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大帝与察苾皇后

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上海文艺  作者:冯苓植  页数:575  
Tag标签:无  

前言

  冯苓植先生是我所尊重的一位当代著名作家。  他在文学创作中颇具有悟性,成果丰硕,但他在生活中却很谦慎淡泊。有人曾通知他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士”的评选,并告诉他说奖金是二十万元,而他却不解地回答:“我上午一碗面,下午一个馒头,要二十万元干嘛呀?”据我所知,他还“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总想避开矛盾是非,实在不行了便过起云游山川或深入草原的“游牧生活”,走一个地方写一篇文章,“以文养游”,以至于使得文友们常常不知他的行踪。苏叔阳曾说他的动物小说是“杰克·伦敦式的”,林炎也曾称他的动物小说为“形象化的哲理,哲理化的形象”。其实,这些评价都是很精当的,但他平素所展示的是大智若愚、大隐于市的姿态,看起来既超脱又闲适。  他退休游牧了,搬出了作家宿舍楼,住进一处偏远的六楼顶层,每天只下来一次散散步,交往戏耍的范围也限于小孩儿和宠物犬。他退得比较彻底,多年来几乎再未踏进机关的大门。他不愿给人添一点麻烦,好似从内蒙古作家群里蒸发了。直到有一天,我接到著名编审修晓林先生打来的电话和随后寄来的书稿,我才知道这位老兄正在历史的故纸堆中走火入魔地开掘着新的文学天地。  《忽必烈大帝与察苾皇后》,这样的历史小说书名对内地人来说或许会感到陌生,但对蒙古族的我本人来说,却感到冯苓植先生不枉在内蒙古生活了五十余年。他这些年的“隐居”生活是如此的充实,如此的自得其乐!“苍狼和白鹿”,自古就是蒙古民族崇奉的双图腾,这或许在世界各民族中也是独一无二的。查遍《元史》、《蒙古秘史》等蒙汉中外史籍,会使人感到这部书名绝非出于猎奇,而是千真万确的历史事实。正是七百多年前这一对杰出的历史人物,结束了自残唐以来三百多年的割据与战乱,“用真儒”缔造了第一个由中国少数民族入继“中华大统”南北统一的伟大王朝。  千古悠悠,大元王朝曾创出华夏历史上的多个第一。  自秦、汉、晋、隋、唐、宋以来,忽必烈首先奠定了我国各民族共有的最大的疆域版图。当代元史专家李治安先生对忽必烈有过很高的评价,称他为“少数民族君主统一和治理南北的第一人”与“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的推动者”。法国著名的蒙古史学者格鲁塞也这样评价他说:“在中国,他企图成为十九个王朝(原文如此)的忠实延续者。其他的任何一位天子都没有像他那样严肃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他恢复的行政机构治愈了(中国)一个世纪之久的战争创伤”。再看小说中出现的察苾皇后,也绝非是一个文学中的杜撰形象。有大量的史料可为佐证,她的确是辅佐忽必烈“入继中华大统”的杰出蒙古族女政治家。中外多种史籍都有相关她“光彩照人,聪慧绝顶”的记述。《后妃传》中更称她“受命于天,终佐夫成就帝业”。而她的孙子元成宗铁穆尔更进而在对她的追谥册文中详述道:“曩事潜龙之邸,及乘虎变之秋,鄂渚班师,洞识事机之会;上都践祈,居多辅佐之谋”。他们都是草原汗国传统思维的改革派和创新者,已不满足于半原始的扩张攻掠方式。即在为臣下时,便于王府之内广纳儒生士人。他们大胆地汲取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汉法汉典,为缔造大元王朝预先做好了思想准备和人才储备。故《忽必烈大帝与察苾皇后》这样的书名绝非仅为“小说家言”,而是真实艺术地再现了历史。  