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5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孙明佶 编 页数:220
Tag标签:无
前言
始于新世纪之初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行进到现在已经七年有余。这次改革中,课程目标是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力图构建出一个以“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培养目标的蓝图。在这次改革中,对于曾承受了种种诟病的当代语文教育来说,震撼最大,痛苦最大,同时也是收获最大。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有幸被教育部聘为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语文审查委员。这是我人生的一段重要经历。我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认为是语文课和课外阅读培养了我的文学兴趣,给我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同时,我的儿童文学创作又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些被选入教材的经典作品,一直是我文学创作的标杆。 我是以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的身份参加了教材审查工作。我以一种绝对的笃诚态度,一面工作,一面学习,向语文教育专家学习,向长期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学习。在工作实践中,我更加体会到,语文课作为一门基础课,它让人受用一生。我也为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忻然意动,引发着我深入思考,检视着语文教学和课外阅读的关系。 细心的人们会注意到,在这次语文课程改革中,阅读被提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阅读,从来都是关涉中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行为之一。学生时代的阅读一般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在老师引领下的学习行为,而课外阅读是学生们的个人阅读行为。教育学家和文学家吕叔湘先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一再强调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孩子语文素质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孩子的语文水平如何,多半源于课外阅读的质量如何。 与课内阅读相比较,课外阅读往往更自由,更宽泛,也更有乐趣。更多的人可以在这一片天空中采撷到属于自己的精神云朵,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本书”,找到自己所渴望的人生暖意的所在。 也因此,在这次新课改中,《语文课程标准》设置“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部分,实际上就是对中小学生个人阅读的新的观照。此举是希望学生通过阅读“新课标”推荐的传统经典书目,来感知外界、唤醒自我,促成个人价值观、创造力的生发。我们也期待,通过这种纯正的经典文学阅读,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心中立起一个精神标杆,进而形成独立自主的文学、美学乃至精神世界的建构。 正是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组织了各路学者和专家,包括当代著名的作家、翻译家、评论家、阅读推广专家、语文教育研究学者、名校校长、特级教师等等,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最新课程标准中有关建议,并吸收了一些权威学者最新的青少年阅读研究成果和阅读书目的推荐意见,精心编撰了这套《全新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本丛书经过周到的考量和严格的遴选,最终选定了学生必背古诗词、神话寓言故事、中外儿童文学、历史故事、科普文学、中国古典小说、中外文学名著、中外知名作家作品选等各种类别的必读书目共55册,按小学部分、初中部分、高中部分分辑推出。 这套丛书选目齐全,选本精良。有些针对小学生和初中生等不同年龄层次而编选的儿童文学名家作品的精品读本,如《宝船——老舍儿童文学作品选》《小桔灯——冰心儿童文学作品选》,充分照顾到了青少年的阅读特点和阅读兴趣。 