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1-01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曹杨,金柯 页数:132 字数:79000
前言
上古时,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男子称氏,妇人称姓”,说明氏起源于父系,而姓则来自母系。但秦汉起姓氏不分,以后人们就只有姓,而没有氏了。今天如果提到姓氏,一般就理解为姓名了。 二千多年来,姓已经成为华夏——汉族人民家族的标志性称号。在华夏文化的影响下,很多少数民族和一些周边国家也采用了以姓为家族标志的制度,有的还直接采用了汉姓。发展到今天,绝大多数中国人,包括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华裔,都有自己的姓,而且一般都沿用本家族的姓。 姓既然是标志家族的称号,由于家族地位的差异,就是在同一个姓内,也会有高低贵贱之分。魏晋后讲究门阀,出身高门大族成为获得政治和社会地位的先决条件。到了唐朝,姓望,郡望应运而生,姓望或郡望成了区别门第高下的标准。如同样姓王,太原王氏门第最高,琅邪王氏其次,其他地方的王氏等而下之,排不上姓望的就只能算寒门素族了。在这种情形下,要想当官入仕,出人头地,就只能攀龙附凤,以至不惜编造谱系,将本家族与本姓的郡望联系起来。流风余韵,历久不衰。北宋编《百家姓》列皇族赵姓为第一,明朝的《千家姓》用朱姓开始,而清朝康熙年间的《御制百家姓》大概不便将满族的“爱新觉罗”与“赵钱孙李”并列,改以孔姓居首。 《百家姓》所收录的姓实际不止一百,明朝洪武年间的吴沈已收集到一千九百多个姓。据最近的调查,中国人现在还在使用的汉姓达三干个之多,而使用最多的一百个姓,其人口约占总人数的85%;较为常见的姓,也有三百个左右,其人口则占人口总数的99%以上。不过,时至今日,人们还是习惯于用“百家姓”来代表众多的姓,“百家姓”已成为中国诸姓总和的代名词。 在“百家姓”中,最常见的几个姓的人口已有上亿,一些大家族的后裔超过千万,但一些稀姓的人口很少,或者只分布在很小的范围。有的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三千年以前,有的姓则是近代才产生的。多数姓出于华夏诸族和汉族,也有些姓源于少数民族,甚至来自遥远的外国。多数姓有共同的祖先,另一些姓则出于不同的祖先。同一个家族的成员和后裔一般都沿用同一个姓,但由于过继、入赘、赐姓、改姓等种种原因,在特殊情况下,同姓可以变为异姓,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也可能采用同一个姓。每个姓的产生.发展和传播过程就是一部内容生动的历史,更不用说其中各家族和成员的兴衰荣辱、悲欢离合。 一个姓的历史,家族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当然无法取代中国史和中国文化,但因为它具体而微,无不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一些在中国史中没有必要或无法显示的事件或内容,却是一姓一族有决定意义的要事大事,因而需要详细记载,让子孙后代永志不忘。也正因为有了这些记载,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才能那么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每个人都希望了解自己和家族的来源,了解本姓的历史,而且由于这历史与自己有密切的关系,其中一部分就产生在自己熟悉的人物和地点之间,必定会倍感亲切,更受教益。只要摆脱了狭隘的宗族观念,敬祖爱家与热爱祖国完全可以并行不悖,了解本姓本族的历史与学习祖国的历史就能相得益彰。本着这样的目的,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组织专家学者,编撰了这套《百家姓》丛书,以适应社会各界的需要。 名为“百家姓”,实际并不以哪百家为限。但如此多的姓又无法一一写来,所以只能选其中一部分,陆续出版。选择的标准不一,或因人数多。影响大,或因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或因有代表性。特殊性,或因有合适的作者;只要有需要和可能,还可以不断地编下去,以便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系列。
内容概要
每个人都希望了解自己和家庭的来源,了解本性的历史,而且由于这历史与自己有密切的关系,其中一部分就产生在自己熟悉的人物和地点之间,必定会倍感亲切,更受教益。只要摆脱了狭隘的宗族观念,敬祖爱家与热爱社国完全可以并行不悖,了解本姓本族的历史与学习祖国的历史就能相得益彰。本着这样的目的,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组织专家学者,编撰了这套《百家姓》丛书,以适应社会各界的需要。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姓氏由来、迁徙、氏族郡望、名人胜地等方面,对张姓的历史作了一番梳理和回望。
书籍目录
总序一 张性溯源 (一)弓箭的发明者 (二)解张的后裔 (三)改姓与赐姓 二 张姓的历史沿革 (一)滥觞中原(史前至春秋战国时期) (二)流布四方(两汉时期) (三)迁徙与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 (四)稳定与繁荣(隋唐时期) (五)南徒与回迁(宋元明清时期) (六)张姓现状三 张姓郡望撷珍 (一)京兆侯家 (二)南阳著姓 (三)范阳高第 (四)江左名门 (五)清可望族四 张氏英杰谱 (一)概述 (二)主要历史名人 1.连横鬼才张仪 2.旷代谋臣张良 3.和平大使张骞 4.博才君子张衡 5.医界泰斗张仲景 6.草书圣手张旭 7.理学先驱张载 8.宰相之杰张居正 9.新政领袖张之洞 10.国画大师张大千 11.爱国侨领张振勋五 张姓胜迹 (一)帝王之师张良庙 (二)云阳张飞庙 (三)张骞墓 (四)张衡墓 (五)张居正墓 (六)医圣祠 (七)草圣祠 (八)张谷英村 (九)张公洞 (十一)恒山六 历代张姓楹联掇英七 张姓名人一览表
编辑推荐
一个民族忘却祖先,如一人之背却血统。当我们抚摸着那发黄的浸透着右干代人体温的族谱时,一种追迹先祖的温情与敬意油然而生。“中国人的姓·吾祖吾宗”丛书正是探索姓氏流变,以及其从血缘,地缘到业缘的聚落分布奥秘的金钥匙。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