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特手记

出版时间:2007-1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奥)勒内·玛丽亚·里尔克  页数:333  译者:曹元勇  
Tag标签:无  

前言

  在我初读到里尔克作品的时候,琢磨其改造,稍有多看,就 注意其顽固,只看到绝境。崇拜者把他被迫和侥幸的生平编排成欧洲成 全诗人的“当时”神话,慑人却又令人作呕,连累了他逐渐高举的诗文。谅 解诗人的同病不很困难,我感到尴尬,是他摆脱法国诗歌模范找到独立风格 后,作品中强烈散布着承担重大使命的童年胎记,以及文学青年抗衡世界容 易的那种挪用文学世界的轻率并置。跟讨人爱怜的固执有关,我反感他过分 注重限制,致使对绝境的恐惧和超越变为无限对限制的注解和加重。里尔克 腼腆而孤独,保证他器官的特殊,同潮流疏远,但和发起与总结潮流的要领 纠缠不清。发起与总结潮流的人处在事件当中,出路是突破,弥漫、波及到 里尔克的时候,事件已成作品和原理,无需突破,必须超越。这是里尔克文 学性格的泛心灵工作的原因,博得赞赏但被避让。 如无巴黎榜样,瓦雷里和马拉美的小圈子诗歌,里尔克的苦闷经验、诗 歌才华和其他思想资源不能为我们塑造现在的里尔克。诗人里尔克应当写出 《杜伊诺哀歌》和《致奥尔菲斯的十四行诗》。如无巴黎的受困,《马尔特 手记》(全译名《马尔特-劳里茨·布里格手记》)无从谈起。巴黎,里尔克 向寂寞转送裂变内容和形式的枢纽,使得他更加寂寞,被他正正反反解放了 的寂寞纯粹而矛盾地占领了他,将他抛给相称的陌生旅程,连贯的熟悉逻辑 。从建筑结构而非历史连续性的角度看,如无《马尔特手记》,不好说《杜 伊诺哀歌》和《致奥尔菲斯的十四行诗》,但里尔克不合时宜。《马尔特手 记》作为里尔克高屋的基础无需解释,作为里尔克的事件则值得标榜,里尔 克耗尽在这略带共性的事件,没能从“巴黎一一他一一唯一者”这永不停止 的事件突破。《马尔特手记》最早侦破存在的乖戾,比后来的存在主义小说 更多具有解决激情,虽然当时法国式的细腻敏感破坏整体判断,被剖离出来 的至高控制与全面受限两种“本体”给放到不顾一切的绝对地位。晚年里尔 克写作两部经典诗歌的那段时间,贡献给文学史一个启发少数人的特殊事件 ,他以沉冗的争辩向基督教取得攀登存在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权利。此事件 的个体超越性质具备反被超越性质,对读者来说,其象征意义无法和风景的 发明作用区别开来。文学作品面临他者,征求他者参与,他者有效参与的地 点必是特殊共性发作的事件,条件为困约事件的可突破性。事件具备可突破 性,可突破性半数地结构在事件的结构当中,作为审查事件之为事件的标准 。 比较瓦雷里的世俗知识论和马拉美的小圈子的性欲数学一一注意:巴丢 给数学思维找回了“无限性”前提——,里尔克诗歌的基督教路线背时、偏 僻,太是高山仰止的心理屏障。联翩环扣的迷途细节与文献材料和扭转线索 使其可解、可读并且可有所获,可惜里尔克以纠正的辩识向其牺牲的至高法 律已经完善废止。《杜伊诺哀歌》和《致奥尔菲斯的十四行诗》属于那种僵 尸与信仰互相激烈的怪癖传奇,卓越得足够凑热闹的无信仰者附庸,未来分 心。仅从当时偏重物理的普遍解释效率着眼,《马尔特手记》是里尔克唯一 具有广泛阅读意义的作品。正因为里尔克令人厌烦的细腻敏感,《马尔特手 记》的内容作为事件的个别性获得了监护。他的早期诗和受罗丹启发的东西 ,又多又缺乏心驰神往的价值,满足着专家的专业研究。 开始写诗的时候,我短暂着迷过里尔克的诗,我不熟悉而且隔膜基督教 哲学,奇怪多过感受和认识的分担。九十年代初找到台湾方瑜女士的《马尔 特手记》汉译本,连夜读完,那是我读现代小说最揪心的经验。后来在德国 学德文,读过一点里尔克,包括DieAutzeichnurGen des Malte LauridsBrigge(《马尔特手记》德语书名),特别对内容,我取得谅解的态 度。《马尔特手记》中的巴黎部分,格外使我警觉:客居者注意和可注意的 可悲地总是显眼、象征性的公共场所。当然,里尔克的器官由思维的纤维构 成,他的嗅和看等于思考,敏锐等于迟钝,忽略无妨看作省略。我想看到暗 处布置的反动,那在旅者眼里符号般行止的当地人的当地明暗,所以,《马 尔特手记》中的旧家从时间和地理的远处涌现,不论充当来源还是眺望,还 是恐惧本身,都能平衡道路的羞辱和删除。爱和孤独,只有根据旧家的雾中 的真,才胜任里尔克狂思灌注的主题。 般配地讨论里尔克,我不是合适人选。有限的基督教知识,后里尔克时 代较多社会和地区争错的怕的窒息,妨碍我专注于旧时代的特别救援。钦慕 和研究辞章,对里尔克形同轻慢,他的诗词在我对我的此刻困境的突破中现 身,才算助益。我有过和里尔克相近的欧洲游牧经历,每当想起他,常常身 心激战。里尔克时期有着多个不同的欧洲,现在一样,他的故事却像铁道分 岔图,加速我回国的心理。非为乡愁,非为将就推诿的历史主义,也不是为 了一个庞德的莫罕(Meran),里尔克的穆佐(Muzot)。 元勇花六年时间译完《马尔特手记》,我揣测,他忍受了六年豪华的折 磨。但愿里尔克的精确针插进现在这里的恍惚,起点药的作用。 2006年5月,开封

