惶然录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葡] 费尔南多·佩索阿  页数:290  译者:韩少功  
Tag标签:无  

前言

眼前这一套作品选集,署上了“韩少功”的名字,但相当一部分在我看来已颇为陌生。它们的长短得失令我迷惑。它们来自怎样的写作过程,都让我有几分茫然。一个问题是:如果它们确实是“韩少功”所写,那我现在就可能是另外一个人;如果我眼下坚持自己的姓名权,那么这一部分则似乎来自他人笔下。    我们很难给自己改名,就像不容易消除父母赐予的胎记。这样,我们与我们的过去异同交错,有时候像是一个人,有时候则如共享同一姓名的两个人、三个人、四个人……他们组成了同名者俱乐部,经常陷入喋喋不休的内部争议,互不认账,互不服输。    一    我们身上的细胞一直在迅速地分裂和更换。我们心中不断蜕变的自我也面目各异,在不同的生存处境中投入一次次精神上的转世和分身。时间的不可逆性,使我们不可能回到从前,复制以前那个不无陌生的同名者。时间的不可逆性,同样使我们不可能驻守现在,一定会在将来的某个时刻,再次变成某个不无陌生的同名者,并且对今天之我投来好奇的目光。    在这一过程中,此我非我,彼他非他,一个人其实是隐秘的群体。没有葬礼的死亡不断发生,没有分娩的诞生经常进行,我们在不经意的匆匆忙碌之中,一再隐身于新的面孔,或者是很多人一再隐身于我的面孔。在这个意义上,作者署名几乎是一种越权冒领。一位难忘的故人,一次揪心的遭遇,一种知识的启迪,一个时代翻天覆地的巨变,作为复数同名者的一次次胎孕,其实都是这套选集的众多作者,至少是众多幕后的推手。    感谢上海文艺出版社,鼓励我出版这样一个选集,对三十多年来的写作有一个粗略盘点,让我有机会与众多自我别后相逢,也有机会说一声感谢:感谢一个隐身的大群体授权于我在这里出面署名。  欢迎读者批评。    韩少功    2012年5月

内容概要

  《韩少功作品系列:惶然录》收集了他晚期的随笔作品,都是一些“仿日记”的片断体……作者被当代评论家们誉为“欧洲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以及“杰出的经典作家”、 “最为动人的”、 “最能深化人们心是”的写作者等等。

作者简介

作者:(葡萄牙)费尔南多•佩索阿 译者:韩少功  韩少功,男,1953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1968年初中毕业后赴湖南省汨罗县插队务农;1974年调该县文化馆工作;1978年就读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任《主人翁》杂志副主编(1982年);湖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1985年);《海南纪实》杂志主编(1988年)、《天涯》杂志社社长(1995年)、海南省作协主席(1996年)、海南省文联主席(2000年)等职。主要文学作品有短篇小说((西望茅草地》、《归去来》等,中篇小说《爸爸爸》、《鞋癖》等,散文《世界》、《完美的假定》等,长篇小说《马桥词典》,长篇小说《暗示》,长篇散文《山南水北》。另有译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等。曾获多种奖项:《西望茅草地》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飞过蓝天》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马桥词典》获上海市第四届中长篇小说优秀作品奖长篇小说一等奖(1998年);《暗示》获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2002年);《山南水北》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2007年);《马桥词典》获美国第二届纽曼华语文学奖(2010年);《赶马的老三》获首届萧红文学奖(2011年);获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2002年)。作品有三十多种外文译本在境外出版。

