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莉妹妹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作者:德莱塞  页数:403  字数:439000  译者:孙延弢  

前言

  《嘉莉妹妹》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和代表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首部作品。作品通过农村姑娘嘉莉到芝加哥谋生而成为名演员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繁荣的表面下的失业、贫困和饥饿,对美国贫富对立的社会作了深刻的描写。西奥多·德莱塞用巴尔扎克式的现实主义手法为美国文学开创了一个新的天地。在美国《嘉莉妹妹》出版时曾经因被指控“有破坏性”而长期禁止发行,德莱赛也因此搁笔十年,但却在英国获得了出版权。  西奥多·德莱塞被认为是同海明威、福克纳并列的美国现代小说的三巨头之一。主要作品有:1900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嘉莉妹妹》;1911年又发表了姊妹篇《珍妮姑娘》;1915年出版《天才》;1912年发表的《金融家》、1914年发表的《巨人》和1945年发表的《斯多葛》组成了他的现实主义巨著《欲望三部曲》。1927年访苏后,德莱塞又发表了一些作品。重要的有《德莱塞访苏印象记》(1928),政论集《悲剧的美国》(1931),短篇小说集《妇女群像》(1929)等。  德莱塞曾长期在社会底层劳动挣扎,常遭邻居歧视,青年时期任报刊记者和编辑,一生走遍芝加哥、匹兹堡、纽约等大城市,广泛深入地观察了解社会,为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早年受机械论和达尔文适者生存进化论的影响,他自己苦难的生活经历也表明,有一种残酷的命运在主宰着人们,使弱者的生活毫无意义和目的:强者总是向前,弱者总是落在后面或成为强者的奴隶。德莱塞用艺术手法准确地再现美国当时的社会风貌,描绘出人们如何在社会中挣扎、角逐、堕落的命运,把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所暴露出来的伪善和丑恶,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在德莱塞的一生创作中,始终贯穿着痛苦的思索,他要在更全面、更广阔的背景上去把握生活,把握整个社会的运动和人类命运的悲剧性。  小说主要围绕女主人公嘉莉和赫斯特伍德展开,讲述的是农村少女嘉莉如何从社会底层登上百老汇红舞星宝座的过程,细腻地展示了嘉莉的生存景观及心路历程。比较真实地揭露了20世纪初人们狂热的追求美国之梦的悲剧事实,揭示了驱使人们享乐却最终幻灭的本能主题。  主人公嘉莉出生贫寒农民家庭,保留着乡村生活的单调、闭塞。带着对外面大千世界的向往来到大都市芝加哥,朦朦胧胧地希望一个更加美好的结局。姐姐一家穷困潦倒的生活很快打破了嘉莉的美好憧憬,失业以及拮据的生活让她很快陷入贫困。她结识了一个穿着时髦,油腔滑调的情场老手杜洛埃,杜洛埃的出现使嘉莉意识到贫富的极大差异性。为摆脱生活的窘况,她先后成为推销员杜洛埃和银行经理赫斯特伍德的情人。又都在更好的前途面前抛弃了他们。  三个人物命运荒诞的转变构成了小说悲剧的主线,杜洛埃重复着他作为推销员的工作,继续在名利场中过着轻浮的生活;赫斯特伍德在偷窃银行的钱之后,诱拐嘉莉到纽约,最终身败名裂、生活窘困、惨死他乡。赫斯特伍德本是一个令人瞩目的上层人物,圈子广阔,朋友众多,因为自身的才华与魅力,很受人敬仰,但最终却被情欲所毁。嘉莉在被赫斯特伍德诱拐到纽约之后经历一段贫困生活,偶然成了一位名演员,挤入了资产阶级的“上流”社会。当嘉莉实现自己的最终愿望,跻身名流之列之后,并未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原来的梦想也没有最初那么诱人,相反,她感到了更深刻的空虚和无聊。广阔的社会画面,丰富曲折的情节,深入细致的心理描述,不同情景的对比手法及独具个性的语言成为西奥多·德莱塞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  《嘉莉妹妹》一书中最重要的一个情节是赫斯特伍德偷了酒店的钱,将嘉莉骗上火车,开始了私奔的生活。赫斯特伍德是美国上层社会的一个成员,在物质上,他过着优裕富足的生活,但在精神上,他却十分贫瘠。他与妻子和子女缺乏交流,没有感情。因此,他遇到嘉莉后立即被她的青春与朝气所吸引,并对她倾心相爱,却身败名裂。这个情节的原型实际上是德莱塞妹妹埃玛的生活经历。当年一家酒店的出纳就曾经偷了店里的三千五百美元,带着埃玛私奔到蒙特利尔,然后又辗转去了纽约。  娴熟的心理描写和复杂的环境刻画是德莱塞小说的突出特点,嘉莉面对杜洛埃殷勤主动而产生的矛盾心理;赫斯特伍德偷钱和嘉莉私奔之后生活境况的剧烈变化;赌博、失业、争吵、绝望、放弃,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片段被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德莱塞一方面宏观地统摄着自己的世界,用巴尔扎克式的热情批判着自己营造的形象;另一方面,他细致入微地,像一个工匠般精细地雕琢着自己的故事,使之不至于因过于宏大而显得不能深入,强加于人。他将自己的体系和往昔的巨擘们达成了某种程度的统一,并且拥有了新鲜灵动的气息。  1900年3月德莱塞完成了《嘉莉妹妹》的初稿。虽然一个世纪以来受到某些非议,但始终是读者爱不释手的一部名著。对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读者仍有深刻的警戒和启示作用。

