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1-1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美] 霍格瑞夫 页数:341 字数:204000 译者:成寒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二十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女画家欧姬芙,她九十八年漫长的一生,就是一则引人入胜的传奇。欧姬芙的画,给人一种“纯净”的感觉,不含半丝杂质。您也许曾在美术馆、画册或卡片里,欣赏过她的画,无论主题是沙漠、花卉、抽象或兽骨。她的画往往只用少数几种颜色,表现形式简单,可是深具原创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欧姬芙生前不爱露脸,并且注重隐私,从不化妆的她,甚至不在画上签名,顶多在画的背面签上缩写——OK。她一生的大半光阴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里隐居,遗世独立。而孤立,使关于欧姬芙的传说更添几分神秘。现代摄影之父史蒂格利兹,后来成为她的丈夫,他们俩的结合,可说是艺坛佳话。史蒂格利兹为欧姬芙拍摄的一系列全裸写真集,公开展览引起当时世人的议论纷纷。而晚年的欧姬芙,与相距六十多岁小情人之间的恋情,更是传诵至今。一九八六年三月挥别人世后,新一代欧姬芙迷仍不断产生,画家魅力不死。正如摄影大师安瑟·亚当斯所说:“她具有一种神秘的、与生俱来的魅力。世上再也没有第二个欧姬芙。”本书以精彩细致的文字,为读者揭开欧姬芙的神秘面纱。 欧姬芙毕竟是个有话就说的女子。刚开始上课不久,她便卷入一桩美术课程的争议事件。她拒绝使用教育局规定的普朗绘本,尽管她早年也以这书为范本,但如今,她可不愿看到学生重蹈覆辙,一遍又一遍地摹临别人的作品。她建议学校改以道的方法来授课,请学生摘来几把野草,看着它画下来。在她的怂恿下,有一天学生竟把家里的马牵到教室里,供众人写生,后来被校长狠狠斥责了一顿。 欧姬芙颇具教书的天分,是少数几个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之一。七十年后,其中一名学生依然记得,她带领学生漫游平原,寻找任何美的东西。
作者简介
霍格瑞夫,曾为《华盛顿邮报》撰写艺术专栏,并经常发表文章在《风尚》、《纽约杂志》《老爷》、《浮华世界》等。他的另一著作为《苏富比传奇》目前,他定居于纽约。
成寒,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英语教学硕士,现为自由撰稿人。著有《推开文学家的门》等书。译有《流动
书籍目录
代序 一个人和她的世界译者序 真入欧姬芙的画里作者序 缘起第一部 1887—1918 第一章 农庄的童年 第二章 学院殿堂的启蒙 第三章 为艺术而活 第四章 德州的天空是如此蓝 第五章 画出心中的感觉 第六章 意外的画展 第七章 艺术呼应内在的声音 第八章 远离德州 第九章 裸体写真集 第十章 那个神秘的“女人” 第二部 1918—1946 第十一章 缩小了的宇宙 第十二章 从此结为夫妻 第十三章 纯美国风格 第十四章 新墨西哥州的召唤 第十五章 悼念死亡 第十六章 世上最美的地方 第十七章 沙漠中的香格里拉 第十八章 沙漠中的女画家 第三部 1946—1986 第十九章 梦想中的泥砖屋 第二十章 内院的那道黑门 第二十一章 眼前的一片黑暗 第二十二章 风云又起 第二十三章 缘起缘灭 第二十四章 走入她的世界 第二十五章 你是我的手、脚和眼睛 第二十六章 以生命贴近艺术 第二十七章 甜蜜家庭生活 第二十八章 晚年的一点温柔 第二十九章 随风而逝 尾声
章节摘录
彼时,291艺廊的阁楼空间里,正展出法国艺术家罗丹(Auguste Rodin)的速写画。尽管罗丹向来以铜雕著称,他同时也在纸上速写不少人体画。这些画显然独出一格。他并不平铺直叙地把人体轮廓画出来,而是依稀呈现。乍见之下,可能看不出它们究霓是什么。 “或许,有些是他闭着眼睛画出来的。”欧姬芙的回忆录里,写出当时的感想。 在场观赏的大学生,尤其是艺术联盟来的,对现代艺术本来就不大瞧得起,如今罗丹的作品给他们的感觉,宛若当着众人面前耍了一场新奇的恶作剧。 所以这群学生来到艺廊,为的是和艺廊主持人史蒂格利兹作辩论。 史蒂格利兹身兼现代艺术摄影先驱、强而有力的演说者,同时本身也是作家。从二十岁起,史蒂格利兹就投入摄影艺术,以及后来的当代艺术。他在自己的艺廊里办展览,将现代艺术介绍给美国大众。名画家毕加索、马蒂斯(Henre Malsse)和塞尚的作品首度在美国亮相,地点就在291艺廊。