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请等一等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张怡微  页数:268  字数:20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时光,请等一等》收入了作者2004-2011年期间短篇小说作品17篇,曾发表于《上海文学》《萌芽》《小说界》《鲤》《芳草》《布老虎青春文学》等杂志。

作者简介

  张怡微,1987年生,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写作专业研究生。上海作协签约作家。曾获第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第三届“中环杯”《上海文学》杂志中篇小说大赛新人奖,第33届台湾《中国时报》“时报文学奖”散文组评审奖。
  出版有长篇小说《梦醒》(接力出版社2009)《下一站西单》(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短篇小说集《青春禁忌游戏》(东方出版中心2005)
  散文集《怅然年华》(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

书籍目录

时光,请等一等
最慢的是追忆
岁除
婚事
东风恶
妮妮
不点
我们的隐私
江南西夏
私事-而非
四个四重奏
别碰我的圆
后海之后,江南以南
安,妮
1987不再是2007
宋宋
下一站,西单
后记:回忆那令人潸然的栖居

章节摘录

  魏蓝就这样和张大兵坐到了一起,这时从他嘴里吐出的每个字,对她都是重要的。  听说骆红后来很久都没有回过上海,在当地和张大兵住在了一起。两人出生都不好,当时也说不上结婚不结婚的,结婚证还是很久以后才领的。  魏蓝问:你难道没想到回来?  张大兵说:我?一下去就没想过了。当时觉得怎么可能回得来,我比你们都早下去,我爸爸参加过国民党,什么都不好想了。我们也不会唱戏,去不了小分队的。  魏蓝说:你爸爸…我怎么完全不知道的,我反正是下去第一天就想回来的,反倒是没想过去唱戏。对了,我一直想知道,你怎么晓得我会唱戏?  张大兵一愣,有些莫名的尴尬,说:对,我晓得的张大兵说:我阿哥去了云南,我当时觉得我运气已经很好丁,还能在上海县里直接解决。  魏蓝说:是啊,远倒是不远。我就一直记得,骑过十二顶桥,就回家了。  张大兵问:什么十二顶桥?魏蓝说:从塘湾骑回市区要过十一_二顶桥,我每次都是一顶一顶数好着踏脚踏车回家的。  张大兵说:怪不得,骆红说你总会有好吃的。她一开始就是因为你有好吃的才同你好的。魏蓝这下笑了,说:真的么?我完全不知道。她那时就同你说了?  张大兵说:哪可能那时说。那时候没什么事情都不大好说话的,你走了以后很久,我跟骆红才说上话。骆红身体不好,时不时发病。按说这病发育时是能带掉的,可惜不巧,跟了她一辈子。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时光,请等一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1条)

 
 

  •   以前看过作者的一些短篇小说,很期待这本书。
  •   一直都是在萌芽上看她的小说,,封面挺不错,就是不耐脏,,,还有寄来的时候封面有点脏呀,,,当然书的内容绝对符合萌芽迷的口味...
  •   张的文字很好,以前在萌芽上看到她的文字就想多看看她的文字,以为她没有出书呢,不过终于找到了,
  •   外表很文静很书卷气,是我一眼看到就会喜欢的姐姐呀。之前在萌芽上看了好多她的文章,也经常逛她的博客,喜欢
  •   书的质量很好,保存得也很新,就是有点贵
  •   还不错挺耐看
  •   完全是旧的!!!
  •   好评,这本书非常好看。
  •   不错 小清新风格 适合闲暇阅读
  •   怎么也不至于2星吧
  •   作者貌似很喜欢长而复杂的句子,文笔还是很好的,不过书籍的纸张给人感觉比较不舒服
  •   书还不错,就是没有塑料包装封面有点旧旧的。。。
  •   如果前半本的水平能保持整本书的话,我会打五星的
  •   这次快递好长时间才到,而且书还有破损
  •   这次买的书,整体的服务质量和书本质量都没办法和第一次购买时相提并论。书封面不整洁,有污点,看上去不象是新的。书内容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厚实。比较失望。快递员的态度较差,裹书的袋子还破了。不满意这次购物,希望下次当当网发货前检查质量。
  •   看了一半,觉得一般,并没有宣传的好
  •   个人认为书本身不好看,质量也不好
  •   外表比较脏,想来是在仓库中压了很久了。
  •     现在回想起中学时期,印象最深刻的居然是高三时清晨前往教室途中经过艺术楼下听到楼上传来陌生却又清脆的晨读声,念诵着我们不明朗的未来,朗读着青春无忧。
      
