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文学大系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上海文艺  作者:陈思和 编  页数:653  

前言

  《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这是第五辑了,从赵家璧先生于七十五年前在良友图书公司主编出版了第一辑《中国新文学大系》以来,上海文艺出版社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一代一代,前后编了七十五年,五辑百卷。百卷沧桑,百卷心事,百卷才具,百卷风流。呜呼,不亦盛哉!  本辑所选篇目出自1976-2000年。简单地说,从“文革”后到20世纪的结束。《班主任》《于无声处》《天云山传奇》《大墙下的红玉兰》《芙蓉镇》《团泊洼的秋天》《鱼化石》《回答》《哥德巴赫猜想》《周总理,你在哪里?》……这些耳熟能详的篇目,以及一系列为“伤痕文学”鸣锣开道的理论文字仍然使我们激动,仍然使我们热泪盈眶。它们有一种类似时光隧道的功能,才一“触电”,立马接通,我们陡然回到了那个过往的年代:万众一心,充满期待,一片真诚,一腔块垒喷薄而出,涕泪交流,却又是美梦如霞,仍然不乏天真与一厢情愿。  当然,文学是我们的最生动、最刻骨铭心的记忆÷是我们的“心灵史”。有了文学,历史就难于抹杀,激情与思考将成为永远,怀念与记取充实着我们的灵魂,经验也诱人几分。而一切自我作古的宣告,都只能丢人现眼。

内容概要

  《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第1集):文学理论卷1》文学是我们的最生动、最刻骨铭心的记忆是我们的“心灵史”。有了文学,历史就难于抹杀,激情与思考将成为永远,怀念与记取充实着我们的灵魂,经验也诱人几分。而一切自我作古的宣告,都只能丢人现眼。

书籍目录

总序一总序二序言文学·政治驳“文艺黑线”论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的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的报告人性·人道主义关于人性、人道主义、人情味和共同美问题人性与阶级性为人道主义辩护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典型·真实一个值得重新探讨的定义——关于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关系的疑义不能如此轻率地批评恩格斯——读一篇论文的感想论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再现真实”:一个结构语言学的反诘形象思维·审美形象思维再续谈关于文学特征问题的思考创作论从政治性到认识性到审美性的发展艺术的魅力——在一个会上的发言别、车、杜在当代中国的命运主体性·方法论论文学的主体性文艺学方法论问题现实主义和反映论问题研究方法现实主义精神和多样的创作方法文学批评中的系统方法与结构原则得意莫忘言——关于“文学语言学”的研究笔记之论系统科学方法论在文艺研究中的运用关于目前文学研究中的两个问题对艺术真实的心理学探讨文化研究与地区研究重写文学史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关于“重写文学史”专栏的对话《中国文学史》导论被压抑的现代性——没有晚清,何来“五四”?“当代文学”的概念知识分子·“人文精神”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人文精神:是否可能和如何可能人文精神问题偶感、关于文化现状、道德重建的对话人文精神:最后的神话关于“人道主义”的对话

章节摘录

  承认林彪、“四人帮”捏造的“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路线”或“刘少奇文艺黑线”,就是在实际上否认了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在文艺战线的主导地位,其结果是,或者把以往十七年的文艺成果都算在刘少奇的账上,或者把一大批不是刘少奇的人划人刘少奇的名下。请问:这种做法对党对人民有什么好处?  彻底纠正林彪、“四人帮”制造的“文艺黑线”、“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冤案,这不仅是一个从路线上理论上拨乱反正的是非问题,而且是一个从政策上应子完全平反昭雪的实际问题。在“文艺黑线”的罪名下,文艺界那么多有生力量遭到残害,许多同志含冤死去,许多同志至今背着黑锅。这是涉及一整条战线、涉及一大批人的实际问题。问题没有完全解决,留着一个大尾巴,这不利于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投入社会主义新长征的积极性,不利于促进文学艺术的新繁荣。今年五月,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扩大会议上,许多同志列举大量事实,揭发林彪、“四人帮”迫害文艺工作者的滔天罪行,是对于“文艺黑线”论和“文艺黑线专政”论的血泪控诉。文艺界受害之广泛,情节之惨重,是骇人听闻的。我们不断接到来自各地的申诉,在“四人帮”横行的年月里,有些青年工人、青年业余作者,仅仅因为参加过作家协会主办的青年创作会议,或者向作协的刊物投过稿,就惹来大祸,被打成“黑线人物”、“文艺黑线的代理人”,长期受害,甚至株连全家。这类问题,有些地方解决得好一些,快一些;有些地方慢一些,或者至今没有解决,因为据说“黑线是有的”,他们还要观望一阵。“文艺黑线”这顶血淋淋的大帽子,为什么舍不得扔掉?保留它为的什么?为什么不相信革命同志的血泪控诉,偏相信阶级敌人的政治诬陷?这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新文学大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