书籍目录

自序 关于伯纳多•索阿雷斯(原序) 写下就是永恒 头脑里的旅行 被上帝剥削 会计的诗歌和文学 作为符号的V先生 艺术在另一间房里 我也将要消失 我这张脸是谁 内心的交响 我是无 个性与灵魂 生活之奴 里斯本这个托盘 两种现实 一个人是群体 既不崇高也不低贱 黄昏 一句祝愿 单调产生的快乐 童心不再 主观的坐椅 梦的外形 去教堂 纸牌游戏 亦同亦异 暴风雨 街头歌手 抵达生活的旅游者 太阳为谁而升 思想比生存更好 我已经身分两处 心灵是生活之累 夜晚 生活是伟大的失眠 彷徨 倾听 运动是沉睡的形式 偷窥 苍蝇 不视而见 另一种生活 第二时间 生活就是成为另一个 时光的微笑 自闭 消逝时光的囚徒 文明是关于自然的教育 一瞥 耸耸肩 琐事 潜在的宫殿 自我折腾 楼上的琴声 活着使我迷醉 模拟自己 他身之感 舞台 秋天 月光的颜色 停滞 我是恺撒 下坠 旅行者本身就是旅行 孩子的智慧 我游历第八大洲 两种人 时间表的改变 雾或者烟 交易所的芦苇地 雨 单调与更糟的单调 有人来了 看自己 画中的眼睛 与死亡之约 嗅觉 不求理解 正常 伟大的人 姑娘身上的社会学 说郁闷 败者的旗帜 再说郁闷 廉价香烟 分类 为了忘却的寻找 向每一个人学习 写作 隐者 父母 归舟 写作治病 我是书中的人物 嫉妒 离别 永远的孩子 写作是对自己的正式访问 理解毁灭爱 孤闭 恨的爱 无善无恶 清楚的日记 薄情的礼遇 占有即被占有 女人是梦想的富矿 伪爱 不会发送的信件 窗前 视觉性情人 受累于爱 海边 手拉着手 抱歉 也许有心灵的科学 荒诞 破产者 一本自传的片断 活在死之中 无所谓 一种有关无所谓的美学 无为 革自己的命 死者的自由 梦想的本钱 现代社会是牺牲品 客栈留言 宗教以后的幻象 读报 爱情是习惯套语 动物的快乐 无法兼得 重读自己 死 时间 荒谬的怀恋 我是自己的伪装 可怕的少作 新作原是旧作 罗马王高于语法 语言政治 假面世界 镜子 双重说谎 御座与皇冠 格言几则 格言几则(续) 人的区别 万物无灵 文章写我 更大的差别 行动家 完美止于行动 模仿中的忘却 历史是流动的解说 共在 译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人们送出目光但并无所见。长长的街道挤满人类这种造物,像一瓶倾倒的墨水,污染的信件上乱糟糟一团,无可辨识。房子仅仅是房子,不论人们看得怎样清清楚楚,也不可能从这种观察中获得什么意义。 皮箱匠小店里传来的一阵阵锤击之声,给人一种熟悉的陌生之感。每一击都相隔有序,每一击都回声尾随,每一击也都完全空洞。雷声惊魂之时,过路的马车照例发出它们惯有的轰响。人声浮现,不是来自人们的喉头,而是来自空气本身。作为这一切的背景,连河水也疲惫不堪。 这不是人们感受到的单调。这一切也不是痛苦。这是在另一种不同的个性装束之下昏昏入睡的欲望,是对增薪以后乏味之感的忘却。你对任何东西也没有感觉,除了你的双腿在不由自主向前行走时机械地起落,使你意识到自己的脚上穿着鞋子。也许连这一点你也感觉甚少,因为有些东西密封了你的大脑,遮去了你的双眼,堵住了你的耳朵。 就像心灵的一次感冒。以这种疾病的文学意象来向往生活,如同身处病床上一个长长的康复阶段;而康复的意念激发出城郊地带一些大房子的意象,在房子的深处,在靠近壁炉的地方,你远离街市和交通。不,你什么也听不到。你意识到你经过了一张你必须进入的门,走过它的时候你好像已经睡着,已不能使自己的身体移向别的任何方向。你途经了一切地方。你这只沉睡的熊,你的铃鼓现在何处?

