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 作者:许婷 著 页数:102 字数:22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本《国家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十二五”系列教材:互动媒介艺术》主要讲述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前沿理论及实践体验。将艺术与科学这门新兴学科给予整合并重新定义了互动媒介艺术。广泛收集第一手信息,并列举丰富的艺术作品范例;同时,通过严谨、规范的定义和解释,将互动媒介艺术的脉络系统更加清晰通俗地展示给读者,无论专业人士还是非专业人士都能够读懂。《国家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十二五”系列教材:互动媒介艺术》在国内市场是相对最全面介绍互动媒介艺术的理论书籍。它还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非专业人士能够通过阅读本书了解互动媒介艺术及其相关领域,以及它所带来的生活意义;专业人士通过阅读本书能够系统地认识互动媒介艺术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指导自身的创作设计实践。这是互动媒介艺术学习者的一本辅导宝典,是商家利用互动媒介艺术有效吸引消费者的一本指南书。
作者简介
许婷,1983年出生,1996年获得“青岛市小画家协会会员”称号,全国千名小画家之一。作品多次在国内外书法绘画大赛中获奖,多幅美术作品送展日本、捷克、波兰、匈牙利等国。2002—2006年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获得“平面设计师”称号。2003年海报入选“韩国双年展”,2004年作品被《二十一世纪中国高等院校美术与设计教育教材——素描》收录。后从师中央美术学院宋协伟教授。现就读大连工业大学,研究生,导师任戬。在《艺术与设计》《美术观察》《美术大观》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论文《电力时代的互动媒介艺术》入编《2010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论坛·论文集》并获得二等奖,作品多次入编《中国设计师作品年鉴》,现为青岛市美术家协会终身会员、中国设计师协会会员。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互动媒介艺术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互动媒介艺术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互动媒介艺术的前身——新媒介艺术
第三节 互动媒介艺术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互动媒介艺术
第一节 互动媒介艺术的产生与构成
第二节 互动媒介艺术常用的创作手法
第三节 互动媒介艺术的分类
第四节 互动媒介艺术的应用
第三章 互动媒介艺术相关的艺术设计学科与社会文化形式
第一节 与互动媒介艺术密切相关的艺术设计学科
第二节 与互动媒介艺术相关的社会文化形式
第四章 总结与案例实录
总结
案例实录一 《变花》
案例实录二 《魔幻橱窗》
案例实录三 《降噪》
案例实录四 《疯狂猎鸟》
案例实录五 《房地产》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在艺术领域创作中,利用性做艺术题材的人非常多,从毕加索一辈子的创作,最后将作品的主题定位于性,到安迪·沃霍尔对性的关注了解,再到后现代艺术家马修·巴尼,最后到杰夫·昆斯与他的情人创作的关于性的作品,这本身是一种性文化在艺术中不断延伸的体现。 麦克·卢汉曾提出这样的观点:旧价值已经崩溃,我们看见长期积蓄的挫折令人兴奋地释放出来了,我们淹没在强调性的狂潮之中。但是,这并不能释放利比多,反而似乎引发了对性的厌恶,一种性心理的厌世。在这样的狂轰滥炸之下,性反应的敏感度会荡然无存。这会刺激一种对人体的机械观,把人体当做能够感知具体兴奋的机器,一台不能全情投入和超越的性机器。它使性快乐与生殖分裂,使这一分裂泛滥成灾,同时又强化了同性恋。以当前潮流的发展势头来看,性爱机器似乎是不久就会出现的自然发展结果——不只是当前的电脑约会,而是一台机器。直接刺激人脑的快乐电路,它就可以使人达到性高潮。这个设想可以看做是互动媒介艺术与“性”结合最初、最直接的作品。 从人性的观点,我们要研究互动媒介艺术,性文化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弗洛伊德告诉我们,性是一种本能本源所指。在人类发展的早期,性本能并不是仅仅为了生育,而是为了得到某种快感。 我们要从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去观察这个问题,在婴儿期,人在达到快乐的目的因而得到满足时,这种满足感并不仅仅来自性器官,还来自身体其他部分取得快感的区域,而不顾身外其他目标。人们称这一时期为自体享乐期,认为从事儿童培育的任务就是限定这一时期,因为如果它持续过久,就会使性本能在以后愈发不好控制,甚至变得一无用处。 随着性本能的发展,人们从自体享乐走向“对象爱”,从各个快乐区的独立感受发展到附属于性器官快感之下的次要感受。直到此时,快感与生育直接挂钩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那种在自身体内引发起的性兴奋的方式被压抑了。因为它们与生育功能无多大关系,在适宜时,它们就被升华掉了。这就是说,文化发展的动力,绝大部分是靠对性兴奋中所谓的“错乱”成分的压抑获取的。 从弗洛伊德的观点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性是一种本能问题。它已经完全逾越了动物的那种周期性限制。所以如果了解互动艺术,在人本位情况下,我们就要更多地了解人自身、人本能。
编辑推荐
《国家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十二五"系列教材:互动媒介艺术》可以作为一部具有鲜明学术特色的教材,从而为从事互动媒介艺术的师生和设计师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相关的理论依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