与其他“新课标”读本相比,本丛书加重了青少年阅读中的诗歌部分。除小、初、高必背古诗文外,此次增加了《中外儿童诗精选》《中国新诗精选》《泰戈尔诗选》《普希金诗选》等诗歌读本。我一直这样认为,诗意是少年儿童精神世界的一种理想状态。读诗不是一般的消遣,它可以让读者在纯正的文学趣味中,获得阅读的审美快感和滋养,那种如同音乐拨动心弦般的感动,那种属于绘画情景交融似的意境,那种如歌如舞让情感陶陶然的共鸣,都让我们体验到读诗有别于读其他文学样式的差异。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优美诗歌名篇和诗歌大师的作品的阅读,能够使我国千百年来美好和丰厚的“诗教”传统得以继续发扬和传承;让青少年从小就接触这种优美和高雅的文学形式,提高他们感知人类情感的能力,培养出最纯正、最优雅的文学趣味。也只有这样,文学教育才能得以实施和推行。 特别需要一提的是,这套丛书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开阔和开放的阅读向度。55册必读的“经典书目”,在浩瀚的人类文明长河中也仅是数点星光。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感受阅读魅力,我们在每一本书的导读中,加入了一个“相关作品推介”的板块,即以一本书为原点,再延伸出与本书或与本书作者有关的、适合于深度阅读的一些推荐书目。以《宝船——老舍儿童文学作品选》为例,在“相关作品推介”板块里,又推荐了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名著《四世同堂》,老舍散文集《抬头见喜》,作家传记《小说家老舍》,以及一本论述老舍幽默艺术的《老舍幽默论》等。这样不仅为青少年全方位了解作家老舍提供了一份阅读线索,也希望借此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为了贴近中小学生的阅读方式,增强文字阅读中的视觉愉悦性,我们特别为每一本书都配上了风格清新的文学插图。我们希望,少年儿童朋友们在读到一首诗、读完一篇小说、读完一篇童话和散文,或者在欣赏到一幅美丽插图的同时,也会同时领悟到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人生之可爱,进而明白那些崇高的、美好的、真诚的思想与感情究竟美在何处。这,其实也就是一个人的“个人阅读史”的建立过程。 个人的阅读史,往往也是个人的“精神成长史”。我们用双眼看到的文字,我们用双手触摸过的纸张,有足够的力量变成一个无限大的世界,既是微观的又是宏观的,能折射出个人内心的光芒。如果说,牙牙学语时,母亲讲述的故事(亲子阅读)是个人阅读史的第一步,那么,学生时代的课外阅读就是个人阅读史的第二步。它是自发自觉的,是以个人自身感到了对阅读的渴望为前提的。因此,在这一阶段,“读什么”变得尤为重要。 今天的这一代少年儿童所面对的阅读选择是多元的。仅就纸质图书的种类来看也非常多元化,卡通漫画、通俗小说、明星写真、绘本故事、网络文学等等,都在争夺着孩子们那十分有限的一点课外阅读时间。也因此,当下的少年阅读出现了一种远离经典的趋势。 我们并不一味地反对轻松、快乐的流行阅读。但我们更希望青少年在选择自己的阅读方向时,能根据自己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审美趣味,建立一种良好的阅读心理秩序,能保持经典文学的永恒的选择尺度。这是因为,只有纯正的经典阅读,才可能打造出一个人坚实和宽广的精神世界的基础,才可能引领你朝着崇高、美好和完整的精神史的方向走去。挪威儿童文学家,《苏菲的选择》的作者乔斯坦·贾德曾说:如果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期待将来有一天,阅读对于孩子们来说,就像我们每天要刷牙一样不可缺少;牙齿卫生固然很重要,但作为成年人,作为父母亲一代,我们更应该对后一代人的“精神卫生”担负起责任来。他认为,与那些“电子毒贩子”利用孩子们天赋的好奇心和喜欢玩耍游戏的需要,剥夺了他们的想象力与自发的活跃性相比,如果父母能帮助孩子们选择出更多的文学童书,那才是真正的献给孩子们的“温暖之源”。 我记得叶圣陶先生在谈到语文教学时,说过这样的话:“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自《语文课程标准》公布以来,不少富于敬业精神、有才干的老师,在他们的阅读课堂中,担当起阅读教育的重担。他们在严谨的选材中,利用优秀的文学资源,向学生推介了大量优秀的图书,实施了以“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为重要内容的阅读教育。我相信这种阅读教育,必然会培养起学生纯正的文学趣味,必然会促进主流阅读趋势的形成,必然会让学生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有较大的收获。这也是我们编辑出版这套丛书的初衷。 (金波: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语文审查委员,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内容概要
