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文学家的门

出版时间:2000-10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成寒  页数:17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精选世界知名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的故居,带你做一趟人文之旅,一窥文学“家”堂奥,每篇皆附景点相关资讯,可于旅游时规划于行程内。

作者简介

成寒,出生于台湾省彰化县溪湖厂宿舍里,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英语教学硕士,现为自由撰稿人。著作包括《推开文学家的门》;译作包括《流动的飨宴――海明威巴黎回忆录》、《建筑大师莱特》、《建筑大师密斯》、《欧姬芙――美国女画家传奇的一生》。
曾经住过许多地方,从台湾彰化、新竹、台北,然后到德国、美国念书,过着单纯而又多彩的生活。喜欢跳舞、看建筑、游泳、阅读,到不一样的地方,吃不一样的食物,见不一样的人。
天生纤细敏感,喜欢以文字和摄影记录下每一阶段的生命历程,每一篇作品里有自己也有他人,有悲有喜,但都是真实的。十四岁在台湾《中央日报》发表一篇散文《山水》,描述小女孩坐在一个高个儿男孩的脚踏车杠上,酝酿出若有似无的情怀。十六岁完成第一篇小说《那年的冬天》,八千字,写一个女孩暗恋楼下的清华物理研究生,直到感觉破灭,一夕之间女孩长大了。因为爱着书、爱旅行、爱看建筑,所以跑遍世界各地,看遍了著名文学家的故居而写下《推开文学家的门》。

书籍目录

阳明山上的白屋——林语堂纪念图书馆船屋诗情——狄伦·托玛斯故居一个洁净、明亮的地方——海明威故居雪天叩访《草叶集》作者——惠特曼故居“Papa,生日快乐!”——海明威节盛况桃树街的回忆——玛格丽特。米切尔&乱世佳人博物馆她自己的房间——伍尔芙的僧侣屋福克纳、欲望街车、夜访吸血鬼——绍奥良文学场景神之滴——瓦尔登湖&梭罗小木屋会说故事的童话街——格林兄弟&德国童话的故乡丑小鸭变天鹅——安徒生故居好围墙维持好邻居——佛洛斯特农舍绿海洋上的红蒸汽船——马克·吐温故居荷塘月色依旧在——朱自清笔下的荷花池引发大战争的小女子——史托夫人故居旷野的低吟——勃朗祷三姊妹的故乡女巫与七角楼——霍桑故居德文恍若梦——卡关卡&黄金巷2 2号