内容概要

  《马尔特手记》是里尔克创作生涯中所达到的第一个高峰。小说叙述一个出生没落贵族、性情孤僻敏感的丹麦青年诗人的回忆与自白,某种程度上即是作者自身的写照。小说由七十一个没有连续情节、不讲时间顺序的笔记体断片构成,这些断片因为共同的主题:孤独、恐惧、疾病、死亡、爱、上帝、创造等,集中表达了里尔克终生关注的各种精神问题,在精神暗流上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有机整体,被誉为现代存在主义最重要的先驱作品之一。

作者简介

  勒内·玛丽亚·里尔克(RaillerMariaRilke,1875-1926) 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德语诗人,1875年12月4日生于当时隶属奥匈帝国的古城布拉格,1926年12月29日死于瑞士的瓦尔蒙。在漂泊漫游的一生中,里尔克与卜个世纪初的欧洲众多作家、诗人、艺术家以及热爱艺术的贵族女性交往密切,其中对他产生深远影响的有雕塑家罗丹、女作家莎乐美等。里尔克牛生留下的文字作品可谓浩渺无边,题材涉及诗歌、小说、艺术随笔、书信、日记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有:诗歌:《图象集》、《祈祷书》、《旗手克里斯多夫·里尔克的爱和死之歌》、《新诗集》、《新诗续集》、《杜伊诺哀歌》、《敛奥尔菲斯的十四行诗》等;小说:《布拉格两故事》、《亲爱的上帝及其他》、《马尔特手记》等。