所谓成语,指的是历代相沿习实用的固定词组或短语,能独立表意、形式短小,一般为四字格式,它的特点是约定俗成、结构固定。 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中的瑰宝,它简洁精辟,寓意深长,是汉语词汇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成语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形式,无论是日常口语上的谈吐,还是写作时笔下的词句,人们都会自然而然地引用到成语,它所独具的鲜明生动的表现力是其他词汇不可替代的。因此,了解成语故事,学习成语的运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本书为《全新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之一。本丛书具有学生必背古诗词、神话寓言故事、中外儿童文学、历史故事、科普文学、中国古典小说、中外文学名著、中外知名作家作品选等各种类别的必读书目共55册,按小学部分、初中部分、高中部分分辑推出。 本册为小学部分。全书共有八仙过海、拔苗助长、百发百中、半途而废、抱薪救火、杯弓蛇影等99个成语故事。每个成语故事均有原义、比喻义、例句、出处、原文这五个部分构成,帮助你全面理解成语含义。书中附有彩页,帮助你优化阅读。
书籍目录
导读知识链接阅读延伸八仙过海拔苗助长百发百中半途而废抱薪救火杯弓蛇影比肩继踵闭门思过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草木皆兵长驱直入程门立雪初出茅庐打草惊蛇大器晚成大义灭亲妒贤嫉能对牛弹琴恶贯满盈奉公守法赴汤蹈火高枕无忧割席分坐害群之马邯郸学步狐假虎威华而不实画龙点睛黄粱一梦家喻户晓骄兵必败狡兔三窟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井底之蛙九牛一毛开诚布公开卷有益刻舟求剑口蜜腹剑滥竽充数狼狈为奸老马识途乐不思蜀励精图治洛阳纸贵买椟还珠毛遂自荐孟母三迁名落孙山莫须有呕心沥血破釜沉舟扑朔迷离歧路亡羊杞人忧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黔驴技穷青云直上请君入瓮如鸟兽散孺子可教三顾茅庐三令五申三人成虎守株待兔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投笔从戎图穷匕见完璧归赵亡羊补牢望梅止渴闻鸡起舞卧薪尝胆吴牛喘月向壁虚造胸有成竹掩耳盗铃叶公好龙夜郎自大一鼓作气一箭双雕一目十行一窍不通一叶障目一衣带水游刃有余有志者事竞成愚公移山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欲速则不达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凿壁偷光朝三暮四郑人买履置之度外煮豆燃萁专心致志自相矛盾附录 编委会成员简介
章节摘录
八仙过海 相传,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韩湘子、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和曹国舅八位神仙一同前去赴西天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他们途经东海时,只见波涛汹涌,难以通行。这时,吕洞宾说:“如果腾云驾雾过海,显示不出仙家的本事。不如我们每个人向海里投一件东西,靠它过海怎么样?”其余的七位神仙都赞同他的提议。于是,铁拐李首先将他的拐杖投进海里,然后自己站在上面渡过海去。随后,大家接连将各自的扇子、剑、箫、纸驴、花篮、莲花和玉笏也投进了海里,分别站在上面一一过海。就这样,八位神仙都依靠各自的神通渡过了东海。 八仙过海 【原义】 传说中的八位神仙各自施展神通以渡过难以通行的海面。 【比喻义】 大家在一起做事时相互比赛,各使各的本领,各显各的身手。 【例句】 李绿园《歧路灯》六十九回:“我如今与舍弟分开,这弟兄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叫舍弟看看我的过法。” 【出处】 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传》 【原文】 “却说八仙来至东海,停云观望。只见潮头汹涌,巨浪惊人。洞宾言曰:‘今日乘云而过,不见各家本事。试以一物投之水,而各显神通而过何如?,众曰:‘可。’” 拔苗助长 从前,有一位急性子的宋国人,他总是盼望自家田地里的禾苗能长得更快些,可实际上禾苗的生长却十分缓慢。终于,有一天,这个宋国人等不及了。于是,他就跑进了田地里,将每一棵禾苗都向上拔高了一些,他以为这样做就会帮助禾苗快速生长。回家后,他高兴地对儿子说:“今天我让咱家地里的禾苗都长高了好几寸,可把我累坏了。”儿子听完,连忙跑到田地里去看,只见所有的禾苗全都枯死了。 拔苗助长 助:帮助。拔苗助长也写作“揠苗助长”。 