但元代这段历史似乎很少在文学上有所展现。我所看到的只有一本民国初年蔡东藩写的《元史演义》。而在这部演义里,写成吉思汗征伐扩张的占十之四五,写元末皇室“荒淫无耻”的占十之三四,写忽必烈缔造大元王朝的也只不过十之一二。寥寥数笔带过,明显地存在着偏见和缺失。所以人们提起蒙古民族,提起元朝似乎只记得一个名字: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其实成吉思汗生前的国号一直称“也客蒙古兀鲁斯”——即大蒙古国。而在其嫡孙忽必烈于1260年立年号“中统”以示“入继中华大统”之后,才在1271年改国号为“元”以取代旧国号。这不仅是蒙古民族融入祖国大家庭的历史性伟大创举,而且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也涌现出众多无愧于历朝历代的名臣名将。尤其是各民族的杰出历史人物同时涌现,更应该在文学上得到充分地展现。  对大元王朝人们至今知之甚少,仍似一部未被打开的史书。究其缘由,或许有三:其一,大元王朝存在历史相对短暂,取而代之的大明王朝却绵延了近三百年。除内修的《元史》相对客观外,无论是官方或民间大多是对前朝的诋毁和贬损;其二,民族性、民族文化、民族语言的差异和不同,导致了蒙汉史籍的混乱,仅以人名为例就有不同版本的译称,既混乱又难记,甚至还有意进行污名化,所以大元王朝的风云人物便大多被尘封于历史之中了;其三,那便是之后长期的以汉文化为本位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们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他将成吉思汗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并列,将其称为“一代天骄”。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使这段尘封的历史重新展现变为可能。成吉思汗的武功在影视屏幕上频频得到展现,现有人在为其孙忽必烈的文治在进行艺术表现了。这是建设统一国家与和谐社会、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强盛中华文化的时代需要。  这部小说使我感奋,令我着迷。大元王朝的历史一幕幕展现在眼前。第一个深刻印象是,冯兄这是在以治学精神来创作这部长篇历史小说啊!《忽必烈大帝与察苾皇后》涉及中外古今史料之浩繁,涉及蒙汉各民族历史人物之众多,涉及地理、宗教、建制、风俗等诸多门类学问之庞杂,非潜心研读诸史是难以下笔自如的。这就揭示出冯兄“躲进顶楼成一统”似乎销声匿迹近三载的真相,原来他潜心苦研已快成为“元史”专家了。就拿忽必烈“尊儒”来说,就绝非是作家的趋时之举,而是有着坚实的史实为基础的。早在元代就有学者孔齐在《至正直记》中写到:“世祖(即忽必烈)能大一统天下者,用真儒也。”,这便是这部小说的一个核,一条线。而辅佐他缔造大元王朝的诸多“真儒”,如姚枢、许衡、廉希宪、郝经等等,人人都有史,个个都有传,而冯兄为了这一切,查遍了这些元代大儒名臣的墓志铭。这绝非应景文章可以办到的,以治学精神来写历史小说确实弥足珍贵。  随着生动情节的向前推展,我又发现了作品的第二大特点,这就是学术性与趣味性并重。冯兄是编织故事的高手,并以他引人入胜的小说构思蜚声文坛。但这次他却抛弃了自己的擅长,全篇以历史史实为主线。这不但没有束缚住作者的手脚,而且使人读来兴趣盎然欲罢不休,可读性极强。这正是得益于浩繁史料的帮助,经过哲理性的思索而着力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刻画。