内容概要

  本书描写了农村姑娘嘉莉来到大城市芝加哥寻找幸福,为摆脱贫困,出卖自己的贞操,先后与推销员和酒店经理同居,后又凭美貌与歌喉成为歌星的故事。作家西奥多·德莱塞以嘉莉为代表深刻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对贫苦人民压榨的残酷性和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对小资产阶级分子的腐蚀性。嘉莉是21世纪末一些涌入城市寻求发展的中国乡村女孩的代表,嘉莉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为当代年轻人树立了榜样,而她的堕落也为当代年轻人敲响了警钟。嘉莉的生活经历及其成功的道路带给了现代年轻人一些有益的启迪。

作者简介

  德莱塞(1871~1945),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因家境贫寒,他长期在社会底层挣扎,历尽生活的艰辛。1900年,第一部作品《嘉莉妹妹》问世,引起轰动。1911年,出版了被视为《嘉莉妹妹》姊妹篇的《珍妮姑娘》。之后,又先后发表了《欲望三部曲》、《美国悲剧》等多部长篇小说。1946年卒于加利福尼亚州。被文学批评家推崇为同海明威、福克纳并列的美国现代小说的三巨头之一,代表作品有《嘉莉妹妹》、《珍妮姑娘》、《金融家》、《巨人》等。

书籍目录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八
三十九
四十
四十一
四十二
四十三
四十四
四十五
四十六
四十七
四十八
四十九
五十

