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

出版时间:2002-3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李碧华  页数:285  字数:19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烟花三月》是一部纪实文学。香港作家李碧华以深入的追访,动人的笔触,记下一位“慰安妇”青春被出卖、纯洁的心灵被凌迟、一生伴随着受污辱的记忆度日的凄惨遭遇。    是揭露,是控诉,更是一个作家的良知和人道精神的具体表达!

作者简介

李碧华,出生、成长于香港,任职记者(人物专访)、电视编剧、电影编剧及舞剧策划。其中电影作品有:《父子情》、《胭脂扣》、《霸王别姬》、《潘金莲之前世今生》、《秦俑》、《川岛芳子》、《诱僧》、《青蛇》等。虽屡获国际奖项,却如已泼出水去的水,只希望最好的作品仍未写就。专栏及小说在海内外多家报刊登载,并结集出版五十多本。多国译本已印行。美国WILLIAM MORROW出版社拥有部分小说中文以外世界版权。作者认为人生所追求不外“自由”与“快乐”,作风低调,活的逍遥。

书籍目录

五块钱买了个指环
十八岁的“慰安妇”
隔了一层肚皮的孩子
失散了三十八年的爱人
《竹和葵在天涯》
《火泽睽》
我心中有一个仇恨!
就在冬至后两天
我要去!我是一定要去的!
春天的第一场雨
依稀当年“老通城”
黄鹤楼·情花·热咖啡
我们没有离婚!
生死茫茫的幽梦
星星月亮一坛醋
男人凶,女人悍,没有泪
绿色手提包的余温
蒲松龄和狐狸吃不吃爆米花
我第一个女人包的饺子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像一块砖的姜汤
情深缘浅暗藏玄机
死去的季节遗下赤绳
东史郎的一滴泪
无缘无故一场雪
你有在静夜中问过自己吗?

章节摘录

  她是世俗人嫌‘脏’的慰安妇,但曾有个男人,容不得其他人对她轻薄,是真真正正的‘尊重’,把她看作自己的女人,自己的妻子。—这一点,不但令袁婆婆一生感激,也打动了我。  人与人之间,便是这一份‘情’。  园中传来隐约的哭声,不,是狐在叫。好些在招展着蓬蓬的尾巴,缓缓打转,但好些已认命,蜷伏,枕着自己的手臂,像一个女人,毫无安全感地,半睡半醒。它斜睨你一眼,又眯缝着不搭理,因为你不明白它。  深更时分,狐会抖擞,带着不自知的媚惑,说不尽的相思,幻成楚楚可人女子。她追求自由,渴望了解,争取认同,误信爱情……。……    书摘2  ——廖奎(一九二四),四川重庆人。  廖奎出生翌年,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九时三十分,孙中山因末期肝癌,在北京逝世,终年五十九岁。  忧国忧民,推翻清王朝的国父,临终遗嘱是:——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但当时军阀割据。国共内战频仍,终全面决裂。  日本军国主义乘机有所动作。掀起战争。  少年成长期间,正值日本侵华。日军飞机整天狂轰滥炸。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展开了一·二八淞沪抗战、东北义勇军抗战、长城抗战、华北抗战、绥远抗战……。西安事变(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对蒋介石发动“兵谏”,国共合力一致抗日)后,日本策动卢沟桥事变。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起,全面大举侵华。  全国城乡的土墙上,给漆上日本“仁丹”广告同时,抗日的传单也在飘扬。而偌大的一个中国,摆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爱读书但又被痛夺求学机会的少年,都接过这样的传单:——陆军第二十九军敬告各界民众书各界父老同胞们:    残暴的日寇现在对我们中国已决然发动了全面的战争,地点已经不仅是冀察两地,上海城垣的战火此刻正猛烈地燃烧……敌机的行踪在上海、扬州、杭州、南昌以及我冀察各重要城镇都相继发现,这简直是要吞灭我们国家、灭亡我们民族的一种非常举动。  我们中国近几十年来到处都受着日本人的欺凌,到处吃着日本人的亏!使我们追求和平的心理不得不走上焦土抗战的道路。  这次战争开始的时间,是在七月七日深夜,日本驻丰台的部队,非法在卢沟桥附近演习,借口一士兵失踪,突向我驻防卢沟桥的军队攻击!我们二十九军为了保卫民族的生存,为了保卫华北一方千千万万父老兄弟们的生命财产,为了保卫祖国的领土主权和执行我们神圣的职责,从七月七日夜间起……一直到七月二十七日,我们是在继续不断地和日寇血肉相搏,我们以一团官兵抵抗敌人,与日军三千之众相持二十余日,英勇壮烈的牺牲。前仆后继、不怕死的精神使敌人心惊胆颤。  我们暂时放弃平津,完全是战略变更,机会到来,立刻可以收复。不过日寇占据的地方,我们的同胞立刻要过非人的生活!现在谨以血泪向大家报告以下日寇惨无人道的兽行! 日寇驻防各地,青年妇k多数被奸污!难逃幸免。天津某水果商号店主,因向日本军举发我部队枪支掩藏处所,反被日军疑惑砍下双臂,并将全体伙计枪决,附近一带商民多被波及!  北平西部我后退步兵,毙敌巡逻队一名。余寇狼狈逃窜至派出所,将我和平警察悉数制死,原因是怪我警察事先没有通知!这几件事情不过是列举百分之几的简单魔行,此外不讲人道而违天理的行动难以尽数,可怜我们在铁蹄底下的同胞们,被其蹂躏!任其屠杀!竟有无耻之徒,报告我们藏械处所,反因此被杀,波及亲邻。这就证明了你纵然用尽如何的媚笑丑态,想去博得日寇的欢心,仍然免不了做刀下之鬼的厄运。  同胞们!时至今日,惟有军民联合起来,团结抗战,才是活路……  陆军第二十九军司令部  国难当前,前途无法自主。  这几年,廖奎长大了。  一九四三年,他十九岁,高中还没毕业,便与几个热血的同学,毅然放弃学业,投身到部队抗日战线去。  廖奎的哥哥当时是国民党军队中一名团级军官,便把他介绍到新编第五师骑兵连去当兵。  家中父母不在了,他也不想在重庆当家业中酱油店账房。日本人投降后,他与两个朋友乘船顺江而下到了武汉。后经人介绍,  到了汉口警察局十二分局当刑警大队警察。 一九四七年秋天,故事发生了……。  那天廖奎在警察局办公室,忽然一个陌生的姑娘,抱着一个婴儿进门来。  “我是来报案的。”  “发生了什么事?”  廖奎见这姑娘,年纪不大,但一脸愁容,楚楚可怜。  “我养女小毛戴的金镯子项链让人家偷走了。”她说:“看能不能请你帮我找回来。”  于是在问姓名?年龄?失物?什么时候?在哪儿?有多少?谁可疑?是奶妈么?……这样的一问一答一问一答中,二人都产生了一种很微妙的交流。不知不觉地钟情了。  (婴儿的小金饰,本来不该劳烦他吧?)  在十二分局,袁竹林面对这位长得英伟正直的警察,心中爱慕起来。而办案的过程时间长了,廖奎留她不放走。初遇时的好感,也一天天增加。  是这样看中的。  (后来大概也忘了失物了。)  渐渐产生了感情。  最初,他只知她与母亲、妹妹生活,跟的一个男人又对她不好,便鼓起勇气同她一起。不过二人都贫穷,没什么好去处,只相约到武汉的“新市场”看电影、看魔术、京戏……。或在长江岸边走走。或到“老通城”吃吃豆皮。  到过一回黄鹤楼。  袁竹林心底十分喜欢廖奎。但他发觉,好些时候,她总是欲言又止,苦衷满怀的。而有些人也在背后指指点点,令她抬不起头来。  终于,廖奎认识了查户口的公安朋友,知道了她的往事。  他明白了。仍老是来找她。……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不是一个人的故事。  ——是二十万“慰安妇”的烟花血泪。  任何一位战争受害的老婆婆,哭诉最后愿望,我也像很多中国人一样,尽同等心力助她圆梦。  只是某一天。  我们刚好遇上了。  就在“一念之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烟花三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8条)