      所以其实我是很喜欢晨读的,古文,英语,又或者说,我很喜欢朗读。仿佛这就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对生活的一种肯定。
      
      买这本书是因为看过里面的两篇文章。当时非常喜欢。一篇是《妮妮》,另一篇就是《1987再不是2007》。
      或许是我自己买的《萌芽》,又或许是我从ZhouHH那里借过来的《萌芽》增刊,我记不大清了。
      
      但这矫情的怀念,充斥着我阅读这本书的整个期间。
      
      公交嘈杂,望着窗外众生忙碌,这缩影不正捧在我手中供我细细阅读体悟么。
      
      认识一个人就能改变人的一生,人生际遇真是很神奇的一件事情。但我们无法叫停时光,也只能脚踩过去,循着一个又一个的意外继续前往未知的旅途。
      
      有时候,无论我们多么想改变自身现状,最后却发现一切都是徒劳,我们又回到了原点,甚至还不如原点。但这无奈也让我们学会了成长。
      
      我想,一直以来,我都渴望我能像风一样自由自在,没有羁绊。但是,这自由是否也与无家可归一般在这风中飘摇。我也不知道,但我仍旧渴望,能够飞得更高。
      
      倘若,人的一生能够有个机会学习一项技能,我一定毫不犹豫地选择飞翔。
      
      意外,便不在愿望的包含之内了,它或许甚至,与你的意愿背道而驰。
  •     不知幸与不幸,我先认识了张怡微,再读到她的文字。在或许对的时节里罔顾了《萌芽》的一纸风行,而今也觉得《鲤》并不对胃口。即便用古代文论所谓知人论世聊充借口,也嫌知悉地太少,理解就更谈不上,以至一星半点作“起居注”以飨张粉的八卦劲头也终于灰飞烟灭。
       好在割舍借友情书评捧红自己的无良念头,反倒可以真切地翻看17个短篇集纳而成的《时光,请等一等》,记些散碎的印象,无论失意会心,都出自再普通不过的,她口中的“时光人”。
       时光其实是最难归类的。意气风发时我们恍惚在同时间赛跑,稍一凝神,却发觉仅仅在回望的时刻,才会收获最明晰的顿悟。在那些矫情还只是一种习惯、尚未成为手段的年岁里,随便起个标题都如“十分钟年华老去”一般恢廓。可虚妄过后,现实也常让稚拙无所遁形。于是有了张怡微在后记里说的这段:似乎在我的记忆中,美好的一切都被重塑了,它们正不由分说地被一种“更美好”的观念所取代。幸而单纯美好始终存在过,因此也长久地住进我们心里,成了希望的模具。
      而遗憾的终归是,“契阔知交,当日竟不知罕有。”所以这17个时光相关的故事才呈现出如今这般面目。
       张怡微说笑,新书的前半部分是市井,后半部分是言情。我更偏爱前者,虽然看后心中促狭,但仍为虚构背后的真实所打动。比如《时光,请等一等》写魏蓝的当年情,有错愕、有惋惜,有彼此的夹缠,有时代的催逼,终于落得无言。小说里写这情境:“有的人无缘一起成长,而一起成长的人也未必有缘能走到最后。魏蓝花了整整十四年才费力地想通,人不该只生活在过去。”道理其实浅近,可若是投入,你会觉出“十四年”和“费力”背后暗藏了多少未曾言说的故事。
       也比如《最慢的是追忆》里夏冰冰找离异的父亲拿生活费,有这样一段回忆:“她想起很久很久以前,当她真的还穿着那套小时候衣服的时候,有一次来父亲家要钱。临走的时候,父亲问她,冰冰你有车钱么?她摇摇头,于是父亲便低头在皮包里、屁股口袋里、衣服内侧袋里拼命找钱,他的香烟盒子旁边分明有灰灰的青皮蛋和黄黄的五十块的,就这么显眼地叠在旁边。但是父亲找得满头大汗,硬是要找一张十块给她。那时候她也是和现在一样,非常想哭。因为她实在是无法确定,眼前的这个人是不是爱她。”在无奈的生活里,爱与不爱,真的并不是那么截然两分,那么决绝的。
       所以不论读者怎么看,会否嫌这些细节之于全篇有生造的流弊,作者的初衷应当是纪实的。也因为纪实,在想象的背后就浸润了更多的人生感悟。也许整本书的基调并不是明快的,甚至有些逼仄、无奈,还掺杂着绝望。可纵使如此,仍然能读到好几篇小说里提到对人的不满,收束也不过是“他/她也不是坏极。”我私下里揣测,这大概也是成长在时光里开出的花。
       我其实无法畅快地读完全书,每每翻到一些细节,神思就飘散到自己的独家记忆。由此我也明白,这是一个同龄人寄送的情感宣言,偏又肩负时光的名义。遍览后半部分“言情小说”,纵然细节有差,但谁不曾经历过此间的种种蒙昧、错失。自以为的轰轰烈烈,到头来却成了幽幽暗暗,终于在平平淡淡面前幡然醒悟。谁不曾以为主宰了爱情,谁又曾免于伤害,直到我们都彻底了然:那些低落和遗憾,甚至愤然和不信,只是因为我们还不够好,和爱情有什么关系,又与生活何干?《安,妮》里有这样一段:爱的初衷,并不是去寻一个、等一个,甚至是赌一个百转千回的收场。就像十年不遇,等是等不来的,来了,也不过只是来了。我们之爱生命,并不是因为我们惯于生命,而是惯于爱。也许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将自身的强力奉献给精神性的孱弱的爱。
       这应该是恰切的总结。
       听过一些质疑,或者说张怡微的遣词有些自我的执拗,或者一眼就认出这是同龄人的手笔。我有时也会想,如果精致的细节之后不是紧跟着一段妙语,或许回味的空间会更悠长。但如果以素昧平生的普通读者计,看完《时光,请等一等》,会由衷感谢一个同龄人触动款曲,又代为抒发那些想说、却终于言不及义的心里话。
       而作为一个相熟的人,我也能从并不频繁的交谈里轻易打捞起吉光片羽。07年的时候,她说希望始终是一个严肃的作者。
      现在,她说:“其实人活着,要坚持哪怕一点点理想,都是很难很难的。只要你没有,日子就能过得比较平顺,只要你有,就很拧巴,你也不知道在跟谁斗,跟谁过不去。我常这样检验自己,过得很不舒服,好过很舒服。”我其实一直小觑了她瘦小的身体里氤氲的巨大能量,直到这段话成为胸臆间涌动的暖流。
      也因为这段话,我真心相信,张怡微和每一个时光人一样,有不成熟,难免软肋,但终归会愈加自如,跳脱过人的聪敏,成为一个更从容的作者。
      
