐明症状发生的原因和机理,同一症状在不同疾病时的特点,以帮助我们对疾病进行分析和判断。问诊则是以对话方式,了解发病的症状特点及其发生、演变过程,并运用症状学知识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和判断。检体诊断检体诊断是利用感觉器官直接或间接(简易器械如听诊器,叩诊锤等)对病人进行体格检查,然后将资料(体征)结合基础医学知识及实践经验来判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检体诊断的基本方法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体格检查所发现的客观体征,比问诊所得的主观症状,有时更为可靠,故检体诊断是诊断过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验诊断实验诊断是利用病人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进行理化检验的一种实验室诊断方法。近年来,实验室检查技术发展很快,灵敏度与准确性都有很大提高。但应指出此种检查方法并非都是特异性的,必须将检查结果与其他临床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编辑推荐
《西医内科学基础》供中医、针灸、推拿专业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