【原义】 将田地里的禾苗都拔高,以帮助它们快速生长。 【比喻义】 做事强求速成,反而违反了事物规律。 从这个故事中还引出一个常用的成语:欲速不达 【例句】 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政府宜一听其自劳、自活、自由、自治,而丝毫不可有所干涉,苟干涉者,则是揠苗助长之故智而已。”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 【原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日:‘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 苗则槁矣。” 百发百中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名叫养由基的神箭手,他射箭的技艺精湛无比。在楚国和晋国的一次交战中,他一箭就射死了晋国的大将魏铸。 在当时,还有另外一位擅长射箭的人名叫潘党。他找到养由基要求比试箭法,并当众连发三箭,每一箭都射中了五十步开外的靶心。潘党的射技得到了围观人群的一阵喝彩,可养由基却说:“这不算本事,五十步远的靶心目标太近,要是能射中百步之外的杨柳叶子,那才说得过去。” 潘党不服,当即选了一棵百步远的杨柳树上的三片叶子,叫养由基去射。养由基二话不说,一连射了三箭,果然箭箭射中潘党选定的目标。潘党顿时惊呆了,这才输得心服口服。 百发百中 中:射中。 【原义】 射一百次,中一百次。 【比喻义】 指人射击技术高明,每次发射都能命中目标。亦 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必能成功。 从这个故事中还引出一个常用的成语:百步穿杨 【例句】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七回:“所以凤姐的妙计百发百中。”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小弟生平有一薄技,百步之内,用弹子击物,百发百中。” 【出处】 《战国策·西周策》 【原文】 “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半途而废 汉代时,有个叫乐羊子的人,他的妻子不但深明大义,而且非常聪明。乐羊子到一个很远的地方拜师求学,学了一年,因为惦念妻子,就放弃了学习,回到家中。他的妻子得知他回来的原因后,就把乐羊子带到织布机旁,拿起一把剪刀,指着织布机上的布说:“蚕丝一根一根地才能够织成布,一寸一寸、一尺一尺地日积月累才能织成成匹的布,如果现在我把线剪断了,那么以前织布所花的工夫就白废了。你在外学习也是这样,应当懂得日积月累攻读的道理,如果半途而废,这和剪断丝线又有什么两样呢?”乐羊子听了以后,很受启发,就告别了妻子,回到原来求学的地方继续学习,一直学了七年才回家。 半途而废 途:道路。废:停止。半途而废也写作“半涂而废”。 【原义】 事情还没有做完就中途停止。 【比喻义】 做事缺乏恒心,不能坚持到底。 从这个故事中还引出一个常用的成语:中道而废 【例句】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四回:“(姜)维曰:‘臣已得祁山之寨,正欲收功,不期半途而废,此必 中邓艾反问之计矣。… 【出处】 《礼记·中庸》 【原文】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途”的古字)而废,吾弗能已矣。” 抱薪救火 战国后期,秦国更加强大,不断发兵进攻东面的几个国家。韩、赵、魏这几个国家对秦作战屡吃败仗。魏国的安釐王即位后,对秦国的侵犯,采取退让、割地求和的政策,结果不但没有改变局势,反而使秦国的侵略不断加剧。前三年,秦国的入侵,使魏国损兵折将,失去了几座城。第四年,魏、韩、赵三国又被秦国打败,损失了十五万士兵。这时,魏国将领段干子请求安嫠王以割让南阳为条件,同秦国讲和。安嫠王为求相安无事,准备同意割地求和。这时苏秦的弟弟苏代却力主联合六国抗秦,反对割地,他阻止安嫠王说:“用土地去迎合秦国的企图,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一样,柴草不烧完,火也不会熄灭。”安嫠王没有听苏代的劝说。后来形势的发展正如苏代所预言的那样,秦国的入侵变本加厉,魏国的土地一年年地减少,国力逐渐衰落,最终被秦国消灭了。 抱薪救火 薪:柴草。 抱薪救火也写作“负薪救火”。 【原义】 抱着柴草灭火。 【比喻义】 用错误的方法消除灾祸,反而会使灾祸扩大。 【例句】 陈独秀《调和论与旧道德》:“倘若他们主张物质上应当开新,道德上应当复旧,岂不是‘抱薪救火、扬汤止沸’!” 【出处】 司马迁《史记·魏世家》 【原文】 “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杯弓蛇影 乐广是晋武帝时的官员,他为人很好。当时朝中一个叫卫堆的尚书令称赞乐广心地坦白,澄澈得像镜子一样。 一天,乐广想起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好长时间没来做客了,就去看望这位朋友,并询问什么原因。