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葡] 费尔南多·佩索阿 页数:290 译者:韩少功
Tag标签:无
前言
眼前这一套作品选集,署上了“韩少功”的名字,但相当一部分在我看来已颇为陌生。它们的长短得失令我迷惑。它们来自怎样的写作过程,都让我有几分茫然。一个问题是:如果它们确实是“韩少功”所写,那我现在就可能是另外一个人;如果我眼下坚持自己的姓名权,那么这一部分则似乎来自他人笔下。 我们很难给自己改名,就像不容易消除父母赐予的胎记。这样,我们与我们的过去异同交错,有时候像是一个人,有时候则如共享同一姓名的两个人、三个人、四个人……他们组成了同名者俱乐部,经常陷入喋喋不休的内部争议,互不认账,互不服输。 一 我们身上的细胞一直在迅速地分裂和更换。我们心中不断蜕变的自我也面目各异,在不同的生存处境中投入一次次精神上的转世和分身。时间的不可逆性,使我们不可能回到从前,复制以前那个不无陌生的同名者。时间的不可逆性,同样使我们不可能驻守现在,一定会在将来的某个时刻,再次变成某个不无陌生的同名者,并且对今天之我投来好奇的目光。 在这一过程中,此我非我,彼他非他,一个人其实是隐秘的群体。没有葬礼的死亡不断发生,没有分娩的诞生经常进行,我们在不经意的匆匆忙碌之中,一再隐身于新的面孔,或者是很多人一再隐身于我的面孔。在这个意义上,作者署名几乎是一种越权冒领。一位难忘的故人,一次揪心的遭遇,一种知识的启迪,一个时代翻天覆地的巨变,作为复数同名者的一次次胎孕,其实都是这套选集的众多作者,至少是众多幕后的推手。 感谢上海文艺出版社,鼓励我出版这样一个选集,对三十多年来的写作有一个粗略盘点,让我有机会与众多自我别后相逢,也有机会说一声感谢:感谢一个隐身的大群体授权于我在这里出面署名。 欢迎读者批评。 韩少功 2012年5月
内容概要
《韩少功作品系列:惶然录》收集了他晚期的随笔作品,都是一些“仿日记”的片断体……作者被当代评论家们誉为“欧洲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以及“杰出的经典作家”、 “最为动人的”、 “最能深化人们心是”的写作者等等。
作者简介
作者:(葡萄牙)费尔南多•佩索阿 译者:韩少功 韩少功,男,1953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1968年初中毕业后赴湖南省汨罗县插队务农;1974年调该县文化馆工作;1978年就读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任《主人翁》杂志副主编(1982年);湖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1985年);《海南纪实》杂志主编(1988年)、《天涯》杂志社社长(1995年)、海南省作协主席(1996年)、海南省文联主席(2000年)等职。主要文学作品有短篇小说((西望茅草地》、《归去来》等,中篇小说《爸爸爸》、《鞋癖》等,散文《世界》、《完美的假定》等,长篇小说《马桥词典》,长篇小说《暗示》,长篇散文《山南水北》。另有译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等。曾获多种奖项:《西望茅草地》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飞过蓝天》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马桥词典》获上海市第四届中长篇小说优秀作品奖长篇小说一等奖(1998年);《暗示》获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2002年);《山南水北》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2007年);《马桥词典》获美国第二届纽曼华语文学奖(2010年);《赶马的老三》获首届萧红文学奖(2011年);获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2002年)。作品有三十多种外文译本在境外出版。
书籍目录
