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戍边将军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前言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边疆地区之一。它所处地理位置独特,与中原相距最近;地域辽阔,南北贯通,无门庭之限;生态资源丰富,可耕可牧可渔可猎。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渔猎及农耕诸民族世代生息的家园,相互角逐的舞台。    东北地区的肥土沃野,培育出一代代强族,不断崛起,雄飞中原,如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洲等,先后占有北方半壁,或一统天下。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东北长久处于战略地位,不断给中原王朝以强大影响,甚至决定其盛衰或兴亡。    东北之重要,朝鲜李氏王朝中有识之士作出这样的评论:“天下安危常系辽野:辽野安,则海内风尘不动;辽野一扰,则天下金鼓互鸣……此所以为中国必争之地,而殚天下之力守之,然后天下可安也”(《辽东大野记》)。    中国人感同身受,也作出了同样的判断。明朝镇守辽东的巡抚王之浩说:“辽……中国得之,则足以制胡;胡得之,亦足以抗中国。故其离合实关乎中国之盛衰”(《全辽志·序》)。    所谓“辽”“辽野”,确指辽东,相当今之辽宁省境。在清以前,东北还没有一个整体性的统一名称,只有辽东为历代所通用,或指为行政区划,或用为地区名称。在辽东以外,即今吉林、黑龙江两省,除少数民族建立政权,有过短暂的行政区划名称,并无一个与辽东并列的通用名称。故上述引文中的“辽”,亦泛指东北。古人洞察东北的战略价值,其识见当不在今人之下。    至清,尤重东北,更远胜历代。东北为清朝的发祥地,还是满洲及其先世的古老故乡。清朝视东北为其“根本之地”,而盛京则是“重中之重”。清入关后,设盛京为陪都,并开始在东北区划设治。先于盛京设将军衙门,几度更名,最终定为镇守盛京等处将军衙门;顺治十年(1653年),再设宁古塔昂帮章京康熙元年(1662年)改称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十五年(1676年)将军徙驻吉林乌拉(今吉林市),不久改为吉林等处将军衙门。吉林之名,沿用至今。黑龙江地区尚未设治,归于吉林将军衙门管辖。30余年后,迟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为反击沙俄入侵,正式设黑龙江等处将军衙门,标志清在东北基本完成行政设治。一改历代在此两个地区所行的羁縻之策,正式派将军、设首府,驻八旗,收赋税,纳入到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在中国编年史上,第一次真正实现了中央王朝对盛京、吉林、黑龙江地区即东北的完全统一。直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四月,东北三将军衙门改设行省,比同内地,以东三省总督统辖。从而完成了管理体制与内地“一体化”的历史变革。    比较历代统治东北,唯清代统治最长久,以其完善的管理体制,实行一系列治边措施,推动并加速了东北社会的变迁。特别是近代以来,东北经济发展突飞猛进,领先于诸边疆,成为最富庶的边疆地区。不言而喻,清代东北二百多年中所发生的变化,无不与一代代东北三将军的有效管理及其实践息息相关。这就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即以东北三将军为研究对象,展开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用以阐述有清一代东北历史与文化演变的历史进程,有助于揭示东北地区的历史真相。    东北地方史学者对东北史的研究已经作出了显著的成绩,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对东北三将军的研究尚未启动。在东北三将军衙门存续的二百二十多年中(最早建将军衙门的盛京将军已达二百五十多年),任此职位的将军几近400人。除个案研究,尚缺乏“群体性”研究。