后记

决定翻译这本书,是因为两年前去法国和荷兰,发现很多作家和批评家同行在谈论费尔南多·佩索阿(Femando Pessoa)这个人,谈论这个欧洲文学界重要的新发现。我没读过此人的书,常常闲在一边插不上话,不免有些怏怏。这样的情况遇得多了,自然生出一份好奇心,于是去书店一举买下他的三本著作,其中就有这本《惶然录》。    佩索阿是葡萄牙人,享年四十七岁,生前默默无闻,仅出版过一本书,一九三五年去世以后始有诗名。这本书收集了他晚期的随笔作品,都是一些“仿日记”的片断体,其中大部分直到一九八二年才得以用葡萄牙文发表,进入大语种则是九十年代的事了,如我手中的英文版直到一九九一年才与读者见面。原作者曾为这本书杜撰了一个名叫“伯纳多·索阿雷斯”的作者,与自己本名“费尔南多·佩索阿”的读音相近,并在卷首写了一篇介绍这位虚拟作者的短文,似乎索阿雷斯实有其人。    这当然不是有些先锋作家们爱玩的“间离化”小噱头,倒是切合了原作者一贯的思想和感觉。他在这本书里多次谈到自己的分裂,谈到自己不仅仅是自己,自己是一个群体的组合,自己是自己的同者又是自己的异者,如此等等,那么他在自己身上发现一个“索阿雷斯”,以他者的身份和视角来检视自己的写作,在这本书里寻求一种自我怀疑和自我对抗,就不难被人们理解了。    两个“索阿(soA)”之间的一次长谈就是这样展开的。他(们)广泛关注着那个时代的生命存在问题,也是关注着人类至今无法回避也无法终结的诸多困惑。读者也许不难看出,作者在随笔中的立场时有变化,有时候是一个精神化的人,把世界仅仅提纯为一种美丽的梦幻;有时候则成了一个物质化的人,连眼中的任何情人也只剩下无内涵的视觉性外表。有时候是一位个人化的人,对任何人际交往和群体行动都满腹狐疑;有时候则成了一个社会化的人,连一只一晃而过的衣领都向他展示出全社会的复杂经济过程。有时候是一个贵族化的人,时常流露出对高雅上流社会乃至显赫王宫的神往;有时候则成为了一个平民化的人,任何一个小人物的离别或死去都能让他深深地惊恐和悲伤。有时候是一个科学化的人,甚至梦想着要发现有关心灵的化学反应公式;有时候则成了一个信仰化的人,一次次冒犯科学而对上帝在当代的废弃感到忧心忡忡……在这里,两个“索阿”没有向我们提供任何终极结论,只是一次次把自己逼向终极性绝境,以亲证人类心灵自我粉碎和自我重建的一个个可能性。    如果说这本书不过是自相矛盾,不知所云,当然是一种无谓的大惊小怪。优秀的作家常常像一些高级的笨伯,一些非凡的痴人。较之于执着定规,他们的自相矛盾常常是智者的犹疑;较之于滔滔确论,他们的不知所云常常是诚者的审慎。其惊心动魄的自我紧张和对峙,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轻易得到的内心奇观,更不是每一个人都敢于面对的精神挑战。身为公司小职员的佩索阿,就人生经历而言乏善可陈,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不过是一个“不动的旅行者”,除了深夜的独自幻想之外连里斯本以外的地方都很少去过。但他以卑微之躯处蜗居之室,竞一个人担当了全人类的精神责任,在悖逆的不同人文视角里,始终如一地贯彻着他独立的勇敢、究诘的智慧以及对人世万物深深关切的博大情怀。这是变中有恒,异中有同,是自相矛盾中的坚定,是不知所云中的明确。正是这一种精神气质,正是这种一个人面向全世界的顽强突围,使佩索阿被当代评论家们誉为“欧洲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以及“杰出的经典作家”、“最为动人的”、  “最能深化人们心灵”的写作者等等。即便他也有难以避免的局限性,即便他也有顾此失彼或以偏概全,但他不无苦行意味的思想风格与对世界任何一丝动静的心血倾注,与时下商业消费主义潮流里诸多显赫而热闹的“先锋”和“前卫”,还是拉开了足够的距离,形成了耐人寻味的参照。    《惶然录》是佩索阿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曾经长时间散佚的作品,后来由众多佩索阿的研究专家们收集整理而成。在这本中译本里,除圆括号中的楷体文字为译者注解,圆括号里的宋体文字,以及方括号里空缺及其造成的文理中断,均为原作的原貌。而各个章节的小标题,除一部分来源于原作,其余则为译者代拟,以方便读者的目录查检。考虑到原著出自后人的整理(包括不同的整理),考虑到某些部分存在交叉性重复,这个中译本对英译本稍有选择一这是考虑到大多数读者也许同我一样,是对佩索阿感兴趣,而不是对有关他的版本研究更有兴趣。换一句话说,这种再整理意在方便一般读者,若读者对原作全貌和整理过程更有兴趣,则不妨将这个节选本视为《惶然录》的入门。    最后,要说的是,翻译非我所长,有时候随手译下一点什么,作为读书的副业,是拾译家之遗漏,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分享阅读快感,交流读后心得,如此而已。故这个初版译本因译者功力所限,肯定难免某些错漏——但愿今后有更好的译者(比如西、葡语专家)来做这件事,做好这件事。这一天应为期不远。    1998年4月于海口

