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作者:徐璐  页数:3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春江花月夜》是我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我再次虚写了男女主角相遇的城市,只杜撰了一个区域的名字,事实上次我写的仍旧是武汉,可能也再次偏离了真实,不过,地理上的精确一点都不重要,在不同的地方,月华都一样宽柔地照耀,江水都一样至情至性地奔流,人们都会上演相似的喜怒哀乐,爱恨别离。何处春江无月明呢?

作者简介

  徐璐,女,生于1982年8月,湖北武汉人,北京大学文学硕士。出版有2005年小说散文集《西安1460》、2006年小说集《从此尽情飞翔》、2007年精选集《关于理想的课外作文》、2008年长篇小说《滴答》。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大时代第二章 古惑仔之人在江湖第三章 流金岁月第四章 创世纪第五章 金枝欲孽第六章 人在边缘第七章 东方之珠后记 何处春江无月明

章节摘录

  我最终还是未能赶上见奶奶最后一面,未能如家人所愿在奶奶闭眼前问出金条的下落。  呸!——我在心里啐了一下自己:少虚伪了,其实你也想知道奶奶到底有没有传说中的满满一坛子金条,想知道那些金灿灿、亮闪闪的家伙被藏在了哪里。  可我回来迟了,只看到一个寂静如谜的躯体。奶奶带着她的呼吸和她的秘密永远地离开了,去了另一个不需要金条和任何通货的世界。  家里的女人们都在围着奶奶哭,包括曾表现出对金条最强烈兴趣的三姑。此时此刻三姑哭得很是诚心诚意。自从得了糖尿病这种需要节制食欲的毛病后,三姑对金条的欲望也几乎降低至零。这种神奇的转变使我生出一种幻想:发明某种能变乱胰岛素分泌的药剂,给全天下所有的贪官污吏都来上一针,换一个清心寡欲、诚心诚意的世界。  小孩子们都没哭。他们的脸或者很困倦,或者很困惑。无论死还是金条,对他们来说都太抽象、太遥远。  男人们也一致地没哭,包括我。作为奶奶唯一的孙子,又是她尚还在世的最亲近的血亲,我似乎应该抹几把鼻涕眼泪才算符合天理人伦,可我当真哭不出来。奶奶是我这半辈子见过的唯一一个一直活得理直气壮、没受过半点委屈、没怕过任何人任何事的人。我觉得她老人家这一生只可歌、不可泣。  奶奶的第一次婚姻是在解放前,嫁给了邻居家与她年貌相当的独子,并在十八岁时当上了母亲,又在不满十九岁时成了孤家寡人:丈夫、孩子和公婆都在战争中被炸死。此后,奶奶填平弹坑重新建起了一座小平房,孤单一人度过了她最青春、最美丽的年华。那时她的口头禅是:没事。年轻的奶奶,频繁使用这清淡的两个字,抹去了所有的苦难,也打发了所有或真或假的同情。