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冰释之 页数:203
内容概要
年龄一过四十五,时间就成了最大的敌人。零四年编印《回到没有离开过的地方》(以下称《回到》)时,就有一种编纂遗稿的感觉,虽然当时只是为了对自己90年代没有写诗作一个交代。未料零八年又出新编。而如今的感觉似乎是对自己生命中诗歌的那部分要做一个交代,所以选择比较接近诗歌起点的《门敲李冰》作为新编的名称。虽然与《回到》比较起来,只是减少了一些80年代的内容和增加了零六年以后的十余首诗。 感谢严力、张毅伟、邵揶、刘漫流、默默、郁郁诸君为诗集所写的文字。这些二十多年的诗友,无论以怎样的姿态面对社会,内心都藏有一方只属于诗歌的净土。 还要感谢上海文艺出版社徐如麒先生,感谢他为诗集的出版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特别感谢青海的李刚兄弟,没有他的支持,这本新编诗集的出版至少就不会那么快。在我所熟识的企业家里,很少有像他这样对文化和精神具有如此超然和本能的悟性的,而他那根植于沱沱河漫长军旅生涯的坚韧、平和以及宠辱不惊的敦厚品质,一如恐龙时代就有的、富含天然营养的、野生于青藏高原的神奇植物--沙棘。
作者简介
冰释之,实名李冰。祖籍江西婺源。上世纪60年代初生于上海,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写诗,上世纪80年代初与孟浪、郁郁创办民刊《MN》。1983年考入上大文学院,期间写诗编诗,结诗社办诗会1987年自编诗集《门敲李冰》百册赠送诗友。1988年与诗人默默、白夜(毅伟)创办《上海诗歌报》,上世纪90年代没有写诗,本世纪初恢复写诗,2004年编印诗集《回到没有离开过的地方》两百册,送罄。
书籍目录
默默:缪斯女神一生在你的指间伸展冰释之:一生中的街亭卷一希望的红(1980.7—1982.10)致朋友我和长江希望的红致贺诞辰老树新生丧失了引力的虹天问观潮在那一个早晨挤湖上梦境过客珍藏眼睛致友人 鹰的发现见证爱情心的收获影子的歌卷二门敲李冰(1984.1—1989.11)毕加索,不假思索爱情的毁灭自画像沉思西行的窗口北上--从桂林到南昌忆雪无题梦入大海门敲李冰他们的故事寂寞像我山冈误会发生在下午不抵南方的旅行江边走走回想幸福S与海陌生的墙会见雨季……卷三 一眼望不到尽头(2000.7—2008.12)附录编后记
章节摘录
冰释之的诗歌大火 四年以后,那个春夜我翻读的诗章只有很少被收入了冰释之的第一本个人集《门敲李冰》。门敲李冰,门也砸了默默。在我心目中,《门敲李冰》既是当年最精挑细选的一本诗集,也是一本挂一漏万的诗集,那些遗珠虽然被冰释之筛选了,但一直在我心灵深处熠熠生辉,仿佛1984年那个春夜,我与冰释之互认为知己的那一霎,我们熠熠生辉的目光。 就在《门敲李冰》问世不久,命运之门也把冰释之敲到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校在仙霞路上,离我工作的单位十分钟自行车车程。 那时,我在工会图书馆工作,非常清闲,就常常去冰释之那里喝茶谈诗,渐渐地就有了创办《上海诗歌报》的念头,意图为当年沉闷的上海诗坛吹一道清新之风。记得那年是1988年,《撒娇》诗刊停办了两年,《海上》、《大陆》诗刊也停办了两年,孟浪去了深圳大学办校刊,郁郁去了福州新华社工作,京不特在云南流浪,刘漫流依旧在医科大学教书。 冰释之与校长办公室的秘书关系甚好,那秘书姓施,《上海诗歌报》的打印工作就是施小姐帮忙的。 我拿出全部的积蓄买了纸,印出了创刊号。冰释之当时正准备去加国留学,积蓄不敢动用。因此,创刊号的《上海诗歌报》也是终刊号。一共印了200张。 第一版上白夜的诗旁边,拼了一张少女流泪的画。把那画一剪三,就有了点毕加索《格尔尼克》的味道;第二版上我的诗下面,嵌了一张微张的红唇,也是剪下一幅画的局部;第三版上冰释之的诗下面,嵌了一张鸥鸟争飞在海滩上的照片。 冰释之与我精挑细选选了五位诗人当时的近作。毅伟(白夜)选了《三点钟的下午》,《冬天的感觉》,《夜话》,《关于秋天》;刘漫流选了《死亡也不过如此》,《缓慢的音乐》,《蓝本》,《一个夜晚》;我选了《涅槃前后》,《忏悔》,《秘密啊》,《明了》;郁郁选了《残疾者如是说》,《消灭公害》,《死亡是一个真理》,《孤独》;冰释之自选了《门没关严》,《模仿愤怒》,《水象》,《岁月安详》。 报纸印出来的那天,我们在我家东安路的小布屋里小酌庆祝,没有什么下酒菜,只有一只手撕电烤鸡。5点钟开始喝,7点钟,冰释之不胜酒力,就喝倒睡去。我一边自斟自饮,一边捧着《上海诗歌报》,翻来覆去地看不厌。付出了心血,自然爱不释手。 沉沉睡去的冰释之醒来已是午夜,连声说不好意思,那年他27岁。当时他突兀的感慨,我至今记忆犹新:默默呀,27岁,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呀。 那年我25岁。冰释之说,再过两年,你也会有这种感觉。两年后,也就是1990年,我果然也有点。 这以后,冰释之发表在《作家》杂志上一首诗依然持久地震撼我:我的朋友点燃了一支烟/我的指问/有家乡的一场大火。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