例如,将这些将军们的生平事迹写成传记,即是其中之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的学者们捷足先登,率先包揽有清一代120多位黑龙江将军,编纂《清代黑龙江将军丛书》,打开此项研究的新局面,开了一个好头,足以起到示范作用。    在东北三将军中,黑龙江将军居于特殊地位。首先,黑龙江将军所辖之地,与中央王朝政治中心相距遥远。无论是远古,还是清以前,无论是清代与沙俄划界前,还是划界后,黑龙江流域都被称为我国东北的“极边”之地。古代交通不便,鞭长莫及,一旦发生不测之事,难以迅速得到中央王朝的指令,如需支援,也难以迅速到达。这使黑龙江将军之处事,较之盛京、吉林两将军更难。其次,这里自然条件虽说资源丰富,但气候更严酷,冬季漫长而寒冷,生存条件远不如盛京与吉林两地区优越。以致地广人稀,除游牧、渔猎等少数民族外,长期以来,汉人少见。这又使黑龙江将军为政之难,又难于盛京与吉林两将军。第三,更难更具危险性的是与沙俄为界,直面野蛮、贪婪,也更具侵略性的沙俄,其处境远比盛京与吉林两将军更严峻。与沙俄分界,是在沙俄入侵我国东北黑龙江地区之后,清军首度激战雅克萨,才迫使沙俄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与清朝签订《尼布楚条约》,是为中国历史上首次与毗邻的国家划分边界。自此,黑龙江遂成为名副其实的边防重地,在此任职的一代代将军们也置身于边防最前线,负有守土之责,亦比盛京、吉林两地区的将军更重;办理外交、解决与俄的各种边务问题,又多了一份重要职责。    显而易见,研究黑龙江历任将军们的实践活动,其内容尤为丰富,特别是在抗击沙俄一次次入侵的斗争中,更见英雄本色。如,首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军反击沙俄侵占我国的雅克萨,建树功勋;至近代,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当沙俄大举进攻,寿山将军组织军民奋起抵抗。在兵败之后,愤然自卧棺材,吞金自杀殉国,死得十分惨烈。他们中,还有一些将军为治边、开发边疆作出了显著的业绩,因而推动黑龙江地区的经济向前发展。当然,并非个个将军皆英雄,实际上,也有庸懦之人,亦有不廉不清之辈。如同其他群体一样,黑龙江将军群体,也是形形色色,不一而足。他们的将军生涯,各种实践活动,都在《丛书》的各个将军的传记中得到了充分的评述。认真总结他们治理边疆的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充分认识他们的品质作风,对于当代人,确有参考与借鉴的重要价值。    这部《丛书》,较为翔实地展示了各个将军在黑龙江的历史活动,如把他们各自在黑龙江的历史相互衔接起来,就组成了二部清代黑龙江地区的全史。若想了解该地区的历史,或想了解每位将军的生平事迹,这部丛书值得一读。同时,它也为史学工作者研究清代黑龙江地区史提供了新思路。    黑龙江齐齐哈尔地方历史学者首次编纂这部大型人物传系列,颇具创新的学术意义。但这仅仅是开始,有待于展开深层次的学术研究,给予每位将军以准确的历史定位,给予他们以中肯的评价。若想达到这一目标,进一步深入挖掘史料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将军们在黑龙江任职,他们向朝廷的奏疏必然不少。除了《清实录》略有记录,大都保存在黑龙江省档案馆与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无疑,这些难以计数的档案,是研究黑龙江将军的重要的史料来源。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期待齐齐哈尔地方史学者继续努力,为地方文化的发展作出多方面的贡献。    丛书编纂成功,可喜可贺。是为序。