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4 出版社:上海教育 作者:皮连生 编 页数:357
前言
教育部2001年6月颁布了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简作《课改纲要》),作为指导新世纪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为此我们认为,应当运用现代认知心理学原理改革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内容与方式,以新的学习论与教学论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加速教师的专业技能成长。我们仔细研读《课改纲要》以及相关的“解读”,认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的许多基本观点与《课改纲要》及其“解读”的精神吻合。如《课改纲要》强调“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这与现代教学论中的“目标导教、导学和导测评”的观点是一致的。又如,《课改纲要》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而现代学习论不仅研究学习的一般过程,而且分门别类研究不同类型的学习的特殊过程。因此,现代学习论可以为《课改纲要》实现教学中结果和过程统一的理想提供理论支持。
内容概要
教育部2001年6月颁布了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简作《课改纲要》),作为指导新世纪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为此我们认为,应当运用现代认知心理学原理改革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内容与方式,以新的学习论与教学论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加速教师的专业技能成长。我们仔细研读《课改纲要》以及相关的“解读”,认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的许多基本观点与《课改纲要》及其“解读”的精神吻合。如《课改纲要》强调“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这与现代教学论中的“目标导教、导学和导测评”的观点是一致的。又如,《课改纲要》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而现代学习论不仅研究学习的一般过程,而且分门别类研究不同类型的学习的特殊过程。因此,现代学习论可以为《课改纲要》实现教学中结果和过程统一的理想提供理论支持。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学生素质与素质教育1 从现代教育心理学观点看学生素质与素质教育第二部分 制定课程标准的心理学理论与技术2 课程标准研制的心理学基础3 以新的知识观改造传统的知识与技能观4 需要评估与课程目标的制定第三部分 教学过程、方法和技术的学习论基础5 学习与教学的一般过程6 学习与教学的特殊过程7 课改强调的三种学习方式及其关系8 认知策略的教学:来自物理和语文学科的教学案例9 社会认知理论与情感、态度领域的教学第四部分 学科爆程目标及其分类框架10 学科课程目标的心理学分类11 主要学科课程目标的分类框架第五部分 任务分析在教学设计和教材开发中的应用12 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任务分析13 建构主义与开放环境中教学设计的任务分析14 教材开发中的任务分析技术第六部分 课堂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15 学习与教学的测量和评价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即学生后天习得的文化素养,在素质结构中居于最高层次,又表现为人的外层素质。主要内容有:(1)科学素质,包括经验、知识、技能、科学理论、科学的信念和世界观、信息处理能力、劳动生产技术、职业素养、创造才能等;(2)政治素质,包括政治方向、民主意识、社会责任感、政治与法律知识、历史知识、社会理想等;(3)道德素质,包括伦理知识、道德价值、道德感、自律精神、道德理想、人生观等;(4)审美素质,包括审美知识、审美情趣、艺术鉴赏力、审美观、美的创造能力等;(5)劳动素质,包括劳动知识技能和能力、劳动态度、社会适应能力、交往能力、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等。 许多事物的真谛常常要经历激烈的争论和探讨才能逐渐显现出来。上述两种素质观涵盖了素质教育大讨论中众多学者对“素质”的基本看法,必然有其积极的意义。“五育说”从社会需求出发,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三层次结构说”以人为本,认为素质教育要尊重个体的身心发展基础和要求。两种观点都明确指出素质不是一个含混的概念,而应将其类化和具体化,并在这方面作了深入的分析,同时都认识到各类素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教育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然而,对素质成分及其内在联系的划分,目的还在于全面地理解素质的构成要素,从而科学准确地制定素质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在这一点上,两种观点都尚未作出令人满意的解答。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心理学基础 PDF格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