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记

出版时间:2003-03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易中天  页数:35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读城记》讲述城市和人一样,也是有个性的。有的粗犷,有的秀美,有的豪雄,有的温情。比如北京“大气醇和”,上海“开阔雅致”,广州“生猛鲜活”,厦门“美丽温馨”,成都“悠闲洒脱”,武汉“豪爽硬朗”。城市文化往往被看成是一个谁都可以插上一嘴的话题,就像看完一部电影后谁都可以发表一番议论一样。中国的城市极其可读,中国可读的城市又是何其之多!

作者简介

易中天,厦门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

书籍目录

城市与人    一 中国的城市    二 城市的魅力    三 男性的和女性的    四 我们到底要读什么      北京城    一 北京的门    二 城与市    三 有容乃大    四 霸气与和气    五 平民与市民    六 两种世故    七 北京人与上海人   八 官气与痞气    九 我爱北京      上海滩    一 外地人与上海人    二 上海人与上海滩    三 上海滩与北京城    四 “城市部落人”    五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六 上海的男人和女人    七 新上海人      广州市    一 怪异的城市    二 天高皇帝远    三 广州是个大市场    四 “市态”种种    五 多说几句      厦门岛    一 解读厦门    二 最温馨的城市    三 岛与人    四 走出厦门看厦门      成都府    一 成都的茶馆    二 龙门阵    三 小吃与花会    四 朴野与儒雅    五 成都,雄起      武汉三镇    一 差一点成为首都    二 武汉人的性格    三 生命的劲歌    四 可爱的武汉人    五 优势与难题      深圳特区    一 春天的故事    二 人的解放    三 没有方言的城市    四 我的生活与你无关    五 十六岁的花能开几季    六 在希望的田野上      新版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 中国最有魅力的城市大体上可以粗略地分为八种类型,即古都、名邑、圣地、边关、滨城、重镇、商埠、特区。当然,这种分类只有相对的意义。比如大同,就既是雄踞雁门关外的“塞北重镇”,又是著名的“煤都”,还是名胜荟萃古迹繁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蒙汉两个兄弟民族和平共处的北部边关,中原与草原的交通孔道。这样“身兼数任”的城市实在很多。我们的分类,也只是为了解读的方便,钻不得牛角尖的。       这些城市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六大古都。       古都的魅力当然毋庸置疑。作为千年帝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它们往往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所在。尽管这些精华的聚集是皇家特权所致,但聚集本身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些精华因历史的积淀而愈加厚重,因岁月的磨洗而愈见辉光。即便它们散落在断壁残垣寻常巷陌,流落于街头,蒙尘于市井,也不会沉沦了它们的价值。因此,这些城市中往往有太多的陈迹可供寻觅,有太多的故事可供传说,有太多的遗址可供凭吊,也有太多的线索可供遐想。就连那里的民风民俗,也会有一种古老而悠长的韵味。       名邑同样有着这样的文化内涵。所谓“名邑”,无妨看作是资格稍微差了一点的古都。比如江陵,原本就是楚的郢都;大同,曾经是北魏的京城;成都,其实也是当过帝都的。只不过那些政权或非“正统”(如公孙述的“大成”),或非“一统”(如刘备的“蜀汉”),又没成什么大气候,就挤不进“古都”的系列,只好屈尊为“名邑”。从字面上讲,所谓“名邑”,也就是“有名的城市”。一个城市,只要出了一点名扬四海的事情、人物或东西,就有了名气,却不一定是“名邑”。比方说,“苏三离了洪洞县”,上饶出了集中营,都挺有名的,却不大好算是“名邑”。这里说的“名邑”,主要是指那些“历史文化名城”(包括六大古都在内)。它们都有着极其灿烂的文化和极其悠久的历史,比如扬州3000年,江陵2600年,苏州2500年,景德镇1700年。其中最绝的是绍兴。从公元前490年在今绍兴城内龙山南麓建城起,2400年间就没挪过一次窝,实在算得上是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了。       一座城市之所以成为“名邑”,显然不仅因为它资格老、历史长,还因为它有着独特的风采,有着一些家喻户晓名满天下的东西,比如长沙的水,昆明的湖,景德镇的瓷器,苏州的园林,扬州的炒饭,绍兴的花雕,泉州的洛阳桥,大理的蝴蝶泉,大同的云岗石窟,承德的避暑山庄,当然还有桂林那“甲天下”的山水。这些东西也许并不一定就能代表这些城市,这些城市也并不只有这些东西,只不过它们最为脍炙人口罢了。事实上,这些城市的名声和风采几乎是人人皆知的。有谁不知道“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或“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呢?只要吟诵着“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杭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扬州)、“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成都)、“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长沙)等等名句,这些名城的风采,就浮现在眼前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新版后记本书初版书稿只写了25天,修订却花了不止大半年工夫。        修订的想法在初版面世时就有了。当时的打算,是增加成都、深圳两个城市。这个建议,是我的朋友徐新建教授提出来的。那是1997年11月,我们在厦门参加文学人类学研讨会,同时为上海文艺出版社新推出的“文化人类学笔记丛书”(《读城记》即其中的一本)举行首发式。新建和我都是这套丛书的编委和作者,自然议论到本书。这个建议立即得到责任编辑赵南荣兄的赞同,我也就开始了准备工作。  但读者的反应很快就来了。除纷纷表示喜欢这本书外,一个普遍的意见,就是觉得书太薄(不到10万字),内容太少,不过瘾。武汉作家周翼南一面在武汉报纸上呼吁武汉人应人手一本,一面在《书与人》杂志上撰文,说“读后有不满足感”。他认为这本书“满可以洋洋洒洒写成30万字的专著”,而且还说我也同意他的看法。一家在国内颇有些名气、专营高品位学术书籍的民营书店“晓风书屋”的老板许志强君也有相同意见。看来,不抓紧时间进行修订是交代不过去的了;而所谓修订,也不仅仅只是增加两个城市。原有的章节,几乎都要重写。    于是,修订开始了。      修订不但是重写的过程,也是重新解读这些城市的过程。然而越是深入下去,就越是发现问题多多。的确,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每个人都可以去读它,但要真正读懂,并不容易。一家报纸在谈到我这本书时,把“读城”排成了“说城”。我对他们说,这个字,不好错的。“说”是诉说,是描述;“读”是解读,是研究。“说”只要知其然,“读”却是为了知其所以然。知其然的人很多。谁对自己生活或到过的城市没有一点感受呢?所以城市文化往往被看成是一个谁都可以插上一嘴的话题,就像看完一部电视连续剧后谁都可以发表一番议论一样。现在,关于城市文化的文章著作不少。但,除对北京、上海外,其他城市,还是说的多,读的少。    其实,说也不易。尤其是要用一两个字或一两句话把一个城市的个性和特质准确无误而又形象生动地说出来,还要让人心服口服,着实很难。除了个别特征特别明显(如北京)或比较单纯(如厦门)者外,其他城市都不大好这么说的。因为很容易挂一漏万或以偏代全。比如南京,就不好说它是儒雅还是粗俗,是伤感还是豪壮。所谓“南京大萝卜”,就带有荤素皆宜、生熟均可、什么都有一点又都没有、怎么说都行又都不行的意思。其他一些城市也一样。本书尝试着说了一下,比如北京“大气醇和”,上海“开阔雅致”,广州“生猛鲜活”,厦门“美丽温馨”,成都“悠闲洒脱”,武汉“豪爽硬朗”等等,不知读者能认同否?    许多人认为,对于城市文化,是不能这样评说的,因为太过简单,而一个城市的文化个性和文化特质,哪那么简单!这话并不错。但如果你研究描述了老半天,却连一个说法都没有,读者是不会满意的。事实上,人文学科许多研究的目的,就是要给个说法;而当我们试图对一个城市的文化给个说法时,我们实际上已经不是“说城”,而是“读城”了。其实,即使是描述,也常常会伴以“说法”,比如“上海人很精明”或“武汉人特直爽”等等。只要这些说法大致不太离谱,就应该准其成立。如果一定要说“上海也有戆大”或“武汉也有滑头”,那就是抬杠死了。……