她没表现出任何祥林嫂的迹象,人们只看到一个健康勤劳、无所畏惧的女人。  在刚刚修炼出少妇特有的风韵的三十岁上,奶奶在她的工作地点——市内一家老字号传统小吃城——遇到了我的爷爷,然后就随之嫁到了广东。五年后,奶奶又回到了故里,还带着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弱智女儿;她的另外一个年长些的儿子——即我父亲,则留在了她的前夫那里。有人传,奶奶从我那个祖上开过金矿的爷爷那里获得了一大笔财产:一坛子金条。理论上,金条的事纯属胡扯。奶奶跟着爷爷时已是解放后,爷爷祖上的财产应该早在各种运动中上交了。爷爷虽然当着个不算小的官,可他只能算是拥有很高的“待遇”,拿出一坛子金条当赡养费恐怕是不可能的。不过,奶奶一回家就建了一栋两层小楼房,从此衣食无忧,这说明奶奶的手中的确有些钱,只是个多少的问题。必须注意的是,爷爷奶奶辈是江山易代、英雄辈出的一代人,不可以常理论之,整出一坛子金条也不是完全没可能。  ’  金条的传言被奶奶的弱智女儿证实她曾亲眼见识过。妙就妙在见证人是弱智:可以认为她是傻子在胡说,也可以认为她是傻子才说了真话。但没有任何人能从奶奶那里套出答案。这时候的奶奶已变成一个无所畏惧且能令他人闻风丧胆的厉害女人,她的口头禅变成了另外两个字:滚蛋。  “嗨,听说金子又涨价了……”  “滚蛋。”  “我又没……”  “滚蛋!”  ——于是那些别有用心的人都灰溜溜地滚了。时光继续滚滚向前。 待到我第一次见到奶奶时,她已七十五岁整。她的女儿已经过世,她曾工作过的老字号小吃城也倒闭了,可她老人家始终没倒,依然健康刚强、精力旺盛、无所畏惧:出口成“脏”,无论家人还是外人都对她又敬又怕,凡事让她三分。此时奶奶已混成兴港一带著名的“四大恶婆”之首,号称骂遍天下无敌手;她的房子也扩建成了四层高楼,她神秘地过着比租子收入所能承受的更昂贵、更优裕的物质生活。所以金条之说依然在坊间流传,连我都有些相信奶奶的确手握重金了。 总之,奶奶八十八年的人生如她骂人的语流一样犀利,硬朗,生猛,凶狠,干脆,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清清楚楚痛快淋漓。生时彪悍无比,既没被天欺着也没被人欺着;死时无比彪悍,没怎么遭受老病的折磨——生死都如此酣畅的一个人,哭她什么呢?在她跟前哭哭啼啼的,只会惹烦她,说不定她老人家会忽然还魂起身,赐上一句:滚蛋。  还好老天爷发慈悲,今天不热也没下雨,赏出一个春意盎然的夜晚送别奶奶。这个城市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有三百天都是惨无人道的酷暑或严寒,只有短暂的春秋两季能婉约上那么一两个月,让居住在此的人们能不带怨气、心旷神怡地去办点事,去结个婚,修修屋顶,或买口新锅什么的,又或者,清爽宜人地去死。