章节摘录

  嘉洛丽·梅蓓在一天下午,乘上了去芝加哥的火车。一只已经交给行李车托运的小箱子,一只一眼就能看出是那种廉价的仿鳄鱼皮的小提包,里面装了些化妆品、一盒小点心,外加一只有弹簧开关的黄皮荷包,那里有着她的车票。这些就是她全部的家当。有一张纸片,上面有她姐姐的地址,此外还有四块钱现金。那是1889年的8月。那一年她刚满十八岁,聪明、害羞,并且年少无知,充满了对未来的幻想。尽管她心中觉得很难舍难分,然而这种惜别之情显然不是由于眼下要放弃的家乡的种种长处。她由于母亲告别时的亲吻而涌出了泪水,她的喉咙有些哽咽。当火车轰隆隆地驶过她父亲白天上班的面粉厂时,当家乡熟悉的绿野渐渐消逝时,她发出一声伤感的叹息。就这样轻易地,维系着她的家乡以及少女时代的千丝万缕被扯断了。  所有的一切,也许她根本不知道,不管人生的变迁有多大仍然是可以挽回的。火车总会在前方一站停下,什么时候都可以在那里下车回去。那座大城市就在前面,因为这些每天开来的火车,她觉得自己和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她到了芝加哥,离哥伦比亚城也就近在咫尺了。不过几个小时的时间,一百英里的路程,又算得上什么呢?她完全可以回去。而且她姐姐还在那里。她望着写着她姐姐家地址的纸条,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她看着车窗外一晃而过的绿野,终于找回了活跃的思路,开始憧憬着芝加哥这座城市的模样。从小她就听说它很有名。她们家曾经准备要搬到那里去。如果她这次能找到好工作,那么全家就能实现这个愿望了。不管怎样,那是个大地方。那里灯火灿烂,繁华热闹,一切都很喧嚣。那里人们都富有。那里还有巨大的车站,这列奔驶的火车正在快速驶向那里。  一个女孩如若离开家,她只有两种命运。不是遇上个好人过上好日子,就是很快就接受大城市的道德标准而慢慢堕落。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在两者之间保持折中的状态。城市的尔虞我诈,一点也不逊色于那些与其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但却更像个人样的诱惑者。城里有引诱人的大力量,通过最有修养的人看似诚恳的言辞来使人上当。不管人们抱着什么道德意图与目的,城里闪耀的万家灯火总能像一只乞求爱情的眼睛里流露出的眼波一样,成功地诱惑人。一个初涉社会、天真纯洁的心灵如果被诱上当,一半的原因就是这些完全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力量。喧嚣的声音,沸腾的生活,鳞次栉比的楼房,都直接或间接地引诱着那些早已手足无措的感官。如果没有一个智者在旁边提醒她谨慎行事,还不知会有多少谎言会进入那毫无防备的耳朵里呢。如果无法看透它们的本质,那它们就会利用迷人的外表使那些人放松戒备,失去自制力,最后堕落。  嘉洛丽——被家里人带着万分亲昵地称为“嘉莉妹妹”,不具备完美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她关心自己的利益,但却并不是十分强烈。这就是她主要的特征。青春的憧憬使她充满热情。即使她还没有完全成熟,全部的美貌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却也已初见端倪:与生俱来的一副十分匀称的身材,再加上灵动的眼睛,她显然是美国中产阶级的一个典范——这种家庭移民到美国已经有两代人了。她厌恶读书——知识没有向她敞开大门。在表现自己天生的魅力上,她还仅仅步履蹒跚:她仍然不会地把头发优雅地甩到一边,一双小手也因为同样的原因甚至没有打动人的能力。仅有她的那两只脚长得倒是小巧玲珑,但是又很扁平。虽然如此,她仍然喜欢孤芳自赏,并且很快就了解了生活中更吸引人的乐趣,并且异常渴望得到物质的享受。她犹如一个装备不全的小冒险家,好奇地想要去未知的城里探险,做着一步登天的白日梦,幻想着未来自己能够主宰别人,期冀猎捕一位浪子,并在她的脚下奴颜婢膝。  “那,”一个声音在她的耳边响起,“是威斯康星州最吸引入的游览胜地。”  “是吗?”她小声地答应。  火车正在开出沃基肖。她感觉到背后有个男人已经在那站了许久。而他在盯着她的满头秀发。这个人早就坐卧不安了,她本能地感到背后的这个人对她有着无以言说的强烈兴趣。她那少女的矜持,以及在这种情况应持有的态度,在提醒她要早早提防,拒绝这种亲近。但那个人精通此道,多次成功后随之而来的大胆占了上风。  他向前探过身来,把胳臂靠在她的坐椅上,然后开始搭讪,尽量表现得令人喜欢。  “是的,那是芝加哥人都喜爱去的旅游胜地。那里风景美丽极了,这一带你不是太熟悉,对吗?”  “哦,不,我熟悉,”嘉莉回答道,“我的意思是,我是住在在哥伦比亚城的,只是我还没来过这里。”  “那这么说你还是头一次去芝加哥哕?”他说。  在谈论的时间里,她也注意到了这个人的一些容貌特征。这个人脸色红润,神采奕奕,留着一撮小胡子,头上有一顶灰色的浅顶软呢帽。她转过身来,面对面地望着他,自我防范意识和撒娇卖俏的本能已经在使她的脑海里一片混乱了。  “我真的不是这个意思呀。”她说。  “哦,”他用一种让人喜欢的样子回答,还带上一种自知说错了话的神情,“我还以为你说了呢。”  他是一个为工厂到各地揽生意的人——这类人在当时被时髦地称为“推销员”。而且还属于那种1880年美国人中突然流行起来的新潮称谓——“小白脸”,这种称呼更直接明白地表达了这类人在那时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他们的言谈举止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引起那些容易上钩的姑娘们的憧憬,获取她们的芳心。这个人的穿着本身就很吸引人。穿着一套在当时很时髦的棕色格子花呢裁剪的西服,后来被人们称为“买卖人穿的套装”。开得很低的背心领口,露出里面白底粉红条纹衬衣浆硬的前胸,上面是白色的高衣领,系着一条精致的领带,上装露出一对与衬衣布料质地相同的亚麻布袖口,上面扣着镀金的大纽扣,扣子上还镶着叫做“猫眼石”的普通黄玛瑙。他的手上戴着好几个戒指,其中还有一个厚实的印章戒,背心上挂着一条精致的金表链,上面挂有“麇鹿会”的内部徽章。整套打扮显得非常合适,脚上蹬的是擦得锃亮的黄褐色宽底皮鞋,头上戴的便是前面提到过的灰色浅顶软呢帽,就他所表现出的聪明程度来看,他魅力超群。并且,不管他有什么样的卖相,任何一点都没有逃过嘉莉对他第一印象。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嘉莉妹妹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