媒体关注与评论

其实,翻译也是创作,是度创作,戴着镣铐跳舞,别有一番风味和乐趣。我做翻译的时候,  一般都讲究译文的每个字有出处,尽量忠实于原文,不敢随便跑野马。译者的自由主义表现在同义词的选择,词序的有限变动,对气韵和风格的有限设计,还有在松敞或紧凑、铺张或简练等方面随机处理。由于理解能力不一样,写作经验不一样,人们可能把同样的意思译出小同的面貌,精气神火异其趣。就拿占古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的翻泽来说吧,就拿不同方言之间的翻译来说吧,都是中国话,都是同样的意思,翻译的效果也会不同。有时候文义没怎么错,但没有意思了,没有味道了,效果差舜是很微妙的。    ——韩少功

编辑推荐

《韩少功作品系列:惶然录》由费尔南多•佩索阿,译为韩少功。在小说、散文、理论、翻译、编辑等方面都卓有建树、像韩少功这样全能型作家实属罕见。他翻译的《韩少功作品系列:惶然录》影响了中国文学界和广大知识青年。他翻译伯纳多•索阿雷斯的《韩少功作品系列:惶然录》是经久不衰的长销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惶然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3条)

 
 

  •   作家是好作家,文章是好文章,但书是烂书。弄些莫名其妙的静物;风景摄影作品塞在里面就充插图本么?不伦不类的大煞风景。可惜了《惶然录》这本好书。 好的文学作品配上好的插图,读者是欢迎的,比如木刻;版画。但绝不是这些花里胡哨的照片。真怀念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人民文学出版社(含外国文学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那些好书啊!如同胶木老唱片,永远不会再有了吧?
  •   翻译的很好.都是些很短的文章,有的只有一句话.但从里面可以看到作者的思想,很奇妙的感觉.仿佛你就看着那个人在那里思考,烦恼,忧郁.你可以清楚的知道他在想什么. 但我还是觉得这是本不到你彷徨,厌恶,迷失到找不到自己时都不要去看的书,他会让你对自己产生动摇的,相反,当你已经觉得筋疲力尽时他会给你指引方向!带给你对人生更深沉的思考
  •   开本是32的而且本书是翻译作家韩少功拾译家遗漏,精选出原作的5分之4,翻译成中文的这个也是我买了这本书后才知道的书的整体还行。希望这些能给大家购买有些帮助。
  •   书名特意标注了“韩少功作品”几个字,实在是令人非常不悦。
  •   谈谈这本书吧,我很惊讶这本书出自上海文艺出版社,佩索阿的作品打上韩少功作品系列的字样,这个表述的不清晰实在是一个出版社不应当也不能犯的错误。作为佩索阿的中国读者,无疑感到一阵失落。此失落也正反映了我们对此人是多么的不了解,为了销量为了各种美好的结局打上“韩少功”三个字。如果这本书有其他的译本,我会果断的放弃此书。
  •   好作者,好文章,优质阅读体验
  •   看了摘录非常喜欢,佩索阿非常牛B,这本书快翻印吧我知道会有许多人买。。。。。。。。。。
  •   非常感谢韩少功先生带给我们这么好的作品。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佩索阿...
  •   慢慢看下来,我以为是我的阅读水平下降了,反正就是看下来不怎么顺畅,有时候产生共鸣,却会觉得这些翻译过文字缺少点透彻和精准。最近看了点翻译方面的资料,终于让自己去相信,是这个版本的确翻译得很不怎么样!!!
  •   书的装帧简洁大方,很喜欢。韩少功先生的译文有韵律有意境,给人自然酣畅的阅读快感,完全没有读译文书的那种拼接组装的感觉。十分满意
  •   很好的一本书 思绪化作语言
  •   内容固然不错,收到书觉得纸张不怎么好。
  •   纸质一般,里面的插画有点不搭,不过内容不错
  •   新书,很干净,字体清晰