编辑推荐

  奔流,人们都会上演相似的喜怒哀乐,爱恨别离,何处春江无月明月呢。  看过我其他小说的朋友都知道,我笔下的人物一般不会产生言情剧一样顺理成章、緾绵悱恻的爱情。这与我对爱情、对小说的看法有关。言情小说的密度与生活的密度是不一亲的。我希望我的小说呈现的是生活本身的密度、纹理、重量各质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春江花月夜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春,江,花,月,夜。多么诱惑的五个字。原想一定是小情小爱心动纠葛的,却是无关风月的一本书。想写点什么是因为这两个人,让我想起了小迪。
       在上班之前我一直认为小迪是世界上最不靠谱的人——我总爱用靠不靠谱来划分人的类型——后来发现世界上比她不靠谱的人多得是,但是高中的时候认识的人少,这位大姐总是做让我无语的事情。高中的时候我们是彼此唯一的好朋友。其他朋友也有一些,但是算不上好。我是习惯自己一个人玩,她是因为得罪了以班长为首的一群人而不受欢迎。两个人偶然遇上形成一个小团体,很好。但是逐渐我就觉得我们是太鲜明的两类人。
       她有百分之九十像邹敏,真的像。比如喜欢港剧,她一辈子的偶像是张智霖,还会唱很多粤语歌。比如读不明白书,我们一起看一个小说,第一句是“明明很难过,但是却哭不出来。”她把小说读完一小半,问我“明明是谁啊?”比如很爱钱,上了大学之后打过很多工。比如很爱钱却总是被骗钱,一次被骗到什么美容机构交了四百块才被放出来。比如为了钱比较拼命,做过一些说出来不太好实质上没什么的工作。比如对恋爱万分向往。还有那种大大咧咧,毛毛躁躁,匆匆忙忙的劲头。真的像。后来我惊觉原来我就是区竞飞:对什么都没多大兴趣,因为我觉得对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投入太多的热情,过一段时间很可能会觉得当初的热情很不值得,或者投入得不到相应产出或者完全得不到产出更不值得。而且我觉得对一件事疯魔的人是很可怕的。我喜欢独处,反感被人打扰。
       区竞飞是不积极生活的人,应该说这种人天生就会吸引一些像邹敏一样活得灿烂的人。因为希望精彩,所以经常会造成一些麻烦,比较稳定的总是善后的一个;但是死水也需要时常搅动一下。这是一种常见的绝佳搭配。通常这种组合在言情小说里都是男主角被女主角的活泼吸引,走上璀璨生活的康庄大道。可惜邹敏的活泼并不是古灵精怪,是代表着闯祸,幼稚,麻烦,没见过世面的那种没大脑。她不思考前因后果,思想简单,凭一腔热血冲动行动。对一种想法认定就马上行动,既然行动了就更加认定。区竞飞们总要为这种恶性循环做结尾,无论恨铁不成钢也好还是恨得牙痒痒也好,总是希望这样的麻烦找别人去好吗。可惜人性本贱,她需要你的时候你觉得是个负担,当她离开你的时候有会觉得落寞。我想要是邹敏活着,认识另一个区竞飞,向他借钱,在他那里暂住,和他一起看港剧,我们的主角应该会觉得不舒服的。
       高中的时候我也烦过,测试时候把小迪扔下自己走了之类的事也没少干。因为我觉得她有时候不可理喻,是个傻瓜。刚上大学的时候也不经常通电话,她常常打电话来抱怨,后来电话逐渐少了。有一次我去她那个城市考试,在她那里住了两晚,有些隔膜,又见她和室友同学非常要好,心里微微有点嫉妒。友情和爱情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友情可以堂堂正正地拥有很多份,所以邹敏可以一直喜欢区竞飞,呆在他身边给他制造麻烦,而小迪毕业之后去了日本,逐渐再没有联系。
      看邹敏给区竞飞写的最后一封信的时候感觉怪怪的,虽说死亡让人多愁善感,但我觉得像她那样的人,长篇大论地讨论男人女人爱与喜欢,用那么多成语分析得那么清楚——除非后来她读了许多许多的书。一直不太喜欢“女主角得病死去”的结尾,觉得以后的人生虽然很难设想,但应该会有各种奇遇——她们也算是不甘平庸的人啊。最近一段时间闲着,开始回忆各种人各种事,渐渐明白我对于这种跌跌撞撞起起伏伏的人生,原来是非常羡慕的。因为我没有勇气和想法像她们一样,能把人生过得精彩有趣。
      
