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上海人美 作者:郑继波工作室 页数:95
前言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襄阳(今属湖北)人,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才华横溢,狂放不羁,故人又称“米颠”或“米痴”。 米芾平生对书法钻研极深,成就最大。善长诸体,尤以行书见长,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有飘逸空灵之气,险峻奇趣之感。用笔更是出神入化,神奇莫测,历代取法米芾者甚多。其一生就行书墨迹流传至今不下四十余种,并反映了不同年龄阶段的面目特征。 米芾《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墨迹绢本,行书,纵27.9厘米,横284.3厘米;书于宋哲元佑三年(1088),米芾38岁时,共书同作诗八首,计71行658字,署黻款。“蜀素”是北宋时四川造的质地精良的丝绸织物,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因其纹理较粗,比较难写,故非功力深厚之人不敢问津。《蜀素帖》经宋代湖北(浙江吴兴)郡守林希收藏20年后,到北宋元佑三年八月,米芾应林希之邀,结伴游览太湖近郊的苕溪,彼此心情舒畅放松,林希取出了这卷蜀素,请米芾留下墨迹,米芾胆气过人,正当好胜之年,毫不推让,一口气即兴写下八首的记游为内容的诗。卷末署上“元佑戊辰,九月二十三日,溪堂米芾黻记”。 《蜀素帖》书于乌丝栏内,但气势不受影响,率意放纵,用笔爽利,点画灵动,提按转折变化丰富,《拟古》二首以行楷为主,愈到后面越是放松,体现了米芾随意洒脱的个性和“刷”的特点。董其昌在《蜀素帖》的题跋上说“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也成为后人临习研究的范本。
内容概要
《张黑女墓志》原名《张玄墓志》,全称《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墓主张玄字黑女,因避清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名讳,故从那时起人们习惯于称之为《张黑女墓志》。在古代,“女”与“汝”为通假字,在此帖中“女”字应读“汝”。 此碑刻于北魏普泰元年(公元531年)十月。出土地不详,志中记载了“葬于蒲坂城”五字,据考证应在现陕西省永济县境内。原石早已亡佚,现仅存乃清何子贞旧藏拓本这一孤本传世,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有翻刻本,不佳,易辨。 本墓志为正书,共12行,每行20字,据剪裱本共367字。书法精美,遒劲古拙,峻利疏朗,结体扁方,内紧外松,多带有隶意。此墓志行笔却不拘一格,风骨内敛,自然天趣高雅。方圆兼施的笔法,以求刚柔相济,生动飘逸之风格,能够称之为北魏书法之精品。 历代名家对此碑也相当推崇,清何绍基说:“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妙,无妙不臻,然道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峻宕则有若《张黑女》。
作者简介
郑继波1960年4月生,浙江吴兴人,中学高级教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卢湾区书法家协会副会长,就职于卢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任艺教部主任,专职书法教师。
作品人展《第五届中同书坛新人新作展览》、《全国第五届篆刻展》、《中日书法交流展》等多项对外书法交流活动。作品编入《当代海派书画名家图集》;《学非探花要自拔其根》等多篇论文发表于多本专业书刊,还出版了《米芾行书创作必备》等。
长期从事青少年书法教育,曾被国家教委、国家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奖;上海市卢湾区教育局授予“十佳”教师称号,享受区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由上海市卢湾区命名的“郑继波名师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
郑继波工作室带教的老师:贾红坡、曹晓园、陶宇红。他们所带的卢湾区青少年书法学会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全国少年儿童校外教育优秀书画社团称号。
本书参编的老师还有曹晓园老师。曹晓园老师是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专职书法教师,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书法篆刻专业,作品入选《全国第五届篆刻展》、《借古开今——临摹与创作2005上海市书法篆刻展》、《上海市新人新作展》、《上海市中青年书法大展》等。
书籍目录
序独体序合体字——上下结构合体字——包围结构合体字——左右结构《张黑女墓志》结构特征 1.疏密有致 2.移位穿插 3.呈放射状的字 4.呈隶意或行意的字 5.以笔画代替笔画 6.异体字 7.欹侧的字 8.撇画斜持 9.呈包围结构的独体字作品欣赏原碑欣赏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