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作者:彭放,晓川 页数:399
Tag标签:无
前言
这本《百年诞辰忆萧红》的出版是在萧红课题研究计划之中的。为纪念萧红诞辰一百周年,我们准备编两部书,另一本名《萧红研究七十年》大型资料工具书。“忆萧红”这本书,可以说是”大型资料工具书”的附产品。萧红是黑龙江走向世界文坛,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地位的著名女作家,作为黑龙江人想为纪念她的百年诞辰做一点实事。出版萧红文集,成立各种研究会,举办国际性的纪念活动等,这些宣传组织工作固然需要,但最重要的,还应该开展一些萧红研究工作。其中对国内外学者,七八十年来发表在国内外报刊上,研究萧红的论文、资料成果,进行搜集、整理、出版,使之不被散失,好好保留下来,传承下去,这也是纪念萧红重要的实际行动之一。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黑龙江省的萧红研究工作就是从资料起步的。当时很多人不知道萧红。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与辽宁省社科院文学所合作,创办《东北现代文学史料》(内部交流),介绍萧红的身世、经历,评价萧红的作品、成就。当年文学所的王观泉先生,在《东北现代文学史料》第二辑上,发表《被人遗忘:不甘、不甘》一文,“倡议研究萧红”。观泉在倡议中,提出四个方面的考虑:(一)筹备成立萧红研究会;(二)搜集萧红的作品、回忆、评论萧红的资料;(三)撰写出版萧红年谱、著作系年目录、传记和评价;(四)出版萧红全集、萧红评论集等。这四个方面都是从资料人手来研究萧红的。观泉还亲自编出国内第一本研究萧红的回忆录《怀念萧红》。该书由茅盾题书名,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书中除搜集鲁迅、许广平、柳亚子、丁玲、聂绀弩、绿川英子、罗荪等人回忆萧红的文章外,还邀请锡金、余时(姜德明,人民日报社长)撰写介绍萧红的回忆录。该书多次再版,发行百万余册,影响很大。观泉还多方求助,找到三郎(萧军)哨吟(萧红)1933年出版的二萧合集短篇小说《跋涉》,照当年出版的版本原貌,毛边未切的装帧、版权页和广告页照旧,连封面用纸颜色都不变,再版复印5000本。这本书当年初版只印了1000册,刚上市就被日伪当局没收了,十分珍贵。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做的这些研究萧红的前期工作,还被余时写文章介绍到海外。余时在《关于萧红的事——兼寄聂华苓》一文中,告诉他远在美国的朋友聂华苓说:“值得高兴的事,近一年来不断从呼兰河边传来让人高兴的消息,萧红家乡的人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女儿。或者说,最近在那边,正形成‘萧红热’,这股‘萧红热’,大概是从今年春天,在黑龙江文学研究所成立大会上开始的。参加那次会议的人,都同意要研究萧红,除了哈尔滨的文艺界和各院校的代表之外,呼兰县的文教界人士亦参加了大会。” 最初对萧红研究资料做出贡献的,还有文学所的铁峰。60年代初铁峰在黑龙江大学图书馆工作,就开始搜集萧红的资料,写出了40万字的《萧红评传》。不幸在文革中被红卫兵小将抄家抄走了。文革后他根据残存的资料,写出了三万字左右的《萧红传略》。1979年发表在《文学评论丛刊》第四辑上。这在当时的国内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今天,我们纪念萧红诞辰一百周年,怀念前辈学人所做的重视资料的研究、积累工作。这本《百年诞辰忆萧红》,是踏着前人的脚步做的一点研究萧红的实事。 凡真正做学问搞研究的人,是十分懂得资料工作的重要意义的。因为资料是写作论文的资本,是文化理论工作者的财富。所谓历史就是靠无数的事实和资料累积起来的。研究萧红著名的学者季红真女士,在完成《萧红传》写作后,又编选了一本《萧萧落红》的书,把她在写作《萧红传》时搜集到的有关回忆萧红的文章,集中起来,编成另一本回忆萧红的资料专著,纳人陈漱渝先生“漫忆女作家丛书”出版。陈先生为该书作序,充分肯定了这类书所收诸篇,提供作者的亲历、亲闻、亲见的回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项基本建设。”但是,因为这类回忆文章,有许多是由作者写本人,或他人写的。任何回忆录,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回忆录个人立场、观点、情感和接触范围的局限,甚至出现有隐恶扬善,自我吹嘘等不同程度的主观色彩。所以他认为“对待回忆录应所取的态度是八个字,‘不可不看,不可尽信’。” 