章节摘录

  不由地一再反问,或许,那个十九岁年纪的我是没有办法真正读得懂维吉妮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身为班上惟一的外国学生,我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是英文不是我的母语呢,抑或是伍尔芙的作品根奉敲动不了我的心。我最初展卷时,逐字逐页读过去,字字  句句仿佛捉摸不定般跳动,我不确定自己到底读出了什么。伍尔芙用意识流写法,她并不平铺直叙道出故事,往往没有明朗的情节,而是借由某个角色发自潜意识里的声音,娓娓述说出来,细致得令人快要窒息,可惜,往昔的我显然不能够心领神会。      书摘1  在这漫长的三千多个日子里,她也曾有过就此搁笔的念头。她不确定这本书是否能写得完,也不知道会不会得到读者的青睐,更不去想出版的事。虽然时断时续,但她依然没有停笔,时光在她的坚持中悄悄流逝。  直到一九三六年,麦克米伦公司出版了《飘》,半年内销售一百万册,列为当年度最畅销的书,转眼间,一个籍籍无名的女子变成众人仰慕的作家。由原著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又成了史上最卖座的电影之一。这时候的米切尔已名满天下,然而,她仍和丈夫继续过着恬静的毕活,名与利丝毫影晌不了他们。  一九四九年九月,在桃树街上,米切尔被车撞倒,终于不治撒手人寰,享年才四十九岁。她生前曾经告诉友人:乱世佳人博物馆除了各种语言版本的《飘》还展示了失落多年?从一只旧鞋盒里找到的十来封情书和五十多张照片,  “我经常在想,为什么读者会喜欢这本书。或许因为它写的是一个象征勇敢的故事,才引起读者的共鸣吧。我相信,这个世界,只要有勇气,就不会毁灭。”可见她是如何地充满希望,才会借着郝思嘉说出那句至理名言:无论如何,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  终其一生,除了《飘》,米切尔没有再写过任何一部小说。然而,《飘》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书之一,究竟幸或不幸?  倘若它不是如此受瞩目的话,玛格丽特·米切尔也许会再继续写第二、第三本书;然而有了《飘》的盛况,接下来无论如何努力,恐怕也难突破原来的成绩,更何况自《飘》出版后,米切尔几乎把所有的精力用在洽谈各国版权,抓盗版书及法律诉讼上,无暇顾及创作了。一九九五年八月我去了一趟亚特兰大,由于米切尔的故居“垃圾堆”遭祝融,整座木造房子正在整修,由德国宾土公司赞助四百万美元。临时起意,我先去可口可乐总部,尝遍姜汁、巧克力、柳橙等各种奇怪口味的可乐,便搭地铁到坐落于桃树街的“乱世佳人博物馆”(Road fo Tara Museum)。掏钱买了张门票,票上的图案是“通往陶乐之路”的素描,一座柱廊宅邸,一男一女驱赶马车往家驰奔而去——陶乐(Tara)是女主角郝思嘉一心所系的家园。  乱世佳人博物馆设在地下室,格局很小,陈列在展览厅里,有各种语占版本的《飘》及《乱世佳人》电影剧照,以及三个月前刚从一只旧鞋盒里找到的,米切尔十六岁那年所写的一部中篇小说《失落的列森岛》(LostLaysen),十来封失落多年的情书及五十多张从未公开过的照片。泛黄的笔迹与陈旧的照片,在在透露着令人感动的信息。  尽管我读遍了所有关于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传记,都提到她一生中有三段爱情:初恋情人——浪漫的爱;第一任丈夫一一热烈的爱;第二任丈夫——温馨的爱。然而,在目睹三个月前才公诸于世的书信及旧照片,恍然发现,原来在她少女时代,桃树街还有一段失落的爱情及未为人知的遗作。  《失落的列森岛》小说,再加上两人往返的情书、照片,以及编者对这段纯真恋情的诠释,这本书一九九六年在美国出版,立刻成为畅销书。  Ⅸ失落的列森岛》已失落了多年,它再度问世,也带出一则既悲且喜的爱情故事,以及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秘密。那是个怎样的时代?握个手便成约定,一句话就是承诺。哪像今天世风日下,情人反目,互揭疮疤;旧情已惘,仍不忘借此沽名钓誉。然而,米切尔的青梅竹马恋人,始终维持着高贵的情操,直到过世,从未将他俩的这段恋情及她所赠的礼物包括《失落的列森岛》手稿及情书公诸于世——其实他大可借米切尔的名声捞一笔。(打个比方,若他学学《麦田守望者》作者塞林格的前女友把大师的情书拿去拍卖,卖了十几万美金,想必也不无小补。)这段没有结局的爱情,令人动容,也令人惋惜。  夏日的桃树街,马路被阳光晒得快要冒烟了,可以烤熟一只鸡。