 
 

  •   看过李碧华的小说,散文,怪谈,饮食笔记,纪实文学是头一遭。当时一拿到书,就在当晚一口气读完了,放下书已是满面泪痕斑驳。全书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袁老太讨公道,二是找寻失去联络很多年的爱人。感觉李碧华似乎更侧重于寻人那几章。最悲哀的是,现实既是现实,相爱的人即使相见也不能在一起,短暂的相聚之后又是一场更久远的别离。现在,这两人已经先后离世,不胜唏嘘。
  •   很感人,主人公都很可憐袁婆婆好像已經去世一輩子都很可憐可惜……下輩子要開心啊
  •   了解到那一段历史,却不是纯粹的评判日军以及特别描写那一段苦难,更多的是突出坚强勇敢的尉安妇,那是一种没有几个人能做到的勇敢.看这本书不仅了解了那段历史,也学到了为人道理.
  •   心情沉重
  •   喜欢李的文字,看了书觉得很沉重,好书一本,推荐
  •   比想像中差,真的。或许真实太残酷,我还是觉得,她的文字没有办法把这残酷的张力充分暴发出来。她还是比较适合去写心理的、情感类的文章。丝丝缕缕的,就在你不经意间,把你的心一分一分地收紧、束缚。那才是李碧华的小说带给我最享受的享受。所以这种实录性质的文章,她没有办法发挥。
  •   不同于李碧华以往的作品很平和真实是我喜欢的风格
  •   历史缩微到个人时,所有的残酷、伤害都是那么具体得呈现到了我们眼前。慰安妇,这个至今都被日本政府企图抹杀、掩盖的事实,到底要到哪天才能得到公平的对待?有人说作者的笔触有点冷,可她作为一个旁观者,虽然她冷静地旁观、记录了过去,但她也对社会、对人性做出了批判,她的热情隐藏在了她的冷静下面,却不知我们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感受:历史不能因为它一天天地在过去而被抹杀。
  •   第一次读她写的另一种题材的文章.故事依然让人对现实心生寒意.尽管三月春来,世界仍有一丝料峭.
  •   喜欢没理由
  •   性价比高,没任何缺页或者印刷错误,如果多一点折扣就更好了
  •   慰安妇,一个沉重的话题,多数人只知道这段经历给她们带来生理上的创伤,但心理上的创伤也是陪了她们一生的。
  •   李大师的作品,一直以来备受推崇,也读过几本她的短篇,颇有亦舒的风格。不知是否与地域有关,她的某些作品,怎么读都是一股港台电影的味道,还是没什么深度光看热闹的那种。
  •   看了以后,真的很悲伤,一方面为着袁竹林命运的悲惨,其实也就是慰安妇在日军侵华中的千千万万个牺牲品之一。另一方面,也为着她与廖奎之间的无法延续的婚姻。
  •   给同学买的,拿到的时候感觉是二手书,不过同学不太在意,就算了
  •   胜在便宜。装帧也不错。内容就见仁见智了。
  •   看看吧
  •   我无法确切的描述我的心情,我看了后,只觉得痛恨那个年代,痛恨日本兵。哎,影响心情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