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俗通史: 夏商卷

出版时间:2001-11  出版社:上海文艺  作者:宋镇豪  页数:74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风俗的内涵极其广泛,涉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诸多层面,历来有关研究著作论述的范围颇有出入,我们经过多次讨论,在认真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力求有所突破。接其内容和形式,将其分为饮食、服饰、居住、交通、婚姻、丧葬、寿诞、卫生保健、交际、经济生产、娱乐、宗教信仰等大项,并努力探讨各个时代风俗的基本特征及演变规律。    本书按时代划分,共分为原始社会、夏商、两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民事十二卷,力图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中国风俗发展的历史轨迹,至于各卷的章目设置。本着“求朋同,存小异”的原则,力求反映各个时代的风俗特点。    经过数载的艰苦努力,凝聚了众多中国史学家的智慧与心血,一部追溯华夏民族风俗起源和传承的历史巨著《中国风俗通史》终于与读者见面了。该书规模宏大,按历史断代划分为原始社会、夏商、两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西夏、元、明、清、民国等十二卷,力图全面、深入、系统地反映各个时代的风俗特点,同时又呈现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风俗差异,将每一段历史时期中最值得探索的热点、最能反映当时社会生活风尚的事例加以发 掘和论述,进而从风俗角度对整个中国历史提供一种诠释和观照。 《中国风俗通史》用详尽的考古和文献史料,生动的叙述、准确的描绘,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和风俗的各个方面做了细致入微的揭示和考证。在理性探讨的同时,也增加了大量感性史料,运用了恰当的文人笔记和古典小说、诗词例证,涉及的人物和场景从帝王到百姓,从宫廷到民间,使全书在严肃的学术氛围中透出活泼、通俗的气息,极尽情态地反映了中国人真实生活的历史。

书籍目录

序导言第一章  居住习俗  第一节  夏商时代的国土经纬  第二节  邑制  第三节  夏商时代的房屋建筑物用语  第四节  建筑营造仪式  第五节  民居与居室设施第二章  饮食  第一节  夏商人的食粮  第二节  烹饪俗尚  第三节  饮食器具  第四节  饮食风习  第五节  饮食业的起源第三章  服饰  第一节  服饰品类  第二节  履制  第三节  发型  第四节  冠制与冠饰  第五节  服饰的地方性差异第四章  交通行旅  第一节  道路交通  第二节  行旅方式和交通工具  第三节  过河和用舟  第四节  行旅设施第五章  农业生产俗尚  第一节  年岁的认识  第二节  农业礼俗第六章  婚姻礼俗  第一节  夏代婚制  第二节  商代婚制  第三节  生育与子孙观念  第四节  亲属称谓第七章  人生俗尚  第一节  疾病医疗  第二节  巫医交合  第三节  卫生俗尚  第四节  尚武尚勇第八章  丧葬习俗  第一节  葬俗与“之幽”观念  第二节  墓地配属  第三节  殷墟王陵区  第四节  丧礼、葬具与坟冢  第五节  含贝与握贝第九章  宗教信仰  第一节  宗教分野  第二节  自然神崇拜  第三节  气象神崇拜  第四节  人鬼观念 第十章  甲骨占卜  第一节  甲骨占卜源流  第二节  甲骨攻治与卜法  第三节  习卜与三卜制  第四节  筮占法第十一章  语言文辞风习  第一节  文体文例  第二节  殷人的书刻工具和习惯