  •   我有一个习惯,喜欢在买书之前先试读,如果适合自己,我就会购买,所以满分!
  •   看了一遍,觉得还行,还得几遍才能看懂啊!
  •   书名前加了韩少功作品系列,很不理解怎么这么命名。字比较少,我没看出多大意思来。
  •   书的质量很好,但是翻译的比较郁闷,看过英文的译版对比之后发现翻译者加上了很多的自我感受似的翻译以及各种成语的运用,感觉并不是十分符合书的意境。因为这本身就不能算做一本思想录,它不是一本哲理哲学书,而是一本像作者日记一样的随笔录。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所表述的更多是一些情绪上的文字,并且在这些情绪中所夹杂着的感受同时引起许多内心的共鸣。加上那些成语感觉翻译的很晦涩并不... 阅读更多
  •   书的质量很好,但是翻译的比较郁闷,看过原版对比之后发现翻译者加上了很多的自我感受似的翻译。但译者开头序言里也讲过说,翻译本来就是套在枷锁上跳舞,这个讲的很贴切。... 阅读更多
  •   写得很好,译得也不错,引人深思。
  •   好书~好书~好书~
  •   慕名而来~~
  •   很满意,建议收藏
  •   佩索阿惶然录
  •      最初读这本书,因为是韩少功翻译的。没有想到的是,读着读着,上瘾了。作者本人对生活的感悟,别看是一小段一小段的,很有质地,很独特。
       这本书读过后,一直放在书架上。过半年,再拿出来翻一翻。
  •      每当我读书,我便感觉到一种发自心底的虚无。我曾经试图在书中找寻一些刻骨铭心的故事或者是发人深省的哲理。于是我深居简出,宅居在一个有其他四人存在的小鸽子笼里。一边读着这些文字,一边想象着这个时候我已经穿越了层层拥挤的人群以及街道,去到了一个有着温暖壁炉的阴森大房子里,在那里我远离了喧嚣与尘世。
       但是事实证明,我总是静不下来。所以我永远也无法离开喧嚣与尘世。这也许就像是生来就写就的命运一样,我被深深地刻印在大地的无名墓碑上。我的名字跟无数存在的其他名字一样,偶尔被人无意间撇过一眼,却丝毫不会激起任何特殊的心情。
       于是我意识到我所做的事情原来都于虚无如此相关。我一直在努力,把那些至真的哲理注入到虚假的情感里。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变得遍体鳞伤,却又依然不甘心的乐此不疲。直到我意识到要么是我自己病了,要么是除我之外的所有都病了,要么就是其实世界本来就是一个患者充斥的世界。
       我努力的观察着所经过的每一个公交车站,街头巷尾,注视每一个与我擦肩而过的人,我想要寻找一种普遍存在的共性,而且生怕错过了什么。但是我总是错过什么,有些事情在生活中是无法避免的。比如,曾经的同学要结婚生子,过去住处的邻居家的狗离奇失踪,经常见到的一个老爷爷昨天突然辞世。这些鲜活的东西对于我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当这些事物统统缓缓的离我而去之时,我意识到世界有所不同了。但我睁大眼睛努力的观察着这个世界,却没有看到任何不同。
       渺小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此,不会因为消失或者诞生而引起任何不同。这些细枝末节统统都淡漠在诸神的光辉披风下。对于这个世界以及自我的改变,所有的生命消失也许并不比我轻轻地摇一摇手指来得更加真切。我感受得到阳光、月光以及各式各样的灯光,但是我又真切的感受到,只有这些统统消失,那才是永恒。
       我已经很久没有想过我要如何生活,这仿佛就像我不会去想如何吃饭,如何睡觉一样。生活在渐渐远离我的时候,我才会逐渐感觉到它的一丝意义。不会去想蜉蝣的一生如此短暂为什么它们还要存在,就像是不会去想无数光年外的恒星会如何灭亡一样,这些统统没有意义,我的思考也毫无作用。我开始意识到我所想做的事情,恰恰是我永远也无法完成的。但是这种局限性却像是写在手掌上的字一样,如果刻意去洗,洗的去痕迹,洗不去印象;而如果在日积月累的摩擦与新陈代谢中,这些自然会消失,而且无影无踪,不仅在形态上,而且在意识形态上。
