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上海人美 作者:罗伯特·巴雷特 页数:159 译者:梁卿
Tag标签:无
前言
多年来,我的插图事业始终与杂志和印刷艺术的兴衰亦步亦趋,近年来则明显衰落。我发现杨伯翰大学的插图教学园地成了这门遗失的艺术门类的避难所。即便我的工作重心转向了为自娱而画(更好听的词是美术),杨伯翰大学对我的支持也似乎非但没有削弱,反而加强了。我应邀去不少地方讲学或者办工作室,其中不乏大学院校和独立的美院及博物馆,但没有一处像犹他州的普罗沃那样,让我感到格外温暖、亲切和欣慰。我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杨伯翰大学插图艺术教学的灵魂人物罗伯特·巴雷特一如既往的默默支持。随着我对他的了解加深,我意识到,在他内敛低调的外表下,掩盖着弘扬艺术、弘扬通过素描走上艺术创作之路的坚定决心。 我虽然见过罗伯特的几帧具有历史意义的插图画,却是前不久才真正了解他的造诣之高深,因为他对自己创作的大量插图画表现得很谦虚。近几年来,他在“美国插图画协会”的年会上十分活跃,办过几个小型素描工作室。也是在年会上,我了解到他的教学水平很高,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罗伯特·巴雷特素描的对象都是真实人物,他透过自己平和的心性观察他们。模特多是跟他一道对素描孜孜以求的年轻人,只不过他是老师。他的模特(学生居多)男女都有,展示了丰富多样的性格和心境。如“卡米尔”(Carmille,156页)、埃文(Even,105页)和“休息”(Repose,2页和151页)都可见一斑。后一幅“休息”尤其体现了罗伯特的透视技巧,他用极少的肖像“信息”,传递出年轻姑娘复杂的心绪。我们只看到姑娘的侧影,她的心事重重已经跃然纸上。除了这种浑然天成的技法,他还在造型时大量使用明暗色调,表现人物的戏剧性。罗伯特还会用材料巧妙地改变画面的氛围,把色粉笔或炭精棒从棕黑改为棕红,再改为威尼斯红等。 这种把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作与切中肯綮的指导相结合(按照由简就繁的绘画步骤)的做法可以牢牢地抓住学生(未来的画家或业余爱好者)的注意力,加强辅导效果。素描可以基本满足我们对绘画的一般要求,即积极参与人类生活,哪怕绘画者只充当了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它唯一欠缺的是我们对色彩的挚爱;据说德加就发过牢骚,他倒很想只画素描,可是有时候偏要用到色彩。 罗伯特的作品蕴含深厚,旨趣多多,本书可以让读者一览无余。看到罗伯特·巴雷特的素描作品,为它们的人性光辉和初显的画家潜质折服时,很可能会忘了创作者还是一名出色的教师。只有细心的读者才能明察秋毫。
内容概要
我早在前几年就打算写这本书。当时是应一部分学生的执意要求,在杨伯翰大学美术馆举办了人体素描展。接着我又在“斯普林维尔艺术博物馆”和“圣乔治艺术博物馆”举办了画展。几家全国发行的杂志报道了我的作品,作品很受欢迎。我因此认定,当前人们对传统素描兴趣浓厚。这种对人体素描、对由浅入深地学习素描技法的兴趣,近几年又呈上扬势头。一半可能是市场需求使然,、过去20多年来娱乐业大量吸纳写实主义绘画作品,另外还有别的因素,也许跟后现代社会美学潮流的演变、艺术发展周而复始的规律、复苏逝去的美好事物的思潮等有关。 20世纪以来,轻视素描在艺术和设计学校越来越普遍。60年代,人们修订了艺术学校的教学大纲,允许学生广泛自学。手眼协调技能被情感的探讨取代,深受达达派影响的老师要么干脆取消素描课,要么把它改得面目全非。我的经验是,“素描”这门课虽然没从课程表上取消,但它的内容却延伸到了包括社会意识、政治学、种族和环境问题的大讨论。 美术教学中,素描技法的学习不再被视为学生从事绘画的必由之路,也不再被看作与培养学生用画家的眼光观察和思考息息相关。另一方面,插图课却没有中断常规技法的传授,坚持传统素描的原则,对维持这门写实主义传统艺术的活力功不可没。 我的结论是,学习人体素描可以是目的,也可以是实现其他目的的手段。不过,它首先也是画家功力的衡量标准。人体是造物的奇迹,它体现了形体、结构、比例、对比、动作和情感的综合。配以衣物和装扮,它还能叙事。几百年来,绘画大师不懈努力,想用各种工具和技法把人体画得真实可信。 古希腊人也许最早确立人体比例的标准,依据近乎理想的身体发育确立了美的标杆。他们认识到,人体永远体现理想的设计和完美的结构。他们还认识到,灵、肉和神三者密不可分。学习大师杰作,就是要明白,高超的艺术造诣是高度的视觉敏感与炉火纯青的绘画技法的结合。事实上,人类的努力大多脱不开用严格的训练来磨砺天赋,使之臻于完美。要想画好人体,就要专心一意,融会贯通地运用几条原则。 画家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James McNeil WhsfIer)用钢琴打比方,说琴键就像视觉艺术家的“音符”。