书籍目录

  中译本序  马尔特手记  第一部  第二部  附录:旗手克里斯多夫·里尔克的爱与死之歌  译后絮语

章节摘录

  每当我回想起老家——现在谁也不在那里了,我就会猜想从前 的一切一定是另外一副模样。从前,谁都知道(或许仅仅是我的猜测), 我们每个人的死都一直裹藏在我们自己的身体里,就像是一粒水果里面包裹 着它的果核一样。儿童的身体里面有一个小小的死,老人们则有一个大的死 。女人们的死是在她们的子宫里,男人们的死则在他们的胸膛里。每个人都 拥有它;这一事实赐予每个人以非凡的尊严和静穆的自豪。 很明显,我的祖父,老侍从官布里格,一直在体内蕴藏着他的死。那是 怎样的一种死啊!它持续了两个月之久;它的声音是那样巨大,连庄园里最 偏远的角落都能听得到。 那幢巨大而古老的庄园主的住宅太小了,盛不下这个“死”。它似乎应 该再增建两排厢房,因为侍从官的身体膨胀得越来越大,而且他还不停地要 求把他从一个房间挪到另一个房间;结果一天还没有结束,整幢房子里就已 经没有一间屋子是他未曾躺过的了;这种时候,他会变得勃然大怒。于是, 一大队男仆、女仆和猎狗——他总是让这些狗呆在眼前一一不得不跟着他 爬上楼梯,在大总管的引领下,进入他那像圣徒一样的母亲过世时住的房间 。这个房间一直完好无损地保留着二十三年前她去世时的模样;而且从那时 起,没有一个人曾经获得许可踏人这个房间。现在整个队伍全都涌了进来。 所有的窗帘都被拉开,夏日午后的阳光粗野地审视着那些羞羞答答的、受到 惊扰的家具,笨拙地在匆忙揭去蒙罩的镜面上游移。所有的人也都是这样。 那些女侍因为充满好奇,竞不知该如何摆放自己的手脚;那些年轻的男仆目 瞪口呆地望着屋里的每一样东西;而年老的仆人则不停地走来走去,试图回 想起曾经听说过的有关这间他们现在终于有幸置身其中的“紧锁的房间”的 各种传闻。 而那群猎狗似乎格外能察觉到它们所逗留的地方,一间屋子,里面的每 一件东西都有一种非常刺激的气味。那些体型高大、精瘦的俄罗斯猎狼犬在 扶手椅后面忙忙碌碌地跑来跑去;它们摇摆着身体,踩着长长的舞步在地板 上走过;它们还会像动物中的传令官一样,纤长的后腿直立,前脚爪搭在镶 着白色金箔的窗台上,同时把尖尖的、充满期望的嘴巴和皱皱的脑门探出窗 外,东瞧瞧,西望望,瞧着外面的庭院。几条个头不大的德国种的小猎犬, 毛色就像棕黄色的皮革手套,坐在一张靠近窗户的有丝绸垫的安乐椅上,显 出一副什么都很正常的模样;而一条短毛像金属丝、满面阴郁的塞特种大猎 犬,则靠在一张有镀金桌腿的桌子上,来回蹭它的脊背,致使那些放在漆过 的桌面上的塞弗勒瓷杯抖动不止。 是的,对于这些昏昏欲睡、心不在焉的东西来说,这的确是一段落下来 ,被踩在了脚下;一些小而易碎的装饰品在即将摔碎的一刹那,被及时抓住 ,并很快又放回原处;也有很多装饰品被藏了起来,推到窗帷后面,或者甚 至抛到网状镀金的炉栏后面。时不时地会有一些东西落下来,有的闷声闷气 地落在地毯上,有的清脆地落在坚硬的木地板上。不过它们碎得到处都是, 有的尖锐地噼啪一声就碎了,有的则碎得几乎没有声息。因为这些物件,正 如它们那损坏的样子,在那种坠落中是难以幸免不碎的。 而如果有人想到要问一问这一切究竟是什么造成的,是什么致使这个被 谨慎保护的房间遭受如此剧烈的毁坏,那么答案只能有一个:“死”。 那是侍从官克里斯朵夫·戴特莱夫·布里格在乌尔斯伽德的死。因为他 躺在屋子中央的地板上,臃肿的身体把他那深蓝色的军制服撑得鼓鼓囊囊, 而且再也没法动弹。在他的宽阔而陌生的脸上,没有人能再辨认出这张脸, 那双眼睛闭上了一一他没有看到正在发生的这一切。起先,他们曾试图把他 放到床上去,可是他坚持不肯,因为自从他最初生病的那些晚上起,他就对 床嫌恶起来。另外,楼上的这间屋子里的床也被证明太小,所以没有别的办 法,只能让他躺在地毯上,再说他也拒绝再到楼下去。 P13-16

媒体关注与评论

  勒内·玛利亚·里尔克,20世纪最重要的德语诗人之一,《马尔特手记》是他惟一一部长篇笔记体小说。读者可以清清楚楚地感受到,里尔克是听觉艺术、视觉艺术、感觉艺术的天才,他能从寂静的物体上感受到喧嚣的人气,他能从人物的动态中捕捉到庄严与痛苦,他的语言能照进灵魂的最深处。他想表达什么?恐惧、痛苦、绝望,以及上帝与爱。

编辑推荐

  勒内·玛利亚·里尔克,20世纪最重要的德语诗人之一,《马尔特手记》是他惟一一部长篇笔记体小说。读者可以清清楚楚地感受到,里尔克是听觉艺术、视觉艺术、感觉艺术的天才,他能从寂静的物体上感受到喧嚣的人气,他能从人物的动态中捕捉到庄严与痛苦,他的语言能照进灵魂的最深处。他想表达什么?恐惧、痛苦、绝望,以及上帝与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马尔特手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