冯兄在写这段起伏跌宕的历史时,没有以简单的忠奸善恶或仁君暴君来写历史人物,而是着力于描写忽必烈复杂的心路历程。面对着辽王朝出现后契丹的消失,面对着金王朝兴起后女真族的淡出,忽必烈一直在挣扎于既要当好入主中华的一代皇帝,又要保持蒙古族文化免于消融的两难境地。同时,他还面临着内部各封国封王守旧势力的顽固牵制和背信弃义的阴谋叛乱。作品把这个历程写得相当生动,既鲜明地塑造了雄才大略的忽必烈,叉不回避他的民族个性和复杂心态。栩栩如生,感人至深。而对察苾皇后,作者的刻画和塑造更是不乏精彩的篇章,即使写她的天生丽质,也是一箭双雕地进行了巧妙地安排。作品总是严格地遵照历史真实,将她置于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一步步展现出她的贤能和才智。从少女时期的反向抢婚,到最终成为大元王朝的一代贤后,作为妻子、母亲、杰出的政治家,她的形象真可谓塑造得引人入胜光彩夺目。作品中其他历史人物大多也具有鲜明个性,都使人过目难忘。  当然,作为小说就难免有虚构的情景和人物。作品严格的以史实为背景,想象和虚构了几个人物。比如另类小儒生范宁的出现,就有助于展现两种文化的差异和融合,也衬托出蒙古民族的襟怀坦荡和民风淳朴。这更符合忽必烈对儒家“鄙言空言义理,强调经世致用”的要求,也从另一个角度突现忽必烈和儒者的矛盾所在。再比如莎丽玛王妃的出现,也似乎是有史可循的,史载忽必烈早期曾有一位被废黜的王妃,这也给读者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间。而说到元好问和察苾皇后的师生关系也不是凭空想象。元好问是金代冠绝一时的大诗人,金亡后曾誓不为贰臣。但他在被俘流落漠北草原时,与亡金状元王鹗等儒士共推忽必烈为“儒教大宗师”。为了加重作品的历史感、真实感与文化感,冯兄曾多次到山西忻州的元好问陵园采风,丰富的民间传说为他提供了大胆设想的基础。总之,这部小说有人物上百人,虚构的人物却只不过三四位而已。能把众多的人物不失历史真实性地融入一部小说,的确体现了冯先生的渊博学养和文学功力。  中国蒙古族精神文化的演迸发展,鲜明地体现着兼容开放的视野,渗透着我国其他民族文化的因子,特别是受汉民族影响最深。远古的神话、祭词、祝词、赞词、英雄史诗与民间故事,都蕴含着突厥、匈奴和鲜卑等北方个民族文化的影响。忽必烈的尊儒重儒,上可以追溯到父兄时期,下则流传到现当代。尹湛纳希是近代蒙汉文化交流融通的杰出代表。“一种意义只有当它与另外的意义相遇或相接触的时候,才显示其深度,它们加入了一种对话,这就超越了这些特殊意义和特定文化的封闭性与单一性”(米·巴赫金)。尹湛纳希当年开明通达地慨叹黄教窒闷下的精神文化缺失,毫不褊狭地推崇引介汉民族诸子百家的文化成果。  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构成的,中华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文化。精神文化的联系与互动,是中华民族增强民族凝聚力、国家团结统一的重要纽带与标识。美国的莫里斯·罗沙比撰写了《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2008年在我国翻译出版。正如李治安先生所说,“与一般微观论著相比,罗沙比能够把忽必烈放在‘蒙古世界帝国’和多元文化秩序等广阔视野内,娴熟地展开宏观思考与探讨”。如果说该著作是“西方人野下的忽必烈大汗”,那么《忽必烈大帝与察苾皇后》则是中国汉族同胞眼中的忽必烈大帝。一个是西方学者的论著,一个是中国作家的文学著作,二者可谓是相映成趣。这样的类比,我只是想再从一个侧面强调说明冯兄的这部大作,充溢着非同寻常的文学意义、文化意义和时代意义,着实可喜可贺。  感谢冯兄推出这样的力作,并把这篇读后感权作为序吧。  2009年5月于北京龙泽菇