那位朋友说:“上次在你家做客喝酒时,见到酒杯里有条小蛇。当时心里很害怕,想不喝吧,又觉得对主人不敬,就勉强把酒喝了。回到家后,便生了病。”乐广听了以后,觉得很奇怪,回到家后就来到那次喝酒的屋里察看,发现墙上挂着一张涂了彩色漆画的小蛇角弓。他想,一定是弓的影子正好落在了朋友的酒杯里。乐广于是又请朋友到家中坐在上次的地方喝酒,并问他从酒杯里看见了什么。朋友说:“如同上次见到的一样,里面还是有一条蛇。”乐广便把事情的原委作了解释.客人这才恍然大悟,病随之也就好了。 杯弓蛇影 【原义】 看见酒杯中角弓的影子而误认为酒杯里有蛇。 【比喻义】 因疑虑而引起恐惧,自相惊扰。 从这个故事中还引出一个常用的成语:杯蛇鬼车 【例句】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况杯弓蛇影,恍惚无凭,而点缀铺张,宛如目睹。” 【出处】 唐·房玄龄等著《晋书·乐广传》 【原文】 “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比肩继踵 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晏子(名婴,字平仲)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虽然他长得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却能言善辩、才思敏捷。 有一次,晏子出访楚国。楚王依仗自己强大的国势,根本不把齐国的使臣放在眼里,他一见到晏子便嘲笑说:“难道齐国就没有别的人了吗,怎么派了这么一个矮子来呢?”楚王本以为晏子会生气,没想到晏子微微一笑,当即回敬说:“我们齐国的都城占地三百里,假如那里的每个人都张开衣袖便能遮挡住太阳的光芒,每个人都挥一挥汗水就像下了场雨一样!人多得简直是肩并肩、脚挨脚,大王怎么能说没有别的人了呢?只是我们齐国有个规矩,才貌双全的使臣才可以出访君王贤能的国家,像我这样又矮又笨的人就只能来您这里了。” 楚王听后哑口无言,他本想羞辱晏子一番,却反被晏子讥讽,弄了个自讨没趣。 比肩继踵 比:并列,紧靠。继:连续。踵:脚后跟。比肩继踵也写作“比肩随踵”。 【原义】 肩膀紧靠着肩膀,脚尖紧挨着脚跟。 【比喻义】 形容人多拥挤,或事物接连不断。 从这个故事中还引出一个常用的成语:摩肩接踵 【例句】 王粲《荆州文学记·官志》:“比肩继踵,川逝泉涌。” 【出处】 《晏子春秋·杂下》 【原文】 “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 而在,何为无。人?” 闭门思过 西汉时,有一位名叫韩延寿的太守。一天,他去属下的高陵县巡视,正巧碰到两名百姓来向他告状。原来这两人竟是亲兄弟,他们是为了祖上留下来的田地而发生争吵。 韩延寿看到这种情形,内心感到十分惭愧,于是他对手下人说:“我作为太守,却没能教导好百姓,所以才会发生今天这样的事情,这实在是我的过错。我应该辞去太守的职位,让更有能力的人来代替我才对。” 在这之后,韩延寿就将自己关在屋子里,独自反省他的过错。那一对儿兄弟知道后,被他的行为感动得泪流满面,主动来向他承认错误。 闭门思过 过:过错,过失。闭门思过也写作“闭阁思过”。 【原义】 关起门来自我反省。 【比喻义】 不与外界接触,独自反省自己的过错。 【例句】 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小仙自知身获重罪,追悔莫及,惟有闭门思过,敬听天命。” 【出处】 汉·班固《汉书·韩延寿传》 【原文】 “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延寿大伤之,……是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 病入膏肓 春秋时,有一次晋国的国君景公得了重病。晋国所有的名医都没有办法治好他,景公只好派人去请当时秦国的名医扁鹊(姓秦,名越人),希望他能妙手回春,药到病除。景公躺在病床上急切地等待着扁鹊的到来,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恍惚中他梦见了两个小孩儿,其中一个说:“这下不好了,病人要请扁鹊来,他可是个神医,只怕我们要倒霉,还是赶快逃吧!”另一个说:“不用害怕,咱们躲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任凭扁鹊再怎么厉害,他也无法伤害到我们。”景公醒来,回忆起梦中的情景觉得很奇怪,心想:难道那两个小孩儿就是病魔吗?不久,扁鹊来到晋国,他看过景公的病情说:“你的病已经进入了膏肓,药力的疗效达不到那个地方,再没有办法医治了!”景公听后,知道扁鹊说的都是真的,不久以后他果然去世了。 病入膏肓 膏肓:我国古代医学上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认为是药力所不能达到、病最难治的地方。病入膏肓也写作“病在膏肓”。 【原义】 疾病已到达了药力所不能医治的地方。 【比喻义】 病情严重到不可救药的程度,或危机已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从这个故事中还引出一个常用的成语:病入骨髓 【例句】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吾观刘琦过于酒色,病入膏肓。