  •      我喜欢很多陌生又熟悉的女人,她们可能是歌手,演员,作家,记者,主持人,运动员,医生,老师等等,她们可能红得潋滟白得沉静黑得耀眼黄得热烈蓝得深邃紫得刻薄绿得善解人意。她们大多不漂亮,但是有属于各自的生气腾腾的美。也许就是这种单向的喜欢足够坚定吧,支撑我面对关于她们的形形色色的评论时可以二话不说地跳过且不予置评。 嗯,我心里自然有判断啊。
      
      
      
       我收藏了她几乎全部的书——《怅然年华》、《青春禁忌游戏》、《梦,醒》、《下一站,西单》以及《时光,请等一等》,像收集了日晷上每一道短暂的光阴。
       我喜欢她说她曾经希望像周嘉宁一样拿新概念一等奖,去复旦读书,写自己的书,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于是有一天她坐在了复旦哲学系的同一个教室。
       高三的随笔里写道,如果有一天可以见到她,我一定要跑到她面前,深呼吸,然后微笑,然后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一定一定要告诉她,怡者,微也,你妈妈给你取了一个好名字,她要你欣赏每一种小小的快乐。还真是傻气。
       高中毕业时的留言本第一页写着《有时我想回到轻盈的婴儿时代》里写的那个漂亮结尾。
       我甚至想象了她的眼神宛如绿茶的模样。
       谁说优雅与尖锐无法兼容,自负和欢喜不能表现得太露骨呢?她喜欢黄乙玲陈奕迅TWINS岩井俊二和很多人又好像不喜欢苏打绿陈绮贞和很多人,可是这也没有影响到我对他们的喜恶。
       她是张怡微。
      