内容概要

这是著名作家冯苓植为了回报草原,向广大读者奉献的又一部力作。    忽必烈,当代史学家称之为“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的推动者”,“少数民族君主一统和治理南北的第一人”。他虽贵为成吉斯汗嫡孙,而其祖父也曾对他有过极为辉煌的预言,但随后在汗廷权利内斗之中历经劫难:质兄、丧父、辱母、亡妻、天子,几近整个家族要被吞灭。后虽然其兄蒙哥在权利之争中登上汗位。但他的劫难却并未到此为止。在他成功治汉地、征云南、抚西藏之后,竟遭受到汗兄的猜忌和打击,几乎成了个“废王”。多亏他有个极具政治才华的后娶王妃察苾,才在蒙哥大汗猝死后助他“用真儒一统天下”,缔造了大元王朝。但在“入继中华大统”后,他却又因民族矛盾“而不用真儒治天下”。为永葆蒙古民族的强悍,继续发动无休止的征战,致使他和贤能的察蕊、仁儒的太子,助他打天下的各民族儒臣也渐行渐远……    作者为我国著名的编织故事的高手,在严遵历史史实的基础上,把一个个历史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情节引人入胜,读来发人深思。况且,你想知道忽必烈是如何倒走长征路的吗?你想知道忽必烈为“重农桑”也曾在农村结过“社”吗?你想知道察苾皇后又是如何以她“经天纬地之才”“佐夫终成帝业”的吗?你想知道忽必烈又是如何最终自觉毅然走下神坛的吗?若想知道,就请打开这部小说吧!

作者简介

冯苓植,汉族,祖籍山西代州,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作品曾获全国中篇小说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全国金盾小说奖,上海市中、长篇小说奖,内蒙古中、长篇小说一等奖和杰出贡献奖等,并被译为多种外文。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名誉委员。大学毕业后即“走西口”生活于茫茫的荒漠草原上,同行因其行踪不定,均称其为“游牧作家”。现已退休。除与顽童和小狗为伍外,已改行以游读蒙元史为乐。

书籍目录

序言:艺术地再现忽必烈大帝开篇 欲知草原往事,请先听一些必要的唠叨第一章 苍狼在召唤第二章 白鹿向狡狐的异化第三章 是金子总会闪光的第四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五章 草原大汗是如何励精图治的第六章 坐镇漠南汉地的蒙古宗王第七章 权利的终极,便是随心所欲第八章 习儒宗王远征天之南第九章 天上只允许有一个太阳第十章 晚霞般绚丽的功败垂成第十一章 兵不厌诈,权不厌诈第十二章 内蒙外汉,曲折走向大元王朝第十三章 草原君主,终于实现南北江山一统梦第十四章 形只影单,高处不胜寒第十五章 神鹿黯然,魂归天际第十六章 烈士暮年,自觉走下神坛后记