他所创办的诸多艺廊(或他喜欢说的。实验室”),继“291”之后,还包括1925年开张的“亲密艺廊”(The IlIlirImle Gallery),以及后来的“一个美国地方’’(ArI American Place),史蒂格利兹努力争取社会大众对艺术家的认可。 这位英俊、方脸,出生于美国的德裔犹太富家子弟,曾到欧洲追随名师学习摄影多年,他喜欢透过艺术来看穿人生的奥秘。平日,他求教于神喻,透视水晶球,不修边幅,给人好像随时都该理发的感觉。可是当欧姬芙初次见到这位后来成为她人生导师的男人时,她对其长相或表现倒不怎么留意。相反的。他吓坏了她。 其中两名男同学对罗丹的速写画抱着存疑的态度,立时惹火了史蒂格利兹。他气冲冲地对他们咆哮说,光是罗丹的一根小指头对人生的认知,恐怕就比他们全部的人加起来还要深刻。这批作品不仅是单纯的展出,且是传达一种意念,清晰的意念,人的灵魂,以及全人类的灵魂。 愤怒,令史蒂格利兹忍不住吹胡子、瞪眼睛,脸涨得通红。男同学们也不甘示弱,跟他对骂起来。史蒂格利兹毕竟没那么好惹,也失去了欧洲人吵架的斯文格调,他竟动手拉扯起对方来。最后,这群学生垂头丧气地走出去,如同其他来参观的一些人,当他们踏出艺廊的那刻,对人生或艺术似乎仍百思不解。 欧姬芙吓得缩在艺廊的角落,惟恐别人瞧见了她。那场激烈的争吵场面,令她感到困惑。就像那回在芝加哥目睹裸男模特儿的情景,她既被男子气概所吸引,同时又拒斥着。她认为罗丹的画不是这些男子吵架的重心,他们只是为了辩倒对方的理论而争吵。 艺廊的空间狭仄,人在里头挨挨蹭蹭地走动。屋内烧炭炉维持暖度,墙壁上铺挂着绿粗麻布。一只硕大、空无一物的铜鼎搁在大厅的矮桌上,如东方宗教仪式上供奉的器具。欧姬芙急欲逃离此地,可是她迟迟没迈出脚步。她后来回忆道: 那儿没地方可以坐下来——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只好站着和等待。” 乔治湖事件 接着,是1908年8月发生的乔治湖事件。 离纽约市约百英里之遥的乔治湖,镶嵌在阿第伦达克山(Adirondack)群峰间,松桦林围绕。二十世纪初期,美东一带的富人家喜欢在这儿置产,当作避暑胜地。那时候,欧姬芙刚以“铜瓶与死兔”(copper Pot and Dead RabbiI)这幅画,赢得了却斯静物写生竞赛首奖,获颁全额奖学金,免费参加联盟在湖畔开办的暑期学校课程。 那日,欧姬芙偕同丹尼伯共驾红色小帆船划过北边幽深的湖面。丹尼伯显得很苦恼,因欧姬芙拒绝与他有进一步的亲密关系,且她还另邀了一名男孩来当电灯泡。他们在湖的对岸下船,待折返后,发现船竞不翼而飞了。三个人只好绕湖步行,穿过树林,回到暑期学校。 然而,这桩事件却给欧姬芙带来了莫大启示。在船上酝酿的不安情绪,令她有了某种预知,她终于明白自己能够以绘画来表达内心。蓦然间,沿岸的风景于她眼里是“润湿的、氤氲的雾,弥漫着阴郁的气氛”。她赶紧回到住的宿舍里,摊开画纸,以水彩挥洒出心中的感触。可惜,这张画最后被丹尼伯取走未还,可是她创作的自由却是谁也抢不走的。 她已敞开了内在。从今而后,她所想要画的与她能够画出来的,两者之间的鸿沟已逐渐缩小了。 家道中落 在1908年夏日尾声回到威廉斯堡时,她发现家中生活已陷入了绝境。1907年美国发生经济大恐慌,将法兰克在1903年卖掉威斯康辛州农庄的大部分所得耗尽了。接着,他把剩余的资金投入建筑用空心砖的生意,砖块以水泥及纽约河畔的贝壳混制而成,但是,当时显然无人愿意购买法兰克的产品。他的仓库里堆了满坑满谷的空心砖。倒楣的他,只好将企业转手他人,可是一旦换人经营,空心砖竟开始风行于南方,大卖特卖。 连他们住的十七房南方大宅,艾妲引以为傲的“麦地”,也不得不标价出售。他们在别的地方租了一阵子房舍,后来迁入隔壁的住所。 新居是法兰克和儿子们亲手盖的,面对着“麦地”,外观也形似,只是显得凄凉多了。窗户歪歪斜斜地,大门偏离了正中央。房子正面的梁柱太细了,以至于若有人用力倚靠上去,担心会垮了下来。有个邻居甚至唤它:“牢房”,而以屋内的陈设来看,倒也名副其实。 这时候的艾妲总算放下了身段,将多余的房间出租给房客。法兰克则一蹶不振。失去了农庄,也丢了工作,他只好竟日沉醉于酒乡。乔琪亚曾向朋友透露:“这些日子以来,父亲的运气不好,可是他从来不多说,我想,他是不愿承认自己失败了,甚至不愿面对他自己。” 乔琪亚也无法接受这项事实。当家人不愿支持她回艺术学生联盟上秋季班时,她的反应是激动与愤怒。其他同学并没有因经济困难而中断学业,他们依赖全额奖学金度日,如丹尼伯。事实上,当丹尼伯听到她即将辍学的消息时,立刻写信鼓励她:“别放弃,你永远是个艺术家。” 以她曾在却斯的竞赛里拿到首奖的成绩,欧姬芙应该可以轻易申请到其他资助。但她毅然决然收拾行李,回到烦人的芝加哥去。她搬进印第安那街的亲戚家里,将绘画也一并丢到九霄云外了。 ……
媒体关注与评论