      
       她的新书《时光,请等一等》收录了她不同时期的17个小说,大多数我都已经在别的刊物里看过。但是那个夜深人静的午夜,装了个逼的昏黄光线下,连饮水机吞咽的声音都没有的日子里终于完整阅读完这本书的心情还是很难用言语形容啊。要么说妙不可言好了,笼统又不失风度。不得不说的是那些心头的悸动啊,理直气壮的对白啊,对白里的潜台词啊,都是一个个完整又真实的自我。还有就是,她经意的不经意的写下的吴侬软语有一种别样的妖孽美╮(╯_╰)╭。17个故事里我最喜欢的还是《宋宋》,倒不是说张小姐的创作没有进步,而是我实在太喜欢阅读时想哭又找不到哭点的感觉了。当然也和她的其他文章一样,随便提溜出几句话读读又是另一种心情。这个可能超过了阅读故事本身。如果是顿悟的话,更重要的依然是阅读主体,况且顿悟这种事情本身就不可以苛求也不一定充满美感。所以对于这个,我从来不抱心诚则灵的态度。
      
      
       还有就是她在后记里写说,“没有故乡,我们可以相互取暖。”呃…哦…咩…唔…嗯…乎…耶…昂…一看到这样没有浪漫气息的煽情我就真的没有免疫力了啊。既然她说这次不会来北京签售,那只好说时光请等一等吧,我相信她的那瓶酒应该会有更加馥郁绵长的时候。等待嘛,也不能算是一件坏事。
      
  •     坦白说,这不是书评。
      80后的作家,因为年龄关系,代沟总是少的,所以也爱看他们写的文字,像韩寒,小饭,笛安(前两位都为人父了)。以前高中那会,还看过萌芽,想想现在都要大学毕业了。最早接触到张怡微的文字是在某期《zer零》里看到的一篇她的影评《越流淌 越清澈》, 写到在与自己父亲相处的一些细节,记得清楚那个满头大汗的摸所有口袋和包裹寻找零钱的父亲,,像很多父亲一样不会表达感情,不会了解女儿的心绪,但是在张怡微的笔下那种憨厚笨拙的父爱如此生动,浓厚,温暖。后来看过她的《下一站,西单》、《怅然年华》,后来会常去看你的博客,知道你出了新书《时光,请等一等》,作为粉丝,那是必须要支持的,不过现在才看了大半,还没看完。
      之前因为没有书集中收录你的小说,所以小说看的不多,这本集子一共收录的十六篇中短篇小说,算是对懒人来说是天大的喜讯。
      可能有意这样编排,前面几篇像《时光,请等一等》、《最慢的是追忆》、《岁除》、《婚事》、《妮妮》,故事都在残缺不全的家庭框架下。这样擅长,似乎如安妮宝贝之于都市爱情题材,王若虚之于校园题材。想来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对此比较敏锐和体悟比较深吧。想到你在博客里写到卖父求荣,我得到了人生第三只奖杯,和第一张支票那一段,换到小说里面却又能写出在狭小,绝望,无望,无法逃遁的生活空间里,一个个扼腕叹息的故事。想到你写到祁克果说:“想要当个作家,就会一步步变成世间最不幸的事。”那将是一个不快乐的人,将苦闷深藏于心,建造为叹息、呐喊、哭泣或者讽刺。
      那是一个不快乐的人。其实那种不快乐,对于学工科的我,又能有多深的体会呢。
      你的博客里那几个有意思的标签:高兴,也不是高兴,不高兴,也不是不高兴。有人评论说你是高兴人,你自诩为是只明媚人。我也只是希望你能用自己最舒服的姿态生活,也一如既往地笑得那么明媚,也能继续看到你的文字,看到你写出更多的小说。
      通过博客看你的生活的轨迹也是越变越好,在步入社会之前,在告别青春之前,真的希望时光,请等一等。
      
  •     迭起的印象交织又拆线,终有些想说却想随之遗忘,仿佛……想拾却想随之遗落;偏又敌不过时光荏苒,回首潸然。我印象中极为深刻的倒不是你室友忽然的死讯对你可能造成的影响,为此你们做了一幅篇章来追溯,反倒是那位打扫宿舍的基督徒大妈拿了你的东西又吃了剩你的面包,令你愤愤了多日;倒不是你曾说了不喜欢陈绮贞,一度引发一片对你的冷嘲,反倒是你记录那么多与好友的交流,其中WE小姐曾说及她的……丝袜控男友。
      
