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朝廷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祝勇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血朝廷》所叙述的人物是每个中国人都熟悉的:光绪、慈禧、珍妃、荣禄、李鸿章……然而,在这些已被定型的历史面具之下,作者努力潜入他们的内心,揭开他们最幽黯神秘的精神黑箱,让那些被盖棺论定的政治结语遮蔽的爱与痛、挣扎与受难挣脱时间之网,重新显露原形。在1911年大革命之前50年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历史段落中,这些人物服从于某种不可避免的逻辑进程,这一进程有时甚至连他们自己也不能理解,所呈现的人性的鬼魅幽深令人深感惊异。  作为震撼性作品《旧宫殿》的姊妹篇,本书将人与鬼魅相映,真实与虚构相融,在虚构的基础上建构真实的心灵空间和历史逻辑。书中重要人物全部以第一人称对历史进行回溯,相互之间既有交叉,也有衔接,这使整部小说的结构像榫卯一样环环相叩,为我们打量历史提供了更多的角度与提供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作者简介

  祝勇(1968-   ),一个致力于解读宫殿密码的写作者,曾访学于大洋彼岸,却始终流连于紫禁城的红墙碧瓦。擅长从宫殿复杂回环的建筑结构出发,把夹杂在宫殿内部的形形色色人物命运层层剥笋似地展现出来,既有宏阔的视野,又有绵密的笔触。他的实验性作品《旧宫殿》自出版后连续印行五版,获得 "世界华文文学大奖"提名奖、中国作协郭沫若文学奖等。

书籍目录

前卷第一卷 黑与白第二卷 刀与佛第三卷 龙与凤第四卷 罪与罚后卷注释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血朝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正版,静下心来看看很不错..
  •   送人的,呵呵,应该还不错把
  •   但愿名至实归
  •   全新的阅读体验
  •     “为天下者,譬如做大厦”当朱元璋说出这句话时,我不知道朱棣是否在场,听到了这句话并真正理解了这句话,能确定的是朱棣后来在北京建造了一个无与伦比的紫禁城,这个紫禁城成为一种建筑层面上的统治符号。历史转眼到了今天,当我们今天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随意穿越故宫时,没有几个人会真正地审视这座伟大的宫殿群了,紫禁城失去了历史的情境,成为了干枯的历史标本。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紫禁城已经消失不见了。我们已经看不到历史上宫殿的鲜血淋漓了,甚至看不到紫禁城的真正威严和私密性了,我们现在更多的看到的只是恢宏、繁华和历史的边边角角。脱离了历史情境,宫殿只是一座座废墟了。
      
      宫殿的真正隐喻是什么呢?这座宫殿的隐喻被隐藏在历史中了,要想理解宫殿的意义必须还原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祝勇先生用《血朝廷》这本书还原了当时的历史情境,并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祝勇先生的《血朝廷》,发现祝勇先生显然并不只是满足于历史复述,对故事的建构他相当用心。当我们在这个文本中试图去考究故事的历史真实性时,我想我们走偏了。他更迷醉于“宫殿”这个镜像,在这个镜子中他看到不仅仅是一个王朝的兴衰,更是杀戮和权力平衡。
      
       在作者笔下,宫殿是一台杀人机器,也是死亡的容器,它鲜血淋漓地构造了杀戮现场和坟墓。宫殿的主人一直在换,但它不拘一格地杀人一直不变,它用奢华来掩饰自己的残暴,以恢弘的方式散布谣言。因此人人为宫殿迷醉,人人难逃固定的命运。几百年来,权力中的人们一直处在杀戮和被杀戮的循环命运中。
      
      杀戮并非是毫无规律、毫无选择性的。当别人都难逃杀戮命运时,李鸿章却“临事方知一死难”,想死都死不成。那宫殿是根据什么来杀戮的呢?
      
      许多人认为,宫殿杀人是根据忠奸来杀人的,好皇帝杀奸臣,昏君杀忠臣。实际上宫殿杀人不是根据忠奸判断的,而是根据权力平衡。为了自己在宫殿生存,善良的兰儿成了暴虐的慈禧,她杀死了八大臣。在这时,杀戮是一种必然行为,要么死的是八大臣,要么就是慈禧。她杀死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鲁特,也是为了稳住自己的地位。在“辛酉政变”中,安德海是报信的人,恭亲王是扭转形势的人,他们都是功臣。恭亲王因安德海骄横,后来杀死了安德海,慈禧杀死了搞“洋务运动”的恭亲王。要知道,恭亲王这时候的权力太大了,曾国藩、李鸿章的湘军、淮军都是他的党羽。由此可见,实际上杀戮很多时候不是为了复仇,而是为了削弱对自己不利的势力。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杀了100多位官员,表面来看是为杨乃武和小白菜申了冤,实际上是慈禧在削弱淮军的力量。
      
      可怜的醇亲王看到了哥哥的命运,他吟诗“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儿孙祸也大”,但他却是一个无法选择命运的人,他生于贵胄之家,但却不得不战兢兢如履薄冰地等待自己的命运降临。自己的儿子被选为皇帝,自己不断加官进爵。别人看到的是荣耀,他看到的是杀戮的刀悬在自己的头上。他一出生就属于宫殿的人,连“告老还乡”的福分都没有了。
      