“乱世佳人博物馆”坐落于昔日的乔冶亚阳台旅馆(Georgia TerracP)地了室,当年玛格丽特‘米切尔就在这里将《飘》呈交给麦克米伦出版公司的编辑;《乱世佳人》首映前夕,克拉克盖博和费雯丽也是住在这家旅馆,因为举办首映礼的福斯戏院(Fox Theater)就在马路对面。而更早以前,卜七岁的米切尔也曾在这里,与一位乔治亚理工学院的男孩表演一场惊世骇俗的热舞呢。今天这里看来已不太像旅馆,倒像是高级公寓。  往昔热闹的桃树街,如今已比不上亚特兰大城其他新辟的八线大道。我想起自己在少女时代曾读过六遍《飘》,看过五遍《乱世佳人》,那份执着与浪漫的情怀早已失落在时光隧道中,一去不复返。直到来了此地,又勾起了多少往事……  如果桃树街有记忆的话,将来,桃树街还会记得我吗?  他自己的房  伍尔芙的僧侣屋  那一年的秋天我上大二,在美国西南部沙漠的一所州立大学。坐在“现代英国小说选”课堂里,我的目光不由地飘出窗外,飘向草地上。橄榄树小小的果实掉落了一地,遭人踩踏上去,仿佛吱的一声溅出一抹紫蓝汁液,染模糊了绿草细细的身子。关于一九二七年出版的《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女教师空洞的讲课声宛如回荡至山边远处,我听见了却没听进去。  不由地一再反问,或许,那个十九岁年纪的我是没有办法真正读得懂维吉妮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身为班上惟一的外国学生,我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是英文不是我的母语呢,抑或是伍尔芙的作品根本敲动不了我的心。我最初展卷时,逐字逐页读过去,字字句句仿佛捉摸不定般跳动,我不确定自己到底读出了什么。伍尔芙用意识流写法,她并不平铺直叙道出故事,往往没有明朗的情节,而是借由某个角色发自潜意识里的声音,娓娓述说出来,细致得令人快要窒息,可惜,往昔的我显然不能够心领神会。  然而,好些年后的今天,我又一次去翻阅那本书页已经泛黄、薄薄的《到灯塔去》,此际,窗外已是冬来冷蓝转暗的暮色,心境或许已然迥异以往,读着一行行字句,我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思维。伍尔芙以天性纤弱、几近病态的敏感来写作,一小片一小片凝聚的永恒,也许只能停顿须臾,惟其透过文字,才能把这一切感觉全留下来。读着的时候,我舍不得一口气看下去,停顿,再看一遍,停,顿,停,反反复复,让文字及其韵律渐渐沉淀内心底处。  伍尔芙突破了传统维多利亚时代小说的厚重分量、情节铺陈复杂的特点,以篇幅较短、圆融的意识流表现形式来写作,富于意象、隐喻,笔触着重在短暂的特定时刻,捕捉飘忽幽微的感觉:如一场晚宴、海滨的午后、村庄盛会的片断。她的小说充满了象征符号,要读者用自己的感官去听水的流动、夜的声音,去感觉山风云雾、叶片以及草花、天光还有回忆。  伍尔芙以其优美典雅的笔触写就的几部小说,在英语文学史上无出其右。最近由英国RM公司制播的“世纪十大文豪”节目中介绍了乔伊斯、皮蓝德娄、易卜生、康拉德、杜斯妥也夫斯基、普鲁斯特、托玛斯曼、卡夫卡等文学大师,伍尔芙为其中惟一的女性。一生虽然饱受躁郁症的折磨,维吉妮亚仍持续不断地写作。她耗费数年时光完成第一部小说Ⅸ出航》(The Voyage Out),接着又出版了《夜与日》(Night andDay)、《黛洛维夫人》(Mrs.Dalloway)、《奥兰朵》(Orlando)、《波浪》(The Waves)等等。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精选世界知名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的故居,带你做一趟人文之旅,一窥文学家堂奥,每篇皆附景点相关资讯,可于旅游时规划于行程内。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参观世界著名文学家故居之后所写成的一部散文作品。作者足迹遍及中国大陆、台湾、欧美,收入本书的文学家也就涉及到了中外许多著名的文学家。本书一大特点是以文学家故居为写作线索,以文学家的故居为主线,简单介绍了文学家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并附有文学家故居的照片,能给读者以直观的感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推开文学家的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