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佚名 页数:175
前言
《三十六计》是一部结合我国古代丰富的战斗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思想而成的兵书,是一部“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兵家奇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与兵书鼻祖《孙子兵法》齐名并驱。 “三十六计”的说法最早出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南齐书·王敬则传》中记载有:“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说的就是既然战败的局势已经无法改变,那么只有暂时后退了。原书大约成书于明清以后,但是到底是何人何时著书的已无证可考。 《三十六计》共分为六套,分别为: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每套包含六计,共三十六计。每个计的计名有来自历史典故、真实战例等,但更多的还是来自民间的成语。前三套计是己方处在优势状态时使用的,而后三套计则相反。 《三十六计》最初运用在军事上,随着人们对其不断深入的了解,后将其逐渐运用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商贸、文化、法律等各个领域,具有普遍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本书选取了古代经典战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其表现出来,更适合青少年读者的阅读。本书共分为原文、注释、译文、解析、探源和故事六个部分,其中所选的每个故事都是古代的经典战例。读来引人入胜,不仅可以让读者们对历史典故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又能启迪自我。 编者 2011年10月
内容概要
本书选取了古代经典战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其表现出来,更适合青少年读者的阅读。本书共分为原文、注释、译文、解析、探源和故事六个部分,其中所选的每个故事都是古代的经典战例,读来引人人胜,不仅可以让读者们对历史典故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又能启迪自我。
作者简介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书籍目录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问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
章节摘录
第二计围魏救赵 【原文】 共敌不如分敌①,敌阳不如敌阴②。 【注释】 ①共敌不如分敌:共,集中的;分,分散,使分散。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然后再打。 ②敌阳不如敌阴:敌,动词,攻打。与其先行出击攻打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等敌人露出软肋时再后发制人。 【译文】 与兵力集中、实力强大的敌人作战,不如先分散对方的兵力,再加以攻击;与其先行出击攻打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等敌人露出软肋时再后发制人。 本来指为了救赵国而围攻魏国,以使魏国撤兵后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其撤兵的战术。 【解析】 古人按语云: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时,孙子谓田忌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这是说对敌作战,就好比治水:水势强大,就要避开峰头,采取像疏导这样的办法来分流;水流弱小,就要抓住机会消灭它,这时就可以采取类似于筑堤围堰的办法,让水无法流走。所以当齐国去救赵国时,孙子对田忌说:“想理顺纠缠在一起的丝线和结绳,只能慢慢用手指去梳理开,不能用拳头去捶打;排解搏斗纠纷时,只能动口劝说,不能动手参与进去。对敌人,就要抓住他们的要害乘虚而人。敌方受到挫折,受到牵制,围困自然就可以解除了。” 【探源】 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之间的桂陵之战。 孙膑和庞涓都是鬼谷子老师的学生。两人就像亲兄弟一样互相敬爱。孙膑曾拉着庞涓的手说道:“你我情同手足,日后若有一人成功,必定不能忘了对方,要互相扶持才是啊。”庞涓点头称好。却不曾想,这庞涓乃是一个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之人。那一时,他被魏国任命为将军,恰好此时魏王听闻孙膑对用兵之法谙熟精通,便派人用重金将他请回国奉为上宾。 庞涓自忖才能与谋略都不及孙膑,唯恐孙膑夺了自己大将军的位子,便心生歹计,在魏惠王面前搬弄是非,诬陷孙膑。可怜孙膑哪想得到自己情同手足的同门师兄弟会对自己下如此毒手,被削去膝盖骨。庞涓将孙膑致残后还不满足,还命人在孙膑脸上刺了字,以使他永远不能出来做官。幸好,孙膑装疯逃过一死,被齐国的使者救回齐国。齐威王敬重孙膑的为人,又很欣赏他的才华,便拜他为军师。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前去攻打赵国,围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邯郸城岌岌可危。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魏国北邻的一个小国)相赠。齐威王便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领兵前往救赵。 田忌与孙膑领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时,田忌便想直逼邯郸,孙膑连忙制止说:“将军,想理顺纠缠在一起的丝线和结绳,只能慢慢用手指去梳理开,不能用拳头去捶打;排解搏斗纠纷时,只能动口劝说,不能动手参与进去。对敌人,就要抓住他们的要害乘虚而人。敌方受到挫折,受到牵制,围困自然就可以解除了。”田忌是一个武将,哪能听懂,只是嚷嚷道:“什么意思?军师有话快说。”孙膑微微一笑,便附耳说道:“现在魏国精兵尽出,国内空虚,不如我们转而攻向魏国,那庞涓必会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自然就解决啦。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必败。”田忌一听,拍掌大笑,连声称好。 果然,田忌依计而行,庞涓赶紧领兵回救。魏军离开邯郸城后,归路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魏军连日征战又长途跋涉,早就疲累不堪,被齐军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庞涓勉强集合残部,狼狈地逃回魏国,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P8-10
编辑推荐
《三十六计》编辑推荐:在我们年少时,总会读过几本好书,它们或为我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或帮我们慰藉了失落的心灵,或让我们对于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为了将这份感动和领悟传承下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和安徽智之虎文化有限公司2012联袂奉献出一套传世经典——《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博览》(2012升级版)。108本巨著本本经典,古今中外大师佳作云集,为孩子们承托起了一片真善美的天空!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