  •     徐璐的每部作品都看了,都很不错,但最喜欢这部。
      只是感觉女主的死有点韩剧意味,最后也能猜到,感觉人为痕迹略重不够自然。
      个人愚见,或许并非只有死亡才能使一个人的真实感情迸发,毕竟前面的感情铺垫已经很自然,为什么不能有个更自然也更新颖的抒情方式。这样才让我感觉这事很真实,很合理,但又不让人感觉生硬,或者逻辑性太强。
      还是很赞,喜欢徐的作品的一点就是,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或者超然世外的态度。仅仅是塑造最纯粹最原始的形象,通过他们的行为,让我们在人物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然后反思自己在平时的所做所为,当然,一切都非常积极。
      所以,徐的作品真的非常阳光。小情歌也看过了,期待下一部作品。
  •      以这样一声热烈奔放的呐喊作为这篇评论的标题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正如这部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的小说以一部婉约典雅的古典诗歌命名。而这部小说正如韦庄的词,初看之下,是清水出芙蓉,细细品来,却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风情万种。
       这部小说的作者是徐璐。在众多八零后作家中,徐璐无疑是被归为学院派的一位。她高中被保送陕西师范大学文学基地班,之后又考取了北京大学的文艺理论研究生。她的写作低调,严肃,语言真挚诚恳,每一部作品都是对生命本质的探询及写作技能的探讨。而这部《春江花月夜》正延续了她一贯的风格。
       《春江花月夜》的故事很简单:男主人公与女主人公很早相识一起长大,却拥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男主人公聪明厌世,玩世不恭而又冷漠;女主人公乐观积极,爱幻想且热爱生活;他们彼此排斥,却无可避免被对方吸引;他们注定无法相爱,却又被无法看见的羁绊束缚在一起。男主人公冷静自制,因此一直一帆风顺,乏善可陈;而女主人公一直跌跌撞撞地走在路上,只是在碰壁的时候受伤的时候,回到他的身边。爱情对于他们两个来说反而显得并不重要,在两人之间,我们更多的是看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形成的截然不同的人生姿态。
       客观来讲,徐璐更擅长写短篇小说,而在长篇故事的驾驭上,稍欠火候。这一点从她的第一部长篇《滴答》中就能看出。王蒙说过:短篇写感觉,中篇写故事,长篇写命运。《滴答》更侧重于技巧,情节上的连贯及叙事节奏显出些许不协调,而这些在《春江花月夜》中已经明显改善。当这部小说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物跌宕起伏的生命历程,是徐璐长久以来对生命的思索。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因此女主人公得以积极乐观的走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上,屡屡碰壁却依然保持着灵魂深处对生活的热爱。被欺骗,被嘲讽,被排挤——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内心依然保持着幼童般的纯澈美好,我的眼神依然干净。所以我爱你,虽然我知道我们不能相爱,虽然我心里一直相信其实你也不自知地爱着我。看似矛盾的逻辑却是异常清晰的存在着,因为这就是生活。
       爱、感恩、希望,这是徐璐小说中一直在强调着的东西。她在自己的小说中大声疾呼:“相爱吧,各位!”爱情从不是她小说的主角,却无处不在,因为爱情正是生命中最美好最宝贵的东西。它是能维持这个世界运转的最原始的、最不朽的动力。当我们掩下书卷,留在我们心底的不是动人的情节或者精妙的譬喻,而是对这个世界最热烈的爱。
      
  •     當我看到第一頁時,我就笑了,像男主人公區競飛一樣,我的太婆婆(我爺爺的媽媽)也被傳藏有一罎子金條(更不靠譜的說法是好幾罎子金條加金元寶),不幸的是直到我的太婆婆去世,我也沒在大人們的慫恿下從太婆婆的祖屋的閣樓上找出來哪怕一點點金粉,更不幸的是大人們不願相信這個事實,偏執執著的認為那壇金條被太婆婆藏在了更為隱秘的地下。
      
      
      當女主人公鄒敏以男同學們的議論第二次登場時,我就預見了可憐的鄒敏的愛情命運,區競飛不會愛上鄒敏。不對,區競飛是有那麼一點點愛鄒敏的,更準確的說是喜歡鄒敏的,只是這種愛並不是鄒敏所期待的愛情的那種愛,也許,區競飛也不知道他對鄒敏究竟是哪種情感,友情之上,愛情之下,又或者是一種超越了以上兩種的特殊的情感吧,或許吧~
      
      
      世上有一種人你不會愛上,就是那種打心眼裏你就瞧不起的人,從心底就輕視的人,更何況是本就“消極厭世,鄙視一切”的男主人公區競飛呢。對於區競飛來說,鄒敏就是那個他永遠不會愛上的特殊存在。
      
      
      我想沒有一個姑娘會願意在自己心愛的人兒面前丟臉,但好像命運跟這個可愛的姑娘開了個玩笑,鄒敏從出場的那一刻開始,一次又一次,無數次的在區競飛面前丟臉,就像被施了咒一樣,她怎樣也無法掙脫這種被輕視,被撞見丟臉的局面。
      
      她是個真性情的姑娘,他是個戴著重重偽裝的男生,他們成為了朋友,原因無二,從心底裏他們都想成為對方一樣的人。就像Vicky Cristina Barcelona 中的Woody Allen 所想要表達的一樣,但成為自己都未曾意識到的心底的那個自己,恐怕是終其一生的課題。他和她是相互欣賞的,但只可惜,區競飛早早的劃下了那條線,鄒敏的踩線,就是一切複雜的來源。
      
      也許,結局有點過於殘酷,但人生本身就是戲劇的,不是嗎?就像我愛你一樣,也許,真的,我恨你,才是真的真的,我愛你呢?
      
