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上海人美 作者:孔令伟 页数:176
内容概要
本书包括神话与考古材料的搏斗——上古艺术;言与象——三国、两晋、南北朝、隋代艺术;图与画的分野——五代、两宋、元代艺术;光与色的洗礼——晚清、近代艺术等部分内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神话与考古材料的搏斗——上古艺术
第一节 田野考古与史前艺术史
第二节 器与象——三代青铜艺术
第三节 瑰丽绚烂的春秋、战国艺术
第二章 天人之际——秦汉艺术
第一节 秦代的雕塑和建筑
第二节 汉代雕塑
第三节 汉代帛画和墓室画像砖石
第四节 西亚、中亚草原游牧民族与汉地艺术交流
第五节 秦汉的工艺美术
第三章 言与象——三国、两晋、南北朝、隋代艺术
第一节 法书、碑刻
第二节 佛教艺术的繁荣
第三节 南北朝墓室壁画、画像砖石
第四节 南北朝、隋代的艺术和艺术家
第五节 画论、书论
第六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
第四章 焕烂而求备——盛唐气象
第一节 人物、鞍马、花鸟画家
第二节 “山水之变”
第三节 敦煌壁画
第四节 西北“三夷教”艺术
第五节 画史、画论著作节录
第六节 唐代的工艺美术
第五章 图与画的分野——五代、两宋、元代艺术
第一节 西蜀、南唐画家
第二节 北宋宫廷画院
第三节 南宋宫廷画院
第四节 五代、两宋、元代文人山水画
第五节 宋元文人花鸟画家
第六节 宋元人物、鞍马画家
第七节 宋元时期的中国画批评——画论、诗论、文论、书论的互动
第八节 宋元的工艺美术
第六章 雅俗过当——明清艺术
第一节 明代宫廷艺术
第二节 浙派艺术
第三节 吴派文人画
第四节 明代写意花鸟画家
第五节 人物画大师陈洪绶
第六节 晚明文人画坛及其复古风气
第七节 藏地佛教艺术
第八节 传教士带来的欧洲艺术
第九节 前清宫廷画和文画
第十节 八大山人、石涛的艺术
第十一节 “扬州八怪”
第十二节 明清版画艺术的繁荣
第十三节 画史、画论著述
第十四节 明清的工艺美术
第七章 光与色的洗礼——晚清、近代艺术
第一节 南方口岸城市外销画
第二节 道咸画学中兴与晚清金画派
第三节 三足鼎立——北京、上海、广州画坛
第四节 洋画运动
第五节 欧式学院艺术教育及其影响
第六节 国统区和革命区的艺术
第七节 近代工艺美术
第八章 传统与创新的两难选择——新中国美术
第一节 新中国美术
第二节 新潮美术、各类新艺术
第三节 港台及海外华人艺术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四节西北“三夷教”艺术 “三夷教”艺术,特别是粟特族“袄教”艺术是目前国内美术史学术界刚刚开始探索的一个新领域,有大量考古材料需要整理。 “三夷教”指五胡乱华以来在西北地区长久流传的拜火教、摩尼教和景教。《北史》中已经有“三夷教”之说。 拜火教(即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中国称作祆教)兴起于波斯,成教约于公元前五六世纪,为琐罗亚斯德创立,琐罗亚斯德也就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尼采的《扎拉斯图特拉如是说》中的那位智者。拜火教属于二元论的宗教体系:认为光明是善端,黑暗是恶端,光明终将战胜黑暗。祆教在隋时已经在高昌一带传播。3世纪,波斯国萨珊王朝定祆教为国教,成为西亚和中亚地区最流行的宗教。“袄”字就是“祀天”二字的合写,也称天教,今天在伊朗和印度的孟买还有信徒者。祆教的主神,是一个狮身、人头,长有双翅的造像,是古代两河流域比较流行的造型。 摩尼教为唐代三夷教之一,是吸收了琐罗亚斯德教、基督教、佛教和诺斯替教等多家宗教糅合而成的教派。摩尼教在唐代兴盛,在中国被称为明教、明尊教,也有的地方叫末尼教。京西河南府和河东并州府有唐时敕建的摩尼寺,唐大历三年六月二十九日,长安洛阳建明教寺院“大云光明寺”。此后太原、荆州、扬州、洪州、越州等重镇均建有大云光明寺。由于在当时得到了武则天的大力支持,明教徒称则天皇帝为“大云如来”,大云光明寺是当时长安城明教的著名寺庙。摩尼教在西域得到广泛的信奉,特别是回鹘人,信者众多。以后逐渐中国化,并与与民间信仰混合,成为明教的一个源头。摩尼教在欧洲影响比较大,圣奥古斯丁等人批驳摩尼教的著作广为人知。但是,20世纪以前,中国学术界对摩尼教的研究一直是非常有限。摩尼教美术作品主要出自高昌附近。摩尼教教祖摩尼本人原为画家,这一点也影响到宗教上,目前出土的摩尼教经典中有不少饰有漂亮插画。汉译摩尼教经典中记载的该教的仪规中规定摩尼教寺院应置经图堂,这说明摩尼教是重视图像宣教的一个教派。摩尼教绘画尚没有像佛教那样有丰富的资料,对于其时代的变迁、发展也不得而知,但其系统应属于波斯萨珊朝艺术。
编辑推荐
《高等院校美术理论系列教材:中国美术简史(第2版)》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