      高一时在《萌芽》读到《下一站,西单》,顷刻被它无法言说因由地倾倒。为此我想方设法了解了你,通过我所能动用的大部分资源。那时《青春禁忌游戏》刚出版。我又在《萌芽》读到《1987再不是2007》(那时的名字还是《1987不再是2007》;我至今无法巨细分辨其中的微妙。),悄然在教室里心怀惬意地落了泪。奈何你的每一句话都那么惬意,奈何你的每一个词都仿佛别有深意。却是要我说出你的文字究竟好在哪儿,我也是怎么也难以描摹;因对我实在太特殊,那气息吞吐于我内心的柔软,阅读不仅仅是释放。
      读书会上你说那时你可以为着有一句可供玩味的话来写作一篇文,可我却极难记得你曾这样刻意。譬如优秀的作家越难被解构,越轻盈被解读。或许你尚还不及,终将列入此列。
      
      《四个四重奏》(我不确定这名字是否源自T.S.艾略特的同名诗)读到最后一行“我爱你。我爱你。”那种在文末瞬间被这样简单的词组融化的阅读知觉真是难以抒发,只好默默收于心底。同样的三个字,同样在文末,之后《萌芽》发表的《我爱你》并没有来得及收入这本书;奈何这次仿佛被翻版的阅读知觉,依然惊心动魄地令我心平气和。如是欣喜,如是信赖。
      
      书中大部分作品都写于上一本长篇《下一站,西单》出版前。我惊诧于这部长篇中《安,妮》故事的再现,不然我也快要忘了这部短篇;惊诧于《下一站,西单》竟这样被扩写,仿佛令时光,来不及等一等。那远霞的近影,仍然是看不清晰的,须要退回到一个别致的角度,侧一侧脑袋,与观赏的同时在心中描摹。于是长篇《下一站,西单》中冗长、繁复、错综、流线、内敛及外延、轻缓及沉静的文字,及到最后一章,即短篇《下一站,西单》时,多少令人感到释怀。故事被说圆了么?这不重要。人物各自有了个去处么?这不重要。说了那么多,外乎于故事演绎、人物关系,仅仅小说本身的东西,都说得够了。
      
      我多欢喜这个说法,小说叙说的是小说本身;故事叙说的是故事本身。这样小说文本实在可以被二次解读。
      时光,请等一等,换一些角度,那远霞的近影,我们一起描摹。
      
      2011.6.2
  •     时光,请等一等。
      最好的感情,是细水长流,又深流无声。而你如此快,你让我们怎么赶得上。
      难怪那么多纯净感情,随着时间的激流,融入世间的海洋。再难辨别出它的颜色质地,混为一谈。这多么让人痛心疾首,而无力回天。
      
      感言:时间过去了,岁月过去了,感情过去了,生活过去了,但我们的思想不能过去,我们的梦想不能过去,等一等,想一想。
  •     感觉文笔有点稚嫩,一看就知道是同年人写的。不是很喜欢,感觉有些造作。书名也一般般。主人公的名字也一读即懂。知青的文学我们又懂多少呢?还是看看那批人的著作才能了解一些。作者也不过是道听途说。感觉文笔有点像鲁迅,但心里描写感觉很造作。
  •     张怡微的文字富有一股冷峻的气质,却摆脱不掉海派的柔软和忧伤。看她写父母一辈的故事,一出手就直逼生活的冷酷、人情的无奈。她对家庭生活、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体味,那种深入骨髓极为透彻的领悟,精致文笔的用心,读来让人惊艳后轻叹……
      
