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2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鲁迅
内容概要
鲁迅的杂文被世人称为“史诗”,他在艺术上突出地运用史笔,生动形象地引据事实,表达自己的是非爱憎,指陈时弊,论证古今。通过杂文,鲁迅显现出他不屈不挠与旧势力战斗到底的革命形象。他的杂文或严峻凛然,或清新隽永,或锋芒毕露,或意味深长,多姿多彩不拘一格,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旧中国的社会历史面貌。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他发表《狂人日记》时使用的笔名。鲁迅1898年入江南水师学堂学习,次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在那里初步接受了进化论思想。1902年赴日留学,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大量阅读西方近代科学、哲学和文学书籍,并开始写科学论文。1904年他入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不久弃医从文。1906年回到东京,翻译、介绍俄国、东欧和其他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作品。并与周作人合作,翻译出版了《域外小说集》,写了《人的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
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爆发时,积极组织宣传活动。1912年到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从此一发不可收拾。1920-1926年,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1926年赴厦门大学任文科教授:1927年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科主任和教务长,10月,赴上海,开始了更加光辉的战斗历程,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书籍目录
“吃白相饭”
“题未定”草(六至九)
“文人相轻”
“寻开心”
半夏小集
北京通信
并非闲话
补白
查旧账
长城
晨凉漫记
冲
春末闲谈
从“别字”说开去
从帮忙到扯淡
从讽刺到幽默
打听印象
捣鬼心传
灯下漫笔
电的利弊
电影的教训
隔膜
观斗
火
即小见大
看书琐记
礼
流氓的变迁
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上)
略论中国人的脸
论“人言可畏”
论讽刺
骂杀与捧杀
漫谈“漫画”
女人未必多说谎
爬和撞
趋时和复古
随感录三十七
随感录三十八
随感录五十九“圣武”
随感录六十一不满
随感录六十二恨恨而死
随感录六十五暴君的臣民
沙
世故三未
事实胜于雄辩
谁在没落?
谈皇帝
文坛三户
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
无声的中国
新药
宣传与做戏
隐士
杂感
杂谈小品文
再论“文人相轻”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战士和苍蝇
这个与那个
正是时候
中秋二愿
作文秘诀
做文章
编辑推荐
杂文(也被鲁迅称之为“杂感”或“短评”),在中国是古已有之的,而现代杂文的兴趣、发展和繁荣,则是和鲁迅的名字分不开的。在鲁迅的笔下,杂文成为一种自由地摹写世相、描述见开的。在鲁迅的笔下,杂文成为一种自由地摹写世相、描述见闻、评说人事、言志抒情,内容无所不包、思想启蒙和反抗现实的使命,从而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和独特完美的艺术形式,攀上了中国文学的高峰,进入了“商尚的文学楼台”(《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作〈打杂集〉序》)。 对于杂文写作,鲁迅怀着一种目的明确的自觉意识,其中蕴含着他的严肃、崇高而执著的思想追求和精神追求。他说过,“我早就很希望中国的青年站出来,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都毫无忌惮地加以批评。”(《华盖集·题记》)鲁迅的杂文,正是这样一种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这种批评,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且介亭杂文·序言》)是“匕首和投枪”(《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 在鲁迅的创作生涯中,杂文是其倾心血最多、收获颇丰的一块园地。鲁迅杂文所含甚“杂”,从内容上有两个特点: 第一,它反映的中国社会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从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历史面貌。如单从某一篇看,他的杂文所评述的多是具体、细小、平常之事,但汇在一起却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因此,他的杂文又很具概括性和代表性。 第二,鲁迅的一生关注中国的国民性改造问题,这一工作主要是由他的杂文来完成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