但本书所选编记述萧红的回忆录不同于一般。它不是萧红自己写自己,是与萧红生前有着亲密接触,或者是萧红的朋友、亲人,他们了解萧红的生活、经历和心情,同情她、热爱她。在萧红逝世后,思念她,怀念她。用写回忆录的方式,表达他们对萧红的尊重、痛惜、敬仰之情。 萧红的身世遭遇和她在文学上的成就,无疑是一首美丽动人,而又十分凄婉的史诗。她的写作天才是超等的,如果假以相当年月,必然有很大成就,这是大家公认的,可惜死时只有31岁。后人通过阅读她的作品了解她。她生前在鲁迅的帮助下,结识了许多左翼作家朋友。这些由著名作家撰写的回忆录,不仅篇篇都是优秀的散文,而且从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从一些具体细微末节的描写上,品读了萧红的音容笑貌和精神生活的痛苦、哀怨,以及她的人品、人格、行为举止等。 本书的编选,吸收了《怀念萧红》与《萧萧落红》两书的重要文章,在篇目的排序上分“身世”、“婚变”、“纪念”三辑,同时,还首次将怀念,悼念萧红的诗词选人回忆录中。在涉及萧红、萧军、端木婚变回忆录的选择上,保留各种不同说法,立此存照。萧红生前说:“女性的天空是低的。”可她身后的读者、朋友都用生动美丽的语言去描绘她、想象他,她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何人绘得萧红影,望断青天一缕霞”。
内容概要
萧红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地位的著名女作家,为纪念萧红诞辰一百周年,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晓川和原文学所研究员彭放《百年诞辰忆萧红》所选编记述萧红的回忆录不同于一般。它不是萧红自己写自己,是与萧红生前有着亲密接触,或者是萧红的朋友、亲人,他们了解萧红的生活、经历和心情,同情她、热爱她。在萧红逝世后,思念她,怀念她。用写回忆录的方式,表达他们对萧红的尊重、痛惜、敬仰之情。
书籍目录
第一辑 身世
萧红传
孙茂山
回忆我的姐姐——萧红
张秀珂
重读《呼兰河传》回忆姐姐萧红
张秀琢
萧红家庭情况及其出走前后
张抗
我的同学萧红
刘俊民讲述 何宏整理
萧红知友忆萧红——初访徐薇同志
李丹 应守岩
萧红的朋友和同学——访陈涓和杨范同志
丁言昭
鲁迅与萧红(节选)
姜德明
和萧红偶然相识
萧军
二萧与裴馨园
黄淑英讲述 萧耕整理
“牵牛房”忆旧
袁时洁
《夜哨》上的亮星
梁山丁
重见萧军忆萧红
厉戎
我们第一次应邀参加鲁迅先生的宴会
萧军
《生死场》序
鲁迅
代序·论萧红的《呼兰河传》
茅盾
忆女作家萧红二三事
张琳
《生死场》读后记
胡风
《呼兰河传》后记
骆宾基
《生死场》重版前记
萧军
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
蒋锡金
萧红与舒群
赵凤翔
茅盾与萧红
钟桂松
萧军与萧红
邓立
萧红与美国作家
赵凤翔
萧红小传(节选)
骆宾基
《萧红小传》修订版编后记
骆宾基
第二辑 婚恋
“爱”的悲剧——忆萧红
梅志
我与萧红的缘聚缘散
萧军
附录/《在西安》——聂绀弩回忆萧红
聂绀弩
父女恳谈录
萧耘
乱离杂记——序《萧军萧红外传》
锡金
萧红在北京的时候
李洁吾
离合悲欢忆萧红
高原
忆萧红
(香港)周鲸文
十里山花寂寞红——萧红在香港
(香港)卢玮銮
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节选)
萧军
回忆我和萧红的一次谈话
聂绀弩
我和萧红在香港
端木蕻良
端木与萧红(节选)
钟耀群
萧红在香港的最后几天
钟耀群
第三辑 纪念
忆萧红
许广平
追忆萧红
许广平
风雨中忆萧红
丁玲
忆萧红
梅林
忆萧红
罗荪
记萧红女士
柳亚子
悼萧红
靳以
忆萧红
绿川英子
悼萧红
胡风讲述 梅志整理
怀萧红——纪念她的六年祭
袁大顿
昙花一现的友情——思忆萧红
金秉英
萧红逝世一周年祭
骆宾基
一首诗稿的联想——略记罗烽、白朗与萧红的交往
附:满庭芳·纪念挚友加战友萧红七十诞辰
白朗 罗烽
萧红和她逝世后的一些情况
美籍华人学者沙洵泽 孙凯
纪念萧红诗词选
彭放 晓川
延安文化界开会追悼女作家萧红
访萧红故里、墓地始末
葛浩文
萧红墓发掘始末记
叶灵凤
附录
永远的憧憬和追求
萧红
给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书
萧红
小说《呼兰河传》进百强
王云 王立纯
萧红的城市
阿城
后序
活在人们心中的萧红
