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鲍世远 页数:296
内容概要
《戏水长流》具备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上海老作家文丛》是上海市作家协会和上海文艺出版社联合编辑的丛书。出版上海老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是为了展示上海老作家在文学园地孜孜不倦、辛勤耕耘的创作成果。
作者简介
鲍世远,1924年出生于绍兴,复旦大学法律系毕业。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建国前任职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文工团创作组,建国后转业至上海市文化局戏曲改进处、戏剧处、艺术一处、剧目工作室工作。大学时期开始业余创作,发表小说《罢课》、《抢米》、《打游击》;诗歌《带口信》;散文《希望》、《在酒楼上》等。参加工作后主要撰写戏剧评论、散文随笔等,发表文章累计300余篇。曾出版《艺林短笛》、《小巷问酒》、《铁骨红梅》、《长河疏影》和《戏缘漫忆》等著作。
书籍目录
序第一辑 蓦然回首“三楼观众”成了“老戏改”当年上海戏曲界漫话“戏改处”从“春节竞赛”到“戏剧节”义演捐献首届全国戏曲会演文化局长印象剧团支内纪念梅、周百年诞辰思念大师盖叫天与“复盛居”俞振飞先生二三事恨不生为苏州人——曹禺与苏州评弹张骏祥执导《罗汉钱》应云卫与戏曲艺术朱端钧与沪剧现代戏黄佐临的宿愿谢晋与越剧杨村彬执导《蔡文姬》岑范:票戏到导戏郑拾风神采戏曲“乳娘”郑传鉴袁雪芬演《祥林嫂》丁是娥真情唱心声一生努力的顾月珍芳洁脱俗、锐意创新的尹桂芳徐玉兰三演贾宝玉戚派艺术通俗美唐耿良《三国》新说好角色姚荫梅评弹一支笔——陈灵犀麒派鼓师张世恩、张鑫海“麒派花旦”音容永在戏曲画家高马得爱戏如命老两口何慢、龚义江与((粉墨春秋》剧本创作座谈会(一九八〇年一月二十三日一二月十三日北京)在晋、闽、川、宁看戏忆演出家蒋柯夫怀念陈荣兰老友长相聚第二辑 艺海变迁天蟾舞台辣斐大戏院卡尔登大戏院共舞台今昔新光大戏院文化广场四十年抗战激情大演出——记蓬莱大戏院“仙乐”的变迁黄金大戏院“恩派亚”起家,“金都”发家“张园”漫忆“双星”闪亮的岁月第三辑 渐入佳境渐入佳境一剧难忘——忆周信芳、俞振飞合演《打侄上坟》赏“梅”留芳艺坛并蒂花绍剧两功臣甬坛恋情捧角儿听书长智病中情功夫在书外弹词开篇《一粒米》“笑”中求真孤本电影语出愁肠分外真——京剧《将相和》唱段欣赏采药老人咏叹——京剧《杨门女将》唱词赏析悲情凄怆“叹无后”——京剧《打侄上坟》唱词赏析我演“人物派”凉亭一孤老后记
章节摘录
“三楼观众”有三多:戏迷多、行家多、劳动者多。我挤身在这些多情的观众中,先当见习“三楼观众”,也感到特别自在。有好角儿来上海演出时,我赶早去排队买票,买好票,离开演一小时前,带了大饼油条去抢三楼的前座位置。有一天,我抢占好天蟾舞台三楼的前座,邻座是一位头发灰白的老人,他看我啃吃冷大饼,忙递过一只葱油饼:“小伙子,吃热的。”这样,我们就攀谈起来。 老人说:“我烟不吸,酒不沾,吃穿不讲究,但戏不可不看。看好角儿、好戏,浑身舒服,晚上睡得香,白天劲道足。”我问:“都买三楼戏票?”他说:“可不,当了三十多年的三楼看客,你别小看三楼,声音总是往上跑,角儿的演唱,三楼听得最清,角儿的一招一式,三楼看得最准。我年轻时看连台本戏、猴戏、武戏,现在爱看老生、花脸戏。” 后来,我多次和这位老戏迷不约巧遇,谈话就多了。他告诉我:“戏看多了,懂得点门道,比方说,《洗浮山》北派与南派演法不大相同,余叔岩、杨宝森都唱过,但都没有太多的身段,盖叫天的演法,出场时的‘趟马’和探山时的‘走边’,那真漂亮。记得在更新舞台开演那天,正好碰到刮台风,下大雨,马路上到处是水,但观众不怕风雨,趟水赶来看戏。听说是盖叫天演《洗浮山》,李少春连看三场,一天换一个座位,今天前座,明天边厢,后天后座,他对别人说,看盖先生的戏,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美的。”老人歇了一下接着说:“可惜他没上三楼来看看,从高处往下看那才美呢。”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