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99-9 出版社:上海科技 作者:章育正 页数:238
内容概要
《微生物与寄生虫学(供中医、针灸、推拿专业用)》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医学微生物学,下篇为医学寄生虫学。为了继承祖国医学遗产以及体现中医院校特点,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在“大胆结合,慎重处理”的原则下,增加了一些祖国医学对本专业的叙述以及与中西医结合的内容。但是,有些中西医结合的科研工作,尚在初步阶段,故所引用的资料,可能有欠妥之处,有待今后改进。 《微生物与寄生虫学(供中医、针灸、推拿专业用)》是根据1983年8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普通课、西医课教材编审会议讨论审订的“微生物与寄生虫学教学大纲”要求而编写的教材,可供高等中医院校中医、针灸和推拿专业教学使用。
书籍目录
上篇 医学微生物学1 绪言1·1 微生物的概念1·2 病原微生物与医学微生物学1·3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2 细菌的生物学特性2·1 细菌的形态与构造2·1·1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2·1·2 细菌细胞的构造2·1.3 细菌形态学检查法原则2·2 细菌的生理2·2·1 细菌的营养2·2·2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2·2·3 细菌的新陈代谢2·2·4 细菌的生长繁殖2·2·5 细菌的人工培养2·3 细菌的遗传和变异2·3·1 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2·3·2 细菌变异的现象2·3·3 细菌变异的机理2·3·4 细菌变异的实际意义2·4 细菌的分布2·4·1 细菌在人体的分布2·4·2 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2·5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2·5·1 物理因索对细菌的影响2·5·2 化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2·5·3 中草药的抗菌作用2·6 细菌的致病作用2·6·1 细菌致病的物质基础2·6·2 传染的发生及途径2·6·3 传染的来源2·6·4 传染类型与结局3 免疫学基础3·1 免疫概述3·1·1 免疫的概念3·1·2 机体天然防御功能3·2 抗原3·2·1 抗原的概念3·2·2 抗原必需具备的条件3·2·3 抗原的种类3·2·4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3·3 免疫应答B·3·1 机体的免疫系统3·3·2 免疫应答的形成过程3·3·3 体液免疫3·3·4 细胞免疫3·3·5 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3·4 变态反应3·4·1 第1型变态反应3·2 第11型变态反应3·4·3 第111型变态反应3·4·4 第1V型变态反应3·5 免疫学的应用3·5·1 特异防治3·5·2 免疫学在诊断方面的应用3·6 祖国医学与免疫3·6·1 祖国医学对免疫的认识与贡献3·6·2 中医理论与免疫3·6·3 中医临床与免疫3·6·4 针灸与免疫3·6·5 中草药与免疫4 病原性细菌4·1 化脓性球菌4·1·1 葡萄球菌4·1·2 链球菌4·1·3 脑膜炎球菌4·1·4 肺炎球菌4·2 肠道杆菌4·2·1 沙门菌属4·2·2 志贺菌属4·2·3 大肠杆菌4·2·4 其他肠道杆菌4·3 霍乱弧菌4·4 厌氧性细菌……下篇 医学寄生虫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