编辑推荐

本书是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以随笔形式解读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成都、武汉、深圳等城市的学术著作。作者认为,中国的城市极其可读,中国可读的城市又是何其之多,如果你有条件,不妨通读天下城市,也可以读读这本《读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读城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条)

 
 

  •   這本書是對中國部份代表性城市的歷史和文化的解讀,如果你去過其中的一個或數個,讀時當有會心的一笑,或有疑心的一問,如果你沒有去過其中的一個或數個,讀後切勿以此為圭臬,以致先入為主,脫離實際。其實,感受不一,角度不同,各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城市,和別人心中的同一城市相比,異同雜陳,不一而足,而且,太陽每天都是新的,老城市新眼光,彼一時此一時,這樣看來,行萬里路比讀萬卷書更為重要。易老師每捉筆鋪紙,則有話可說,生動平實,寓莊於諧,一如其講課風格,滿堂春風,撲面而來,手舞足蹈,恰似舞臺,歡聲笑語,不絕如縷。全書憾為形太散,所幸神不散。讀後回憶,是為記。 ——Julius Rowe
  •   易教授的一贯讲话风格,没有多少为难读者与艰深内容,轻阅读,可地铁看!
  •   易先生的书读过两本《中国的男人和女人》再就是这一本。最早认识易先生应该是百家讲坛,不止是我,大多人都是从这个节目上认识并且喜欢他的,听他讲学非常有意思。这本书是对城市的阅读的书,写了七个城市,没到过的城市我不敢说,但是到过其中四个城市,特别是今年到了易先生的大本营-厦门,感觉真是如他书中所写的一样,厦门是一个美丽的岛,尤其是易先生执教的厦门大学也是南方为数不多的环境优美的大学,而且最为人称道的是那里的学生有非常好的习惯,就是在食堂吃饭很少见有学生浪费,,害得我端着剩下的大半碗饭实在是作难,环顾四周别人都是吃得干干净净的。甚至收碗池压根就没有潲水桶可倒剩饭,只好趁当班的清洁员离开那一小会悄悄的赶紧把碗叠上去,然后快步逃离。易先生的书中喜欢把每个城市之间互相在历史,文化,环境,风俗,经济等方面作个比较,即使你没去过这个城市也能心生向往,并且常思之。书中配了一些城市的图片,再配之作者的文字,就更加生动翔实了,易先生说的没错,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个性,那你就要看你怎么样去用你的心去发现去解读了。在广东这样快节奏的城市中生活够了,的确羡慕那些悠闲的地方,例如成都,有机会最想去的就是成都了。
  •   易教授的风格看来是在很早以前就形成了,闲来翻翻这本书很有意思。
  •   易教授以独特的眼光来看待不同城市的文化,内容不错。
  •   易中天对几个城市的分析品读,纯属文化名人的个人品读,觉得还行吧
  •   易老师的书,很好,很有风格,喜欢读
  •   还没看 有时间细细看啊
  •   读不下去, 扔一边了.
  •   书的质量很不错,易中天的作品也很棒!
  •   有意思的闲书,可以看看
  •   收货初步印象不错
  •   书挺好 孩子正看
  •   物流很快品读中国书系之2:读城记也不错
  •   好书,喜欢看!推荐购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