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以荫生入仕途  一、将军家世  二、青年时代  三、入京当差第二章  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寿山  一、投笔从戎赴辽东  二、草河口激战  三、凤凰城之战  四、规复海城第三章  由统领到副都统  一、因功擢升回旗  二、镇边军左路统领  三、跃升黑龙江副都统  四、筹建新军第四章  署理黑龙江将军  一、临危受命  二、整顿吏治  三、巩固边防  四、治理城市环境  五、兴屯实边第五章  庚子之役中的寿山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二、寿山与黑龙江义和团运动  三、寿山的抗俄主张  四、海兰泡惨案  五、江东六十四屯大屠杀  六、瑷珲保卫战  七、北大岭阻击战  八、齐齐哈尔沦陷  九、饮恨殉国第六章  寿山身后说寿山  一、千古奇冤  二、开复昭雪附录  寿山年谱  《寿将军家传》  《清史稿·寿山传》  《清史列传·寿山传》  《清代碑传全集·寿山传》  《黑水先民传·寿山传》  《龙城旧闻·寿山传》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以荫生入仕途    光绪二十六年八月初四(1900年8月28日),黑龙江省垣齐齐哈尔城上空,弥漫着沙俄侵略军的炮火硝烟,风沙凄杨,云日黤甚,城内外洵洵。是日下午一点钟光景,在黑龙江将军府里,寿山将军心潮翻滚,决心恪守“军覆则死”之义,沉着、冷静、从容地卧于棺枢之中,大声命令兵弁用枪击自己,以身壮烈殉国。这位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立下显赫战功,抗击沙俄侵略者的著名爱国将领黑龙江将军寿山,饮}艮而终。黑龙江将军寿山之所以有这样的爱国壮举,是与其将门之家分不开的。    一、将军家世    寿山,字眉峰,隶汉军正白旗,汉姓袁。咸丰十年(1860年)生于瑗珲,其父是吉林将军富明阿,其七世祖是明末辽东督师袁崇焕。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明万历十二年四月二十八日(1584年6月6日),生于广东东莞水南袁屋坪(今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水南村)。石碣镇位于东莞市东北,东接石龙镇,西临东莞市区,南离深圳78公里,西北距广州62公里。水南村在石碣镇北部,今属东莞市石碣镇的一个行政村。这里水陆交通方便,村前的东江河,使这里的人们与外界经常往来。袁崇焕的祖父时代,常顺溯两江——东江与西江,往来于广东东莞与广西梧州府(今梧州市)藤县之间,从事木材、药材生意。袁崇焕的父亲袁子鹏,子承父业,在广西藤县开设店铺,盖房定居,落籍藤县。青少年时期的袁崇焕,经常随家人乘船往返两地之间,以至后来关于袁崇焕祖籍问题产生分歧。袁崇焕是在广西藤县读的书。他的学籍自然是广西藤县了。因此有人把袁崇焕说成是东莞人,也有人说成是藤县人。《明史·袁崇焕传》记载:“袁崇焕,东莞人。”《国榷》记载:“袁崇焕藤县人。”《石匮书后集》一书记载:“袁崇焕,广西藤县、东莞人。”袁崇焕出生于农民兼商人的家庭。清史专家阎崇年先生在《袁崇焕传》一书中说:“袁崇焕既不想种地务农,也不愿奔走行商,而有志于读书上进,求得功名,光宗耀祖,为仕做官,报效社稷。”青少年时期的袁崇焕刻苦学习,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14岁的袁崇焕成为弟子员,袁崇焕23岁时在广西桂林丙午科乡试中,考中举人。袁崇焕中举后,继续读书,经过13年的刻苦努力,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在北京通过会试和殿试(廷试,明朝的科考制度规定:每三年考一次进士,分为会试、殿试两次,会试在每年二月初九开始,十五日结束,三月初一殿试),考中万历已未进士。四十八年(1620年),37岁的袁崇焕被朝廷任命为福建邵武县知县。在此任职不久的袁崇焕,就于天启二年(1622年),到北京朝觐,时值明朝辽东吃紧,自萨尔浒之战后,明朝辽东的抚顺、清河、开原、铁岭、辽阳、沈阳,先后被后金军攻陷。朝廷正当用人之际,袁崇焕被御史侯恂提请破格擢用,天启皇帝采纳了侯恂的建议,授袁崇焕为兵部职方司主事(职方司为明朝兵部下设的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个司之一,有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袁崇焕任职兵部职方司之后不久,出任兵备佥事,总管兵部文牍。袁崇焕赴任后,即上疏。“力请练兵选将,固守山海,远图恢复。他疏言:不但巩固山海,即已失之封疆,行将复之”。袁崇焕的疏言,对当时明朝廷来说,鼓舞了士气。