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响谁听

出版时间:2010-4-1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李辉  页数:25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不同于实践者,思想家更注重精神取向,并不完全在乎现实为思想的实现所提供的可能性大小。这样的人,一旦迷恋自己的选择,便会达到如醉如痴的境地。这样的人,是用整个生命拥抱着自己的思想,甚至有一种宗教式的热情。梁漱溟正是以这样的姿态走完他的人生。  王世襄是这样的一种人——表面上看来,他们无法抗拒疯狂年代,显得懦弱、安分、逆来顺受。但是,他们的内心从来就是坚韧的。既然上帝已经安排他从事这样一种事业,他就永远不会抛弃它。无论处境多么恶劣,他们对文化的热爱依然深藏于心,一旦有可能,他们又会重新将之拥抱,在文化创造中得到快乐,得到满足。  我很欣赏这句话:“永玉的画永远是永玉的画,他的画永远不是纯‘职业的’画。”说得多好。仿佛己为未来黄永玉的绘画艺术特征,早早地做了最准确的概括。这再度证明,黄永玉的知音非汪曾祺莫属。

作者简介

  李辉,1956年出生于湖北随县(今随州市)。198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1982年在北京《北京晚报》担任文艺记者和文学副刊编辑;1987年11月至今,在《人民日报》文艺部担任编辑。以传记、随笔写作为主。主要作品有《文坛悲歌一一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沈从文与丁玲》、《沧桑看云》、《和老人聊天》、《封面中国》等。  1998年散文集《秋白茫茫》获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  2007年在《收获》开设的专栏“封面中国——美国《时代》周刊讲述的故事”,获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2006年散文家”奖项。

书籍目录

  沈从文:1949,转折之际  梁漱溟暮年读信记  鹤——关于聂绀弩的随感  施蛰存:执拗的智者  施蛰存海外书简  马国亮与《良友忆旧》  历史的门——贾植芳先生散记  绝响谁听?——再读贾植芳先生来信  永远的小丁  丁聪的画与信  李锐:“不回顾焉能前瞻”  黄永玉与汪曾祺:高山流水,远近之间  王世襄:“昂首犹作花  王世襄叙说:热爱文化,爱到极点  杨宪益:这些浪漫、伤感、悲哀与得意的往事  “了不起的杨宪益!”  吕恩叙说:我和吴祖光

章节摘录

  2007年7月,香港时代广场举办黄永玉先生的一个大型艺术展,以故乡凤凰为主题。主办方邀我前往,并在一次座谈会上就相关话题与香港观众交流。我欣然与黄先生同往。  位于香港铜锣湾的时代广场,一时间似乎成了凤凰与黄永玉的世界。室外场地上,由主办方精心搭建的凤凰古城的建筑景观,与陈列的黄永玉雕塑相辉映。室内二层偌大的大堂,被布置成了别开生面的展厅。室内主要为绘画作品,且大多描绘故乡风景。展板上方,特意设计成风凰古城灰黑格调为主的屋顶翘檐,数十块展板交错排列,远处望去,恰如凤凰那一番老巷屋顶鳞次栉比景象。  黄永玉生平图片展览中,他与故乡凤凰、与表叔沈从文的关系,是极为重要的内容。站在两人的合影前,我不由得想到,这一次展览实际上有着特殊的历史意味。  黄永玉在香港举办第一次展览是在1948年,距此次时代广场展览正好六十年。正是在第一次展览举办之后,一个新时代的来临,让沈从文和黄永玉两代凤凰人_起站在了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上。前者,旧与新以不同方式影响着他。他因过去种种而徘徊、惶恐、焦虑,随之精神失常,难以自控,竟然选择自杀方式试图摆脱痛苦。后者则始终关心与关注着表叔的一切。显然,前者的情绪发展,对未来生活道路的选择,势必影响后者的香港去留。  六十年已然过去。在此次展览的开幕式上,黄永玉迎来了他的老朋友查良镛(金庸)先生。吃饭时,黄永玉指着身旁的金庸对大家说:“他比我大几个月,今年都是八十四岁。但那时我们都叫他小查。”金庸笑笑,说:“现在恐怕没有几个人叫我小查了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绝响谁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实在是一本好书
  •   作者写了与吴祖光、黄永玉、聂甘弩、丁聪等艺坛名宿交往的经过。这些人无不经历过1949年以后的各种政治风雨,也都长期遭受不公平待遇。书中描绘了他们在人生最后阶段的风采,披露了老辈艺术家中的一些少为人知的轶闻。
  •   同类图书中比较烂的一本书,作者的水平不是一般的一般,流水账般简单的堆砌,没有任何作者的思考和见解,书的价格还很贵,不值得购买。可惜书是塑封的,买前看不到书的具体内容。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