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8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作者:王安忆 页数:20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富萍》讲述的是“文革”前——一九六四年、六五年的故事。当时的上海社会组织很严密,作者从一个特别感兴趣的题目——移民入手,描述上海人怎样到这个城市来聚集。小说里的富萍从小没有父母,在亲戚家长大,她因为和"奶奶"的孙子有婚约来到上海。富萍外表木讷,内心却透着聪慧,表面柔顺,骨子里却很倔强,事事都有自己的主张,全身散发着青春的气息,透着一股子鲜艳的乡气。她在上海的生活简单甚至是封闭,她的生活与这个城市的纷繁芜杂仿佛丝毫不沾边,所以她完整的保留了自己的个性。
作者简介
王安忆,江苏南京人。中国当代文学女作家,被视为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後,自1980年代中期起盛行於中国文坛的「知青文学」、「寻根文学」等文学创作类型的代表性作家。曾长时间居住於上海,於文化大革命期间,曾至安徽插队落户。王安忆现任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
书籍目录
奶奶 /1东家 /11富萍 /21吕凤仙 /31女中 /41女骗子 /52戚师傅 /62祖孙 /72舅妈 /81孙达亮 /92小君 /103剧场 /114请奶奶看戏 /125过年 /136年后 /147孙子 /157不辞而别 /167舅甥 /177母子 /187大水 /198
章节摘录
书摘奶奶在上海西区里做了几十年人家,各式各样的人家她都见识过,所以她真的是很有阅历的。她曾经在一个越剧女老生家做过,女老生是拿包银的,收入颇丰。她的先生则是个美容医生,开私人诊所。两人没有孩子,住一套外国侨民的公寓。公寓的看门人是印度人,开电梯的也是说洋文的。所以,奶奶她便也学了几句洋文,“早晨好”,“谢谢”,“来”和“去”什么的。她不用烧饭,也不用洗衣服,每天的工作就是用细毛刷子,刷几堂红木家具雕花和贝嵌里的灰尘。她做了不久就出来了,她是不惯这样的清闲,而且没有人气。接下来的一户人家,是在淮海路略向东去的一条长弄里。家境很平常,孩子很多,男人一个人挣钱养家,在外滩的洋行里做事。她和女人一起忙家务,带孩子。那女人面色憔悴,衣衫不整,看上去倒更像是个下人。家里没一天不愁柴愁米,经常拖欠她的工钱。不久,男人又患了肺病,回家休养。奶奶不顾那女人哭泣挽留,坚持辞了出来,非但没要最后一月的工钱,还自己掏钱给孩子买了些汗衫短裤。这样糟践的日子,她也不能过。她还做过一户中等人家,夫妇俩都有工作,带四个孩子。夫妇感情特别融洽,男人对女人好到了“腻”。专为女人订半磅牛奶,早上煮给她吃。她嫌膻气,不吃,他就用调羹舀了喂到女人嘴边。如此亲热,就把孩子冷落了,所以,这四个孩子一上来就和她亲,她也喜欢四个孩子的乖,但她还是坚决地辞了出来。她看不得那男人的肉麻样子。她早年丧夫,一直过着清寡的日子,眼里揉不进沙子。只是舍不得那几个孩子。后来,她到了别家人家,那几个孩子还来看她。她就介绍他们与新东家的孩子玩,做朋友。新东家和旧东家只隔一条马路,新东家所在的弄堂则要高两个等级,是公寓弄堂。新东家是做医生的,那时候,已是一九四九年以后,他关了私家诊所,在一家市立医院出任院长,上下班有汽车接送。这是个神情严肃的男人,就从来没和她说过话,也不同她一桌吃饭。她倒是器重这样的男人,有身份。女人也是好的,和气,大方,从不当了孩子和她,与男人起腻。只是那三个孩子太张狂。大的是个女孩,刚上中学,已经学着摩登了,烫头发,戴胸罩,穿她妈妈的丝袜,老是责怪奶奶洗坏她的衣服,摆出大小姐的派头。下面两个男孩,稍好些,但也是傲慢。旧东家的孩子来玩,他们并不理睬,而是兀自弹琴,将琴弹得飞快。看那旧东家的孩子瑟缩在一边,她就很心疼。不过,到底是孩子,装样也装不了,渐渐也玩到了一起。有一天,先生早下班回到家,见有陌生的孩子在家里玩,当面没说什么,过后就让女人传给她,请那几个孩子以后不要再来了。这使她非常不快,略过些日子,就找个由头辞工不做了。她虽然也不是那么不势利,但她很自尊,见不得太傲势的人。P4-5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进入婆娑扬州,那过往的人事忽就显现出它的色译和情调,我甚至于觉得,钢筋水泥的上海,因有了扬帮人的乡俗,方才变得柔软,有了风情。这可说就是我写《富萍》的起因。……在纷攘的时世中,其实常态的生活永不会变,常态里面有着简朴的和谐,它出于人性合理的需求而分配布局,产生力度,代代繁衍。 ——王安忆《水色上海·关一地写作》
编辑推荐
《富萍》作者从写一个“外表木讷,然而内心自有见解”的乡下女孩富萍入手,描写了上海移民的生活状况。他们怎样到这个城市来聚集?他们以什么样的理由来到上海,又如何慢慢居住下来?这群生活在上海底层的人们,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怀抱着对生活简单的意愿和希望。这是一部充满人情之美的动人小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