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1 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 作者:周卫等 页数:111
Tag标签:无
前言
土地、高空、大气 编织进来 还有风 吹醒了全部生命 ——摘自(《奥义书》 完美的自然 大自然是美丽的,甚至于无法形容它那无与伦比的美态。走进大自然你会发出由衷的赞叹,那云蒸霞蔚的山川沃野,烟波浩渺的秋水长天,那月涌江流、星垂平野,那长河落日、大漠孤烟,满目皆是自然的神奇,到处都是天地的造化。 自然的神奇充斥着宇宙,从空间到时间,从宏观到微观,从显像到隐像,从有心到无意,天地草芥,广大精微无不显露自然造化之奥妙,神功鬼斧之遗痕。一切看似孤立的东西彼此关联、彼此感通、彼此羁绊,在无数框架的网络结构中形成无法言喻的玄机妙作。 庄子说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自然孕育了人类,同时也孕育了万物,万物皆有生命。人不过是自然中的一分子,人生活在壮美绚丽,浩瀚无边的自然中,其实是很渺小的,但是人类自身在发展的过程中并不完全这样认为…… 风景画家的困惑 人类出于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创造了艺术,艺术对自然的描绘称谓风景画。风景画在西方以人类为中心的文化体系中,开始只是作为描绘人物的背景而出现,至18世纪风景画的独立面貌基本形成,到了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对艺术的影响尤其是光学、色彩学引进绘画领域直至印象派时期,风景画进入了高峰。 巴比松画派、印象画派、俄罗斯巡回画派及受印象派影响,后来出现的分离派及纳比派等等的一些艺术家们,创造出一批又一批令现代人至今尚且视为宝贵财富的作品。人类利用自身的智慧与知识将风景艺术推上了辉煌的宝座,可以这样说在这段历史时期内,风景画家们弹奏出一曲又一曲对自然界赞美的乐章。传统的风景艺术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人们对自然重新的认识。欧洲大工业革命的兴起,以“科学万能论”与“人类中心说”的现代主义流行,将人与自然拉开了距离,自以为是世界主宰者的人们从而对自然进行肆无忌惮地破坏与掠夺,使人类的家园——自然,遭到无法恢复的损伤。 森林破坏、沙漠延伸、大气污染、疫病流行、资源耗竭、能源危机、人口膨胀、物种灭绝、生物链破坏、生态圈混乱……人类已面临难以破解的困境。 如何面对自然,自然与人是何种关系?这给当代风景艺术家提出了不容回避的问题。艺术作为人类思想的结晶带有极强的精神指向,它的思考给艺术家带来极大的困惑。 东方哲学的启示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对自然的尊重,对自身的克制,对人类唯一生存的家园——地球的呵护成为共同关注的课题。 东方古典哲学家老子提出的“道法自然”的主张,在今天就显得格外重要。“道可道,非常道”,“道”虽然有不可解说性,也可以理解成自然的规律与道理。 老子讲过“万物莫不尊道”,规律是天然的,法则是不可违背的。人是自然万物的一分子,倘若人类不按自然规律法则办事就要受到自然的惩罚。人可以战胜自然的局部自以为人定胜天,但违背规律的运行,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今天的现实已证明如此。 庄子也曾提出过:“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人天不相胜也是谓真人”(庄子《齐物论·大宗师》)。人与天不相伤害是真正的明白人,自然与人双方和谐统一是至高的境界。用“相对主义”观点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应当是自然界中作为一个生命存活的道理,也是做人的道理,也应是艺术家在表述作品中的精神境界。 走出“人类中心说”与“科学万能论”的影响,吸取“道法自法”、“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是维护人类家园的一剂良药。 艺术的主张也应如此,构建人与自然的新关系,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成为新艺术观念的精髓。
内容概要
大自然是美丽的,甚至于无法形容它那无与伦比的美态。走进大自然你会发出由衷的赞叹,那云蒸霞蔚的山川沃野,烟波浩渺的秋水长天,那月涌江流、星垂平野,那长河落日、大漠孤烟,满目皆是自然的神奇,到处都是天地的造化。 自然的神奇充斥着宇宙,从空间到时间,从宏观到微观,从显像到隐像,从有心到无意,天地草芥,广大精微无不显露自然造化之奥妙,神功鬼斧之遗痕。一切看似孤立的东西彼此关联、彼此感通、彼此羁绊,在无数框架的网络结构中形成无法言喻的玄机妙作。 庄子说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自然孕育了人类,同时也孕育了万物,万物皆有生命。人不过是自然中的一分子,人生活在壮美绚丽,浩瀚无边的自然中,其实是很渺小的,但是人类自身在发展的过程中并不完全这样认为……
书籍目录
序 自然观念与风景写生让色彩说话感性的自然与理性的自然周卫写生作品浅议写生中的色彩语言新声变曲 奇韵横选吴云华写生作品略谈手段与目的自然中的民族情怀张弘写生作品聚光现象的启示科罗——朦胧远去的梦吴静雨写生作品实话实说自然主义风景与乡土情怀张澎写生作品五画家写生同一景
章节摘录
我的画面内含两种因素。 即色彩与情感。通过色彩说出情感或情感通过色彩说话。 我认为色彩完全可以去描绘对象,就像素描一样。以前所学过的传统技法中素描作为主要的造型手段,在漫长的理性社会主宰一切的时代里色彩只不过被看作一张皮。无论是文艺复兴或发展至安格尔,沿着素描为主线的画家们的作品,画面上无论画什么,依我看来总是透着冷漠与无情。当然不能否认素描的造型作用,但是色彩一贯处在被奴役与附庸的地位却是不能容忍的。 作为油画,色彩无疑是最起作用的因素,尤其是与情感融通起来那更是痛快淋漓,它完全可以作为绘画的独立因素而存在。 如果综观美术史则可以看到绘画发展到印象派时期,色彩便渐渐地占了上风。印象派画家几乎是在用色彩说话,至于到了后期不但脱离了素描,而且渐渐地在摆脱形的束缚。有些美术史家或美术评论家认为这完全是追求“光”的结果,我的理解是:印象派画家用色彩说出的“光”仅仅是色彩要说的内容之一而已。 作为现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可以不用印象派这套色彩,但不可以不懂印象派的色彩理论。因为现代的色彩理论基础是作色彩画极为重要的环节,光凭视觉经验及直觉色彩作画是远远不够的。 伟大的色彩学家伊顿(瑞士)说:如果你不能从没有色彩知识的状态下画出色彩杰作来,那么,你就应该去寻求色彩知识。 为了使画面响亮,我在画面上通常采用色彩的空间混合办法。现简述如下: 作为色彩混合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一、色光混合。 光的三原色是橙、绿、紫,这些全色光的混合后明度最高可呈白色光。这个实例可见于电影院的放映厅或舞台上或舞厅中。这里不多赘述。 二、颜料混合。这种方法应用较为普遍,这是以三原色红、蓝、黄为基础的颜料混合,可调制成众多而丰富的色彩。将颜料挤到调色板上,按需要相互搅拌,准确程度与物象相一致并涂抹在画布上,与可视物象接近并通过描绘达到逼真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在色彩的调制过程中,随着增加颜色色彩明度要随之降低。目前对我国画家影响最大的便是此种方法,尤其是俄罗斯将此法发展到一定高度,民间俗称“灰调画法”。 三、颜色空间混合。牛顿做了这样的实验:用一只三棱镜将白色的太阳光分解成光谱色彩,连续的色带红、橙、黄、绿、蓝、紫而排列,色彩成了光波的结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