      
  •   哈哈 说到朗读 我就笑了 高一早晨的朗读时间 你一定是读的最起劲的那个 有时候我都很苦恼 你的声音太大了 我在你旁边好无力啊~ 哈哈哈 我还记得某个早上 班主任来了还特地的夸奖了你 因为你读得很认真 很大声
    我也喜欢朗读 专注的朗读 那种感觉太棒了!
  •   有不成熟,难免软肋,但终归会愈加自如,跳脱过人的聪敏,成为一个更从容的作者。
    啧啧,老师文笔真好。
  •   额。。。书的作者文笔才好。。。
  •   哈哈,再夸就成软文了。
    建议老师自己整理一下评论,出个小集子也不错。
  •   两位文笔都很好呀。
  •   客气啦:)你是怡微童鞋的超级粉丝么,那篇也写得挺好丫
  •   呵呵,谢谢跨奖,超级那是不敢当的啊。你的博客我也常去看,除去文笔好外,对生活的理解和看法都很成熟呀,因为比你小几岁,希望到你的年纪(哈哈,不是说你老),能够有你那份成熟。可能你现在比较忙了,但还是希望你的博客能够更新的快点哦。
  •   矮油,你也加油。一个是忙,一个是大巴实在比较惊人,发发文章想死的心都有。多交流:)
  •   哈哈,你也还没睡呀,加油加油,得多向你学学。
  •   由衷感谢一个同龄人触动款曲,又代为抒发那些想说、却终于言不及义的心里话。
    是的,读张怡微的文字,时常有这样的感觉。
  •   “其实人活着,要坚持哪怕一点点理想,都是很难很难的。只要你没有,日子就能过得比较平顺,只要你有,就很拧巴,你也不知道在跟谁斗,跟谁过不去。我常这样检验自己,过得很不舒服,好过很舒服。”这段话写的真好,很多人都这么想,只不过在心里酝酿却言不及义罢了。
  •   嗯。这位张小姐不如另一位张小姐露面的次数要多,不知道是不是更专注更安静。但两位都是往越来越好的方向在发展,也走得越来越坚定。
    支持~~~
  •   张悦然?
  •   永遠記得《悵然年華》的驚艷
  •   个么我觉得怡微比张悦然动人多了啊,更见性情。喜欢她,喜欢周嘉宁。
  •   其实作家各有自己的美感与追求的领域,任何比较大概都有失偏颇。只要喜欢她们,并从中学到东西,感受到努力和美就已经够了。
  •   恩,《怅然年华》给还在读中学的我带来无限的惊艳和惊讶。
  •   张悦然我也喜欢的。
  •   <<宋宋>>绝对让人难忘 一直记得 
  •   啊,我其实还会听听苏打绿的歌的……陈绮贞,也是出了事情,才被架到一个不喜欢的高度。那反正也的确没有喜欢。
    黄乙玲嗲!
    楼主好厉害!
  •   还有苏德其实
  •   也还蛮喜欢周嘉宁的。
  •   周嘉宁,张悦然,张怡薇一直都很关注她们,高中在萌芽上看到她们就喜欢她们的文笔,每个人都有自己风格!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只是每当看到她们的文字,内心就会回到那年的时光。。
  •   谢谢你,看来我的博客……比我的小说红火呀~
  •   哇。LS
  •   好棒噢,羡慕tuierbufei,居然能碰到张怡微,好吧,我眼红了。
    本家,加油哈,期待你的作品。
  •   啊哈哈,也谢谢你的回应。
  •   《下一站,西单》当年看了,记忆犹新!
  •   最初的邂逅是《美文》中怡微姐姐的高考史,再来,由她的博客细微索取信息。近来也正在膜拜中,浅薄愿望同大家交涉。
  •   陈绮贞和丝袜控……亮了~
  •   作者本人评论...亮了~
  •   理解的好透彻。。。仿佛亲手经历般!
  •   我姓沈,应是继WE之后签的,因坐的离你很近。这样的机缘真是令人慌张,一些攸关小说的问题,也没有好意思问。其实只要听你说说话,一些生活,一些历程,或者甚至对于死亡能够这样坦然陈述,就很好。虽说有一些内容,也并不入我的味。
    我欢喜你在写作中呈现的对于文字的姿态,以及文字本身的姿态,这是我贫乏的少年,终于尘埃落定的诚恳的光亮。那仿佛寻了多年,早知道终于会寻到的文字。这五年来的坚持,真是太轻盈,太沉静,一点也不琐碎。
    关于《下一站,西单》,真希望将来能有一部令你满意的再版。我记得当初在北京旅游时读的,几天里我曾多次在西单转车,穿梭于地下,却觉得它像很多地理一样,如同幻觉一般。
  •   为了那一句下一站西单,我也曾多次转车就为了那一句下一站西单!
  •   怡微姐说的对她写知青的中肯评价不会就是这篇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