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黑龙江美术  作者:唐家路  页数:248  

内容概要

  《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共分为六章,从民间美术学的学科建设,民间美术的分类与品类,民间美术的功能特征,民间美术的审美系统,民间美术的创造语汇,民间美术的传承与艺术比较六个方面对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做了详尽的介绍。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民间美术学的学科建设
 第一节 民间美术学与民艺学的整体构建与比较
  一、民间美术学与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二、民间美术学与民艺学的学术取向
 第二节 民间美术学的学科建立
  一、民间美术学的学科框架
  二、民间美术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 民间美术的分类与品类
 第一节 民间美术的分类方式
  一、民俗学研究的民间美术
  二、民间美术的分类
 第二节 精神至上与美化生活的品类
  一、民间木版年画
  二、民间剪纸
  三、民间织绣印染
 第三节 享乐人生与寓教于乐的品类
  一、民间玩具的审美教化
  二、民间文化的说教与形象传播
  三、民间面塑礼花
 第四节 营造家园与装饰环境的品类
  一、民间建筑样式及地域特征
  二、民间建筑装饰
  三、民间家具陈设
第三章 民间美术的功能特征
 第一节 民问美术的生活功能
  一、民间美术的复功用性
  二、民间美术的实用价值
  三、民间美术的造物观念
  四、民间美术的生活形态
 第二节 民间美术的审美功能
  一、民间美术的审美创造心态
  二、民间美术创作的存在形式
  三、民间美术审美意识的特性
  四、民间美术审美功能的多样性
 第三节 民间美术的文化功能
  一、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
  二、民间美术在民间文化中的作用
  三、民间美术文化形态的社会意义
第四章 民间美术的审美系统
 第一节 民间美术的工艺之美
 ……
第五章 民间美术的创造语汇
第六章 民间美术的传承与艺术比较
结束语

章节摘录

版权页:两种不同文化形态下的美术形式也常常呈现出一种联系、影响、纠结、交织的发展状态。就人类历史的起源来看,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化是一种混合统一的文化。社会的组织结构没有明显的分层,文化的创造和接受主体也不存在地位层次的高低,文化的结构也处在一种统一的状态,作为人类共同文化形式的艺术也不存在文化层次的高低差别。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分工的进一步细致和阶级社会的出现,原始社会的组织结构不仅被瓦解,原始文化的混合统一状态也日渐分化并渐趋消失,逐渐分化为上下两个大的部分并各自沿着不同的轨迹发展演进。其中一支逐渐发展为适应上层社会的上层文化,另一支则继承了原始文化的混合性,在社会底层劳动者中间继续发展成为民间文化。对应两种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类艺术也因此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向。作为中国民间文化的民间美术同样也直接秉承了原始艺术的混合性特征和原发性特征。原始社会时期,原始人类不仅实践和掌握精神世界的方式是互相渗透、难以区分的,而且原始人类活动的艺术和非艺术领域的界限也是混合统一、十分模糊的。在民间美术的发展中,随着人类认识的提高,对现实世界已具有相对理智、客观的理解和把握。但是民众对艺术和非艺术的创造活动还时常处于一种交织状态,许多艺术创造与民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与人们的生活原型相重合,带有生活的原发性,与原始艺术的创造具有本质的近似之处。另一方面,原始艺术还不具备确定、清晰的体裁一种类一样式结构,呈现出形态特征的无定形性和混合性,民间美术的许多门类某种程度上保持了这种形态的混合性特征,并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同构于原始艺术的混合性的特征,不仅保留了原始艺术的原发性特质,还保持了人类童年文化的混合性。当然,民间美术终究不同于原始艺术,它不仅是艺术创作最初形式的漫长历史发展和形态逐渐完善的结果,同时也是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被创造出来并独立存在着的,从而与原始艺术有着根本性的差异。

编辑推荐

《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是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目前只是简单地翻了翻。在有关“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的小节中,归纳总结得比较清晰易读。认为民间美术造型方法上具写实、再现的属性,尽管呈现出貌似表现主义的一些特征。接下来,阐述了西方和中国在“再现”上的不同。西方的再现更多地体现了柏拉图“艺术犹如镜子”的模仿论,而中国老百姓的再现却并不是客观真实地模仿或抄袭自然,而是有着人类非视觉因素的观念在里头。认为,艺术再现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们从自己的立场、观点、角度以及所处的文化背景及视觉的惯性出发,对客观现实所作的解释,他们观看事物的方式与自己的视觉基础、视觉惯例以及文化背景相一致。H•G布洛克说:“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永远不是物体本身的样子,而是从我们的生物学立场和我们所在的文化背景出发看到的样子。” 总之,艺术再现关系到视觉心理基础和视觉心理机制。以原始艺术、埃及艺术及贡布里希的研究来举例说明了“感觉”的艺术和“概念”的艺术的不同。中国民间美术的创造和艺术再现过程中渗透了民众的主观愿望和要求,反映出民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阐释。陈池瑜认为,再现事物的表象和再现事物的本质,都可以称为再现,前者是“感觉再现”、“感觉真实”而后者是“概念再现”、“概念真实”。民间美术的“概念真实”并不是有人认为的类似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抽象性。
       我以为,这些都是比较浅显的道理,当然这也只是书中的一个非常小的部分。要深入、全面地了解民间美术的文化背景,了解民间美术的“灵魂”,应该去读吕品田的《中国民间美术观念》。
       另外,关于图像的艺术现象学,让我想起萨特诸如”所有都可以既充当现实也可以充当形象。“、”组成存在或想像,即组成“现实”或“美学”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作用于事物的感知的种类。最终把想像的世界定义为现实世界的,是感知的态度。“等描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