现今面色赢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其人必死。” 李绿园《歧路灯》第二十回:“热肠动处真难默,冷眼觑时便欲喑;病入膏肓嗟已矣,愿奉宣圣失言箴。” 【出处】 《左传·成公十年》 【原文】 “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不可救药 周厉王时,有一个名叫凡伯的大臣。此人文武双全,不仅做事精明能干,而且写得一手好诗文,国家的大小事情在他的管理下,一切都是井井有条。 因为周厉王为人昏庸,凡伯便经常劝他要分清是非,应该重用贤良的人。没想到周厉王根本听不进去他的忠言相告,反而觉得他是在挑拨君王与大臣之间的关系,于是便渐渐疏远了他。凡伯也因此遭到了朝中小人的讥讽和记恨。气愤之下,凡伯写了一篇诗文斥责那些作恶多端的奸臣,其中有四句的大意是: 我说实话岂是老糊涂, 你们竞来戏笑我; 恶事做尽还要显威风, 不可救药没奈何! “不可救药”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 不可救药 药:治疗。 不可救药也写作“无可救药”。 【原义】 病重到不能用药物救治。 【比喻义】 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程度。 【例句】 鲁迅《真假堂吉诃德》:“你要是把假痴假呆当做真痴真呆,当真认为可笑可怜,那就未免傻到不可救药了。” 巴金《电椅集·代序》:“一些人看了这个名字就生气,以为我是一个怎样不可救药的人。” 【出处】 《诗经·大雅·板》 【原文】 “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火势猛烈的样子),不可救药。”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东汉时,班超奉汉明帝的派遣,带领三十六名随从人员出使西域,想与鄯善国建立友好关系。起初,鄯善王对他们很敬重,可是不久态度就冷淡了,原来匈奴也派使者来到了鄯善国。匈奴与汉朝政权长期对立,是众多少数民族政权中最强大的,所以匈奴的使者极力在鄯善王面前挑拨鄯善国与汉朝的关系。并向鄯善王施加压力。鄯善王对与汉朝建立友好关系的事犹豫起来,于是对班超他们改变了态度。 班超得知这个消息后,就立即召集部下说:“匈奴的使者才来了没几天,国王就改变了对我们的态度;如果鄯善国投靠了匈奴,就会把我们抓起来送交给匈奴人了。我们不但不能完成这次出使的使命,还要丢了性命。你们大家说,该怎么办?”众人一听,都说:“现在我们的处境这样危险,您说该怎么做吧,我们愿意听从您的命令。”班超说:“不进入老虎的洞穴,是不能捉到小老虎的。现在我们只有杀掉匈奴的使者,这样既能震慑鄯善王,也断绝他与匈奴交好的念头。”大家听了都很赞同。 当天夜里,班超率领部下包围了匈奴使者的驻地,放火烧死了一百多人,杀死了三十多人。第二天,班超将匈奴使者的头交给鄯善王,国王十分震惊,很快就与汉朝建立了友好关系。班超以他的果断和勇敢,不仅保全了自己和部下,而且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焉:怎么。 虎子:小老虎。 【原义】 不进入老虎的洞穴,怎么能捉到小老虎? 【比喻义】 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 【例句】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蜀将黄忠战胜魏将夏侯尚、韩浩之后)黄忠催军马随后而进,刘封曰: ‘军士力困,可以暂歇。’忠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策马先进。士卒皆努力向前。” 【出处】 南朝·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原文】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编辑推荐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书目。 自《语文课程标准》公布以来,不少富于敬业精神、有才干的老师,在他们的阅读课堂中,担当起阅读教育的重担。他们在严谨的选材中,利用优秀的文学资源,向学生推介了大量优秀的图书,实施了以“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为重要内容的阅读教育。 我相信这种阅读教育,必然会培养起学生纯正的文学趣味,必然会促进主流阅读趋势的形成,必然会让学生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有较大的收获。这也是我们编辑出版这套丛书的初衷。 金波 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语文审查委员,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