《美国女画家欧姬芙》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书,它写的是一个艺术家的传记,但读起来却像小说一样,使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虽然欧姬芙在中国的美术界并不陌生,尤其是对关心现代艺术的艺术家和美术爱好者来说,但普通的读者肯定不知道她是谁。这不妨碍人们通过这本书了解了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了解她的艺术和她的世界。 我始终认为欧姬芙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艺术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凭借美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在全球的优势地位,美国艺术也异军突起,成为西方现代艺术的霸主,从抽象表现主义到波普艺术,产生了一代影响深远的现代艺术大师,终于结束了两百年来美国艺术跟在欧洲后面亦步亦趋的历史。但是,不论是波洛克、德库宁,还是劳申柏、沃霍尔,他们更多的是创造了艺术的观念,作为艺术家的个人却被淹没在观念之中。但是,欧姬芙永远不会被任何观念和潮流所淹没。确实,当美国艺术火爆起来之时,欧姬芙已垂垂老矣,她孤独地生活在新墨西哥州的荒原,毫不关心世事的变化,她仍然在作画,那湛蓝的天空和无边的孤寂似乎是她永恒的题材。对于那些行动绘画和现成品的复制,她肯定是不屑一顾的,艺术是从心灵中涌现出来的,是生命的呈现方式。她的艺术历程就是体验生命的历程,虽然她已远离潮流,但她在圣塔菲的小屋却是无数欧姬芙崇拜者的朝圣之地。她极少在公众场合露面,像流星闪过二战前的美国天空,但那道流星的光芒却长久地留在天空上,在夜空中它是那么耀眼,也是那么神秘。 欧姬芙确实是神秘的,她的作品一经问世,在引起轰劝的同时,也引起无数的猜测,尤其在世纪之初的那个传统势力仍十分强大而又躁动着现代主义的时代。欧姬芙的艺术是需要解读的,尽管关于她的评论不计其数,但她从不对自己的艺术作出解释,就像她的生活一样,仿佛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召唤,总是使她不停地出走,远离人群,只有在孤独与静寂中她才能与心灵对话。欧姬芙被尊奉为女性主义的斗士,不仅是她突破了男性社会的壁垒,为女性争得了艺术上的声名,也在于她的艺术表现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她的裸体摄影写真,她那暗示着性器官的娇艳的花卉静物,那充满超现实主义幻觉的骨头与天空,都被打上了女性主义的标记。就像有篇文章的标题“欧姬芙与男人的眼睛”说明的那样,她的裸照,她的花的隐喻都是对男权社会的挑战。显然有两个欧姬芙,一个是艺术的欧姬芙,她在美国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初起之时,以具有现代感的绘画风格引起轰动,那种鲜明的个性使她明显区别于追随欧洲现代艺术风格的美国艺术家,尽管那些人在当时名气比她大得多。另一个是女性主义的欧姬芙,这使她的影响超出了艺术界,普通观众甚至从她的现代绘画风格中读出了激进的社会意识。 只有欧姬芙生活中那最真实的一面才能解释她的艺术,才能让她从神秘的面纱后面显现出来。欧姬芙不可能是一个真正的现代主义艺术家,她在本质上是自然之子,每当她在事业、精神和感情上陷入危机之时,她首先想到的就是到僻静的荒原,回归大地母亲的怀抱,那是她的灵魂与自我的藏身之处。威斯康辛的阳光草原、圣心女中、静寂的乔治湖、诡谲的峡谷镇………,它们都是欧姬芙生命的一部分,她的艺术正是从中生发出来的。当然,对欧姬芙影响最大的人物是美国前卫艺术的先驱史蒂格利兹,但是即使欧姬芙后来成了史蒂格利兹的夫人,他也不能真正改变她的心灵之旅,她的艺术仍然是按自己的逻辑发展,直至最后超过了史蒂格利兹的名声。这种关系就像现代艺术对她的影响一样,是现代艺术发现了欧姬芙,而她也从中找到了表现自我的自由。但她终究还是她自己,任何人、任何艺术规则和艺术运动都不能支配她。这样她的艺术才是那样迷人,那样有震撼力。 《美国女画家欧姬芙》是一本文学性的艺术家传记,但它围绕着欧姬芙的艺术展开,每一个故事,每一段经历,每一个出现在她生活中的人,都像在为她的艺术作诠注,但又都是那么真实,那么富有诗意。它揭开了欧姬芙艺术的神秘面纱,同时也揭示了,艺术不仅是从心灵中生发出来的,也是从生命从时代之河中浮现出来的。 ——2000年7月于中央美术学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