章节摘录

  汗廷混乱,这里的接班大事却就这样完成了……  又是半个多月过去了。索鲁禾帖妮已搬到自己退居的专用的寝帐里,内心却感到从未有过的满足。儿子们均下到了各自的小封地去构筑统领中心,只有她独自望着毡包门外寂寥的草原静静思索着。她心里明白得很,如果没有那天送茶时与察苾的对话,自己或许到现在尚没有勇气采取这些使封国为之一振的果断举措。一个新儿媳的出现竞能带来兄弟问的精诚团结,清纯烂漫间尽显出一个草原闺秀的大家风范。但更令人出乎意料的却还在后头,随之便又传来个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察苾在自己的封地构筑“木栅四围、毡包相连”的中心时,竞为丈夫已逝的前妻帖木古伦也建起了一座“斡耳朵”。一切配备设置均如她生前一样,并甘愿退居其次将帖木古伦称之为“大哈敦”。这不但为忽必烈在那颜千户中平添了尊严,而且就连索鲁禾帖妮闻听后也激动万分地为之感叹了:长生天啊!果然名不虚传,受天命而生的神鹿是降临我家了!  但很快的就有一件大事令母亲分心了……  蒙哥是第一个回到吉里吉斯封地中心的。既然承继了父位,当然有权被尊之为封地的“合罕”了。在他的命令之下,随之三位王弟也被尊称为各小封地之“合罕”了。颇具个性,颇具主见,提早归来就是为早日尽显王者气魄。更何况!他的贴身近臣与悍将已在为他密谋“初露锋芒”的第一步了。首倡者乃阿兰答儿,在他看来害父、辱母、人质、削封等等均是人间少有的奇耻大辱,而不共戴天的罪魁祸首当属乃马真“哈敦”。而现在汗廷混乱,汗位久空,贵由谋篡,封国内讧,色目佞臣奥都拉合蛮与妖女法蒂玛秽乱宫帏,如能抓住时机势必在蒙古人中一呼百应。而眼下吉里吉斯实力雄厚,正好可以借清君侧、保皇孙、正大统、除奸佞等等为名,一举攻入汗都哈尔和林,以夺回“幼子守灶”的神授使命……家臣悍将响应者不少,却谁料沉默寡言的蒙哥闻之后仅说了一句:“严禁外泄,违者割舌!”似是而非,神秘莫测。但暗中却仍召回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诸弟,似准备“一鸣惊人”。  索鲁禾帖妮闻之能不为之忧虑吗?……  好在随着诸子的归来,儿媳们也都来到她的寝帐里请安。按当时的婚俗,蒙古人中流行一夫多妻制。据《史集》所说“每一个男人能供养多少妻子,便可以娶多少个妻子。”如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2007年5月21日报道,称成吉思汗“经研究发现,他征服女人的本领是如此厉害”,“通过Y染色体的分析,发现他的后代多达1600万人。”由此可见他的女人何其多也!但其中只有一个为正妻,相当于当时中原人的嫡正。故而索鲁禾帖妮的四个儿子绝非只有四个儿媳,进入寝帐的佳丽实在令人眼花缭乱。惟独忽必烈现在尚只有一个正妻,而母亲却偏偏于“百花丛中”选定了察苾今夜为她“侍寝”。这令众多的儿媳们着实羡慕,却就是不知真正选中的内在原因。要知道,母亲的心一直在为那“一鸣惊人”而悬着,并深知蒙哥初掌王权那强烈的自尊心还不能伤害。找谁来商量商量呢?索鲁禾帖妮竟由不得想到了察苾。找新媳妇聊聊天肯定不会让人联想到老母亲又要干政,而听听这累有不凡之举小王女的见地起码先可捋出个头绪。  夜深了,温馨的毡帏里只剩下了婆媳俩……  察苾已经铺好卧榻垂首而请道:“额吉(即母亲)!这是父王陪嫁察苾的貂皮大被,年轻人无法消受,特奉上就请您入卧安眠吧!”  母亲也不推辞,只说:“我睡,你呢?”  察苾娇憨而答之:“我猜额吉单独留下察苾,肯定是您又在为家族大事忧虑吧?”  索鲁禾帖妮故意问道:“忧在何处?虑在哪里?”  察苾竟似在所问非所答:“箭在弦上,尚可收拾!一经射出,难以回头!”  母亲却听明白了:“啊!你已尽知?”  察苾只好实说道:“禀告额吉!下面封地人心浮动,也不乏‘清君侧’之类的鼓噪声。这?这……”  母亲将她叫到身边:“你也躺进来,慢慢说!”  察苾真钻进大被了:“额吉,好暖和呀!就像小时候又扑到了慈母温柔的怀抱中。就想撒娇,可一撒娇言语就没了分寸。”  母亲被感动了:“撒娇就撒娇,只管尽情说来!”  察苾这才说道:“蒙哥长兄主掌大权他也有难处啊!有多少夙将旧臣都在力促他为老主子报仇雪耻一洗前恨。可蒙哥长兄人继王位只是咱家的私下拥戴,与汗廷生怨可能拒不承认。名不正,言不顺,急于求成反会陷长兄于不义呀!”  母亲急问:“如若再箭已脱弦呢?”  察苾认真了:“那后果将更不堪设想!须知,即使是乃马真监国乱政,但她的实力仍不可小觑。她不仅代表着窝阔台大汉的正统,而且手中尚掌握着几万人的精锐‘怯薛’(即禁卫军)。你能以‘保皇孙’为名出师,她也能以‘平叛逆’为名讨伐。即使咱‘清君侧’侥幸成功,但东西道诸王皆可效法也到汗廷争雄。如此反复轮回,圣祖成吉思汗的伟业将毁于一旦,‘也客蒙古兀鲁斯’也将分崩离析。绝对有悖于您多年忍辱负重的初衷,还是您那一贯主张好啊!忠于汗廷,忍耐、等待……”  母亲惊叹了:“啊!简直如须眉所言!”  察苾羞赧了:“本来就是从忽必烈和他那些儒生议论中偷听来的,私下里察苾还悄悄背了好半天呢!您可不能告诉他。有您有蒙哥长兄主事,他得知后肯定会斥责我卖弄聪明再不理睬察苾!”  母亲生气了:“这个忽必烈,要误大事!”  察苾急忙说:“不!不不!忽必烈深知蒙哥长兄刚明雄毅,一切尚在深思熟虑之中。‘严禁外泄,违者割舌’就是一例。但为维护长兄初掌王权的尊严,又不好当众驳之。尚须高人私下指点,为此忽必烈早已派人请家父来探慰远嫁的女儿了!”  母亲激动了:“好一个忽必烈,像我的儿子!”  翌日,当察苾走出母亲的寝帐时,竟有好多媳妇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婆婆那么偏爱你肯定又悄悄赏了你不少宝贝,分给我们一点呀!”察苾却说:“什么呀!一连骑了两天马,没等待奉婆婆睡下,我自己就先爬在皮褥子上睡着了。丢死人了!还得婆婆给我解衣盖被呢。要分?有,就等着跟我分着挨拳头吧!”只惹得媳妇们笑了个前仰后合,足见察苾和众妯娌关系是多么融洽。  但关键大事还得由男人们定夺……  P43-45