  •     用两个晚上的时间读完了我们徐大姐的新作《春江花月夜》,一如徐璐所说,真切的在读到趣墨时开怀大笑,而在掩卷时则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陷入深深的沉思和更深的相思。
      
      
      
      一个女主角,思想简单,热爱生活,爱做梦也爱追梦;一个男主角,聪明犀利,消极厌世,鄙视一切。因为对生活的理解和期待不同他们亦敌亦友,无法发生爱情。徐璐笔下的人物一般不会产生言情剧一样顺理成章缠绵悱恻的爱情。
      
      
      
      记得她在一篇文章里写到过,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就是诗歌和音乐。而音乐里的歌词也可以认为是或长或短的诗歌,当然,《两只蝴蝶》之类的就算了。“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诗人的善良愿望令我的脸上荡漾起童年的微笑;“而我喑哑,无法告知季候的风,时间怎样在繁星周围滴答出一个天堂”,切近地应合了我内心深处沉默着的疼痛;“我会等你,地球也会停下来等你”,简简单单的一句诗,举重若轻,令我感动到无以复加;“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的句子给我的思念染上海水的蓝色……
      音乐和诗歌一样,具有一种宽广的、干净的、深入人心的力量。我要感谢那些伟大的音乐和诗歌,带来救赎,带来安慰。当大门和窗户都被封死的时候,头顶还有两扇开放的天窗,让我可以呼吸。真好。
      
      
      
      很喜欢小说结束时的一段区竟飞终于在邹敏走了之后试着开始反过来生活。
      
      “我要努力工作挣钱。计划在五年内买一所临水的房子,一定要带有独立的花园。我希望可以在园子里建一个温室,专门种植娇贵难养的白色的玫瑰花。月华如水的春天的夜晚,我就端一把藤椅坐在园子里,听虫声唧唧,看花朵如何张开它的手掌,捧出它掌心中的美丽秘密。
      
      或者,某一天,我在路上遇到一只憨憨傻傻的小狗,一眼喜欢上,就带它回家。我会呵护它,宠爱它,纵容它。当它淘气踏坏园子里德花草时,我也会小小的教训它。我想把我的狗叫做“猫猫”。这名字不赖,对吗?
      
      又或者,某一天,我还会带一个女人回家,让他做我房子、花园和狗的女主人,做我的妻子。我们共同抵挡生活的艰辛与动荡,克服人性的顽劣与脆弱,庆贺每一点小小的胜利。我们还会养一个或者两个孩子。孩子明亮的眼睛,会鞭策我们成为道德上无懈可击的成年人。这些看起来似乎有点遥远,但如果我想让它发生,它就一定会发生。
      
      如果一切求之而不可得,那我也会接受现实。我只是希望自己在衰老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变得像奶奶一样镇定、洒脱、大气、顶天立地、不为外物所累。”
      
      
      
      是的,现实是不能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谁如果离开自己的现实,就等于要离开地球。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他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
      
      
      
      MP3里循环着《后来》,慢慢地把书合上了。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最惹人相思的不是红豆,而是在你关上书、抬头、闭眼的一瞬间,情不自禁地想起的那些人,那些事。。
  •     徐璐是个女孩,一直都是女孩。
      看书前我知道徐璐是个女孩,看书后我依然知道徐璐是个女孩。
      可是为什么要说这些废话呢?因为在合上书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有种错觉,这本书的作者是个男孩,直到昨天,看见文字:徐璐这个女孩。我才默然惊觉,对的,徐璐是个女孩,不折不扣的女孩。
      她何时是个男孩?没有,仅仅是故事的男主角是男孩而已。可是,可是,我错觉了好久。
      或许,这就是入戏。
      