晓川 彭放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最近在几家报刊杂志上陆续读了有关萧红和她所著《呼兰河传》的文章,勾起了我对故乡和姐姐的深切怀念。萧红,这个曾每天见面,但又似陌生的姐姐,在我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我的生活产生过不小的影响。萧红还不满十岁的时候,母亲姜氏就患肺病逝世,留下她和比她小四岁的弟弟张秀珂。父亲带着他们生活了一年多,继母(我的生身母)梁氏来到张家。我出生的时候,姐姐已经十几岁,我刚记事儿,姐姐就离开了家。关于姐姐的身世,报刊上有的说她原来可能不姓张,她和弟弟是随着母亲一起嫁到张家来的,这种说法与事实不符。还有的说,萧红的父亲对萧红的母亲系属逼婚,这就更荒谬可笑了。萧红姐姐的学名张遒莹,在家乡——呼兰城里度过了近二十个年头。读了小学、高小后,又到哈尔滨市第一女中读了一年多。姐姐从小性格倔犟。父亲曾对我讲述过这样一件有趣的事儿:姐姐出生后不久,母亲在她睡前照例要用裹布缠住她的手脚以便使她安睡,她却拼力挣扎着不让人抓她的胳膊。来串门的大婶看到这个情况笑着说:“这小丫头真厉害,长大准是个茬子。”由此,亲友们都说她这种倔犟劲儿是“天生的”。姐姐热爱生活,她有一颗赤热而善良的心。但是她生长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里,封建思想的严重束缚,帝国主义侵略战争造成的颠沛流离的生活折磨,幼年丧母的过分悲痛,使她的性格变得孤独、倔犟,爱反抗。好像什么都不顺她的心,不中她的意。姐姐小时最喜欢我家房后的菜园,它虽不大,菜的种类却很多,晶莹闪光的紫茄子,足有一尺多长;粉红、金红交相辉映的西红柿,远远望去像一丛丛盛开的鲜花;攀藤而上结出硕大果实的大南瓜,像一个个大灯笼……其中最吸引姐姐的是那片用秫秸搭成屋顶形的三角架,被绿盈盈的瓜叶和瓜秧罩满的黄瓜地了。一条条像翡翠般碧绿的黄瓜吊在上面,那周身长刺,一朵小黄花还顶在头尖的青翠欲滴的嫩黄瓜,给少年时代的姐姐带来了许多乐趣,姐姐很喜欢藏在黄瓜架下。记得有一次有二伯到园里来干活,把她领来了,临走时就找不见她,喊她,也不答应。后来发现她在黄瓜架下睡着了。我家的后菜园种了各种花草,有晚香玉、夜来香、百合、西蕃莲……后窗下花丛中搭了一个小棚,是姐姐乘凉、学习的地方。夏天,她多半在这里读书。姐姐读起书来是不知疲倦的。有时到了吃饭时间,她还不回屋来,常常要人去喊她。姐姐喜欢在书里夹花叶,常常顺手拿起一片花叶夹在书中“备忘”。姐姐还很喜欢画画,画小房、小鸟给爷爷看,还说长大要当画家。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连她喜爱的后菜园也被丢在一旁而钻进那个又小又黑,必须端灯进入的小后屋,翻腾着那些多年用不着的老古董。这可能是她有意避开令人厌恶的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抗行为。我家生活状况是比较优越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姐姐也算得上娇惯了。但她不喜欢这种生活,不喜欢这个家。她在《呼兰河传》里写了和家人的关系。除祖父外,和别人似乎都没有什么感情。她和祖父的感情深,正像她自己说的:“……我会走了,我会跑了。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动了,祖父就拉着我。一天到晚门里门外,寸步不离,而祖父多半是在后园里,于是我也在后园里。”舒适的家庭生活,没有使她感到快活,家人的娇惯,没有使他感到温暖,她刚满二十岁就离开了家,而且是一去不复返。她不但倔犟而且刚强,生活上遇到多大困难,她也不愿向任何人求助;思想上遇到多大压力,她也不肯向任何力量屈服,她的整个生平充满着战斗性。姐姐自幼就同情穷苦人。《呼兰河传》里描写的有二伯,实际生活里确有此人。不过她姓李而不姓有,因为他的乳名叫有子,叫惯了,大家倒忘了他的真姓,就随口叫起有二伯来了。有二伯的身世详情,我不大清楚,只知道他无依无靠,没有什么亲人。他从三十岁就到我家,一直待了三十多年。形式上是家人,实际上是一个不挂名的长工。我家房后有个菜园子,种着蔬菜、苞米、黄烟等作物。虽然忙时大家也到菜园里干点活儿,但主要劳动却落在有二伯身上。他每天很早就起来,侍弄菜园子,供给家里食用的相当一部分蔬菜。有二伯不挣钱,家里只供他吃穿,但是生活待遇是很不平等的,他干活在先,吃饭在后,多半是和老厨子一起吃。穿用也是破旧不堪,姐姐同情他,同情这位在有钱人家里劳动了大半生,孤独、贫寒的老人。姐姐在《呼兰河传》中用了不少笔墨叙述有二伯的生活。“有二伯的行李是零零碎碎的……有二伯的枕头……花花地往外流着荞麦壳。”姐姐常和有二伯在一起。有二伯到后菜园干活,她也去,有二伯锄地,她拿着一把小铲子挖草;有二伯浇水,她提起小喷壶弄水玩儿,有二伯挺喜欢她,干活时常主动把她带着。有时嫌她碍事儿让她躲开,她立刻撅起小嘴儿生起气来,弄得有二伯没有办法,不得不放下手里的活儿哄她。
编辑推荐
《百年诞辰忆萧红(1911年-2011年)》:纪念萧红诞辰100周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