媒体关注与评论

  千古悠悠,大元王朝曾创出华夏历史上的多个第一。  但元代这段历史似乎很少在文学上有所展现,仍似一部未被打开的史书。  冯苓植的这部长篇历史小说使我感奋,令我着迷。这位著名作家,是在以何等的治学精神来创作这部作品!同时。他又看重于文学创作中的学术性与趣味性并重,使人读来兴趣盎然欲罢不休。美国的莫里斯·罗沙比曾有论著《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现在有了冯苓植的这部《忽必烈大帝与察苾皇后》,二者可谓是相映成趣。  ——作家、评论家 包明德

编辑推荐

  元世祖忽必烈是少数民族皇帝中统一中国的第一人,其文治武功可以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相提并论。《忽必烈大帝与察苾皇后:从游牧汗国到大元王朝》是著名作家冯苓植为了回报草原,向广大读者奉献的又一部力作。作者在严遵历史史实的基础上,把一个个历史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情节引人入胜,读来发人深思。况且,你想知道忽必烈是如何倒走长征路的吗?你想知道忽必烈为“重农桑”也曾在农村结过“社”吗?你想知道察苾皇后又是如何以她“经天纬地之才”“佐夫终成帝业”的吗?你想知道忽必烈又是如何最终自觉毅然走下神坛的吗?若想知道,就请打开这部小说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忽必烈大帝与察苾皇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我承认曾经对元朝的历史了解的实在有限,若不是电视剧建元风云的开拍我也不会去翻开这样一部历史著作~~~~
    作者做到的尊重历史却又不失故事的趣味性。。。每一个人物都那么有血有肉,关于忽必烈,关于蒙哥,之前多多少少都有些了解,之所以成为统一中原的第一个外族皇者,母亲的教导,思大有为于天下的理念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惊喜的是,我看到了历史上另一个曾经不被我熟知的传奇女性——察必!她的美丽、睿智、勇敢、大度,无不令我折服,要成为忽必烈霸业后最重要的女人,她的一生是值得去好好琢磨和研究的。
    感谢冯先生用他流畅的笔法向我们述说了这样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深深吸引着我!
  •   没有我期望的那么好
  •   孩子正在看,说还行
  •   可能我只是一个小学生 对这些历史不太感兴趣 翻了两页就不想看了 亏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