使满朝文武看到了希望,特别是得到了经略蓟辽、天津、登莱军务的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王在晋的信任和器重,遂于是年7月提请朝廷任命袁崇焕为宁远前线兵备佥事。袁崇焕上任后,建议在长城外侧建立关、宁、锦军事防线,修建宁远城,得到了接任王在晋的孙承宗的采纳。袁崇焕对修筑宁远城特别重视,制定规制,亲自督建。宁远城的修建,使辽东的形势发生了变化,不久朝廷升袁崇焕为兵部副使,又被吏部列为预储(后备)巡抚。宁远之战后,天启六年三月初九(1626年4月5日)袁崇焕又升为辽东巡抚,驻守宁远,负责山海关以外军政事务。七年十一月十九日(1627年12月26日),朝廷又升袁崇焕为督察院右都御史,管兵部添注右侍郎事。崇祯元年四月初三(1628年5月6日),崇祯帝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登、莱、天津等处军务,移驻山海关。是年七月,崇祯帝在紫禁城平台召见朝廷大臣和蓟辽督师袁崇焕时,袁崇焕说:“臣受陛下特眷,愿假以便宜,计五年,全辽可复。”四月十六日(5月19日),袁崇焕再上言说,“辽事恢复之计,不外臣昔年以辽人守边土,以辽土养辽人,以守为正著,战为奇著,和为旁著之说。法在渐不在骤,在实不在虚。此皆臣与诸边臣所能为。至用人之人,与为人用之人,皆至尊司其钥。何以任而勿贰,信而勿疑?盖驭边臣与廷臣异,军中可惊可疑者殊多,但当论成败之大局,不必摘一言一行之微瑕,”并请求兵部、户部、吏部予以支持,崇祯帝答应了袁崇焕的要求,赏赐给他蟒玉、金币,并于是月二十四日(5月27日),赐给袁崇焕尚方宝剑。可见崇祯帝把复辽的希望,寄托在袁崇焕身上。    袁崇焕取得了辽东军政大权以后,为了巩固和壮大自己的权力,于崇祯二年五月二十八日(1629年7月18日),巡视江东毛文龙所驻防的皮岛,六月初四(7月23日),袁崇焕出行文:“旅顺以东行毛帅印信,以西行督师印信。毛文龙俱未遵依。”毛文龙没有按照袁崇焕的要求去做,这使袁崇焕很是忌恨。第二天,袁崇焕历数毛文龙十二大罪状,然后朝西叩头请旨,“命将毛文龙拿下,取尚方宝剑,令旗牌官斩毛文龙于帐前。”袁崇焕临阵斩杀抗清将领,削弱了明朝在辽东的抗清力量,也为其后来自己的惨死埋下了祸根。是年十一月,由于袁崇焕防御失漏,在袁崇焕不得而知的情况下,清军越过长城。十一月二十日(1630年1月3日),皇太极率军抵达北京城下,使北京城陷于战乱之中。袁崇焕对此也感到自己有责任,上疏引咎,得旨,“务收全胜,不必引咎”。十二月初一(1630年1月13日),崇祯帝在平台召见袁崇焕等入见时,下袁崇焕于锦衣卫狱。有的书记载崇祯皇帝是中了皇太极离间计,才将袁崇焕下狱,有可能这是其中一个因素,但应不是主要原因。    P1-3

后记

奉献在读者面前的这部小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清代黑龙江将军丛书》立项研究成果之一。    早在十二年前,千禧龙年元旦之际,我的老师陈国良教授,在其家里主持召开了“寿山将军殉国100周年”纪念活动,我有幸参加了那次活动。那次活动是我收集寿山将军史料的开始,当时陈国良教授列出研究提纲,在场的学生都有明确的分工,虽没分配给我具体研究任务,但我把会议上散发的研究寿山将军的有关材料,当做珍贵的资料全部收集起来。至此以后,我便开始收集有关寿山将军的资料。资料收集多了,便产生了写一本《寿山传》的想法,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想法一直未能实现。    2007年,时值中共齐齐哈尔市委第十一次党代会,把建设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城市发展定位之一。2010年10月,齐齐哈尔市政府在系统整理齐齐哈尔市历史文化资源工作中,确定由市社科联组织专家学者编写《清代黑龙江将军丛书》,并由我来承担《寿山传》一书的编写工作。    真正着手编写《寿山传》后,感到压力很大,首先是时间紧迫,要求一年出书;再者是有关寿山将军的资料很少。寿山虽是明末辽东督师袁崇焕的后裔,吉林将军富明阿的长子,但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寿山将军只是一个很普通的荫生。而且寿山将军从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三(1900年1月23日),署理黑龙江将军,到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初四(1900年8月28日),恪守“军覆则死”之义,以身壮烈殉国,前后在黑龙江任职时间仅7个月零5天。