       在虚无的层面上,现实从未出现过。因此我的工作似乎是徒劳无功的,基于虚无的基础寻找现实,只能撞得头破血流。甚至是连头破血流都不如,就像是关押精神病人的房间,四周的墙壁都是橡胶制作,就连想要感觉到自身为自身带来的痛苦都变成了一种奢望。
       来自皮肉的感觉在此刻开始慢慢显现出它的真实性,我可以闻得到,尝得到,听得到,看得到,感觉得到。我不去理会自己的心灵是否已经被蒙蔽了,也不再去想。感官的世界构成了我赖以生存的痛苦基础。在思想的世界里我已不能挪动一丝一毫,但轻易地,我便可以结束自己的生命。对于一种客观的载体,我的权力是何等的至高无上。
       但我转念想象时,却感觉到我对于身体的损坏只是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消磨,而对于思想的损坏,则是从零基础上进行的跳跃。这两种不同的损坏,一种是不断地消耗再生,而另一种恰恰相反,是不断地添砖加瓦,然后弃做废墟。
       思考的十年时间都不会比得上一支烟的时间能让我更加感觉到平静,在时时刻刻所进行的自我损坏里,我开始逐渐清晰的意识到,生活以一种平凡却又狰狞的常态浸入到我的生命里,我却以一种背离肉体的方式在灵魂上寻求生活,这也许本来就是悖论,因为无论怎样去想,心灵都是生活之累。
  •     
      我们从来没有爱过什么人,我们只是爱着我们自己关于何许人可爱的观念。我们爱自己的观念,简言之,我们爱的是自己。
      也许,我们职员与一个姑娘外出以后体验到的失望爱情,无非是一些来自爱情事务报道的习惯套语,来自本地报纸对外国报纸的照搬重印,无非是我体内一种隐隐的恶心而我尚未设法给于生理排除。
      伟大的忧郁,还有愁肠百结,其实只有在一种舒适的气氛和清朗的豪华中才能够存在。
      一种自我欺骗的杰出天才,是政治家们最起码的素质。
      生活是生活的死,因为每一个我们享乐其中的新日子,都是我们生命失去的另一个日子。
      永远都不要靠近——这就是高贵。
      太多活生生的印象对于一个人来说,实际上会侵蚀他想象的能力,特别是想象真实的能力。
      我们睡着了,生活便是一个梦。
      占有就是被占有,然后是失去自己。只有在理念上,一个人才能获取对现实的了解而又不去损害它。
      自然已经把基本的灾难降临于他。
      向着一切事物深处可能的巨大无边,我至少可以高举起自己觉醒的光荣,就像它是一个伟大的梦想;我至少可以高举起怀疑的灿烂,如同它是一面败者的旗帜......
      我们全都活在如此遥远和隐名的生活里;伪装,使我们全都蒙受陌生者的命运。
      当我心中的月亮浮上芦苇地,我才感到怀旧的寒意从一片残 断壁那里袭来,一片由深蓝渐渐转化为乳白的天空,衬托着它们黑森森的剪影。
      成人们擦肩而过的笑声,像火柴在我心灵敏感的引火纸上擦出火花。
      ......我什么都不是,只是某些非个人感觉的抽象中心,一块有感觉的镜片,虽然从墙口跌落下来,但还是在映照着万千世界,我不知道这一切给我带来的是快乐还是不快乐,我对此毫不在乎。
      只有想象的极端贫弱,才能为意在感受的旅行提供辩解
      真正的体验包含两个方面:弱化一个人与现实的联系,与此同时又强化一个人对这种联系的分析
      生活全看我们是如何把它造就。旅行者本身就是旅行。我们看到的,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而是我们自己
      因为梦就是忘却,而忘却不会成为我们的负担,忘却是我们完全保持清醒时无梦的沉睡
      只有穿上衣装的人,才能发现裸体的美丽。对于声色的节制,其压倒一切的价值就是可以为能量增压
      一些无形的外衣将会一直包装着我,掩饰我真正灵魂的永远缺席