      有封建统治就有杀戮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杀戮有的时候甚至是一种炫耀,需要权力,也需要谋略。权力是一把刀,权谋是很多把刀,你也许可以杀死很多人,但也杀死了自己。谁不畏死?谁都不想死,但是都脱不开权力的繁盛的诱惑和杀戮的快感,只是谁都想不到自己会死在别人刀下,死在权力的博弈中。
      
      杀戮本身也是一种权威和权力,因此杀戮成为一种庸常,更成为了咏唱。杀戮是分等级的。“午门”和“菜市口”两个地点昭示了杀戮的贵贱之分。在午门被杀戮可以溅出鲜血梅花,在菜市口则多成了民众一致呼号的表演。鲜血梅花多是高贵的、恩赐性质的,想不死都不行,那是对不起皇恩;菜市口的杀人表演不仅仅是惩戒性质的,更是告诫性质的,那是一场完美的表演,有大义凛然的死囚,有集体无意识的民众欢呼。
      
      值得注意的是,在没有民主的封建社会里,帝王的权力是无限延伸的,但也是受限的,宫殿本身就是一种自我限制。坐在龙椅上的人,得到的不仅是荣耀和权力,还有死亡和恐惧。对皇帝来说,宫殿是一座恢宏华丽的监狱,皇帝被困在繁华的宫殿里,如同一个高贵的囚犯。对官员来说,一旦踏上宫殿的台阶,一生就无法再摆脱宫殿。宫殿代表朝廷,代表皇权,它的触角可以延伸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你不在宫殿之上,即使在乡野也难逃被杀戮的命运。
      当踏上宫殿的那一刻,所有的官员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脑袋。在宫殿的官员每个人都浸没在鲜血之中的,随时都会丧命于自己的荣耀和权力中。
      
      在封建社会的历史情境中,宫殿只有两种颜色:黑与白,但是命运却没有白的,只有红与黑。封建统治者是佛更是刀,人人难以逃脱其中的罪与罚。被杀被罢,升迁谪贬都是权力的博弈和平衡,这就是宫殿的魔咒。
      
      
      
      
      
      
      
      
  •     散文家写小说,需要很大的跨越,但一旦实现这个跨越,往往会让后者变得更丰富,祝勇的这本《血朝廷》,确实体现出了这种趋势。
      
      本书是从四个人的视角出发,重新解读清末剧烈变动的历史,这种写法非常独特,特别是光绪和慈禧的视角,尤其精彩,因为主观视角往往能解读历史更多的可能,为我们展示更多被遮蔽的幽暗。
      
      长期以来,我们将历史中的人物漫画化了,光绪必然是懦弱的,慈禧必然是狠毒的,然而,懦弱的内心中,也有坚强,狠毒的内心中,也有天堂。作为个体,每个人都是弱者,他们的选择中,太多是无可奈何,因为我们从诞生的第一天起,绝大部分命运便已被决定了,如何接受与抗争,这其中充满了不确定性。
      
      只有小说能展示出这样的丰富:在光绪的无奈中,充满了一种躁动,在慈禧的暴烈中,充满了一种嘲讽。人人以为他们是历史的掌舵者,但他们实际上是历史的替罪羊,他们都有一种深深的被冤屈感,不同的是,光绪想超越,而慈禧却已放弃了这种可能。在命运的捆绑下,慈禧冷眼地看着光绪的挣扎,她不知道该怎么说出口:放弃吧,一切都是徒劳。
      
      这是命中注定的悲剧,无人能超越,当宫殿耸立时,它的倒下已不可避免。每个人都在欺骗着被深墙包围的两个人,但他们沉浸在这骗局中,因为没有这骗局,他们将无能为力。权力这般炫目,但它的内核竟然如此空洞。
      
      祝勇试图写出一种宿命感,通过这种宿命感,达成对封建社会的制度批判,这种过于理性的脉络显然是不合乎小说思维的。当代小说不是思想者,它是嘲讽者,它不应该堂而皇之,而是应该站在角落里去说风凉话,没有这种叙事风度,难免给人以僭越的感觉,仿佛历史不过是小说家掌中的玩物,这就难以达成深刻的真实。
      
      这是一本体现出当代文学努力与探索的严肃作品,在商品时代中,它见证着我们对美的坚持,这种精神值得尊重。
      
  •      小说中每一个人都是惶恐、犹疑与纠结的,意在通过这些国家权力顶层的人物的内心来呈现一个王朝覆灭前夕的“悚然之气”。通过展现那些被政治话语遮蔽的人性的鬼魅幽深来塑造一个个鲜活的、立体的人,再通过这些活生生的形象呈现一个沉没的王朝。
       摇摆的时局将必然地导致革命,而革命的形式与人则是历史的偶然选择。小说结尾引出了辛亥革命和革命党。所以,这个小说是在更尊重人性和历史规律的意义上去纪念辛亥革命。这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是目前写辛亥革命的书中少见的佳作。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