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速朽与恒久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王纪人 著  页数:34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文学的速朽与恒久》共分4辑。内容包括关于二十世纪文学史观、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学与时尚等内容。“新世纪批评家丛书”是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主持出版的,编选了15位文学批评家在新世纪头十年中撰写并发表的有关文章。  在文学的鼎盛时代,文学批评是与文学创作相辅相成的,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没有文学批评,文学的发展肯定是不完善的。好的批评不仅阐释了包括文学经典在内的许多文学作品,而且总结了一个时代的文学经验,甚或揭示了文学发展的某些普遍的规律,从而对创作起了有力的推动和导向作用。对于读者而言,好的文学批评不仅仅是联系作家作品与受众之间的桥梁,还如艾略特所说的,起着纠正读者鉴赏力的作用。

作者简介

  王纪人,教授,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研究专业。曾任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人文与传播学院文艺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著有《文学风格论》、《文学:理论与阐释》等著作。主编《中国现代散文选》、《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选》、《文艺学与语文教育》、《大学语文基础》等。《浅论怪诞》获上海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文艺学教程》(合著)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三等奖、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道、境界、韵——中国文论的三原点和元结构》获上海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书籍目录

第一辑道、境界、韵——中国文论的三原点和元结构关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观——兼论“文学性”和“非文学性形而上,还是形而下,这是一个问题文学一文化分析对文学主体论的学术反思对中国当代文论有效性的质疑与分析空洞或暖昧的能指——与葛红兵先生商榷对都市文化综合研究的几点思考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学与时尚文学的速朽与恒久中国文化输出刍议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答日本记者问第二辑个人化、私人化、时尚化——简论九十年代的文学写作上海文学地图之历史变迁文学创作不需要造星运动——也谈“80一代”作家及其写作城市叙事类型小说创作谈批评的选择和意向供给创造需要庸评、酷评、骂评文艺立法需要新思路为什么缺少原创力?一些作家退会之我见在上海东方网聊天实录我看《上海作家》走向自己的言说“学术结巴”之我见中国现代学人的心灵史——评刘士林《20世纪中国学人之诗研究》复原事实真相,重现历史现场——杨剑龙《论语派的文化情致与小品文》序简评《上海文学通史》《西游记》的文化解读第三辑探究一个时代的精神历程——王安忆印象解读孙甘露一座城市的命运交响曲——评赵丽宏的长诗《沧桑之城》营造诗歌的城市意象和知性美——评徐芳诗集《上海:带蓝色光的土地》上海叙事:弄堂乾坤——评王小鹰的《长街行》……第四辑

章节摘录

  就房主而言,他也是收入微薄的工薪阶层,虽然给乞丐钱时并不吝啬,但对工钱却很计较。这一切都围绕“厚墙”而起,“厚墙”成了展开情节的契机,也成了展示底层生活的由头,但这还只是故事的表层。小说的深层意义在于表现城市与乡村、城里人与乡下人的隔膜,在两者之间存在着厚墙。小说所描写的两个特定人物的身份和人物关系意味深长:一方是施主/雇主——曾经到乡下插队的城里人;另一方是乞丐/小工——来自乡下的贫困少年。就施主和乞丐的关系而言,他们之间存在过施恩与感激的关系,但这只是刹那之间的,几乎忘记;就雇主和小工的关系而言,他们因为各自的理由从一拍即合到发生矛盾相持不下,以致可能成为生命敌对的仇人;就一个曾经去乡下插队又返城的城里人与到城里来打工的乡下人之间的关系而言,仿佛是一种被时代潮流裹挟的逆向的循环和重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两者都是“盲目和被迫”的,前者永远不适应乡下,觉得城里人和乡下人“那完全是两种不同形态的人”,而乡下少年觉得城里人难以理解,他们很“凶”,口气里“有一种岩石的味道”,他觉得在城市没有发言权,最多就说声“好”或“明白”。其实那个早已返城的成年人,在城市里又有多少话语权呢?于是“厚墙”在小说中产生了丰富的含义,它成了城市与乡村的壁垒、城里人与乡下人难以沟通的障碍,甚至是人生难以穿透的某种关卡,因此它是一种陌生、疏离、异己、排斥的隐喻或象征之物。小说的深意也就从此可以连续地发掘下去,它的文学性也在这种貌似简单却相当凝练含蓄的象征意味中渐渐地显露出来。值得注意的还有:小说的主人公似乎从A角(从乡下返城的人)移向B角(从乡下到城市寻找生活的人),但因为有前因(施舍)后果(雇佣)的关系而发生纠结和对照,共同完成了小说隐含的城/乡结构关系和对比关系。小说采取了城乡二元对立的结构模式,但并不打算批判哪一方,谴责哪一个,只是由于城乡的差别存在着不平等,面对乡下人,城里人会不自觉地有种优越感和居高临下的位势。“凡是与泥土有关的东西,原来都不值钱”。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学的速朽与恒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