      有些人航游了每一个大洋,但很少航游他自己的单调
      我要焕然一新,我要生活下去,我要向生活伸出脖子,承担扼套的巨大沉重
      更为沉重的单调总是发生在它没有闲散作为借口的时候。体面和忙碌的单调,是所有单调中最为糟糕的一种。
      我被一种生活的讽刺性恐怖所淹没,意识性存在的边界被一种沮丧所冲决。
      一个人只能看见他已经看见过的东西。
      我品尝自己什么也不是的荒诞感,预尝一种死亡和熄灭的滋味,却没有丝毫苦涩
      所有的悲剧,使我人生的真正悲剧正好成为对命运的一个讽刺。我反感生活,因为它是一种对囚犯的判决。我反感梦想,是反感逃脱行为的一种粗俗形式
      一个人为了摆脱他的单调,必须使存在单调化。因为我是无,我才能想象我自己是一切。
      我从不求被他人理解。被理解类似于自我卖淫。
      一个人的生活是一个长长的误解,是不存在的伟大和不能够存在的快乐之间的一种中介。
      爱仅仅是对独处的逐渐厌倦:于是,爱就是我们对自己的怯懦,再加上我们对自己的背叛。
      乡村就是我们不在的地方。在那里,只有在那里,才存在着真正的黑夜,真正的树林。
      生活是一个叹号和一个问好之间的犹豫。在疑问之后则是一个句号。
      奇迹是上帝懒惰的一个迹象,或者,我们无视这种懒惰,更愿意把奇迹归因于上帝的创造。
      写作就是忘却。文学是忽略生活最为愉快的方式。
      如果我从这些思想里抬起头来远望,世间的景象会灼伤我的眼睛。
      对于上帝来说,他一旦变成凡人就只能殉难以终。至高无上的梦者,都只能以至高无上的牺牲作为自己的儿子。
      投入行动就是放逐自己。每一个行动都是不彻底和不完美的。我梦想的诗篇,只有在我写下来之前才完美无缺。
      实现一个梦想,就必须忘记这一个梦想,必须使自己的注意力从梦想那里分散。这就是实现什么就不要去实现的原因
      他不过是一个人形动物,继承着希腊文化、罗马法规、基督教道德以及所有其他的幻象,那些足以制造出我正在生活其中和感受其中的文明。而生活将会是什么模样?
      生活充满悖论,如同玫瑰也是荆棘。
      每一个行动家起码都得很积极和乐观,因为这些无所感觉的人从来都很快意。
      文学是艺术嫁给了思想,是使现实纯洁无暇的现实化
      我相信,说一件事就是保留这件事的美,而去掉这件事可能有的恶。
      转换就是生活,自我表达就是坚忍不屈。生活中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进入美丽的描写更真实。
      也许,永远当一个会计是我的命运,而诗歌和文字纯粹是在我头上停落一时的蝴蝶,仅仅是用它们非凡美丽来衬托我自己的荒谬可笑。
      
      费格南多 佩索阿 著
      韩少功 译
      2008-03-01
  •   寫得很好啊。時常我也有這種疲乏之感。
  •   这或许是都市中生活的人的必需品。
  •   你深居简出,宅居在一个有其他四人存在的小鸽子笼里。然后去到了一个有着温暖壁炉的阴森大房子里,在那里我远离了喧嚣与尘世。换一个宅的方式而已,有区别吗
  •   你深居简出,宅居在一个有其他四人存在的小鸽子笼里。如果你能在此抛开所有书本,停下所有思想,而只向内注视自己的心,向内感到它无比的深度,你或许就会感觉平静。只有向内凝视,你才会发现那个永恒的本我,那个散发着光甜润的喜悦的本我。推荐你埃克哈特的《当下的力量》《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吧,还有克里希那穆提,我是个已经觉醒过了的人,看到这个世界是光中纯净透明的。
  •   “诗歌和文字纯粹是在我头上停落一时的蝴蝶,仅仅是用它们非凡美丽来衬托我自己的荒谬可笑。”
  •   “衬托”二字妙哉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