他说,有的画家满足于坐在钢琴前,煞有介事地准备“奏乐”;有的满足于会弹几个音符;还有的不肯满足,总想学着多弹几个音符。虽然好的素描未必是要素复杂的,不过,掌握了工具和技法,画家的选择机会就多些,或简化,或澄清,或加强,以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学会正确的技法并做到贯通、举一反三,也许还必须首先去除错误的方法和认识。 在技法正确的前提下,素描能让画家用视觉手段真实可信地表达思想,同时培养对绘画、对视觉的自信。我认为,这种能力可以加深概念,刺激想象,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实际上,技法学习不是束缚,而是解放。掌握了传统素描的技法,不仅能让画家更加敏锐地观察外部世界,把它打上自己的烙印反映出来,还能刺激想象,进入创作领域。系统知识与感性并非相互排斥。学好素描必须下功夫,将来却可以受益无穷,况且素描学习既有趣又好玩。希望书中所讲的技法能为你的绘画助一臂之力。
作者简介
罗伯特·巴雷特(Robed Barret)是造诣精深的油画、壁画和插图画家,兼任犹他州普罗沃杨伯翰大学(Brigham YoungUniversity,简称BYU)视觉艺术系教授。他的作品多次参展,包括“纽约插图画家协会”(the Society of Illustrator)、纽约的“美国导演工会”(the Directors Guild of America)、”纽约国家艺术会”(the National Arts Club N.Y)和”犹他州插画年展”《the AnnualUfah IllustTators Exhibitions)等。他还在”插图画家协会”、“斯普林维尔艺术博物馆”Ispringville Art Museum)、“圣乔治艺术博物馆”(the St.George Art Museum)、“金柏利艺术中心”(the Kimball Art Center)、“雷帕迪美术馆”(Repartee Galleryl)和德国柏林的“布萨美术馆”(the Busam Gallaries)等举办过个画展。
书籍目录
前言内容简介画室照明和材料姿势素描人体结构比例人体分布、测量和辅助线设计解剖人体解剖头部和手脚光与影衣物虚实空气透视法兴趣中心点速写本作品赏析索引
章节摘录
学生们常问我这类问题:“我该把眼睛看到的如实画下来吗7…。我该去掉复杂的细部,简化我看到的吗7…’我该改变素描中的衣物吗7”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搞清楚皱褶对素描设计的作用。人体素描中太多的解剖知识可能会分散注意力,同理,画出衣物的每一道皱褶也会让人头晕。我素描皱褶时,始终记着下面的步骤: 第一步:从大到小。首先画出大的形,再一步步画较小的细节。换句话说,也就是从一般到具体或者由简入繁。在画头几笔时,看到下面的动势或衣物的姿势也很重要。建立衣物的总节奏,是使它的局部相互关联的重要步骤。 第二步:建立比例。和素描人体一样,应该观察角和记号点来帮助建立比例。记号点是一个面转向另一个面、一个界沿的终点转化成另一个界沿的起点的参考点。它们往往与下面的结构相关,扩大支撑点或者拉伸度。另外,记住在素描衣服时使用辅助线也很有帮助。确定记号点以后,你就可以在它们之间勾出轮廓线;画出轮廓,你就能识别和表现具体的形,并在此基础上刻画不同的皱褶。 第三步:简化。把皱褶简化为主要的几何形体。这个方法有助于刻画开始是一种形、后来过渡为另一种形的皱褶。 第四步:刻画形。运用与刻画其他基本形体相同的光影原则。理解亮部、中间色、明暗交界面、反光和投影,对建立结构可信的外观是很重要的。具体、精确地刻画明暗之间的界沿,你就刻画了具有说服力的形。
编辑推荐
作者简介:罗伯特·巴雷特IRobed Barret)是造诣精深的油画、壁画和插图画家,兼任犹他州普罗沃杨伯翰大学(Brigham YoungUniversity,简称BYU)视觉艺术系教授。他的作品多次参展,包括“纽约插图画家协会”(the Society of Illustrator)、纽约的“美国导演工会”(the Directors Guild of America)、”纽约国家艺术会”(the National Arts Club N.Y)和”犹他州插画年展”《the AnnualUfah IllustTators Exhibitions)等。他还在”插图画家协会”、“斯普林维尔艺术博物馆”Ispringville Art Museum)、“圣乔治艺术博物馆”(the St.George Art Museum)、“金柏利艺术中心“(the Kimball Art Center)、“雷帕迪美术馆”(Repartee Galleryl和德国柏林的“布萨美术馆”(the Busam Gallaries)等举办过个画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