章节摘录

书摘    从殷墟王邑总体平面规度看,宫室区在中部偏东南位置的今小屯村一带高畅地,背托洹河弯道,副以人工挖掘深壕,壕宽2真)多米,深达lO米左右,总长1650米,两端起讫点与洹水相沟通,构成安全防御屏障,里面占地面积约70万平方米,超过郑州商城官室区面积近一倍,占殷墟遗址总面积早晚期的5.83—2.33%。在其周围2—3公里范围内,分布着许多聚居点、工业作坊区、农田、大小族墓地和道路。王陵区在宫室区西北方,隔洹水相望。宫室区东南方洹南后冈一带,又辟有高级权贵墓葬区。    与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安阳洹北商城的显著不同,是殷墟王邑并未遵循“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都邑经营模式,这恐怕与商代中后期王畿区的稳固和国力的鼎盛有直接关系,也可能因附近几里之外洹北已有一座商邑城垣,就没有必要再造一城。    商代王邑始终以宫室区、寝庙、王陵区或上层贵族墓地构成邑内主体框架,唯邑制的确立每以时势、世态、实用着眼,从而决定城郭的营建与否。随着王邑政治功能的强化,经济功能的上升,以及人口的日益增多,由内城外郭式、一城制至后期又出现了邑中有邑格局。    二、方国邑    商代方国之都一般也以邑名之,如甲骨文有云:    (1)王族其敦夷方邑旧,左右其。(《屯南》2064)    (2)雀克入邑。(《合集》7076)    (3)其既入邑龙。(《乙》5241)    (4)……呼……丙邑。(《合集》4475)    (5)令邑垃执。(《英藏》608正)    (6)邑(鼎,《三代》2·2·4)    (9)余征三邦方……玄令邑。(《后》上18·2)    以上夷方邑旧、么邑、邑龙、丙邑、邑竝、邑山、利邑、辛邑、邑等,大抵是为方国之都。如邑龙当为龙方之都,它辞有“贞勿呼妇井伐龙方”(《续》4·26·2)。丙邑为丙国之都,近有学者统计。有铭的丙国铜器约有170余件,时代约自商代武丁至西周早期康昭之世,其立国至少前后有300余年。邑竝为竝方之都,甲骨文有“竝方”(《乙》7767)。它辞有“贞竝、莆伐方”(《粹》1535),喬亦称“莆方”(《续》5·28·8),故知竝亦同为方国。山西石楼城关公社肖家塌曾出土竝国铜戈,竝国可能就在这一带。利邑即《商书》“西伯勘習”或《路史。国名记》“黎氏故国”所在,《说文》云,“殷诸侯国”,址在今山西长治县西南。辛邑矛出土于陕西渭南南堡村西周初墓葬,但辛国铜器晚商已见,山西灵石旌介一座商墓,所出一件铜觯的器内底铸有“辛”字“徽识”。    甲骨文记商代方国约60多个,方伯名近30个,有的一度服屑商王朝,有的则世为敌国,然均与商王朝发生着各种性状的关系。考古发现的商代方国邑,基本分布在商王朝四土及外层周边地区,有的有城郭之筑,有的没有,但无不以宫室区和等次化居宅以及有关生活设施配置,构成邑内主要框架,唯建筑的规模格局大多抵不上商代王邑。    山西垣曲发现一座商代前期城址,平面呈平行四边形,东南西北四垣分别长390、350、395、335米,总面积约为12.5万平方米。西垣偏北有缺口一个,可能是城门遗存。西垣和南垣外6—9米发现有平行的“外郭墙”,西垣外15—20米处又有一道长449米、宽6—10米、深7.5米的城壕。南垣内侧掘有一道平行的排水沟,已知长度74米。宫室区位于城内中部偏东。    山西潞城县近又发现一座商周时期古城,周长3000余米,有两道城垣,亦与垣曲古城有相似点。据其“外郭城”有5个烽火台看,军事防御性能甚突出,联系商代后期甲骨文中大量与西北方面方国交战的材料,该城可能为某一方国邑所在。    与垣曲商城二道城制相接近的,还有内蒙敖汉旗城子山古城,时代为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约当夏商之际。该城建于当地最高山上,形制近方形,东西长85,南北宽80米,东、西两垣南端各有一门,南垣内侧有形似“马面”的石砌建筑,东、南垣外亦有同于桓曲古城的“外郭墙”。在附近几个山头、山坡上,还分布着八九处同一时期的小型遗址,形成众星拱月格局。    值得注意者,这类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石筑山城,在内蒙发现颇多,仅分布于赤峰英金河、阴河流域者就达43座,一般建于靠近河道的险峻山岗阳坡上,城墙随山势建造,城区平面不规整,有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等,有的筑有二道城,有的在临陡壁深壑一面不再另筑城墙。面积小者数千平方米,大者达10万平方米,城内石筑房屋基址有达600座以上者,但多数城址的面积为1一2万平方米。这些城址通以成组出现,同组城址相距甚近,其中必有一二座较大者,而组与组间则保持了相当远的距离间隔。可以想见,成组的城址已形成方国林立的表象,大城当为方国邑所在,附近小城是为下属所辖小邑。据邑的规模大小和邑内居宅优劣差异,显然乃基于“立君利群”的政治安排,其以血缘或血亲关系为纽带的族氏组织,大致保持了等级分群分片的居住形态。    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前期某方国邑,总体区划形态有异于上述诸城。仅依盘龙湖叉起伏多变的地形构筑起宫城,形制近方形,南北长约290、东西宽约260米,占地面积约7.5万平方米,四垣中部各有一门,外环壕沟。宫城内东北部是人工堆筑高地,上建3座平行排列、面朝正南的土台式宫室建筑。宫前西侧地势低洼,原先可能是池沼景观。该宫城主要为保卫方国上层权贵宫室群体而筑,一般民室在此禁地内并无一席之地。但宫城周围104万平方米范围内,结合人地依存关系,有其全面规度。城东面湖岛被辟为上层贵族墓地,城南岗地为主要官方手工业作坊区,城西城北地带,分布着许多居民聚居点,各聚居点以其居宅、作坊、农田、墓地,构成相对独立的社会经济生活实体,同时又紧紧隶属于方国上层贵族统治集团,其大小实力和等级地位也有一定的差异,如宫城外东北的一处,居宅最为密集,墓葬中小型兼具,作坊内涵也甚丰,成为该方国邑中强有力的一支居民生活共同体。    目前所知最大的方国之邑,应数四川广汉三星堆商代早期偏晚古城,据说是蜀国早期都邑所在,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220万平方米,略高于中原偃师商城。其东垣残长1000米,南垣1800米,西垣残长600米,北界临河,城内中轴线上分布着三星堆、月亮湾、真武官、西泉饮四处台地,以及1929年发现的玉石器祭坑和1986年发现的两个大型祭祀坑。    商代方国中心所在邑,有的并无城垣。如北距广汉三星堆古城约40公里的成都十二桥遗址,是成都平原上又一方国贵族统治集团宫室建筑群体所在,面积约1.5万平方米。出土陶纺轮上文字,与所谓“巴蜀文字”不同,与殷墟甲骨文字系统相接近,还有甲骨占卜之俗,这里与中原地区应早有交往。…………插图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历经数载之艰苦努力,集众多专家学者的智慧与成就,这部《中国风俗通史》终于编纂完成了。在此之际,我们作为本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深感欣慰。    风俗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历代统治者和儒家士大夫往往将其提到安邦治国的高度。如西汉时的贾山,在《至言》中指出:"风行俗成,万世之基定。"(《汉书·贾山传》)应劭在《风俗通义》序中也说:"为政之要,辩风正俗。最其上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提倡移风易俗,强调教化和示范的作用。《荀子·乐论》日:"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说苑·政理》日:"圣人之举事也,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以施于百姓。"《孝经》日:"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因此,研究中国风俗的历史,总结中国风俗的演变规律和经验教训,不仅有助于人们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促进中国历史学、民俗学的建设,而且对于推进当前的两个文明建设,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于风俗的含义,古人多有解释,如东汉班固《汉书》卷二八下《地理志》云:"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新论·风俗篇》亦日:"风者气也,俗者习也。土地水泉,气有缓急,声有高下,谓之风焉;人居此地,习已成性,谓之俗焉。"从这些古人的论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风"就是指因水土、气候、物产等自然条件不同而形成的风尚,而"俗"则是由社会生活条件不同而形成的社会行为习惯。两者相加,就是风俗,即:风俗是一个地区和民族长期形成的社会风尚和民众习惯的合称。它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而又非常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像一面镜子,生动而具体地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具有地缘性、民族性、传承性、社会性和自发性的特征。    风俗的内涵极其广泛,涉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诸多层面。历来有关研究著作论述的范围颇有出入。我们经过多次讨论,在认真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之上,力求有所突破。按其内容和形式,将其分为饮食、服饰、居住、交通、婚姻、丧葬、寿诞、卫生保健、交际、经济生产、娱乐、宗教信仰等大项,并努力探讨各个时代风俗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变规律。    从创意到全部书稿交付出版,历时数年。在此期间,虽然我们反复就全书编纂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学术商讨,但因整套书的作者较多,编写的时间又比较仓促。故对全书框架的磨合及各卷的衔接以及其他一些具体问题的把握上仍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敬请方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按时代划分,共分为原始社会、夏商、两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西夏、元、明、清、民国十二卷,力图全面系统地反映中国风俗发展的历史轨迹。至于各卷的章日设置,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力求反映各个时代的风俗特点。    本书的编纂和出版,得到了上海文艺出版社领导和有关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谨表谢忱。又,本书的编写除运用我们长期积累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外,还参考和引用了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特在此一并向所有给本书提供借鉴的学人致以衷心的感谢!                                                              陈高华  徐吉军                                                                       2001.6