      不错,我入戏了。
      合上书,在很长的时间内,我的脑海中反复着同样的场景。
      充满学生无忌、无知的校园林荫道,一个傻乎乎却有着坚韧目光的男孩拿酒瓶用力砸下去,然后血色蔓延,黑色上升;
      火车鸣响的铁道桥下面,一个女孩把手放在那个男孩的胸口说:在火车轰鸣而去的时候,没有人可以说谎。目光如水般清澈,如铁般坚硬,如火般灼热;
      孤单的城市,拖着一个旅行箱,身穿一件宽大休闲服,懒散却锐利的女孩。是的懒散而锐利,那个女孩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么的矛盾。
      ... ...
      这些场景在我的脑海中相互交织,极清晰又极模糊,极近又极远。一切都不是自己的经历,却放佛在某处和自己的生活相重叠。
      
      原谅我,许久之后我不记得书中人的名字,一个都不记得。
      好在名字只是个称呼,好在我记得春天轻浮的微风,晚上江边的明月,记得多年后物是人非的感觉。
      当曾经高傲如莲花的女子变成一个卖报销的阿姨;
      当曾经最冷艳的玫瑰展示所有的邪恶然后断然离去;
      当在某天终于意识到自己最艳羡的东西,却不过变成了镜花水月;
      何处春江无月明,洒脱吧,人生若梦,真假幻灭,不过一梦。
      
      
      可是梦是不是就可以无所谓的去过,无所谓的挥霍?
      那么深的影响,那么多的记忆,也许只是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有如主人翁一样的消沉情绪。
      可是女主角却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人生,结局不可知,但永远在追求永远不放弃。
      人生如果真的是梦,那么也要是个瑰丽的梦;如果人生终要平庸,那也要在平庸中出彩。
      
      当然上面的话全是我的牵强附会,作为人,没空也没时间去这么文绉绉的去劝自己努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或锦衣玉食,或窘困交迫。
      锦衣玉食当然可以消沉,可以洒脱;可是窘迫着最知道生活的卑贱,所以只能奋斗。
      人有时候的张扬不是真的积极,只是无力。
      
      好矛盾的两段话,是书写的太深刻,还是自己思绪太乱?
      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书这本书让我在脑袋一片混乱中思索,思索人生,思索生活。
      
      关于爱情。
      有点反常,以前我看书必谈爱情,现在突然不想碰这个话题了。
      不是书中吴爱情,只是爱情太现实,太接近生活的原状,反而让人无语。
      这是一个很极端的爱情,平淡到极端,执着到极端,爱和恨都那么清晰,却那么让人难以接受。
      主角祖母的人生,鲜艳明亮到如同一个传奇,可是却不适合谈爱情,一谈雪月就俗了,可是遗物中两张泛黄的照片就说明了她心中的爱恨交织。
      男女主角的爱情更不必多说,从没在一起过,从没说过爱,却是爱如生活细微,不必言说。
      我常想,会不会真有一个很讨厌你的朋友还对你那么慷慨,可以不顾生命的去救你,可以把钱全给你,可以在恨得咬牙切齿的时候把家借给你... ...可是答案是否定的,只是爱深了,自己不知道而已。
      
      最后:关于本书
      徐璐的书鲜少喜剧,这部也不例外。
      在淡淡的气氛中缓缓展开回忆,然后在回忆中不经意揭开你的或我的伤疤,让你痛苦同时清醒。
      合上书,缓缓的,用时间再次麻木自己,然后继续低沉,记得不要触碰《大时代》,不要想起那些过往。生活在面具中继续前行:何处春江无月明。
  •   第一次看徐璐的书,是滴答,与其他的书不同,语言文字很清新很质朴,却相当的吸引人。即使是好久以前看的了,但每每想起,都觉得是一部值得再读的小说。
  •   “而我暗哑,无法告知季候的风,时间怎样在我的身边滴答出一个天堂。”同样喜欢徐璐的童鞋握爪~~
  •   哦,竟然是叶泽 ~有严井,有叶泽,有没有霍一宁呢?
  •   读着这篇文章也有诗的感觉
  •   徐璐的书一直都是这么温暖
  •   看完这本书,我的签名改成偶系徐璐的狂热fans。
    视角和思考方式她是在设想成一个男生,。但诉述的方式,尤其是第二人称的运用,我知道,这是徐璐。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