在这段很短的时间里,由于战乱,很多资料都没有保存下来,这给本书的编写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了写好《寿山传》一书,我把寿山个人的生平,放入当时的历史环境,使散落在各处有关寿山将军的历史信息,融入到当时中国社会的大变革之中。这样,就使编写《寿山传》的史料问题得到充分的解决,也使读者了解到寿山将军所处的近代中国社会,是造成寿山将军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值得深思。    寿山是黑龙江土生土长的将军,他爱家乡爱祖国,知恩图报,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在国难当头之际,挺身而出,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四十一岁年轻的生命。在寿山将军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由于本书趋向于学术研究,还没有把寿山将军高尚的情操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本书写作过程中,我时而走近了那个历史年代,好像发生在寿山身上的事,就在我身边。有时被事件中的情节所吸引,使我忘却了夜晚爬格子的劳累。这也使本书的写作,有时脱离学术研究角度,带有感情色彩,以事件的叙述为主。但我在写作过程中,还是尽量从学术上,阐发本人对事件的认识和基本观点,尽力做到深入浅出,使本书既有可读性,又有学术性。这也算是对广大读者和自己研究之路的一个交代吧。    本书吸纳了学术界大量有关寿山将军的研究成果,掠人之美甚多,尤其是韩来兴的《寿山评传》,吴雪娟、杨静华的《寿山家族世系研究》,刘邦厚先生的《不屈的瑗珲城》,谭彦翘先生的《寿山事略》等研究成果,国家清史编撰委员会传记组组长李治亭多次指导本书的编写;特别是谭彦翘老先生以88岁高龄审阅了此书稿,指出书中的不足之处,使我获益匪浅。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原市社科联主席陶岩的极大信任,在我主编《清代黑龙江将军》综合卷的情况下,又让我承担《寿山传》的写作任务,这是对我的信任;现任市社科联主席张连庆’、副主席金风平、市社科院院长许长革,也从多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戴逸老师为《丛书》作序;本书所采用的图片,系郭永齐、叶海、赵富功等同志帮助拍摄的,在此一并致谢。    我虽尽了最大的努力,但由于学识水平有限,疏漏谬误之处在所难免,诚挚期待着海内外专家学者和广大热心读者批评匡正。    在本丛书编辑出版过程中,结合书稿的具体情况和内容需要,以合理使用为目的,适当引用了少量图片,对此,出版社严格依据《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要求注明图片作者和出处。对于个别无法找到图片作者和原始出处的图片,谨在此对相关人员一并表示谢意。    孙文政    2012年4月于励耕书屋

编辑推荐

历史文化丛书《清代戍边将军》(黑龙江卷)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共分《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传》、《寿山传》、《程德全传》、《依克唐阿传》、《恩泽传》、《特普钦传、《奕山传》和《丰绅传》九册,计126.2万字,共收集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200多年间,90位黑龙江将军的传记,其中包括61位将军的传略和29位将军的简介及萨布素、寿山等8位著名将军的单独列传,丛书史料丰富厚重、图文并茂,填补了我国东北清代边疆史学术空白。    本辑为《寿山传》,由孙文政所著。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清代戍边将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