编辑推荐

你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史吗?你了解夏朝和商朝的风俗吗?请阅读本书,本书详细介绍夏商风俗的方方面面,在书中你会体验到夏商时期的居住习惯、夏商时期的婚姻礼俗、夏商时期特有的甲骨占卜等等,相信你一定会收获多多。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风俗通史: 夏商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7条)

 
 

  •   中国风俗通史按朝代划分为12卷,此为夏商卷,这一时期为我国的上古时期,因而,很多风俗都比较古朴,与之后各朝代相比差异较大。神鬼迷信之类在这一时期较盛行,这也是其特色之一。
  •   我最喜欢中国历史的夏商阶段,嘿嘿,好好研究。
  •   一直对先秦的历史很感兴趣,好奇当时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这本书能告诉我很多。
  •   研究中国历史很好的参考资料。
  •   作者是甲骨文专家,书中大量引用甲骨龟版、青铜器等图片旁证博引地叙述,值得一读。
  •   是一本好书,值得一读,推荐
  •   还没有开始读此书请等待一下
  •   资料很实用,正是我需要的
  •   强烈推荐,适合静心阅读。
  •   全面系统的大部头
  •   内容还不错,价格倒是便宜,可惜没有图片
  •   想买全,希望亚马逊多做活动。这是需要细读的书。
  •   这套《中国风俗通史》是目前国内最好的风俗通史之一,建议全部购买收藏学习。
  •   这书对爱好者来说,就是神书啊。
  •   作者功力很扎实,治学也严谨,旁证博引,值得一看.就是年代离现在太远,通常对这2个朝代不太了解,读起来有点吃力.
  •   早期文明的生活画卷
  •   中国上古时代的风俗史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