自序 关于伯纳多•索阿雷斯(原序) 写下就是永恒 头脑里的旅行 被上帝剥削 会计的诗歌和文学 作为符号的V先生 艺术在另一间房里 我也将要消失 我这张脸是谁 内心的交响 我是无 个性与灵魂 生活之奴 里斯本这个托盘 两种现实 一个人是群体 既不崇高也不低贱 黄昏 一句祝愿 单调产生的快乐 童心不再 主观的坐椅 梦的外形 去教堂 纸牌游戏 亦同亦异 暴风雨 街头歌手 抵达生活的旅游者 太阳为谁而升 思想比生存更好 我已经身分两处 心灵是生活之累 夜晚 生活是伟大的失眠 彷徨 倾听 运动是沉睡的形式 偷窥 苍蝇 不视而见 另一种生活 第二时间 生活就是成为另一个 时光的微笑 自闭 消逝时光的囚徒 文明是关于自然的教育 一瞥 耸耸肩 琐事 潜在的宫殿 自我折腾 楼上的琴声 活着使我迷醉 模拟自己 他身之感 舞台 秋天 月光的颜色 停滞 我是恺撒 下坠 旅行者本身就是旅行 孩子的智慧 我游历第八大洲 两种人 时间表的改变 雾或者烟 交易所的芦苇地 雨 单调与更糟的单调 有人来了 看自己 画中的眼睛 与死亡之约 嗅觉 不求理解 正常 伟大的人 姑娘身上的社会学 说郁闷 败者的旗帜 再说郁闷 廉价香烟 分类 为了忘却的寻找 向每一个人学习 写作 隐者 父母 归舟 写作治病 我是书中的人物 嫉妒 离别 永远的孩子 写作是对自己的正式访问 理解毁灭爱 孤闭 恨的爱 无善无恶 清楚的日记 薄情的礼遇 占有即被占有 女人是梦想的富矿 伪爱 不会发送的信件 窗前 视觉性情人 受累于爱 海边 手拉着手 抱歉 也许有心灵的科学 荒诞 破产者 一本自传的片断 活在死之中 无所谓 一种有关无所谓的美学 无为 革自己的命 死者的自由 梦想的本钱 现代社会是牺牲品 客栈留言 宗教以后的幻象 读报 爱情是习惯套语 动物的快乐 无法兼得 重读自己 死 时间 荒谬的怀恋 我是自己的伪装 可怕的少作 新作原是旧作 罗马王高于语法 语言政治 假面世界 镜子 双重说谎 御座与皇冠 格言几则 格言几则(续) 人的区别 万物无灵 文章写我 更大的差别 行动家 完美止于行动 模仿中的忘却 历史是流动的解说 共在 译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人们送出目光但并无所见。长长的街道挤满人类这种造物,像一瓶倾倒的墨水,污染的信件上乱糟糟一团,无可辨识。房子仅仅是房子,不论人们看得怎样清清楚楚,也不可能从这种观察中获得什么意义。 皮箱匠小店里传来的一阵阵锤击之声,给人一种熟悉的陌生之感。每一击都相隔有序,每一击都回声尾随,每一击也都完全空洞。雷声惊魂之时,过路的马车照例发出它们惯有的轰响。人声浮现,不是来自人们的喉头,而是来自空气本身。作为这一切的背景,连河水也疲惫不堪。 这不是人们感受到的单调。这一切也不是痛苦。这是在另一种不同的个性装束之下昏昏入睡的欲望,是对增薪以后乏味之感的忘却。你对任何东西也没有感觉,除了你的双腿在不由自主向前行走时机械地起落,使你意识到自己的脚上穿着鞋子。也许连这一点你也感觉甚少,因为有些东西密封了你的大脑,遮去了你的双眼,堵住了你的耳朵。 就像心灵的一次感冒。以这种疾病的文学意象来向往生活,如同身处病床上一个长长的康复阶段;而康复的意念激发出城郊地带一些大房子的意象,在房子的深处,在靠近壁炉的地方,你远离街市和交通。不,你什么也听不到。你意识到你经过了一张你必须进入的门,走过它的时候你好像已经睡着,已不能使自己的身体移向别的任何方向。你途经了一切地方。你这只沉睡的熊,你的铃鼓现在何处?
后记
决定翻译这本书,是因为两年前去法国和荷兰,发现很多作家和批评家同行在谈论费尔南多·佩索阿(Femando Pessoa)这个人,谈论这个欧洲文学界重要的新发现。我没读过此人的书,常常闲在一边插不上话,不免有些怏怏。这样的情况遇得多了,自然生出一份好奇心,于是去书店一举买下他的三本著作,其中就有这本《惶然录》。 佩索阿是葡萄牙人,享年四十七岁,生前默默无闻,仅出版过一本书,一九三五年去世以后始有诗名。这本书收集了他晚期的随笔作品,都是一些“仿日记”的片断体,其中大部分直到一九八二年才得以用葡萄牙文发表,进入大语种则是九十年代的事了,如我手中的英文版直到一九九一年才与读者见面。原作者曾为这本书杜撰了一个名叫“伯纳多·索阿雷斯”的作者,与自己本名“费尔南多·佩索阿”的读音相近,并在卷首写了一篇介绍这位虚拟作者的短文,似乎索阿雷斯实有其人。 这当然不是有些先锋作家们爱玩的“间离化”小噱头,倒是切合了原作者一贯的思想和感觉。他在这本书里多次谈到自己的分裂,谈到自己不仅仅是自己,自己是一个群体的组合,自己是自己的同者又是自己的异者,如此等等,那么他在自己身上发现一个“索阿雷斯”,以他者的身份和视角来检视自己的写作,在这本书里寻求一种自我怀疑和自我对抗,就不难被人们理解了。 两个“索阿(soA)”之间的一次长谈就是这样展开的。他(们)广泛关注着那个时代的生命存在问题,也是关注着人类至今无法回避也无法终结的诸多困惑。读者也许不难看出,作者在随笔中的立场时有变化,有时候是一个精神化的人,把世界仅仅提纯为一种美丽的梦幻;有时候则成了一个物质化的人,连眼中的任何情人也只剩下无内涵的视觉性外表。有时候是一位个人化的人,对任何人际交往和群体行动都满腹狐疑;有时候则成了一个社会化的人,连一只一晃而过的衣领都向他展示出全社会的复杂经济过程。有时候是一个贵族化的人,时常流露出对高雅上流社会乃至显赫王宫的神往;有时候则成为了一个平民化的人,任何一个小人物的离别或死去都能让他深深地惊恐和悲伤。有时候是一个科学化的人,甚至梦想着要发现有关心灵的化学反应公式;有时候则成了一个信仰化的人,一次次冒犯科学而对上帝在当代的废弃感到忧心忡忡……在这里,两个“索阿”没有向我们提供任何终极结论,只是一次次把自己逼向终极性绝境,以亲证人类心灵自我粉碎和自我重建的一个个可能性。 如果说这本书不过是自相矛盾,不知所云,当然是一种无谓的大惊小怪。优秀的作家常常像一些高级的笨伯,一些非凡的痴人。较之于执着定规,他们的自相矛盾常常是智者的犹疑;较之于滔滔确论,他们的不知所云常常是诚者的审慎。其惊心动魄的自我紧张和对峙,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轻易得到的内心奇观,更不是每一个人都敢于面对的精神挑战。身为公司小职员的佩索阿,就人生经历而言乏善可陈,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不过是一个“不动的旅行者”,除了深夜的独自幻想之外连里斯本以外的地方都很少去过。但他以卑微之躯处蜗居之室,竞一个人担当了全人类的精神责任,在悖逆的不同人文视角里,始终如一地贯彻着他独立的勇敢、究诘的智慧以及对人世万物深深关切的博大情怀。这是变中有恒,异中有同,是自相矛盾中的坚定,是不知所云中的明确。正是这一种精神气质,正是这种一个人面向全世界的顽强突围,使佩索阿被当代评论家们誉为“欧洲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以及“杰出的经典作家”、“最为动人的”、 “最能深化人们心灵”的写作者等等。即便他也有难以避免的局限性,即便他也有顾此失彼或以偏概全,但他不无苦行意味的思想风格与对世界任何一丝动静的心血倾注,与时下商业消费主义潮流里诸多显赫而热闹的“先锋”和“前卫”,还是拉开了足够的距离,形成了耐人寻味的参照。 《惶然录》是佩索阿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曾经长时间散佚的作品,后来由众多佩索阿的研究专家们收集整理而成。在这本中译本里,除圆括号中的楷体文字为译者注解,圆括号里的宋体文字,以及方括号里空缺及其造成的文理中断,均为原作的原貌。而各个章节的小标题,除一部分来源于原作,其余则为译者代拟,以方便读者的目录查检。考虑到原著出自后人的整理(包括不同的整理),考虑到某些部分存在交叉性重复,这个中译本对英译本稍有选择一这是考虑到大多数读者也许同我一样,是对佩索阿感兴趣,而不是对有关他的版本研究更有兴趣。换一句话说,这种再整理意在方便一般读者,若读者对原作全貌和整理过程更有兴趣,则不妨将这个节选本视为《惶然录》的入门。 最后,要说的是,翻译非我所长,有时候随手译下一点什么,作为读书的副业,是拾译家之遗漏,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分享阅读快感,交流读后心得,如此而已。故这个初版译本因译者功力所限,肯定难免某些错漏——但愿今后有更好的译者(比如西、葡语专家)来做这件事,做好这件事。这一天应为期不远。 1998年4月于海口
媒体关注与评论
其实,翻译也是创作,是度创作,戴着镣铐跳舞,别有一番风味和乐趣。我做翻译的时候, 一般都讲究译文的每个字有出处,尽量忠实于原文,不敢随便跑野马。译者的自由主义表现在同义词的选择,词序的有限变动,对气韵和风格的有限设计,还有在松敞或紧凑、铺张或简练等方面随机处理。由于理解能力不一样,写作经验不一样,人们可能把同样的意思译出小同的面貌,精气神火异其趣。就拿占古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的翻泽来说吧,就拿不同方言之间的翻译来说吧,都是中国话,都是同样的意思,翻译的效果也会不同。有时候文义没怎么错,但没有意思了,没有味道了,效果差舜是很微妙的。 ——韩少功
编辑推荐
《韩少功作品系列:惶然录》由费尔南多•佩索阿,译为韩少功。在小说、散文、理论、翻译、编辑等方面都卓有建树、像韩少功这样全能型作家实属罕见。他翻译的《韩少功作品系列:惶然录》影响了中国文学界和广大知识青年。他翻译伯纳多•索阿雷斯的《韩少功作品系列:惶然录》是经久不衰的长销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